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27 17: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喧闹/煊赫 业绩/污渍 纤维/纤夫 ...... B.效仿/发酵 空旷/粗犷 殉情/徇私 ...... C.曼妙/枝蔓 挑衅/抚恤 埋伏/埋怨 ...... D.市侩/反馈 萧瑟/赦免 援引/墙垣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杭州西湖堪称人间天堂,其自然景观美丽迷人,真可谓秀色可餐。 .... B.这时有两个人从各自的棋盘前站起来,朝着王一生鞠躬,说:“甘拜下风。” .... C.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魏兵俯拾皆是,旌旗队伍,甚是严整。 ....

D.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却又把孩子的假期安排了各种培训,使孩子不堪重负, 这岂不是南辕北辙?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快递服务的国家标准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作出了“先验货后签收”、 “文明分拣”等决定。

B.作为父母,他们逐渐认识到,在玩游戏时总是让儿子取得胜利,其实是在溺 爱他,对他的成长不利。

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黄金,吸引了来 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集中产业优势,逐步在全球形 成了寡头垄断者,这对于全球经济的正常发展是不利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①吸收现代文明

②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③继承传统价值

④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 ⑤以母语教育为本

A.⑤③①④② B.⑤①③②④ C.④②⑤①③ D.④⑤①③②

二、本大题共11小题,共5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一10题。(21分)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日“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着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杳无穷极 杳:深远 B. 修篁干霄 干:冲 ... C. 延坐后堂 延:延请 D. 履苍莽中 履:鞋子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3分)

A . 畅其心而发其文者 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B . 序齿而行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C .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 歌以赠之 ..D.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盘盘焉,囷囷焉 ..

7.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 ) (3分)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 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 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 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8.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

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B .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

可观其亦乐之正者

C .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

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D.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

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 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 的标准,引领下文。

B. 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

山的重要景点。

C. 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 那样纯正的快乐。

D. 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 山值得一游。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3分)

译: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分)

译:

古代诗词阅读(17分)

【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1.下面各项是对这首诗的赏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

——由水路乘船。

B.“一别心知两地秋”中,“秋”字表面写时令,实际上表达人的情绪,巧妙运用拆字法, 以“心”上“秋”说明愁绪。

C.“日晚” 句写望中所见之景,指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暗示

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

D. 诗人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感情真挚深厚,造语清丽流畅,读之余 味无穷。

12.诗中“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怎样将诗人的感情表达得含蓄动人的?(4分) 【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

13.词的上片,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6分) 14.下片刻画出词人怎样的形象?蕴含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15.补写出下列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12分,每空1分)

(1) ,蓝田日暖玉生烟。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

(3) ,唯见江心秋月白。 (4)竹喧归浣女, 。 (5)念去去千里烟波, 。

(6)间关莺语花底滑, 。 (7) ,到黄昏点点滴滴。 (8)连峰去天不盈尺, 。 (9)羽扇纶巾,谈笑间, 。

(10) ,寻常巷陌, 。 三、本大题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 王朝闻

多样性是艺术风格的必然特性。艺术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身的多样性,艺术家思想情感、生活经验、审美理想、创造才能的多样性,群众对艺术的需要和爱好的多样性,规定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作品只有具有多样的风格,才能适应对无限丰富多样的客观世界的反映,满足群众对于艺术的多样的需要和爱好。我国古代许多有关艺术史的着作表明,艺术繁荣的时代,往往伴随着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

风格的多样性不仅表现于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中,而且也表现于同一艺术家的作品中。伟大的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他的创造才能具有

多方面的适应性。他所创作的作品虽然有着一种主导的、占优势的风格,但并不排斥他创造出具有多样风格的作品,布封曾说:“随着不同对象,写法就应该大不相同”,“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在不同作品上都盖上同一的印章,这就暴露出天才的缺乏……”胡应麟对杜甫的艺术风格的评价是:“正而能变,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众调。”这里所说的“本调”与“众调”的关系,体现了艺术风格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一般说来,沉郁是杜甫作品中占主导的风格,但并不能用这一种风格来说明杜甫全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杜甫的艺术风格是丰富多采的,有“欲倾东海洗乾坤”那样的豪放,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样的深沉,也有“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那样的悲壮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那样的轻灵……尽管杜甫作品中的基调还是那种积极的忧国忧民的沉郁的精神。其次,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的发展,常常包括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时期,由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的变化,构成了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可能性。

在风格的多样性之中之所以又显示出一致性,乃是由于艺术家主观条件自身构成因素的对立和统一。就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来说,他的作品风格多样的变化,最终不能不为他所具有的创作个性所制约;就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风格来说,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的变化,不能不为他们所共同生活的某一时代、阶级、民族的审美需要和艺术发展所制约。艺术发展史表明,具有各自不同创作个性的艺术家,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出他们生活的时代、阶级、民族的共性,这就规定了他们作品的风格个性不能不带有一致性。

辩证地把握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对于正确认识艺术风格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承认多样性而否认一致性,必然导致否定风格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相反,否认多样性而只承认一致性,在创作上必然导致千篇一律,阻碍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节选自《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出版)

16.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 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是艺术繁荣时代常有的特征,这是我国古代许多有关艺术史的着作证明了的结论。

B. 伟大作家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是因为其作品反映的生活包括了广阔的天地。

C. 一个作家艺术风格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间当然会产生不同风格的

作品。

D. 布封说“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是说天才作家不能只有一种创作手法。

E. 创作上之所以出现千篇一律的毛病,只承认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而否认其一致性是一个重要原因。

17.下面对艺术风格多样性的解释,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艺术家不同的阅历和素养,是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B. 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具有多样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艺术也就具有多样性的风格。 C. 艺术作品只有具有多样的风格,才能满足群众对于艺术的多样的需要和爱好。 D. 伟大的艺术家的作品会呈现一种主导的风格以及丰富多彩的多样性风格。

18.胡应麟评价杜甫的艺术风格“不失本调而兼众调。”杜甫诗歌表现出什么“本调”?下面诗句又各表现了什么“众调”?(4分)

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⑵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 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19.为什么有一些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作品也可以呈现同样的艺术风格?结合作者关于艺术风格一致性的观点简要分析。(4分)

四、语言运用题。(共2小题,共12分)

20.下面是一段关于“网络水军”的文字,简要概括“网络水军”的四个特点。(6分) “网络水军”即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水军”大都是隐藏身份的网民,大都“穿马甲”和雇佣者交易,其活动难以掌控。版主把主帖发出去后,获得广大“网民”的注意,进而营造出一个话题事件,所有网络公关公司都必须雇佣大批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员来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2011年1月3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谨防民意制造者利用网络推手误导舆论”的署名文章,批评“网络水军”制造“民意病毒”,指出“民意病毒”利用和裹挟健康民意,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表达民意的健康肌体。

21.某中学食堂为践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理念,从2015年1月起,彻底杜绝一次性方便碗筷的使用,并免费提供专用消毒餐具。但不久后发现少数学生将消毒碗筷带离食堂,并且不予归还,造成食堂餐具持续丢失。现在急需对这种行为进行制止,请你按“直言警示”与“委婉劝说”的要求,各设计一条广告语。(6分)

直言警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婉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22. 一条金鱼被渔民放在小鱼缸里,它每天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内壁,心里很不 快乐。后来,它被渔民放到更大的鱼缸,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就会黯

淡下来。再后来,金鱼被渔民放回了大海,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不快乐。

一条活泼的鱼游过来问它:“你怎么不快乐啊?”它叹了口气说:“这个鱼缸太大,我 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内容,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和抄袭,用规范汉字书写。 一、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1.C(A xuān jì/zì xiān/qiàn B xiào/ jiào kuàng/ guǎng xùn

C màn/wàn xìn/ xù mái/mán D kuài/ kuì sè/shè yuán) 2. C (A 秀色可餐 :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B甘拜下风:佩服别人,自认不如。 C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检,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此处应用“漫山遍野”。 D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走,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3. B(A词语搭配不当。作为一种行业参照“标准”只能是作出“规定”, 不能作出“决定”。“决定”改为“规定”。 C句式杂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改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或“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 D词语搭配不当。把“形成”改为“成为”。)

4. A(根据提供的句子,③①句之间存在先后逻辑关系,④②句之间存在递进逻辑关

系,均不能割裂,故可排除B、C、D选项。) 二、本大题共11小题,共50分。

5.D(D项“履”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踏”而非名词“鞋子” 。) 6. D(A 代词,我的,自己的 / 副词,表祈使,希望 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 C介词, “以”和“为”连在一起,“把……当作……”/ 连词,表目的 D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7.C(①为游山时的天气,与龙鸣山景色无关,可排除A、B选项。④是直接叙述龙鸣山景色,而非“描写”。⑥为作者登山归来在寺院中的感受,故可排除D选项。) 8.A

9.B(B选项中“雄伟平坦的巨石”并非在潮音岩上,而是在山顶的西边。) 10.答案:(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 “庖”为“厨房”(1分);省略句式1分;句意1分。)

(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 (“斯”为“这,这个”(1分);“信”为“实在”(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游览名胜的人,逢好天气是乐事,遇到理想的地点又是乐事,而同游的又都是优秀的人物,大家因为相处和谐、郁闷抒发、心情畅快而写写文章,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 元仁宗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的严君置备酒菜邀我同游龙鸣山,龙鸣山即是无想山。是时春雨初晴,风和日丽,老老少少,依照长幼顺序而行,鼓乐队在最前面作为先导。从蓝溪向东南行进五六里,只见两山如双虫对峙,相距百步,向东绵延而去。两山之间为石田,田的右边有小路,小路依着山势深邃又曲折。行进三四里,山势狭窄不宜作田,只能修路。又行进数里路,山势愈发奇峻,山谷中薄雾沾湿了衣服和帽子。山的外边崇峦叠嶂,无穷无际。走了不久,只见峭壁对立,形状宛如华表,巨大的松树和杉树沿路排列,向北延伸。山涧底部多石,云深树茂,繁花遮石,鸟声清脆,此地好像不是人世间。寺庙雄奇伟丽,寺门榜额上书“禅寂”二字。寺院门外有一颗古松,直径数抱粗。高耸云霄的篁竹则繁密地生长在寺院内。寺院长老出门迎客,延请我们至后堂,后堂有匾,上书“白云深处”。寺院西边有座“听松轩”,再向西即是五代韩熙载读书堂遗址,他所种植的桧树仍然有在。寺北有“甘露室”。再往北,有“招云亭”,亭子气象空旷,直立在数座山峰的最高处,从亭往下看,先前登过的群山之顶都在脚下。于是抬脚攀登

上潮音岩,岩上各种石头真是异态百出。因为同游者登山疲惫,于是未往上登。 我以没登上山顶为憾,与两三个朋友决定继续登山。山势陡峭,只好撩起衣裳。攀援着藤萝,脚踩在茂密丛林中。山上有深幽广阔的天池,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山的西边顶部,巨大的石头雄伟平坦,上面可坐几十人。在石上茫然四望,心中豁然开朗。山的东边顶部比西边顶部还高,因疲倦不想再上了,又回到寺院的“白云深处”后堂。在这时温暖的气息弥散席子,气氛热烈时如夏,寂静时如秋,冷时如冬,觥筹无数,谈笑甚欢,即使是仆从与乐工也各得其乐。酒毕,长老带领客人赏花,众人缓缓登上环翠阁。不久与长老告别,出了寺门。走了一里,众人余兴未尽,席地而坐,分了韵脚赋诗良久,各自作了诗才回来。

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但溧州不是交通要塞,且又隐藏在深山之中,所以没有前贤留下的诗词及当代名家抒怀的笔墨,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哎!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是孔夫子带领学生沐浴后在舞雩台享受春风。王曦之的兰亭集会,或许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吟咏作的诗,质量上乘可以欣赏,也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于是记下这次游玩所见之景,旨在使无想山得以让世人知晓。

11. C ( 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寒鸦”句才是望中所见。)

12.答案:1这句诗情景交融(或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环境气氛的渲染等)

点点寒鸦飞尽,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景物中寄寓诗人心中的孤寂哀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含蓄动人。(2分)2这句诗语言精练传神。如“尽”,诗人长久独立江边,连点点寒鸦都飞尽了还不忍离去,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深长。(或 如“悠悠”,运用叠音词,写思念之情像江水一样绵长,言有尽而意无穷。)(2分)

13.答案:(1)写景的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或声色味)的角度来写景;远近结合(由

远而近);俯仰结合(上下结合);动静结合。 (3分,答出3个给满分。)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野趣。(3分,答出2点给满分。)

14.答案: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或“隐逸者”、“贬谪者”)形象。(2分)表达了诗人

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情(或失落情绪)。(2分)(意思对即可)

15. (1)沧海月明珠有泪 (2)万里悲秋常作客(3)东船西舫悄无言(4)莲动下渔舟 (5)暮霭沉沉楚天阔(6)幽咽泉流冰下难 (7)梧桐更兼细雨

(8)枯松倒挂倚绝壁 (9)樯虏灰飞烟灭 (10)斜阳草树 人道即奴曾住 三、本大题4小题,共17分。

16. A、D(B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以偏概全,绝对化,仅是“常常”有的“可能性”。E

文中是“否认其多样性,只承认一致性”)

17. A(只是艺术风格多样性的一个原因,不能说是“根本原因”)

18. 18.答:杜诗的“本调”是忧国忧民(1分)。⑴体现了杜诗悲壮的风格。⑵体现了杜

诗豪放的风格 ⑶体现了杜诗轻灵的风格;(每句各1分)

19.答:这是由于这些艺术家的创作个性相近或相同,而且不同的时代、不同民族的的审 美需要和艺术发展也有其共性,因而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可以呈现一致性。(两个要点各2 分,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运用题。(共12分)

0 20.答案:隐秘性 不可控性 分散性 制造“民意病毒”(或“误导民意”)(答对

对1个给1分,2个3分,3个5分,4个6分)

21.答案:直言警示:消毒餐具属食堂公有财产,严禁带离食堂,违者赔偿损失!

委婉劝说:①请将美味带走,请将餐具留下。②消毒餐具承载着环保节约的希望——请留下这份希望,不要带走它。③消毒餐具须消毒——请让它回到它的家。(各3分)

22.作文(60分)。(1)审题:金鱼综合——快乐角度:作文可以围绕快乐谈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我们分析——心态角度:也可超越快乐,来谈调整生活或学习的心态——谈“不良心态”;综合分析——环境角度:正确认识自我发展与环境约束的关系、正确处理自我愿望与现实条件的关系等。

学会品味快乐

王祉懿

有人说,快乐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释然;有人说,快乐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逍遥;有人说,快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凌云。

对于快乐,小金鱼每次都无动于衷,任何事情,小金鱼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其实,每个人对快乐都有不同的定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捕捉快乐,并学会品味快乐。

自古以来,快乐就是祢勒佛嘴角微微上翘的那抹弧度;快乐就是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时,任凭千丝万慨沁入肌理;快乐就是蒹葭诗歌外,眼角下对视的凝眸,芳诗花辞的娇羞。

某种程度上讲,古人比我们更懂得品味快乐。东晋大诗人靖节先生,在看透了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后,他毅然决定归隐田园,而他的生活似乎并不如意。不仅仅是

“环堵萧然,箪瓢屡空”这么简单,最后他连这样的房子都被大火夺走。但自他的诗中,我们却看不到一点怨天尤人的影子。相反,他留给世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安然自在。也正是因为他如此懂得享受生活,品味快乐,才无愧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之名。

然而,可悲的是,现如今,快乐已经在不经意间隐退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纵观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恐怕只有“快”,没有“乐”了,能有几人有几次能感受到经过千辛万苦才寻得的那一丝丝短暂的快乐呢?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的现状,那么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改变自己,让自己学会发现快乐,品味体会快乐,即使身处逆境,也照样能苦中作乐。

美国女作家,慈善家海伦凯勒,她的一生可谓命途多舛。盲聋人中,她应该算少有的几个乐观者之一。她虽然身患顽疾,但却仍然顽强地活了下来,她还活得比其他人都精彩。她写出了感人至深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也曾一度登上美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极大影响力的《时代周刊》的封面。而这一切都源于她有一颗善于品味快乐的心,哪怕沿途的路再泥泞,她也依然执着、快乐地走下去。

快乐是人类的必需品,如空气,如清水。没有乐趣的人生是不精彩的,我们要学会品味快乐,在未来的道路上,让欢悦与你我相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7s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