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控系统操作维护与保养规程

更新时间:2024-01-24 23: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井控系统操作与维护保养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井控系统的操作与维护保养 本标准适用于钻井队井控系统的操作与维护保养 2 主要技术参数

塔里木井控装备型号、技术参数、安装和试压标准 见附件A

3 启动前的检查

3.1远控房内照明情况,电源线走向、接地线规范,电器、开关达到防爆要求,各压力表显示值是否正确,各换向阀手柄情况:环形手柄-中位;半封手柄-与实际状态一致;全封(剪切)-中位(有限位装置),油箱油量是否符合要求,各连接处是否有刺漏现象。 3.2司控台、节控箱各连接处无刺漏现象,各压力表显示正常。 3.3井口、节流管汇的各种闸阀的开关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3.4内防喷工具尺寸、扣型与钻具一致,灵活好用,丝扣干净。 4 操作步骤

关井操作程序(软关井)和岗位分工 见附件B,其他关井程序见塔里木油田钻井井控实施细则 附件B

关井操作程序和岗位分工

一、操作前的检查

房内照明情况,电源线走向、接地线规范,电器、开关达到防爆要求。

各压力表显示值:储能器压力表显示17.5-21MPa;管汇及控制环形防喷器压力表显示10.5MPa,气源压力表显示0.65-1.3MPa。

各换向阀工况:环形手柄-中位;半封手柄-与实际状态一致;全封(剪切)-中位(有限位装置)。

油箱油量是否符合要求,各连接处是否有刺漏现象。 司控台、节控箱各连接处无刺漏现象,各压力表显示正常。 井口、节流管汇的各种闸阀的开关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内防喷工具尺寸、扣型与钻具一致,灵活好用,丝扣干净。 二、关井程序岗位分工

1、司钻:发出警报,负责刹把及司钻控制台的操作,关井完成后负责将溢流关井情况报告值班干部或钻井监督。【先发出报警信号(一声长鸣笛);在打开液动放喷阀之前,发出关井信号(两声短鸣笛);司钻得到钻井监督或值班干部开井通知后,在开井前打开井信号(三声短鸣笛)。】

2、副司钻:负责观察远程控制台的动作,接收指令在远程控制台进行关井或给储能器打压,同时传递相关信号。

3、内钳工:负责节流控制箱的操作,并传递节流阀开关信息;在关井后负责节流控制箱上立、套压的记录并汇报;与外钳工配合完成井口操作。

4、外钳工:负责向司钻传递闸板防喷器、液动放喷阀、J2a的开关信息;与内钳工配合完成井口操作。

5、井架工:起下钻发生溢流关井时配合井口操作后迅速撤离二层台;在钻进中发生溢流关井时协助场地工完成J2a的的操作。

6、场地工:在钻台下观察闸板防喷器和液动放喷阀的开关情况,并传递开关信息;负责J2a的开关操作,并传递J2a的开关信息。

7、泥浆工:负责观察钻井液出口和钻井液循环罐液面并报告溢流量。

8、录井联机员:负责监测钻井液循环罐液面并报告溢流量。 9、机工岗:站到可与司钻保持联系的位置,听候司钻的调遣。 10、值班干部:听到警报后应立即上钻台了解溢流关井情况。 11、钻井监督:听到警报后应立即上钻台了解溢流关井情况。 一)司钻控制台关防喷器动作

左手打开气源总阀,右手扳动环形防喷器手柄至“关”位,目视压力变化,时间不少于5秒,确认关住后松开手柄,立即扳动与井下钻具同尺寸的半封闸板手柄至“关”位。 二)远程控制台关防喷器动作

右手扳动环形防喷器手柄至“关”位,目视压力变化,确认关住后立即扳动与井下钻具同尺寸的半封闸板手柄至“关”位。 三、软关井程序规定如下: 1、钻进中

a)发出报警信号,停止钻进,停泵。

b)上提方钻杆接头出转盘面500mm(±50mm)。 c)打开液动放喷阀,关环形防喷器。

d)关闭与井内钻具尺寸相符的半封闸板防喷器,将钻具缓慢坐在吊卡上。

e)关闭液动节流阀,再关闭液动节流阀前的平板阀;打开环形防喷器。

f)迅速向钻井监督、值班干部报告。

g)每2分钟准确记录一次关井立管压力、关井套管压力。 2、起下钻杆中

a)发出报警信号,停止起下钻作业。

b)抢接箭形止回阀,上提钻具100mm(±50mm)。 c)打开液动放喷阀,关闭环形防喷器。

d)关闭与井内钻具尺寸相符的半封闸板防喷器,将吊卡缓慢坐在转盘面上。

e)关闭液动节流阀,再关闭液动节流阀前的平板阀。 f)迅速向钻井监督、值班干部报告。

g)接方钻杆(不计入关井时间),打开环形防喷器;每2分钟准确记录一次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

3、起下钻铤中

a)发出溢流报警信号,下放钻铤坐在转盘上,卡紧安全卡瓦。 b)抢接防喷立柱(或防喷单根),下放钻具至吊卡离转盘面100mm(±50mm)处。

c)打开液动放喷阀,关环形防喷器。

d)关闭与井内钻具尺寸相符的半封闸板防喷器,将吊卡缓慢坐在转盘面上。

e)关闭液动节流阀,再关闭液动节流阀前的平板阀,接方钻杆,

打开环形防喷器。

f)迅速向钻井监督、值班干部报告。

g)每2分钟准确记录一次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 4、空井情况下 a)发出溢流报警信号。 b)打开液动放喷阀。 c)关全封闸板防喷器。 d)关闭液动节流阀。

e)关闭液动节流阀前的平板阀。 f)迅速向钻井监督、值班干部报告。 g)每2分钟准确记录一次套管压力。 安全提示:

司控台固定牢靠;周围保持清洁无杂物;操作前对手柄进行确认。 远控房门易打开;进出房门防绊倒;房内清洁无杂物;地板无油污;操作前对手柄进行确认;锁紧杆操作台固定牢靠并有防护栏。 5 风险提示及控制

5.1误操作:操作前对手柄、手轮、仪表显示等进行确认。 5.2远控房、司控台处滑倒误碰手柄。保持清洁无杂物,地板无油污。 5.3跑位及传递信号错误:加强演练,熟知岗位分工和信号传递动作。 5.4管线刺漏伤人:劳保穿戴整齐,加强设备的巡检及安全意识。

6 井控装备常见故障判断及处理方法

旋转控制头的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 序号 故 障 名 称 原 因 分 析 井口偏差过大 钻具接头毛刺没有彻底清除,加速胶芯的损坏 作业过程中胶芯未及时润滑 处 理 方 法 校正井口,保证天车、转盘、井口中心三点一线的偏差≤10mm 彻底打磨、清除接头毛刺,保证接头表面无明显凸起 下钻时每柱钻杆、钻进时每接一次单根应沿钻具向旋转控制头总成浇1~2L废机油,确保胶芯润滑 控制起下钻速度,过接头时速度不应超过4米/分钟 欠平衡作业时压力尽量控制在3-5MPa 选用不带标记槽和未焊耐磨带的钻具 严格控制回压在3-5MPa压力下作业 压力超过7MPa时,尽量不活动钻具 出现瞬时高压,立即停止作业关闭防喷器,并泄掉旋转控制头壳体内的圈闭压力 轻微漏失继续工作,及时监测漏失量,如漏失量持续增大,应更换总成 校正井口,尽量保证天车、转盘、井口中心三点一线的偏差≤10mm 更换壳体密封盘根 维修壳体密封槽,如果无法修复,则更换壳体 使用21 MPa卡箍控制压力关闭卡箍,并紧固安全螺栓 检修冷却系统 检修油泵或更换旋转总成 降低回压和转速 1 控制头胶芯提前损坏、漏失 钻具上下活动时,速度过快 欠平衡作业时井口回压控制过高 选用了带标记槽钻具或新焊耐磨带的钻具 欠平衡作业时回压控压过高 钻进中胶芯出现翻胶 或爆裂 在较高压力下活动钻具(过接头) 钻进中瞬时出现高压,未及时处理 2 3 旋转总成外部漏水 水密封盘根磨损漏失 井口未校正或未校正到位,造成水盘根过早损坏 壳体密封盘根损坏 试压时,旋转总4 成与 壳体漏失 壳体密封槽腐蚀严重 卡箍控制压力不够或未上紧安全螺栓 冷却系统通道不畅、缺水等 润滑系统油路不畅 长时间在高压下高转速运行 5 旋转总成温度过高 续表1

环形防喷器的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 序号 故 障 名 称 原 因 分 析 处 理 方 法 1 大盖与壳体之间、观察孔和爪块外观发现漏油 等漏油防喷器相应部位密封失效 如果漏失严重,更换防喷器 分别开关防喷器观察检查,如果还存在泄漏,将三位四通换向阀倒至中位,防止液压油积蓄漏失,更换防喷器 三位四通换向阀本身密封失效,维修或更换三位四通换向阀 远程控制台内控制环形的三2 位四通换向阀的回油口出现油流 泥浆中发现有液压油 防喷器内部油路窜漏 3 防喷器油路密封失效,液压油窜入井筒 冬季保温措施不到位,保温效果差,胶芯塑性变形能力差导致密封失效 防喷器的控制油压太低 胶芯损坏严重:在胶芯通径方向有明显的、贯通的掉胶、撕裂;或在径向上有整体掉胶超过胶芯主通径高度的1/3 胶芯恢复时间不足 将三位四通换向阀倒至中位,防止液压油继续漏失,确认后更换防喷器 进行有效保温 调整控制油压至标准值(10.5MPa)或更高,反复开关防喷器,如果仍然不能密封,更换防喷器 4 胶芯密封失效 更换防喷器 适当延长胶芯恢复时间1小时以上 进行有效保温 更换防喷器 5 胶芯主通径恢复慢 冬季保温措施不到位,保温效果差 胶芯老化 续表2

闸板防喷器的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 序号 故 障 名 称 原 因 分 析 活塞杆挂钩、闸板总成挂钩、夹持器螺钉断裂 液压锁紧机构未解锁 1 防喷器打不开 手动锁紧机构未解锁 处 理 方 法 维修或更换部件;如果现场无法修复,更换防喷器 检查维修液压锁紧机构 对手动锁紧机构解锁后,重新开启防喷器;如果手动锁紧机构已经损坏并无法修复,则更换防喷器 更换密封件;如果现场无法修复,更换防喷器 防喷器内部油路窜漏严重 防喷器油路与井压密封失效,液压油从闸板轴孔内窜入井筒 2 防喷器开关不动作 控制管线安装错误 冬季长期停工后闸板腔室产生冰冻,卡住闸板总成无法移动 闸板总成前密封或顶密封胶芯磨损严重或损坏 闸板腔室顶密封面损坏 侧门盘根失效 3 腔体密封失效 侧门盘根槽损坏 闸板轴井压密封盘根密封失效 闸板总成与所密封钻柱尺寸不对应 手动锁紧装置解锁不到位,防喷器没有完全开启到位 侧门打不开(歇4 福尔结构) 冬季长期停工后闸板腔室产生冰冻,卡住闸板总成无法移动 闸板轴与闸板总成挂钩间附着沉淀的重晶石粉或铁矿粉,导致闸板总成不能自由滑动 更换密封件;如果现场无法修复,更换防喷器 重新安装控制管线 保温后重新进行开关操作 更换闸板总成或闸板胶芯 修复密封面;如果现场无法修复,更换防喷器 更换侧门密封盘根 维修侧门盘根槽,如果现场无法修复,则更换防喷器 更换闸板轴井压密封盘根,如果现场无法修复,则更换防喷器 检查钻柱尺寸是否与闸板总成尺寸相对应 关闭防喷器,将手动锁紧装置解锁到位后,重新开启防喷器 保温或冲洗腔室,再反复开关防喷器 冲洗清除闸板轴与闸板总成挂钩之间固相物质 续表3

闸板防喷器的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 序号 故 障 名 称 原 因 分 析 螺栓未紧平或使用中松动 密封垫环槽有缺陷或环槽未清洗干净 密封垫环的密封面损坏 BX型密封垫环重复使用 泥浆中发现有液压油 防喷器油路密封失效,液压油窜入井筒 处 理 方 法 重新紧固螺栓 清洗密封垫环槽,如果密封垫环槽损坏严重,则更换防喷器 更换新的密封垫环 更换新的密封垫环 将三位四通换向阀倒至中位,防止液压油继续漏失,确认后更换防喷器 更换密封件,如果无法维修,则更换防喷器 反复开关防喷器或检修液压锁 5 连接法兰密封失效 6 7 8 外观发现漏油 油路密封失效 液压锁不解锁 液压锁的顺序阀工作不正常等 9 手动锁紧机构工作失效 锁紧轴与活塞杆(锁紧支架)粘扣 更换活塞杆或锁紧杆;如果无法维修,则更换防喷器 锁紧机构未解锁或未解锁到位,就开启防喷器,造成锁紧杆弯曲如果无法维修,则更换防喷器 或螺纹损坏 续表4

平板阀的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 序号 故 障 名 称 原 因 分 析 传动轴承锈死或损坏 阀杆螺纹粘扣或损坏 1 开关力矩大 轴承套定位螺钉松动,安装位置发生变化,造成轴承、阀杆等部件的配合间隙减小或运动发生干涉 阀板与阀座之间夹有硬质异物 阀杆盘根损坏 关闭后手轮未回转一定圈数,阀板没有处于浮动状态 阀座、阀板密封面损伤 由于阀腔异物(沉砂、水泥、冰块等)导致阀板不能关闭到位 液缸盘根失效 3 液动阀液缸漏油 活塞杆损伤 显示杆弯曲变形或损伤 手动平板阀手4 轮转动灵活,但 阀杆断裂 不能实现开关 阀杆螺纹或螺母滑扣 传动销断裂 处 理 方 法 注油保养,更换轴承 检修或更换阀杆 将轴承套旋紧到正确位置,并进行固定 更换阀门 更换盘根 关闭到位后手轮回转1/4~1/2圈,带省力机构的回转3~4圈 更换阀座、阀板 清除阀腔异物 更换液缸盘根 维修或更换活塞杆 维修或更换显示杆 更换传动销 更换阀杆 更换阀杆螺纹或螺母滑扣 2 阀门密封失效

续表5

远程台的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 序号 故 障 名 称 原 因 分 析 储能器氮气压力过低 油箱油量不足 泵吸入管线不畅通或混入空气 1 处 理 方 法 补充氮气压力或更换控制系统 补充液压油至规定液面高度 检修滤网、紧固吸入口连接或排尽空气 系统升压缓慢泵出口单流阀失效 更换单流阀 或泵长期不停 油路泄压阀、换向阀等阀件泄漏 检修或更换阀件 压力控制器控制失效 溢流阀溢流压力设置过低或失效 电动泵工作噪声、震动异常 三缸柱塞泵缸套温度过高 泵吸入口混入空气 个别柱塞缸工作不正常 柱塞盘根压帽过紧 泄压阀未关闭或失效 三位四通换向阀泄漏 调压阀漏失 连接部位漏失 溢流阀失效 防喷器液缸窜漏 连接部位松动 检修调试或更换压力控制器 检修调试或更换溢流阀 检查、紧固吸入口连接,并排尽空气 检查排油单流阀凡尔是否卡死或更换单流阀凡尔 调松至每分钟漏油2-3滴 更换盘根 关闭回油阀或更换阀门 检修三位四通换向阀 检修调压阀 重新连接紧固 检修溢流阀 检修或更换设备 重新连接紧固 更换由壬盘根 更换防火胶管 2 3 4 系统压力不稳 5 管线、管排架、 由壬盘根损坏 防火胶管漏失 防火胶管管体被刺(压)坏 续表6

司钻台的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 序号 故 障 名 称 原 因 分 析 压力表损坏 1 压力表不显示或显示不准 传感器故障(调乱或损坏) 气管束连接部位或管线泄漏 管路堵塞或冬季排水保温不及时造成冰堵 2 防喷器开关位置显示器不动作或不灵活 位置显示器气缸卡死 位置显示器气缸润滑不好 处 理 方 法 更换压力表 检修调整或更换传感器 重新连接或更换气管束 及时对管路进行吹扫、排水和保温 清洗保养开关显示器、气缸 调整油雾器混油量或加油

气管束连接盘未上紧漏气 司钻台操作时,气管束本体损坏漏气 3 远程台 气管束不畅通 反应太慢 气源压力过低 检查上紧连接盘 维修或更换气管束 排堵或更换气管束 调整气源压力之标准值 远程台换向阀气缸卡阻、不灵活 检查排除换向阀气缸阻卡因素 司钻台环形调压时,调节 压力不动作 远程台的环形调压阀的选择开关没有指向司钻台 司钻台空气调压阀损坏 冬季气管束冰堵 远程台的环形调压阀、管汇调压阀漏失 远程台的油路或其它阀件漏失 阀件环形或管汇 将选择开关指向司钻台 检修或更换空气调压阀 及时排水并做好保温措施 检修或更换调压阀 紧固油路接头,或维修更换相应阀件 检修油路 4 5 司钻台压力表不断变化 续表7

节流管汇的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 序号 1 故 障 名 称 节流循环时节流阀无法控制回压 节流循环时通道堵塞 原 因 分 析 阀芯断裂脱落 阀芯或阀座刺坏严重 节流阀阀腔被堵塞 阀杆本体断裂堵塞阀座 处 理 方 法 检修更换损坏的节流阀芯 更换阀芯或阀座 打开排堵法兰清除积物,在节流管汇前安装过滤阀 更换阀杆 2 溢流时(试压3 时)仪表不显示压力 液压仪表法兰活塞隔离液漏失;补充活塞隔离液;或清洗维修活塞 或活塞卡死 液压仪表法兰下部的平板阀没有开启(此阀为常开阀) 压力表前部的截止阀没有开启 开启平板阀 开启截止阀 更换阀杆外端部限位螺帽或阀杆 更换阀杆内部限位导向销 更换密封盘根 维修或更换显示杆 维修或更换液缸总成 4 操作手动节流阀时,阀杆 无法限位 液动节流阀显示杆漏油 液动节流阀开关不动作 阀杆外端部限位螺帽断裂或滑扣 阀杆内部限位导向销断裂 密封盘根损坏 显示杆拉伤 液动节流阀内部液缸油路窜漏严重 5 6 控制管线或接头堵塞 节控箱换向阀窜漏 检查维修接头或疏通管线 维修或更换换向阀 续表8 压井管汇的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 序号 故 障 名 称 1 压井单流阀工作不正常 压井时水泥车泵压异常 原 因 分 析 单流阀阀芯或阀座刺坏 单流阀阀芯被异物垫住,不能实现密封 单流阀阀芯被卡死,不能自由工作 压力表损坏 3 压力表不显示 液压仪表法兰下部的平板阀没有开启(此阀为常开阀) 处 理 方 法 更换阀芯或阀座 清除异物 检查清洗或更换阀芯 更换压力表 开启平板阀 2 节控箱的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 序号 故 障 名 称 原 因 分 析 1、数显表设置不正确 2、油箱油量不足 处 理 方 法 1、重新设置数显表 2、补充液压油至规定液面高度 3、吸入管线破裂或接头松动,3、检查或紧固进油管路,并排尽造成泵吸入空气 空气 4、吸入管线堵塞 1 泵不能打压到5、单流阀失效 额定工作压力 6、电机相线接错,造成泵转向错误 7、溢流阀设置的溢流压力较低 8、泄压阀关闭不严、或换向阀泄漏严重 1、油压控制仪表参数设置不正确 4、疏通吸入管线 5、检查或维修单流阀 6、调换电机相线,使泵转向正确 7、重新设置溢流阀溢流压力至规定值:2.5-4.2MPa 8、检查或维修泄压阀、换向阀 1、重新设置控制参数 2、更换油压控制仪表 3、检修或更换交流接触器 2 泵不能自动停2、油压控制仪表损坏 止或自动启动 3、交流接触器工作不正常或损坏 续表9

节控箱的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 序号 故 障 名 称 3 电泵发热或压力起升缓慢 原 因 分 析 1、油箱油量不足,泵吸入油量少,不能有效冷却油泵 处 理 方 法 1、补充液压油至规定液面高度 2、吸入管线破裂或接头松动,2、检查或紧固进油管路,并排尽造成泵吸入空气 空气 3、吸入管线堵塞 4、单流阀失效 5、泄压阀、换向阀泄漏严重 1、单流阀失效 4 系统稳压效果差 2、泄压阀泄漏 3、溢流阀失效 4、手动换向阀窜漏 1、电源未接通 5 数显表无显示 2、接线端子松动或脱落 3、数显表电路已烧坏 4、电源缺相 6 数显表显示为Err 数显表显示为某一个固定的数值 1、数显表的电源正负极接反 2、传感器信号线正负极接反 1、未连接传感器 2、信号线已经断裂 3、疏通吸入管线 4、检查或维修单流阀 5、检查或维修泄压阀、换向阀 1、维修或更换单流阀 2、维修泄压阀 3、维修或更换溢流阀 4、维修或更换手动换向阀 1、接通电源 2、紧固接线端子 3、更换数显表 4、检查每相电是否连接可靠 1、更正电源正负极连接 2、更正信号线正负极连接 1、连接传感器 2、用电流表检查信号线是否畅通 7 续表10 节控箱的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 序号 故 障 名 称 原 因 分 析 1、数显表设置的量程与传感器量程不匹配 2、传感器已经损坏 3、传压接头活塞卡阻或隔膜破损 8 数显表显示不准确 4、传压接头内的介质油已经漏失 5、数显表损坏 处 理 方 法 1、重新设置数显表 2、更换传感器 3、检查活动或更换传压接头或隔膜 4、补充传压接头内的介质油 5、更换数显表 6、传压接头前端的管线堵塞,6、清理管线,保证畅通 造成原信号传递失真 7、数显表参数设置不符合规定 7、按照规定重新设置参数 位移传感器显示不准确 其他事项 1、 信号线屏蔽未连接 2、 位移传感器初始位置安装与数显表的零位没有对应 1、 检查屏蔽线连接情况 2、检查或重新安装位移传感器 9 10 1、每次更换传感器或显示仪表都必须对显示仪表重新设置 2、由于所有的显示仪表和传感器接受的电压和电流都是相同的,当某一个显示值不准确时,最简单的办法是把其他正常显示仪表的信号线交换连接进行检查判断,可以初步判断信号线是否畅通,仪表是否正常。确定上述正常后,再进一步检查或更换传感器 3、放大系数KK1=1,任何时候都禁止采取调整该参数的方法来实现数显表数值与实际数值的统一 4、仪表的量程设置必须与传感器的量程一致 续表11

泥浆气体分离器的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 序号 故 障 名 称 原 因 分 析 处 理 方 法 每次使用后尽快打开排液阀排出积液或用空气吹扫防止泥浆沉淀或结冰堵塞 完全开启节10#平板阀 清理排液管 清理排液管 1 进液口堵塞不畅 使用后未及时排液,造成堵塞 节流管汇的节10#平板阀未完全开启 排液管堵塞 2 3 排液不畅 排气管出泥浆 排液管堵塞

7 使用与维护

自安装防喷器之日起到完井止,每班认真检查井控设备并认真填写井控装备记录,安装、试压等严格执行塔里木油田钻井井控实施细则。保持井控装备卫生,对裸露在外的液压管线、气压管线接口应当用塑料薄膜包扎好,防止沙砾及其他杂物进入液压系统和气压系统。使用中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工程技术部并进行维修。 7.1环形防喷器

7.1.1严禁采用打开防喷器的方法泄压;

7.1.2在关闭防喷器起、下钻杆时,必须是18°斜坡钻杆;降低控制油压到胶芯与钻杆之间有少量的泄漏,控制油压不能低于3MPa, 以提高胶芯寿命;

7.1.3在冬季,使用前必须对防喷器进行有效的保温;

7.1.4每次使用后应当检查胶芯通径恢复和完好状况,胶芯在通径方向不得有环形面1/3的缺损;

7.1.5环形防喷器的打开和关闭动作的判断:当控制液开始下降,表明防喷器打开或关闭腔开始进油,当液压下降到一定压力不再下降时,表明防喷器正在打开或关闭,当液压恢复到初始压力时,表明防喷器已打开或关闭到位;

7.1.6每班检查防喷器有无渗漏现象。 7.2闸板防喷器

7.2.1严禁采用打开防喷器的方法泄压;

7.2.2使用手动锁紧装置关闭闸板时,必须把控制该闸板的三位四通换向阀倒到关位或把开的控制管线拆掉;

7.2.3手动锁紧装置只能用于关闭闸板,不能打开闸板。使用手动锁紧装置锁紧或关闭防喷器后,须回转1/4~1/2圈;

7.2.4使用手动锁紧装置关闭闸板后需要打开时,必须使手动装置解锁到位后,方可用液压打开闸板;

7.2.5每次使用后必须检查闸板总成是否完全退入腔室内; 7.2.6闸板防喷器的关闭

7.2.6.1关闭剪切闸板时,确认井内是否有管柱、电缆等,如有, 确认是否进行剪切;

7.2.6.2关闭全封闸板时,确认井内无管柱、电缆等;

7.2.6.3关闭半封闸板时,确认闸板总成尺寸与所封管柱尺寸一致,

并确保封闭对应的管柱本体;

7.2.7在紧急情况下,若发现活塞杆密封失效,可采用二次密封做为应急措施,一旦险情解除,应立即更换活塞杆密封件; 7.2.8每班检查防喷器有无渗漏现象; 2.9每班清洗液压锁紧指示杆。 7.3液压防喷器控制系统

7.3.1电控箱的主令开关应处于“自动”位置; 7.3.2控制系统内部严禁用水冲洗;

7.3.3每班应检查三缸柱塞泵和气动泵工作是否正常; 7.3.4每班应检查油箱内液压油的油量; 7.3.5每班应对分水滤气器排水;

7.3.6每班应检查油雾器的润滑油量并及时补充; 7.3.7每班应检查油路、气路是否有泄漏;

7.3.8每班应检查三缸柱塞泵曲轴箱内的润滑油量并及时补充; 7.3.9每班应检查各连接是否有松动并紧固;

7.3.10每班检查各仪表显示是否正常,一二次仪表误差在1MPa内,校验合格证是否有效。

7.3.11每班检查控制全封或剪切闸板的三位四通换向阀操作手柄限位装置是否完好;

7.3.12每班检查三缸柱塞泵是否在17.5MPa时自动启动,21MPa时自动停止;

7.3.1 3冬季每班应坚持加热装置工作是否正常:

7.3.1 4条件具备时,检查各换向阀转动是否灵活。 7.4节流压井管汇

7.4.1严禁手动平板阀处于半开半关状态使用;

7.4.2手动平板阀为浮动密封结构,关到位后必须回转手轮1/4~1/2 圈(省力机构的回转3~4圈);

7.4.3手动、液动节流阀只起节流,而不能截流;

7.4.4压力达到10MPa时,关闭低量程压力表前部的控制考克; 7.4.5每次使用结束后,应清除管汇内的钻井液; 7.4.6每班应检查各连接是否有松动并紧固; 7.4.7每班检查各阀门开关状态是否与标牌对应; 7.4.8每班检查液动节流阀油路的密封性能; 7.4.9每周开关活动一次手动平板阀和节流阀; 7.4.10每周清洗保养明杆阀及手动节流阀阀杆丝扣; 7.4.11每月对阀门的轴承加注一次润滑油; 7.4.12冬季应按塔里木的要求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7.5节流控制箱

7.5.1每班应检查油箱内液压油的油量; 7.5.2每班应检查油路是否有泄漏;

7.5.3每班应检查油泵工作状况,是否在2.5MPa时自动启动,4.2MPa时自动停止;

7.5.4每班检查各数显表显示是否正常,显示误差在1MPa以内; 7.5.5每班检查三位四通换向阀开关的灵活及密封性能;

7.5.6严禁用水冲洗;

7.5.7冬季应按塔里木的要求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7.6泥浆气体分离器

7.6.1每月检查、保养一次排污阀;

7.6.2每次使用完后,必须打开排污阀,清除罐内及管线内泥浆; 7.6.3冬季应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7.7放喷管线

7.7.1放喷管线不得有泥砂等覆盖; 7.7.2每班应检查放喷口是否畅通;

7.7.3每月应检查连接螺栓是否有松动并紧固。 7.8油气管线及管排架

7.8.1每班检查各连接处是否有渗漏; 7.8.2每班检查各备用端口防护是否完好: 7.8.3管排架上严禁堆放杂物及进行其他作业; 7.8.4油气管线严禁挤压及过度弯曲。 7.9其他

7.9.1气源分配罐冬季需安装电磁排水阀,随时检查排水情况; 7.9.2防喷演习时应检查防提断装置的工作情况;

其他备用附件(备用闸板总成、法兰、螺栓等)应做好防护措施; 7.9.3所有井控装备不得作电焊搭铁线。 7.10内防喷工具

7.10.1内防喷工具要标明名称、尺寸和扣型,保持清洁,丝扣涂油

保护。旋塞每班活动,转动要灵活,保持常开完好待命状态。扳手等工具放在易取用位置。

7.10.2管理、使用和参数见油钻字〔2010〕2号《塔里木油田内防喷工具管理办法》 7.11防喷器的合理使用 7.11.1环形防喷器

1)在现场不做封零实验,按规定做封环空实验。

2)在关井状态下允许上下缓慢活动钻具,不许转动钻具,不许打开环形防喷器泄井内压力。

3)封井液控油压不超过10.5MPa。

4)关井状态起下钻作业,只能通过有 18o坡度的对焊钻杆接头。 5)不许用环形防喷器长期关井。

6)胶芯备件放在27℃以下干燥暗室内妥善保管。远离电弧设备,单个平放,防止老化。过了保质期应予报废。 7.11.2闸板防喷器

1)半封闸板的尺寸应与所用钻杆尺寸相对应。 2)井中有钻具时切忌用全封闸板封井。

3)长期封井应手动锁紧,并将换向阀手柄扳向中位。

4)闸板防喷器未解锁不许液压开井;未液压开井不许上提钻具。 5)液压开井操作完毕应到井口检视闸板是否全部打开。 6)半封闸板封井后不能转动钻具。 7)半封闸板不准在空井条件下试开关。

8)闸板防喷器的手动锁紧装置只能关闭闸板,不能打开闸板。要打开唯一的办法是:先解锁,然后用液压打开。 9)手动锁紧或解锁时,两手轮必须转够圈数。 10)防喷器封井后,应将观察孔处的丝堵卸下。 11)关井时,先关环形,后关闸板,再打开环形。 8安全极限值的说明及应急操作 8.1安全极限值的说明

8.1.1远控房预充氮气压力7MPa±0.7MPa;储能器压力17.5-21MPa;管汇及控制环形防喷器压力10.5MPa;司控台气源压力0.65~1.30Mpa,储能器、管汇、环形压力表压力值正确,与远控台压力表压力值的误差不超过1MPa;电动节流控制箱油压2.5~4.2MPa。为塔里木油田钻井井控实施细则规定。 8.1.2应急操作

8.1.2.1在断电的情况下,开启气泵进气阀,气泵运转,实施关井; 制备超高压操作:将电泵与气泵输油管线汇合处的截止阀关闭,开启旁通阀,打开气泵进气管路上的旁通截止阀,开启气泵进气阀,气泵运转,就可得到超高压的压力油,实施关井。 8.1.2.2停电、断气的情况下应实施手动关井。 9相关文件

9.1塔里木钻井井控实施细则.2011

9.2 塔里木油田现场井控装备知识汇编.2010.10

9.3中油西部井控培训教材 钻井井控技术和井控设备.2005.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xy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