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茶叶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框架方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2 02: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设茶叶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框架方案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贵州昌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昌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3日,是一家专业从事农业开发、加工、销售的综合性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人民币,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以集团化的操作理念来进行市场运作,运作框架为“总公司+子公司+连锁经营机构”,现拥有茶园基地30420亩,占石阡现有茶园的三分之一强,是贵州省拥有茶园最多的茶叶公司。核心有机茶基地3000亩,优质育苗基地300亩,茶叶初制加工厂2个,年加工生产初制茶800吨。总投资4600万元的《年产3000吨精制茶叶加工厂项目》通过铜仁地区发展和改革局审查立项,总投资4900万元的《5.5万幼龄亩茶园改建项目》也通过铜仁地区发改委的审查立项。总投资1000万元的《年产3万吨茶用有机发酵造粒肥项目》已通过有关部门审查。公司已研发生产出“佛顶工夫”精品红茶系列;“佛顶原生绿”绿茶精品系列;“佛顶乌龙”乌龙茶精品系列等系列产品投入市场试销,反响良好,其中“佛顶工夫”填补了贵州茶史空白,极受市场青睐。公司在今年九月和十一月应邀参加了北京国际茶叶博览会和贵州省第二届万人品茗会,其产品省政府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公司现有职工八十多名,管理中层以上干部二十多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有9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2名。大部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长期从事茶业产业的开发和市场运作。具有丰富的茶行业从业经验。

1.2:石阡县蚕种场:石阡县蚕种场前身为石阡县国营良种繁育场,始建于1952年,属事业性企业化管理单位,现有在职人员19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工人16人),退休人员23人,遗属3人,蚕种场现有土地面积225.43亩(资产评估报告华茂会评字(2001)10号)下同),其中粮田186.68亩,鱼塘17.15亩,荒坡10亩,房屋及晒坪11.6亩,资产评估净值为841.14万元(2000年12月31日),其中房屋建筑物为114.14万元,土地使用权为727.6万元。因历史及体制等原因,蚕种场经营困难,靠财政的些许补贴维持,现正申请改制,但改制成本偏高,县政府尚未明确答复。

1.3:石阡农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暂定名):此为建设石阡茶叶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而拟组建的专业公司,由贵州省昌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石阡蚕种场(由石阡县政府授权)合股组建,贵州昌裕以资金技术入股,蚕种场以土地及建筑物入股,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公司组建后,贵州昌裕公司将发挥其资金,

市场运作,人力资源,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石阡蚕种场将发挥熟悉县情地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优势,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具体运作:

2.项目建设内容

2.1:项目名称:石阡县茶叶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简称园区)建设项目;

2.2:建设地点:石阡县汤山镇洋溪村,东至石阡至坪地乡公路坡地,北至两河口,南面和西面均临龙川河,南北长1160m,东西宽为573m,实际控制面积为658亩,其中农地598亩,山坡地60亩。

2.3:建设规模:建设石阡县茶叶交易市场,占地86.8亩,茶叶加工园区129.97亩,其它农副产品加工园区91.97亩,拟安排粮食加工,油脂加工,黄花菜加工等项目,配套服务区40亩,拟安排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休闲娱乐、医疗卫生等项目,商住区建设65.97亩,配电和垃圾处理10.86亩,特殊用地25亩(武警中队及看守所)。

2.4:项目建设周期:三年,从2009年至2012年。

3.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3.1: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21560万元。

3.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21560万元人民币,其中石阡蚕种场(县政府授权)以土地入股作价1740万元,昌裕公司资金入股5000万元,项目申报国家资金补助5000万元,银行贷款5000万元。招商引资6820万元。

二、背景及必要性

1.项目背景

1.1:资源背景:石阡县为内陆传统农业县,农业是其主要产业,2007年农业总产值为111570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133798万元的83.39%,是工业总产值32717万元的3.41倍,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年均水稻种值面积18万亩,年产10万吨优质水稻,油菜种植面积11.5万亩,年产油菜籽1.38万吨,拥有黄花菜基地3万亩,年产黄花菜1500吨,年均出栏牛羊7000头,并具有丰富的水面资源,年可产家禽蛋1000万枚,并拥有松花蛋、豆腐乳、辣椒、蔬菜加工等传统加工优势项目,特别是近年来生态茶产业异军点起,

发展迅速。已拥有生态茶园面积10.9万亩,面积居全省第三,全区第一,2007年年产优质绿茶890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石阡县周边的江口、思南、印江、德江、玉屏及相邻的遵义地区同样是典型的农业县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

1.2:政策背景:在国家开发西部的宏观政策背景之下,西部特别是贵州省的农业发展是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对象,金融危机以来,农业成了最具发展潜力的板块之一,国家对西部农业的扶持政策将更加倾斜。贵州省将农业作为“立省大计”铜仁地区及石阡县也将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支柱产业,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的市场化、工业化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制订出一系列极其优惠的扶持政策。铜仁地区年仅扶持茶产业的资金量达到一亿元人民币,石阡县也达到5000万元。

1.3:企业背景:在政府招商引资和产业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近年来,石阡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所发展,茶叶加工企业有贵州昌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石阡县南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夷州贡茶有限公司,粮食加工有石阡县丰源米业有限公司,蔬菜加工有石阡县和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和泉都独特风味系列食品有限公司,禽蛋加工有石阡县爽珍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和梁氏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石阡周边的县市同样拥有一大批相对成熟的农副产品的加工企业群体。

2、项目必要性

2.1:发展石阡经济和产业优势的需要,农业是石阡县的主要产业,也是石阡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发展方向,但目前石阡的农业更多的体现在资源优势上,产业优势远未得到充份体现,虽然有一批加工企业,但分布零散,规模小,没有形成产业群体,规模效应难以体现,特别是生态茶产业,资源优势明显,但加工优势薄弱,市场优势没有,建设茶叶交易市场和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有利于提升产业水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加工水平,完善产业链,更重要的是,为石阡及周边县市的农产品走向市场,打响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扶持龙头企业,壮大主导的需。茶叶是目前石阡的主要产业,贵州昌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具有雄厚的资金背景和市场运作经验,是目前石阡茶产业的领军企业,让贵州昌裕介入园区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发挥其资金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借助这个平台,增强其实力和带动能力,成为名符其实的龙头企业,从而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3: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需要。园区的前身的国营蚕种场,这是一个创办于1952年的国营农场,曾为解决全区的良种供应,满足全区人民的粮食需求作过突击贡献。但随着农场体制的下放,蚕种场和所有国营

农场一样处于维持阶段,全场干部职工(含退休人员)42人,靠微薄的收入渡日,虽申请改制,但改制成本较高,县财政在近期也难以解决,如在蚕种场的基础上开发建设园区,则有利于以发展的眼光和思路全盘解决蚕种场的历史遗留问题。充分发挥国营蚕种场的价值,做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

2.4:提高城市总体品味的需要。石阡是一个历史山城,城区土地极其狭小,并且有些历史文物必需保护,这就使城区的改造空间极小,如能将园区的598亩土地和60亩山地以现代意识进行规划,依山傍水、配套金融、文化、住宅等设施,等于再造一个新城,使石阡具有新旧两个城区,无疑将提高石阡城市的总体品味。

三、建设条件

1、地理位置状况及区域范围:园区位于石阡县北部,东抵石阡至坪地乡公路山坡,北达两河口,南面及西均临龙川河,规划范围内总田地为658亩。规划园区范围内现有二条主要道路,一条为荆竹大桥与城区相连,一条为石阡至坪地乡公路,但道路系统不完善,断面狭窄,必须扩建,修整才能满足要求,园区西南两面临水、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土起伏不大,大都是农田菜地,无地质灾害隐患,适宜作建设用地。

2、自然资源状况:规划区内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6.8度,无霜期303天左右,年平均日时数1232.9小时,年日照率为28%,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依山傍水,风光秀丽,非常适宜居住和工作,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有利于开发区的建设。

3、社会资源状况: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历史悠久、建置较划,现有人口三十多万,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55%,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GDP)13379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111570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32717万元,财政收入完成7518万元。主要产业有茶业,粮食种植业,疏菜加工业,禽蛋加工业等,温泉资源丰富,有“泉都”之类誉,是西部一个急需工业拉动,产业升级的小城市。

4、交通资源状况:石阡县城距贵阳347公里,距铜仁137公里,石阡至镇远92公里与湘黔公铁路相接,至玉屏火车站120公里。总体交通相对滞后,但规划中的铜仁——石阡——瓮安——贵阳和德江——石阡——台江——黎平高速公路建城后,石阡至贵阳为250公里,至镇远火车站70公里,至铜仁110公里,至铜仁机场130公里,并且由于路况的显著改善,在时间上大为缩短,从石阡出发1小时,可达镇运火车站,江口梵净山,1.5小时可达铜仁机场,3小时内可达贵阳等地,从根本上改变了交通不便的落后状况。从园区局部交通状况来考察,园区的距石阡中心城区仅2.5公里,西面紧靠石阡至贵阳305省,由荆竹大桥连

接工业区,东面紧靠石阡至坪地乡公路,东西两个出口入口均可方便的和区城交通网络相连。因此,园区的局部交通环境条件十分优越。

5、园区目前开发状况:目前园区内主要为农田和菜地,建筑物很少,仅90亩左右,占园区总比例的15%左右,显大多为低层建筑,结构简易,年代久远。除武警总队的26亩外,其它极易折除,不存在建设之中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极有利于园区的规范一性建设。

6、综上所述,园区的建设条件具有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地势平坦、封闭性强等优势,石阡县总体交通滞后的不利因素将在高速公路通车之后得以解决,因此,石阡县园区的建设条件相当优越。

四、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园区建设必须立足于石阡及周边县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认真分析发展的利弊条件,认真贯彻省地县各级政府发展农业产业特别是生态茶产业的政策意见,遵循“统一规划、重点突破、分批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实行“建设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工程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方针,将石阡茶叶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成幅射力强,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环境安全可靠的新型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

2、园区具体布局说明

2.1:茶叶交易市场;茶叶交易市场为整个园区的核心。其建筑为园区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占地面积为86.8亩,分布在园区中心线两侧。由规划图(附件一)上的A1,A2,A3.地块组成。要求总体建筑宏伟,富有地域民族特色,交易区建设要求布局合理,便于使用。总体由展示区、交易区、会议区、茶叶博物管等部分组成。

2.2:茶叶生产加工园区;根据贵州省、地、县三级政府关于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总体布署。生态茶产业将成为石阡及周边县市的重点产业,成为当地经济的突破口。根据这一现实,茶叶生产加工园区将成为园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和茶叶交易市场相互配套。其园区安排在园区中心线右侧的茶叶交易市场A3地块背后,由B1、B2、B3、B4和B5地快组成,总面积达到129.97亩,按安排4-5家上规模重点在 茶叶加工产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kn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