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 弹簧类问题专题学案

更新时间:2023-12-17 08: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物理综合复习与能力训练专题

弹簧类问题

弹簧与其相连接的物体相互作用时,运动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和理规律较多,有很强的综

合性和隐蔽性,因此探讨弹簧问题能增强我们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图景的能力,同时对培养同学们知识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提高物理思维品质具有积极意义。

一、平衡类问题:以弹簧遵循的胡克定律为分析问题的思维起点

与弹簧有关的物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存在基于弹簧特性的思维起点,即弹力的大小遵循胡克定律F=kx。弹簧的长度发生变化的时候,弹力也发生变化。在力的平衡类问题中常用弹力的这一特点。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一小球。当小球处于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L1,若对小球施加一个水平力的作用,使得小球再次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此时弹簧的长度变为L2,比较L1和L2,有 ( )

A.L1=L2 B.L1<L2 C.L1>L2 D.无法比较

2.如图所示,用细线将A物体悬挂在顶板上。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轻弹簧,此时弹簧的弹力为2N。已知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是0.3kg和0.4kg。取g=10m/s。则细线的拉力及B对地面的压力的值分别是( )

A.7N和0N B.5N和2N C.1N和6N D.2N和5N

3. 图中,a、b、c为三物块,M、N为两个轻质弹簧,R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并处于平衡状态( )

A.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 B. 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 C. 有可能N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 D. 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不伸不缩状态

B 2

A

4.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

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2.5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1.5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9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7N

1

5.(2013东城二模19)如图所示(a),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s的关系如图(b)所示(g=10 m/s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 N/cm C.物体的质量为3 kg 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二、突变类问题:以弹簧特有的惰性特性为分析问题的思维起点

由于弹簧的特殊结构,在两端都有约束时弹簧的弹力是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弹力的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充分利用弹簧的这一“惰性”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在用牛顿运动定律求瞬时加速度和变加速度问题中常见。分析弹簧问题时利用弹簧的惰性自然成了分析弹簧问题的思维起点。

【例1】如图4所示,木块A和B的质量均为m,连接在劲度系数为k的一根轻弹簧的两端,B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弹簧处于直立位置。压下木块A后突然放开,(1)当A上升并达到最大速度时,B对桌面的压力为多少?(2)假如B对桌面的压力能够减小到时A的加速度为多少?

mg,则此3A k B 图4

分析与解:(1)求A上升达最大速度时B对桌面的压力,那么A什么时候达到最大速度呢?首先要对A、B进行受力分析。

木块A受力分析如图5(甲)所示,撤掉对A的压力后,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和竖直向上的弹簧的弹力TA的作用。由于开始时弹力大于重力,所以向上加速运动。又由于弹力随A的上升而不断减小,故木块A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为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当弹力等于重力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因此A上升达最大速度时:TA= mg 。

木块B受力分析如图5(乙)所示,B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竖直向下的弹簧的弹力TB和桌面的支持力N的作用。静止在桌面上,因此有:N = mg + TB 。

因轻弹簧,故有:TA= TB 。 则桌面的支持力:N = 2mg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B对桌面的压力:N′ = N =2mg 。 (2)如果B对桌面的压力为的弹力:TA=

mg2mg,根据B受力平衡可知:TB= ,方向竖直向上。则弹簧对A33A

mg (甲)

TAv

(乙)

B TB mg

N

图5

2mg,方向竖直向下。 3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TA+ mg = ma ,此时A的加速度为:a =g ,方向竖直向下。

说明:①在分析木块与弹簧相互作用的问题时,特别要注意弹簧形变的几个特殊位置。如弹簧的原长位置,弹力为零;木块速度最大位置,既是加速度为零的位置也是合力为零的位置;木块速度为零的位置,既是加速度最大的位置也是合力最大的位置。

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一般有三种途径:(ⅰ)从力的概念出发,根据力产生的条件,判断是否有力的作用,及力的方向等;(ⅱ)根据物体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判断,如本题第一问中求B对桌面的压力,是通过求桌面对B支持力求解的;(ⅲ)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加速度)来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如本题第一问中A的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A受到的弹簧的弹力TA= mg,方向竖直向上。

【例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

【解】系统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分析A物体受力可知: F1 = mAgsinθ,F1为此时弹簧弹力,设此时弹簧压缩量为x1,则 F1 = kx1,得x1 =

mAgsin?k53

在恒力作用下,A向上加速运动,弹簧由压缩状态逐渐变为伸长状态.当B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伸长量设为x2,分析B的受力有:

kx2 = mBgsinθ,得x2 =

mBgsinθ

k

F-(mA+mB)gsinθ

mA

设此时A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Agsinθ-kx2 = mAa,得a =

A与弹簧是连在一起的,弹簧长度的改变量即A上移的位移,故有d = x1+x2,即: d =

【针对训练】

5.如图,物体P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与一个右端固定的轻质弹簧相撞,并被弹簧反向弹回。若弹簧在被压缩过程中始终遵守胡克定律(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那么P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 ( ) A.P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P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一次

C. P的加速度大小不断改变,当加速度数值最大时,速度最小 D. 有一段过程,P的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也逐渐增大

v P (mA+mB)gsinθ

k

3

6.如图所示,A、B、C三个物块质量相等,在剪断连接A、B的细绳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_;B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方向_________;C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

7.如图所示,A、B、C三个的质量之比为1∶2∶3,所有接触面都光滑,当沿水平方向迅速抽出物块C的瞬间,则A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B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被两根位于竖直方向的弹簧L1、L2连接处于静止状态,弹簧L1的上端和弹簧L2的下端均被固定,两根弹簧均处于伸长状态。若在弹簧L1连接小球的A点将弹簧剪断,在刚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3g(g为重力加速度),则在剪断前弹簧L1的弹力大小为___________。若不从A点剪断弹簧,而从弹簧L2连接小球的B点将弹簧剪断,则剪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9.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M,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将木块1压下一段距离后释放,它就上下做简谐运动,如图7所示。在振动过程中,木块2刚好不离开地面。则木块1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是 ;木块2对地面的最大压力的大小是 。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木箱的顶板上,下端栓一质量为m的小球,今使小球上下振动,振动过程中木箱始终未离开地面,但某时刻木箱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求小球的加速度为多少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

2 M 图7 1 m 乙 B

C A

A B C

L1 A B L2

11.如图所示,B、C两物体叠放在一起,C与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构成一弹簧振子,当振子以振幅A振动时,B、C间始终没有相对滑动,当C从最大位置向平衡位置滑动的过程中,B、C间的摩擦力将:( )

A.由小变大 B. 由大变小 C.不变 D. 不能确定.

B C

4

12.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上叠放着两个物块A、B,它们的质量

都是2kg,都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将一个大小为10N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加在A上,在此瞬间,A对B的压力大小为 ( )

A.35N B.25N C.15N D. 5N

13.如图所示,两个木块A、B叠放在一起,B与轻弹簧相连,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用竖直向下的力F压A,使弹簧压缩量足够大后,停止压缩,系统保持静止。这时,若突然撤去压力F,A、B将被弹出且分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木块A、B分离时,弹簧的长度恰等于原长

B.木块A.B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力大小等于B的重力 C.木块A、B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力大小等于A、B的总重力 D.木块A、B分离时,弹簧的长度可能大于原长

A B 14.如图所示,轻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右端与木块B相连,木块A紧靠木块B放置,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用水平力F向左压A,使弹簧被压缩一定程度后,系统保持静止。若突然撤去水平力F,A、B向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一定会在向右运动过程的某时刻分开

B.若A、B在向右运动过程的某时刻分开了,当时弹簧一定是原长 C.若A、B在向右运动过程的某时刻分开了,当时弹簧一定比原长短 D.若A、B在向右运动过程的某时刻分开了,当时弹簧一定比原长长

(总结:仅靠弹簧弹力将两物体弹出,那么这两个物体必然是在弹簧原长时分开的)

三、机械能守恒类问题:以弹簧的弹力做功、存储的弹性势能为分析问题的思维起点 弹簧发生变形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通过弹簧弹力做功,弹性势能要发生变化。弹簧存储或释放的弹性势能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反过来其他形式的能也可转化为弹性势能。追究弹性势能释放和存储过程成了解决弹簧问题的思维起点。

【例3】如图14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800N/m的轻弹簧两端各焊接着两个质量均为m=12kg的物体A、B。物体A、B和轻弹簧竖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要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在上面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s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设整个过程中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取g=10m/s2 ,求:

(1)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此过程中外力F所做的功。

解:(1)A原来静止时:kx1=mg ①

当物体A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拉力F最小,设为F1,对物体A有: F1+kx1-mg=ma ②

当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时,拉力F最大,设为F2,对物体A有: F2-kx2-mg=ma ③ 对物体B有:kx2=mg ④

5

F A B 图14

对物体A有:x1+x2=

12at ⑤ 2由①、④两式解得 a=3.75m/s2 ,分别由②、③得F1=45N,F2=285N (2)在力F作用的0.4s内,初末状态的弹性势能相等,由功能关系得: WF=mg(x1+x2)+【针对训练】

11. 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弹簧振子,振子的质量 为m,振子以O为平衡位置,在B和C之间振动,设振 子经平衡位置时的速率为v,则它在O B O C的 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弹力对振子所做功的大小为 ( )

C O B 1m(at)2?49.5J 212322A. 2mv B. mv C. 3mv D. mv

22212.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竖直地面上的轻弹簧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在压缩全过程中,弹簧均为弹性形变,那么:( )

A. 当小球的动能最大时,弹性势能为零 B. 当小球的动能减为零时,重力势能最小

C. 当小球的动能减为零时,小球的加速度最大,但不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值 D. 当小球的动能减为零,球所受弹力最大,且一定大于2mg

13.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弹簧的正上方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与弹簧上端的距离为L0。现使小球自由下落并压缩弹簧,若已知小球下落的总距离为L时,它的速度是整个向下运动过程中速度的最大值,则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 ( )

A.

mgmgmgmg B. C. D.

LL?L0L?L0L0L0

四、碰撞类问题:以弹簧的弹力做功、存储的弹性势能为分析问题的思维起点

14.( 2013海淀二模)如图6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放一质量为m的木板B,木板表面光滑,左端固定一轻质弹簧。质量为2m的木块A以速度v0从板的右端水平向左滑上木板B。在木块A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B板运动速率最大

B板的加速度一直增大 B.

C. 弹簧给木块A的冲量大小为2mv0/3 D.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v02/3

a

6

b F 15.木块a与木块b用一根轻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紧靠在墙壁上,在b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使弹簧压缩,如图所示,当撤去外力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系统的动量守恒 B.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系统的动量不守恒 C.a离开墙壁后,a和b系统的动量守恒 D.a离开墙壁后,a和b系统的动量不守恒

16. 如图甲所示,物体A、B的质量分别是4kg和8kg,用轻弹簧相连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B左侧与竖直墙壁相接触,另有一物体C从t=0时刻起水平向左运动,在t=5s时与物体A相碰,并立即与A有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左运动。物块C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1)求物块C的质量;

(2)弹簧压缩过程中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

(3)在5s到10s的时间内墙壁对物体B的作用力的功;

(4)在5s到15s的时间内墙壁对物体B的作用力的冲量的大小和方向。

B A C 6 4 2 O -2 乙 5 10 15 t/s

v/(m?s) -1六、综合类问题:动量守恒、功能关系综合。

17.一同学利用手边的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物块和两个完全相同、劲度系数未知的轻质弹簧,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取一个轻质弹簧,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弹簧的上端与物块A连接,物块B叠放在A上,A、B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A、B粘连在一起,用一竖直向上的拉力缓慢提升B,当拉力的大小为

0.5mg时,A物块上升的高度为L;若A、B不粘连,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B上,当A物块

上升的高度也为L时,A、B恰好分离。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k; (2)恒力F的大小;

B A 7

解析:(1)设弹簧自然长度为L0,没有作用力F时,物块A、B压在弹簧上,弹簧的长度为 L1?L0?2mg k用力F1向上缓慢提起物块B,当力F1?0.5mg时,弹簧的长度为 L2?L0?2mg?F11.5mg ?L0?kk0.5mg k物块上升的高度 L?L2?L1? 解得 k?mg 2L (2) 在恒力F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A、B一起向上做加速运动,随弹簧压缩量减小,弹簧的弹力减小,一起向上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A、B间的压力也减小,一直到 A、B刚分离时,A、B间相互作用的弹力恰为0。A物块受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它的加速度为

aA?k(L0?L2)?mg?0.5g

m 此时B受重力和恒力F其加速度为

aB?F?mg m且刚分离时应有 aA?aB 由以上方程解得 F?1.5mg

18.(2009西城二模)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物体b、c分别与轻质弹簧的两端相连接,将它

们静止放在地面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一质量也为m的小物体a从距b物体h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a与b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以后不再分开。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在a与b一起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起开始向下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2gh B.达到最大速度时,物体c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C.达到最大速度时,弹簧的压缩量大小为

h

m b m a

m c 2mg kD.达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mg

利用形变量相同时弹性势能相同

8

19.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B用轻弹簧相连,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l。现用竖直向下的力F缓慢将弹簧再向下压缩一段距离后,系统再次处于静止。此时突然撤去压力F,当A上升到最高点时,B对水平面的压力恰好为零。求:

⑴F向下压缩弹簧的距离x; ⑵压力F在压缩弹簧过程中做的功W。

分析与解:⑴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未放A,弹簧处于原长的状态、弹簧和A相连后的静止状态、撤去压力F前的静止状态和撤去压力后A上升到最高点的状态。撤去F后,A做简谐运动,②状态A处于平衡位置。

②状态弹簧被压缩,弹力等于A的重力;④状态弹簧被拉长,弹力等于B的重力;由于A、B质量相等,因此②、④状态弹簧的形变量都是l。

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③、④状态A到平衡位置的距离都等于振幅,因此x=2l

⑵②到③过程压力做的功W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加,由于是“缓慢”压缩,机械能中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因此该过程弹性势能的增加量ΔE1=W+2mgl;③到④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初、末状态动能都为零,因此弹性势能减少量等于重力势能增加量,即ΔE2=4mgl。由于②、④状态弹簧的形变量相同,系统的弹性势能相同,即ΔE1=ΔE2,因此W=2mgl。

20.(20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物体A.B分别与轻质弹簧的两端相连接,将它们静止放在地面上。一质量也为m的小物体C从距A物体h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C与A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以后不再分开。当A与C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B对地面刚好无压力。 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1)A与C一起开始向下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2)A与C一起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大小;

(3)弹簧的劲度系数。

20. (1)设小物体C从静止开始运动到A点时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1 mgh?mv2

2 设C与A碰撞粘在一起时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

m C

h

m A m B 12gh 2(2) A与C一起将在竖直方向作简谐运动。当A与C运动到最高点时,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

A、C

A.C受力图,B受力图如右图

B受力平衡有 F = mg F 对A.C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F + 2mg = 2ma 2mg F 求出 a = 1.5g

mv?(m?m)v? 求出 v??mg

9

(3)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开始时A处于平衡状态,设弹簧的压缩形变量为△x 对A有 k?x?mg

当A与C运动到最高时,设弹簧的拉伸形变量为△x′

C A △x′ △x 最高点 弹簧原长位置 原平衡位置 新平衡位置

v′ 对B有 kΔx??mg

由以上两式得 Δx?Δx?

因此,在这两个位置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E弹=E弹′ 对A.C,从原平衡位置到最高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E弹+12(m?m)v?2?2mg(?x??x?)+ E弹′ 解得

10

B k?8mgh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of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