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测量试卷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18 11: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土木工程测量》试卷(一)

一、判断题(你认为题干叙述是正确的,请在题干后括号中打“√”;否则打“×”。判断正确得分,不正确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水准器的分划值越小,其灵敏度越高,仪器安平精度越高,仪器操作越简单。 ( × ) 2、水准测量实施时,采用“中间法”可以消除测量误差。 ( × ) 3、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逐步必须进行检核”的工作程序和组织原则。 ( √ ) 4、测量用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是一致的。 ( × )

5、地面上两点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是相等的。 ( √ ) 6、直线的方向可以用坐标方位角表示,亦可用磁方位角或真方位角表示。 ( √ ) 7、在测区内,用导线作为测图首级控制,则该控制测量的外业包括踏勘选点与埋标、测角、量边、测起始边的方位角或与高级边连测等工作。 ( √ )

8、用某钢尺丈量了量段距离,D1=150.000m±0.015m,D2=450m±0.015m,则两段距离的丈量精度是相等的。 ( × )

9、工程建设中所用的地形图,一般用等高线、图示符号和注记来表示地貌。 ( √ ) 10、测设是测量学的一项基本任务,那么测设的基本工作包括距离、角度、高程和地面点平面位置的测设。 ( √ )

二、选择题(各小题的备选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你将你认为是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4分,共40分)。

1、水准测量中,某测站的双面尺读数分别为:a黑=1.431m,b黑=1.320m,a红=6.116m,b红=6.104m,则高差hAB为( ② )m.

①0.111m; ②0.112m; ③0.1115m; ④0.061m。

2、将经纬仪安置在O点,盘左瞄准A点时水平度盘读数为325°00′00″,顺时针方向旋转仪器瞄准B点时水平度盘读数为25°00′30″,倒镜后瞄准B、A点时水平度盘读数分别为:205°00′30″、145°00′30″。则水平角(左角)∠AOB为( ③ )。

①299°59′30″; ②300°00′00″; ③60°00′15″; ④60°00′30″。

3、某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t=30m+0.005m+1.2×10-5×(t-20℃)×30m,用该尺在标准拉力下,现场温度为10℃时,测量了高差为-1.000m的A、B两点的距离为60.0000m,则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AB为( ② )m。

①60.0055m; ②59.9945m; ③59.995m; ④60.0089m。

4、某地面点在东经130o25′32″,该点位于6o和3o投影带的第( ② )和( ④ )

带,其中央子午线经度分别为( ⑥ )和( ⑥ )。

① 21; ② 22; ③ 42; ④ 43; ⑤ 126o; ⑥ 129o 5、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是( ②、③、⑤ )。

①HH⊥VV; ②L′L′∥VV; ③LL⊥CC; ④LL∥CC; ⑤十字丝横丝⊥VV; ⑥CC⊥VV。 6、地物在地形图上用( ②、③、⑤或①、⑥、⑦)和( ⑧ )表示。

①线形符号; ②非比例符号; ③比例符号; ④界限符号; ⑤半比例符号; ⑥形象符号; ⑦轮廓符号; ⑧注记

7、在地面上根据控制点测设地面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主要有( ①、②、④、⑤ )。 ①直角坐标法; ②极坐标法; ③偏角法; ④全站仪坐标法; ⑤交会法; ⑥视距法

8、测距仪或全站仪的测距标称精度,通常表示为±(A+B),其中A、B分别代表( ①、② )。 ①固定误差; ②比例误差; ③综合误差;

④仪器误差; ⑤测距误差; ⑥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9、在1:1000的地形图上,六次量测某导线边的图距为:150.4mm,150.6mm,150.5mm,150.4mm,150.5mm,150.6mm,则图距量测中误差及实地距离中误差分别为( ③ )。

①±0.89mm,±0.89m; ②0.89mm,0.89m; ③±0.089mm,±0.089m; ④±0.089mm,±0.89m。

10、将水准仪安置在A、B点中间时测得高差hAB为0.420m,水准仪移至A点附近时,在水准尺上读数为:a=1.483m,b=1.060m,则该仪器的视准轴C-C( ③ ).

①与水平线平行; ②偏于水平线上方; ③偏于水平线下方; ④不能确定。

三、基本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按下表观测数据,依要求进行水准测量成果整理(fh容=±12mmn):

点后视读数号 (m) A 1.625 B C D A ∑ 2.207 1.983 1.822 前视读数(m) 0.724 1.891 2.227 2.775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 改正后高高程(m) 差(m) 100.000 计算与检核 2、按下表观测数据,依要求进行视距测量成果整理:

测站:A 仪器高i=1.42m 指标差x=0 A点高程HA=138.52m 竖盘读竖直角尺间隔 中丝读初算高i?v 高差 水平距离高程 数 L α l(m) 数v(m) 差h(m) (m) h(m) D(m) H(m) ° ′ ° ′ 0.385 1.212 0.42 2.42 91 33 87 28 测点 1 2 竖直角计算公式 αL= αR= 注:竖盘为逆时针注记,望远镜水平时盘左读数为90°。

3、某控制网需进行导线点加密。请按表列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计算加密点P、R的坐标(角度计算到分,长度计算到cm):

点号 A B P R 观测角 (左角) ° ′ 145 45 100 25 88.305 125.500 坐标方 位 角 ° ′ 45 00 边 长 (m) 坐标增量(m) Δx Δy 坐标值(m) x 200.00 y 200.00 四、应用题(本题20分)

建筑场地内有两高级控制点,其坐标为A(200.00m,200.00m,41.387m)、B(245.00m,345.00m,43.185m),在设计图上给定的建筑物主轴线的某一交点P的坐标为:Xp=215.000m,Yp=243.150m,±0的标高为42.5000m。试:

⑴在A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计算测设数据。 ⑵简述P点的测设步骤;并绘出略图。

⑶计算在B点测设±0的测设数据,并简述测设±0的方法。

《土木工程测量》试卷(二)

一、 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

共10分):

( √ )

2、地面上两点之间的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相差一个常数。 ( × ) 3、工程测量中,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包括选点埋标志、测角、测导线边长、测起始边的方位角或与高级边联测。 ( √ )

( √ )

5、自动安平水准仪由于有补偿器作用使视准轴永远处于水平位置,所以读数既快又准确。

( × )

6、在相同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了N次观测,其算术平均值是最可靠值。当N为有限时,算术平均值接近于真值。 (√ )

7、同一幅地形图的等高距d相同,等高平距h不同,d的大小表明地面坡度的陡缓。( × )

( × )

9、等精度观测了两段距离,其结果为D1±m,D2±m,D1﹥D2。由于测量的中误差相等,则它们的精度应相同。 (× )

10、经纬仪测角时,影响成果精度的误差主要来源于设备条件、观测条件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 √ )

1、确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可用地理坐标表示,亦可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和独立平面直角坐标表示 。

4、在地形图上可以获得地面点的平面坐标与高程、直线的距离与方位、地面平均坡度等基本地理信息。

8、水准器的分划值τ愈小,灵敏度愈高,仪器的安平精度愈高。所以测量仪器应选择τ值小的水准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 设A点的横坐标通用值为YA=19779616.12m,A点所在6°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11° ),A点在中央子午线( 东 )侧,距中央子午线( 279616.12m )。

2、一站水准测量中,后视尺黑、红面的读数为:a黑=1.426m, a红=6.113 m ;前视尺黑、红面的读数为:b黑=0.722m, b红=5.506m;则高差hBA应为( 0.706)m。

3、在角度测量中,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可以消除( 视准轴误差 )、( 横轴误差 )、( 照准部偏心差 )、( 竖盘指标差 )、( 度盘偏心差 )。

4、某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t=50-0.018+1.2×10-5×50(t?20℃)。今用该尺在30℃时,测量了高差为-0.658m的A、B两点的距离为45.2790m,则该距离的三项改正数Δld为( ?0.0163)m,Δlt为( 0.0054)m,Δlh为( ?0.0048 )m,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45.2633)m。

5、用测回法观测某水平角∠AOB(顺时针方向编号)的观测数据如下:aL=285°50′50″,aR=25°50′49″,bL=105°50′54″,bR=205°51′30″。该水平角(左角)β的一测回值应为( )。

6、地物在地形图上用( 比例 )符号、( 非比例 )符号、( 半比例 )符号和( 文字、数字、特定符号或地物 )注记表示。

7、光电测距仪和全站仪的标称精度表示为mD=±(A+B×10-6·D),则该表达式中的A、B分别为( 固定

误差、比例误差 )误差。

8、观测时,若目标的影象与十字丝影象之间产生相互移动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视差 )。

三、基本计算题(共30分)。

1、根据表列观测数据整理水准测量成果,并计算出各高程点的高程。(本题8分)

测站 Ⅰ Ⅱ C Ⅲ D Ⅳ ∑ 计算 与 检核 2、下表为一闭合导线计算的一部分,根据表列数据,进行精度检核,并解算各控制点的坐标。(本题12分) 点号 A B 152 40 18 1 212 04 06 2 332 16 06 A B ∑ 42 52 18 辅助 计算 3、已知某路线的一转角为α=39°15′,选定的曲线半径为R=220m,试计算该圆曲线的主点要素。(本题10分)

K容≤1/2000 92.38 416.57 440.63 104.98 87.36 坐标方位角α 距离D 计算坐标增量(m) 改正后坐标增量(m) 坐 标(m) 测点 后视读数(m) 前视读数(m) 高差(m) 高程(m) A B 1.423 2.548 1.116 1.252 0.336 1.204 2.098 0.376 E 50.000 ° ′ ″ 42 52 18 (m) Δx′ Δy′ Δx Δy x y 500.00 500.00 四、应用题(本题20分):

1、(本题12分)某新建商厦施工控制点A、B的坐标为:A(500.00,500.00),B(300.00,700.00);商厦的一角点M设计坐标为(585.25,730.48)。若在A点用极坐标法测设M点,计算必要的测设数据,并说明测设方法。并绘出测设略图。

2、(本题8分)某排水管道的起点P的高程为38.426m,排水纵坡i=-8‰,终点R距离起点P的距离为120.45m。

⑴试问终点的设计高程应为多少?

⑵在P、R点间安置水准仪,读得P点上水准尺的读数为1.542m,那么如何测定R点。

四、应用题(本题20分):

1、(本题12分)某新建商厦施工控制点A、B的坐标为:A(500.00,500.00),B(300.00,700.00);商厦的一角点M设计坐标为(585.25,730.48)。若在A点用极坐标法测设M点,计算必要的测设数据,并说明测设方法。并绘出测设略图。

2、(本题8分)某排水管道的起点P的高程为38.426m,排水纵坡i=-8‰,终点R距离起点P的距离为120.45m。

⑴试问终点的设计高程应为多少?

⑵在P、R点间安置水准仪,读得P点上水准尺的读数为1.542m,那么如何测定R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05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