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乾时期的后宫女装调查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6 17:57: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甄嬛传》时装秀

——康雍乾时期的宫廷女装调查报告

以前很少看宫廷剧,受不了影视剧中的服饰是很大的一个原因,虽说服饰陈设对于一出古装剧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方面,但若太粗制滥造也有碍观感,往往看过剧照就没了兴趣。这些年《甄嬛传》大获成功,想必是有其过人之处,便想一探究竟。

《后宫甄嬛传》原是一部历史架空小说,无明确时代,电视剧版选择了雍正朝为背景拍摄。略开剧情不谈,看过之后,发现服饰、陈设倒比预想中的要好很多,至少还是认真花了功夫做衣服,而非像某些宫廷戏一样彻底乱来,也有钿子、吉服的概念,并且其服饰纹样、妆容还随着人物身份、境遇变化不断有细微改变。但尽管如此,还是不得不说,片中服饰离雍正朝的真实情况依然很远。

影视剧终究是影视剧,不必太较真,今天倒也不妨来谈谈雍正朝,以及前后康乾时期的宫廷女装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许会与一般的印象有很大差异。

雍正在位十余年,留下的服饰实物不算多,但戏中涉及的太后乌雅氏、皇后乌拉那拉氏、熹贵妃钮祜禄氏、果亲王福晋、公主、乾隆皇后富察氏、一般嫔妃倒也均有若干容像和服饰传世,结合当时其他实物、容像、绘画、文献,以及前后时期资料,还是能够窥知大体情况。清代冠服在形制上彻底改变前朝样式,但依然体系庞大琐碎,条律严密,比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制度的形成,也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和修订,直至乾隆中期才完善定型,礼制之外的便服则更是变化剧烈,并非一成不变。单以宫廷女装来说,大致可分为礼服、吉服、常服、便服四类,分别对应祭祀朝会、节庆筵宴、日常闲居等场合。除了便服以外,基本样式均包括马蹄袖长袍和外褂一套两件。

一、礼服

礼服是后妃在朝会祭祀等重大场合时使用的服饰。中国传统礼服一般有祭服和朝服两种,但清代只有皇帝有祭服,后妃则朝、祭合一。清代服制中,礼服几乎可算是和以往历朝差异最大的一种,从交领大袖衣裳改为马蹄袖披领袍、外套无袖长褂的样式。完整的全套后妃朝服由朝冠、金约、珥、领约、朝珠、彩帨、朝褂、朝袍、朝裙、朝靴十种组成。主要的衣服由外至内分别为朝褂、朝袍、朝裙三件,每件又以不同的纹样排列和构造细节分为若干式。

1

乾隆二十四年 《皇朝礼器图式》内府彩绘本 皇太后、皇后礼服图

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雍正九年崩,此为其夏朝服像

朝褂罩在朝袍外,“色用青,长裾无袂,织金龙纹”,是一件无袖对襟长褂。纹样样式曾有五六种,第一种为前图雍正的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画像所示,青蓝色褂,左右开裾,镶片金缘,前身胸前正龙一,下摆行龙二,下有八宝平水。此式为康雍时期常用,乌拉那拉氏之前的五位皇后画像均着此式,为几乎一致的程式化绘制。同期的一些命妇画像,也多做此式。

康、乾的一些命妇画像

2

但此式并未被乾隆中期的三种定制所继承,经过几次调整(如乾隆七年曾定为统一前四后三式),最后确立为皇后朝褂石青色,前后各两大立龙式,乾隆《钦

1

定宫中现行则例》 “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缘,绣文前后立龙各二”。甄嬛的原型熹贵妃钮祜禄氏在弘历即位后被尊封为崇庆皇太后,其容像之一——夏朝服像——尚着三龙朝褂,而其八旬冬朝服像,则改做石青双立龙朝褂,此式在皇后画像中一直延续至清末。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崇庆皇太后)冬朝服像,为石青两立龙式朝褂

背中开裾

石青缎绣彩云金龙袷朝褂 前后两立龙式 《皇朝礼器图式》中的皇太后、皇后有褶朝褂式一之背图

朝褂另有一种对襟后开裾式,即“有褶朝褂”,在胸围线以上前后绣立龙各二条,胸围以下做襞积,并横分为四层,一、三两层前后绣行龙,二四两层各绣万福万寿,彩云相间。这种朝褂唯有嫔妃以上可用,乾隆三十六年,乾隆为崇庆太后在慈宁宫举行盛大寿宴,绘制《慈宁燕喜图》,殿中嫔妃全部身着此式朝褂,太后本人也不例外。

《慈宁燕喜图》殿中嫔妃均身着有褶朝褂 3

朝褂之内为朝袍,马蹄袖、披领(此二者为清代冠服制度最重要的标志性元素)、圆领、窄袖右衽,也分两侧开裾,三开裾,下身有褶几种样式,龙纹排列也有数种,以九龙式为常用。太后、皇后、皇贵妃用明黄色,披领及袖石青色。朝袍内有朝裙,从实物看则有带背心和不带两种。

后妃朝服的使用场合很少,仅在重大礼仪庆典使用,比如冬至、元旦、万寿、册封等,以及唯一由皇后主持的祭祀——先蚕坛亲蚕礼,如乾隆九年富察皇后举行的清代第一次先蚕礼。《甄嬛传》中极少出现朝服,选秀女的时候太后穿了一次,而后的大典反而穿吉服,这倒是一个失误。

二、吉服

礼服之下为吉服,吉服是清代服制中首次明确制定的一种服饰,界于礼服和常服之间,样式与常服相类,但装饰华丽,所以又称为“彩服”、“花衣”,可算是常服的华丽版,主要用于吉庆节日、筵宴迎銮以及礼仪场合的辅助阶段。

一套后妃吉服包括龙褂和龙袍各一件,表衣为褂,即长平袖的对襟长衣,其开裾方式,一般认为帝王褂为左右后四开,后妃仅后开裾,但早期女褂也有左右开裾的情况。在清前期服制未定时,龙褂衣色和纹样丰富,甚至有明黄色和蓝色褂。但后来便基本定制为石青色。

清早期的满地装风云水龙纹吉服褂

4

雍正 石青色云蟒妆花缎袷女褂正背面 九龙满装风云水式

清前中期吉服像,一戴吉服冠,一戴钿子,左据说为富察皇后之母

而龙褂的纹样,早期则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满装”,通身满绣云龙纹,其装饰手法在明后期已经成型,清初有一定的袍褂料还是沿用明宫旧物。康熙二十五年的《苏州织造局志》2多有“满装褂”、“风云地龙水褂”之名,即为此类。其中常见的九龙式,为胸背两肩正龙五,下幅行龙四,下有海水江崖纹;四龙式则是前后身合对大立龙各两尊,两肩龙各一尊。满装褂在当时制作的龙褂中所占比例很高,故宫康雍时期的实物也很多,如前图雍正石青色云蟒妆花缎袷女褂,装饰效果极其华丽,金碧辉煌。

第二类为清地“团龙装”,除了团龙之外,清素无纹。后妃使用八团龙褂,胸背两肩正龙四,下摆行龙前后各二。又以下幅袖端是否有海水江崖纹分为八团有水龙褂和八团无水龙褂两种。这类团龙样式成为后世外褂的主流,而满地装风云水式在雍正之后逐渐少用,在乾隆定制中被彻底废除,仅保留团龙式。

石青八团无水龙褂,和石青八团有水龙褂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tx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