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聊城大学精品课程

更新时间:2023-05-28 10: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8年度聊城大学精品课程

申报表

课 程 名 称 推 荐 单 位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属一级学科

名称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课 程 负 责 人 联 系 电 话 15865787698 上 网 网 址 申 报 日 期

聊城大学教务处 制

二○○八年三月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

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六、 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七、 申报表一律用A4纸打印,在左侧装订成册,一式1份。

主要教学、科研经历(授课起止时间、所在单位、教学科研情况、 获奖情况等)为聊城大学历届学生讲授《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文化史》 、 《中国文 化概论》 、 《宋史专题》 、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主持省级教研项目 1 项,参与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教材《中国通史教程·古 代卷》 、 《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古代卷》及高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历史 教育学》的编写。科研方面,出版个人专著三部,在《文史哲》 、 《孔子研究》 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其中多篇论文或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或 被《新华文摘》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北京大学学报》论点摘要,或被《高 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摘,或被《中国史研究动态》予以介绍。获山东省 高校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4 项,聊城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1 项,聊城大学 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4 项, 以及聊城市和聊城大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多项。

主 导 讲 、 教 实 验 师 教 情 师 等 况 ) ( 辅

姓名郭学信 江心力 杨朝亮 徐美莉 吴 欣

年龄47 45 45 41 36

职称教授 教授 副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学位学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承担工作讲授 讲授 讲授 辅导 讲授 辅导 讲授 辅导

课程教学情况简介(课程内容设计是否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情况,课程及教学改革情况,理论教 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情况,教学效果等)1、课程内容设计:注重从宏观上揭示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趋势及一般特点,使学生 在掌握中国历史基本概貌、发展线索和重要史实以及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中国历史的发

展轨迹;注重对那些带有综合性、纵贯性的重大问题的讲授,对学术界有争论的问题要予以 较多的关注。要求任课教师在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的讲授中,能站在学术前沿, 注重对新观点、新材料的充分吸收和运用,力求将那些反映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 掘的新内容及时地传递给学生,体现历史科学发展的前沿信息,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 进性。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还要尽量给学生留 足自主获取知识的空间,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中国古代史打破了传统章节式讲授体例,按讲授内容和性质 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按时代的顺序,教授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力求反映史学界最 新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掘的新内容;下编选取带有综合性、纵贯性的重大问题,以专题形式 作比较全面深入的探讨,对学术讨论的问题涉及较多。上下编各分若干章,章下不再分节, 每章均由四个板块构成:一是序论,二是重要问题,三是导读,四是思考和讨论。在上编中, “序论”讲授本章历史的基本线索、时代特点、发展趋势; “重要问题”是课堂讲授的主体和 重点,务求将每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导读”开列了若干参考书目,对其中的重要参 考书作了介绍; “思考和讨论”为课堂讨论和学生思考问题提供了一些较为重要的问题。教学 内容改革的突出特点是给教师留下了自由发挥的空间,给学生留下了自主获取知识的空间, 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了其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 的阅读和思考以及鉴别能力,纠正了以往教学内容中宽泛单薄,既无理论深度,又脱离学术 前沿的缺陷。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情况:中国古代史教学最大限度地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本课程的 任课教师均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2002 年,我们研制的中国古代史多媒体 教学光盘应用于课堂教学,大大增加了课程讲授的信

息涵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授课内容变 得形象生动起来。 之后, 我们又创建了 “中国古代史教学研究网” () , 建立了中国古代史课程网站,将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参考资料、思考 题、习题库、教学录像等上传网站有关栏目。这为学生了解最新学术动态、开阔视野、扩大 其阅读资源和师生间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交流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4、课程及教学改革情况:从 1999 年开始,我们对该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和手段等进行了全面改革。 在课程体系上,中国古代史课程设置不仅注重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特别注重

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人文知识,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交叉性。同时适当 压缩课程的讲授时间,增加中国古代史断代史专业课在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重,适时开设了 先秦秦汉史、三国史、魏晋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等断代史课程。另外,还开设了中 国古代文化史专题、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中国古代社会史专题、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专题、中国古代法律史专题、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中国考古学通论等成系列的方向选修课。这些课程的适时开出,不仅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古代 史课程体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为个性化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上,突破着重描述具体的历史人物和具体的历史事件的传统窠臼,在讲清历 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前提下,将讲授的重点放在对重大历史问题、学术前沿和治学方法的阐述 分析上,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特点。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导读式教学法,把过去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研讨式和 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导读式教学法主要有课堂讲授、阅读指导、读书笔记、课堂讨论、作业 等环节构成。这种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一改原来教师讲述面面俱到的做法,减少教师讲述 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相应增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和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和撰写读书报告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教学 从单一的被动接受向主动的双向交流转化,消除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大 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以课内多媒体手段讲授辅以课外 网络支持。为此,研制了集图、文、音、像等多媒体对象于一体、具有助学与助教双重功能 的 主 干 课 程 CAI 教 学 课 件 并 应 用 于 课 堂 教 学 实 践 , 创 建

了 “ 中 国 古 代 史 教 学 网 ” ( ) , 开通了以立体化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和某些教学过程的课程网站, 从而形成了立体化教学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情况:中国古代史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以 多种形式的学生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文物遗迹考察:配合中国古代史课程的理论教学,每一届本科班都进行内容丰富的专业 见习活动,主要是赴北京、曲阜等地进行文物遗迹考察。此外,还组织学生考察参观了聊城 市博物馆、山陕会馆、光岳楼等文物单位和历史遗迹。学生参观考察结束返校后,要求学生 每人写出考察实习总结报告,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感悟。

注:此页不够可另附页

1、教学队伍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 ; 1、嬗变与定型:宋代社会文化形态研究 山东省教育厅 2002—2004 年 主持人 2、宋代士大夫群体研究 聊城大学 2005—2006 年 主持人 3、北宋士风研究 聊城大学 2006—2008 年 主持人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

学术 2、宋代人才之盛探源 研究

1、论宋代士商关系的变化

《文史哲》 (核心期刊)2006 年第 2 期 独立 《天津社会科学》 (核心期刊)2006 年第 1 期 独立 3、宋代士大夫生活世俗化探析 《历史教学》 (高校版) (核心期刊)2007 年第 1 期 独立 4、试论宋代士大夫的社会角色 《山东师大学报》 (核心期刊)2007 年第 6 期 独立 5、宋代士大夫文化心理探析 《西北师大学报》 (核心期刊)2007 年第 2 期 独立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不超过五项) 1、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省教育厅,独立,2005 年。 2、山东省高校优秀科 研成果三等奖,省教育厅,独立,2007 年。 3、聊城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独立, 2004 年。4、聊城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独立,2005 年。 5、聊城大学

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独立, 2007 年。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1-2主讲教师情况⑴

承担 4 届本科毕业论文指导, 共指导 36 人。 承担 4 届教育实习, 共指导 38 人。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不超过五项) 学术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研究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章太炎力主尊荀的荀学研究析论》 《中国文化论坛》第 1 辑 2005 年。 《梁启超“绌荀申孟”的荀学研究析论》 《聊城大学学报》2004 年第 2 期。 《陈垣与傅斯年治史异同论》 《江西社会科学》2003 年第 2 期。 《梁漱溟文化哲学探微》 《石油大学学报》2003 年第 4 期。 《梁漱溟人生哲学探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 年第 5 期。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聊城大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聊城大学 独立 2006 年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1-2主讲教师情况⑵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承担毕业论文指导 共指导 29 人。 承担教育实习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004、2005、2006 年获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称号。

共指导 38 人。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不超过五项)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陆子学谱》点校 省古籍整理 2004——2006 独立 礼与中国古代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 2004——2007 清代部分 乾嘉学术研究院 社科院重大项目 2000——2005 其中几个人物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李绂的生平与学术》 《东岳论丛》2003 年第 6 期 《 〈陆子学谱〉之架构与旨趣》 《清史论丛》2005 年号 《 〈陆子学谱〉撰述之意义》 《抚州社会科学》2005 年第 5—6 期 《李绂与广西改土归流》 《清史论丛》2006 年号 《简论傅斯年对“清代学问”的贡献》 《齐鲁学刊》2006 年第 1 期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1-2主讲教师情况⑶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 (不超过五项) ;在国

内 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 (不超

教学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情况 过十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中国古代史,专业基础课,每周四节,2 届 136 人;2、中国古代社会史,基础课, 每周 2 节,3 届 350 人;3、中国古代法律史,基础课,每周 2 节,3 届 310 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承担毕业论文指导, 共指导 26 人。 承担教育实习, 共指导 30 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历史教学中“文献阅读”与“田野调查”研究,聊城大学,2008—2009 年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学术 研究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官、民与法——清代的国家与基层社会,2004—2006,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第 2 位 2、山东运河区域民间文献整理与社会文化研究,2007—2009,山东社科规划项目,主 持人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权宜之外与举止之间 《中国图书评论》2003 年第 10 期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1-2主讲教师情况⑷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 (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 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 (不超

教学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情况 过十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 中古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专题:专

业课;周学时 2;三届 310 人 中国旅游史:基础课;周学时 2;两届 86 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教学实习,两届学生;17 人 指导毕业论文:三届学生;41 人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学术 研究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不超过五项)

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北魏前期的官员薪酬分配模式》 , 《民族研究》2003 年 6 期) 《浅说唐代人的经营理念》,《唐都学刊》2004 年 1 期 《也论北魏前期百官无禄之原因》, 《史学月刊》2004 年 3 期 《十六国俸禄制度探微》 , 《甘肃民族研究》2006 年 4 期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2教学队伍构成情况

杨朝亮 吴欣 徐美莉

45 36 41

1963.9 1972.6 1966.9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讲授清史 讲授隋唐五代史 讲授魏晋史

教学队 及整体 素质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李桂民 36 1971.5 讲师 中国古代史 讲授先秦史、辅导答疑

官士刚 31 1977.6 讲师 中国古代史 讲授魏晋史、辅导答疑 伍结构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有企业背景的教师参与教学团队的情况 现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教师共 11 人,包括教授 5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翟桂金 33 7 1974.10 讲师 中国古代史 讲授三国史、辅导答疑 3 人,其中博士 人,硕士 2 人。年龄最大者 58 岁,最小者 31 岁,是一支学历 层次较高、职称和学缘结构合理,梯队层次清晰、实力比较雄厚且充满活力的师 资队伍。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约为 1:10。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撰写出版了课程新教材《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及与教材配套的《中国 ;在《历史教学问题》等杂志发表教学改革方面的 教学改 通史教程教学参考·古代卷》 研究论文。2、创建了《中国古代史教学研究网》() 及中 革与教 国古代史课程网站。3、

研制了集图、文、音、像等多媒体对象于一身,具有助 学与助教双重功能的 CAI 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4、编制大批已刻录成光 学研究 盘的教学视频资料。5、编辑了《中国古代史》课程新的教学大纲。 通过实施改革,实现了教学内容宏观化、教学方法导读化、教学手段多媒体 化,为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其阅读资源和师生间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交流提供了 全新的平台。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t8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