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格式(非史论类)

更新时间:2023-05-15 00: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非史论类论文样本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的原文抄录,也不包含其他人为获得 天津美术学院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和证书而使用过材料的原文。

签名: 日期:

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天津美术学院 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特授权 天津美术学院 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目前,馆外又常常上演着各种各样的行为艺术,已经有人提出“绘画消亡论”

一说,于是在学术界,关于“绘画是否向架上回归”的讨论成了这几年的热门话题,很多学者都强调绘画回归架上的重要性,笔者也认为,绘画向架上回归是艺术发展的趋势,新表现主义绘画便顺应了这个趋势,完成了向架上的回归

,但它的回归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创造出全新的内涵和崭新的时代风格, 其中做的最出色的是德国的新表现主义,它非常富有民族特色,在传统德国表现主义的基础上呈现出全新的内涵和精神面貌。

……

关键词:德国;新表现主义;回归;创新

如今的观念艺术已经走到这一步:……艺术评论家沃尔夫

(T.Wolfe)一段生动的论述形象地向我们描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状况:“到了这样一个艺术理论代替艺术客体的阶段,艺术进入了最后的航程,它在一个精细的螺旋里一步步上升着,它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字格的自由,只剩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状凸,最后便消失于它自己占有的微小的孔眼之中,终于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艺术理论。”1另一位著名的理论家阿瑟〃丹图尔(Arthur C. Danto)甚至说过:“最近的艺术产品的一个特征就是关于艺术作品的理论接近无穷,而作品的客体接近于零,结果在终点剩下的其实完全就是理论了,艺术作品在纯粹思维的光芒照耀下被完全蒸发掉了……如果这个观点哪怕还有一点正确的地方,那么我们就可以断言,艺术已经快要寿终正寝了。”2 1965年,美国极简雕塑家唐纳德〃贾德(D.Judd)宣布绘画已经死亡, 到了7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这群艺术家正雄心勃勃地要把绘画从画架、画布1《西方画论辑要》第594页 杨声源 张弘星编 2《西方画论辑要》第75页 杨声源 张弘星编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0年版

消绘画本身时,历史却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二、与传统德国表现主义相比较,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创新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表现主义,顾名思义,是以20世纪初的德国表现主义为楷模,当然,它并非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模仿,作为对观念艺术的反动,德国新表现主义以自我表现为主旨,在画面、笔法、情调等方面显示了回归的倾向,但是由于时代和艺术思想不同等原因,故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题材、表现手法、创作观念等方面的创新。它绝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层次的简单回归或仅仅是偶然的怀旧情绪在支配,艺术家们有所取舍地完成了这次重大的艺术革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全新的艺术风貌。那么它的创新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德国艺术史上,没有任何一个艺术流派能够像德国新表现主义一样,如此多地涉猎政治历史题材,而且体现出极强的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深刻的理性思考和极强的政治信仰……

参考文献 [1] [美]H〃H〃阿纳森著 邹德侬

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6年2月第

1版

曾胡 钱志坚 顾永琦 章2月第1版

致谢

这一块,在阅读过许多当代艺术杂志后,对“绘画是否回归架上”

、“艺术该如何回归传统”等问题的讨论分外感兴趣,我赞同绘画应回归架上,传统的表达方式仍具有无法想象的魅力,于是通过收集资料,从艺术史中找寻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例证,

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德国的新表现主义艺术最具有典型性,做到在传统中追求创新,非常具有特色,故此选择这方面的内容,系统地分析了德国的新表现主义是怎样在曾经的表现主义所创造的艺术成就上加以创新的,也就是它“新”在哪?以及背后的成因,在撰写过程中,我的导师俞永康老师为我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宝贵意见,另外,孙世昌老师和杨振国老师在文章的写法、思路和语言的组织上均提出独到的意见和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23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