汉初黄老之学的内涵及其兴盛原因

更新时间:2023-09-11 21: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汉初黄老之学的内涵及其兴盛原因

作者:孙崇涛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7期

摘 要:西汉立国之初,百废待举,统治者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与此相适应,黄老之学成为汉初政治统治的指导思想。汉初的黄老之学,既是对先秦老庄道家思想的承继,又基于现实而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而形成了适应汉初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关键词:汉初黄老之学;内涵;原因

从战国中期至西汉初年,黄老之学以其独特的性质在诸多思想流派中脱颖而出,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西汉初年被统治者采纳为治理社会的指导思想,烜赫一时。基于秦末以来社会长期战乱,西汉初年社会凋敝的这种现实,汉高祖刘邦顺应人民普遍希望安宁的心理,以黄老思想为指导,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治理社会,使社会生产由恢复而发展,乃至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老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即明古之理,可以治今之事[1]。汉初的黄老之学不仅对于西汉初年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以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治理仍有着深刻的启示。 一、汉初社会背景下的黄老之学的内涵

黄老之学,顾名思义,“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2],就是对黄帝和老子的学说的合称。一般认为,黄老之学分属于道家学说,在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假托黄帝的名义来阐释道家思想,并对老子的学说加以继承和发展,采取兼收并蓄的方法,吸收阴阳、儒、法、墨等学派的观点,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讲的“黄老之学”。与先秦老庄道家思想相比较而言,黄老之学的突出特点就是“道法结合”[3],在这种观点看来“道”是由“法”衍生出来的,它主张君主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无为”,但是这种所谓的“无为”并不是毫无作为,只是统治者基于社会的现实状况,采用相应的措施,不过分干预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这些主张适应了汉初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生产的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鉴于西汉初年的社会现实状况,从西汉建国之初至汉武帝时期,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汉统治者主要侧重于黄老之学中“清静无为”的特征。所谓的“无为”即是:统治者不苛扰人民,不滋扰生产,促进社会生产秩序的稳固。综合来看其基本的特点是,在肯定封建王朝统治秩序的前提下,主张“无为而治”,缓和阶级矛盾,又“顺民之情与之休息”,从而恢复和发展生产。 二、汉初黄老之学兴盛的原因

西汉初年黄老思想之所以能被统治者采纳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有其深刻的原因。总体来看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黄老之学自身的特性;二是西汉初年社会发展现实的需要;三是汉初统治者对黄老之学思想的重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x1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