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践

更新时间:2023-11-14 21: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的实践

南长生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六坝中心小学 737204

【摘要】

在寄宿制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做“传道、授业、解惑”工作,更应该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作为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的成长,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养成,关注学生的未来。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身心健康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专家。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 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实践

2006年9月,我校作为永昌县教育局的又一个寄宿制小学试点,把九坝、团庄、下排合并,学生们寄宿于八坝民生小学。经过五年的摸索,我校在“集中生源”、“优化管理”、“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解决农村孩子上学距离远”等等问题上取得了成效。但同时,学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学生大多来自并校前规模较小的学校,课余的日常生活都由父母照顾,而学校合并之后,随着寄宿学生的增加,学校日常管理更加严格,而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过早的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必定对其心理健康带来一定影响,我们教师又承担起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一、 寄宿制学校小学生主要心理表现及其成因

(一)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心理受到伤害。

教师对学生的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的“霸权主义”作风,使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宽容、从而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慌、无助、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等心理现象,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如五年级班学生张磊平时学习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产生了一种厌学情绪,只好利用躲藏的办法来应付家长和老师。

(二)不讲究教育方法,使心理产生障碍。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某些老师规定:“作业错一次,罚做10遍,再错,罚做20遍,依次翻番”。结果一位五年级

的学生因一错再错而老师又不给他“指点迷津”,被罚做200遍!这样一个庞大作业量,使这名学生再也不敢上学了! 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产生厌学,丧失了自信心。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情”,造成了我们看不见的心理伤害,破坏了学生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学生不善交流,性格孤僻。

由于寄宿生每个月有22天不能和家长见面,而到了周末放假回家,家长在外地打工也不能和自己的孩子很好的沟通。导致许多学生和自己的父母之间的共同语言日渐减少,甚至有的学生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基本不说话。长期如此,自然会出现情绪异常,产生忧郁、胆怯、孤僻、优柔寡断、冷漠,有的孩子会出现心理早熟,感情脆弱,不容易和父母沟通等等现象。

(四)产生自卑感,情绪焦虑。

1、过早的独立生活方式导致情绪焦虑。寄宿本身就是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这种独立的生活方式与以往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学生突然离开了家庭,离开了亲人,很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感,行为上也表现为孤独、羞怯。当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经常产生难以应付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缺乏安全感而情绪焦虑。怕被同学欺负,怕有病无人照顾,怕尿床,怕从床上掉下来,怕自己学习差,处理问题的能力差被同学耻笑等不良心理反映。

2、小学生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个体心理的发展经历着童年期与少年期的交替,此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但父母却有不在身边,当他们独立面对许多问题的时候,会感到很茫然和许多困惑而产生情绪焦虑。

3、由于监护人的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方法简单,孩子寄宿在学校,一般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一旦孩子有了学习上的问题,父母的态度粗暴,轻则谩骂,重则打、罚,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4、学校规范化管理与竞争机制也会给他们带来压力,特别是竞争失利带来的挫败感与失落感也给人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竞争带来了精神上的紧张与疲劳,从而让寄宿生会有许多的不适应。

(五)自控力差,容易冲动。

寄宿生和走读生相比,寄宿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少的孩子在缺乏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情况下,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造成学习落后和行为表现落后。特别是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带,对孩子过分溺爱,疏于管理和教育,甚至对孩子放任自流。他们更多的是从生活方面满足孩子们的需求,而很少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

(六)逆反易怒,容易产生不良品行。

一些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个别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狠现象时有发生。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一)家校密切联系,拓宽沟通渠道。

一是定期召开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保育教师、与寄宿生座谈会,提高他们与家长、同学沟通的能力;二是定期开通“爱心妈妈”亲亲电话,让留守生与父母通话,汇报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让他们感受父母的关爱;三是利用电话、家访等形式,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加强与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和教育方法;四是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感恩教育等,使寄宿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二)认识自我,正视自己成长中的变化。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从儿童到少年这一时期身体和心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要让他们认识到,这是很正常的,不必焦虑、恐慌,更不要逃避,要引导他们感受成长的快乐。

(三)营造关爱氛围,给以更多的情感关怀。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如果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利用周会、队会、心理辅导课,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也可通过书面的形式,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向老师交流内心思想变化。另外,与学生谈心,可以发现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在学习、生活方面针对不同心理表现进行分类,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效果。并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四)放飞自由空间,和谐精神心灵。

1、创设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熏陶作用。校园的

一草一木,每一幢楼房,每一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开展给每幢楼起名,设置文化长廊、英语角,张贴家乡名人画像等,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与心灵的净化。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和提高。

2、营造宽松的班级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班主任要爱心治班,真正关心每一位学生,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趣味活动,让小学生们有相互、表现、得到认可交流的机会。

3、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开展宿舍内务整理、课外兴趣小组、游戏等等。这样既能愉悦精神,又能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做人、沟通、求知、健体、审美、劳动。使同学们认识到遇事要宽以待人,豁达大度。在这样的集体中生活,他们会感到温暖、带到安全、感到快乐。

(五)自尊自爱,增强集体荣誉感。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重要动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不但缺乏集体荣誉感,而且往往缺乏个人自尊感,他们对舆论和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常常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对这部分学生采取一般的教育方法,往往难以奏效,这就必须点燃他们心中的个人自尊的火种,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班主任要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落后都关系到集体的荣誉。

农村寄宿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农村教育发展的形式和特点,同时,应与家长达成共识,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共同参与和支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成效。只有对寄宿制小学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的把握和引导, 才能使他们在健康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

南长生、 男、出生于1963年1月2日。1996年毕业于金昌师范、2004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大专学历,现在永昌县六坝中心小学任教,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获得金昌市优秀教师称号,在县,市级教育刊物发表论文4篇,承担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主要研究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研究。 通讯地址: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六坝中心小学 邮编:737204 电话:13830564665 邮箱:2521989950@qq.co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dm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