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监课程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11 09: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目录

目录 .................................................................................................................................................. 1 第一章 总论 ................................................................................................................................... 2

1.1环境监测的概念 ................................................................................................................. 2

1.1.1水环境 ...................................................................................................................... 2 1.2课程设计目的 ..................................................................................................................... 3 1.3磁湖背景 ............................................................................................................................. 3

1.3.1磁湖周边污染源 ...................................................................................................... 3 1.4监测方案 ............................................................................................................................. 4

1.4.1采样点分布 .............................................................................................................. 4 1.4.2监测项目 .................................................................................................................. 4 1.4.3监测断面设置原则 .................................................................................................. 5

第二章 监测内容 ........................................................................................................................... 6

2.1实验仪器及药品 ................................................................................................................. 6 2.2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 6

2.2.1原理 .......................................................................................................................... 6 2.2.2方法 .......................................................................................................................... 6 2.3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 7

2.3.1原理 .......................................................................................................................... 7 2.3.2方法 .......................................................................................................................... 7 2.4水质pH的测定 .................................................................................................................. 8

2.4.1原理 .......................................................................................................................... 8 2.4.2方法: ...................................................................................................................... 8 2.5 六价铬的测定 .................................................................................................................. 9

2.5.1原理: ...................................................................................................................... 9 2.5.2方法: .................................................................................................................... 10

第三章 结果及建议 ..................................................................................................................... 11

3.1实验数据及结论 ............................................................................................................... 11 3.2总结论及建议 ................................................................................................................... 14 参考文献......................................................................................................................................... 17 附录 ................................................................................................................................................ 18

1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第一章 总论

1.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环境医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以及环境法学等所有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都需要在了解、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各项研究和制定有关管理、经济的法规。“监测”一词的含义可理解为监视、测定、监控等,因此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监测含义的内容也扩展了。由于工业污染源的检测逐步发展到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延伸到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

判断环境质量,仅对某一污染物进行某一地点、某一时刻的分析是不够的,必须对各种有关污染因素,环境因素在一定的范围、时间、空间内进行测定,分析其综合测定数据,才能对环境质量做出确切评价。因此,环境监测包括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对物理(或者能量)因子热、声、光、电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的物理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症状、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的生物监测;对区域群落、种落的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等。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从信息技术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只有在对监测信息进行解析、综合的基础上,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揭示监测数据的内涵,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做出正确的评价等。

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1.1.1水环境

水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分布于海洋、江、河、湖和地下水、大气水及冰川共同构成的地球水圈中。地球上存在的总水量中海水占很大部分,可供我们引用的淡水很少,并且大部分存在于地球南极、北极的冰川、冰盖及深层地下水中,

2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了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在江、河、淡水湖和地下水的一部分,总计不到淡水量的1%,全球降水量的1/4降在陆地上。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资之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回流水及其他废弃物往往直接排放到环境水体中,造成水资源污染,水质恶化,使淡水资源更加短缺。水质污染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主要类型。化学型污染是指废水及其他废弃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造成的水体污染。物理型污染系指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固体,放射性物质即高于常温的无知造成的污染。生物型污染系指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灯泡欺辱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

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该过程成为水体自净。但是,当污染物排入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污染物积累,水质不断恶化。

1.2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本课程设计实践,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进异步认识环境检测的强化管理,健全环保法制手段,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环境管理的支柱。

1.3磁湖背景

黄石位于湖北省鄂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慈湖位于黄石市中心,磁湖径流面积62.8平方公里,湖泊面积8.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5米,湖体容量17480000立方米,兼有防洪、排涝、养殖和游览为一体的多功能水资源地。为了掌握磁湖水质状况及新建工程污染因子在排污港和磁湖的降解扩散情况,本次课程设计只对磁湖水质进行水质监测。 1.3.1磁湖周边污染源

为了详细了解磁湖周边的污染状况,我们对其周围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

3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果如下

黄石市磁湖区域周边的主要污染源有:冶钢医院、市电缆集团、风动机械厂、锻压机床厂、通用机械厂、汽车改装厂、黄石纱厂、下陆区管道废水、美尔雅集团、镀铝薄板厂、青岛啤酒厂等,其中多数企业排放的废水的污染程度为严重污染、重污染和中度污染,这是黄石市磁湖区域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列出了一下主要污染源及其污染项目,见下表。

磁湖区域的主要污染源

污染源 镀铝薄板厂 污染类型 工业废气 排放量 1350万标立方米 污染项目 烟尘 SO2 废水 115012吨 COD 石油类 NH3-N 青岛啤酒厂 工业废气 7400万标立方米 烟尘 SO2 废水 341255吨 COD NH3-N 排放量 2989kg 14400kg 9517kg 1092kg 230kg 22200 kg 24610 kg 11944 kg 3201 kg 1.4监测方案

1.4.1采样点分布

根据磁湖周边污染源的分布状况,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在磁湖边选择了4个采样点,其详细分布位置见附录一。 1.4.2监测项目

为了对磁湖水质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我们选择了四个基本项目对磁湖水质进行监测,并连续五天在相同的地点相同的时间对其进行了监测。详细监测内容如下表。

4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磁湖水质监测项目及其方法 监测项目 DO的测定 COD的测定 水质pH的测定 水中总铬的测定 实验分析方法 碘量法 重铬酸钾法 玻璃电极法 分光光度法 方法来源 GB7489-87 GB11914—91 GB6920-86 GB7466-87 1.4.3监测断面设置原则

根据奚旦立主编的《环境监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的湖水监测布点法的要求,以及磁湖地理位置、周边各功能区的分布及进出口汇合的分布点,来确定监测断面。其监测断面的设置依据是:水样的性质和类别,排污还是受污,实验及分析目的。

在对湖泊水库进行断面设置前,首先应判断湖泊水库是单一水体还是 复杂水体;其次,要考虑汇入湖泊水库的和河流流量,水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沿岸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扩散与自净规律,生态特点等。然后,按照设置原则确定监测断面的设置:

(1) 在进出湖的河流汇合处设置监测断面;

(2) 在各功能区(如城市和工厂的排污口,饮用水源,风景游览区,排灌

站等为中心,在其辐射线上设置弧形监测断面;

(3) 在湖中心、深浅水区、不同鱼类的产卵区,水生生物经济区等设置监

测断面

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宽度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的深度确定采样点的位置数目。其原则是:

(1)对江河湖库的每个监测断面,当宽度小于50m时,只设一个中泓垂线;

当水面宽50—100m时,在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10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中泓、左、右加岸有明显水流处);水面宽大于1500m时,至少设5条等距离采样垂线;较宽的河口应酌情增加垂线数。

(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m 时,只在水面下0.3--0.5m处设

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只在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以上约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50m时,设三个采样点。

5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第二章 监测内容

2.1实验仪器及药品

主要仪器:50mL,100mL,250mL,50mL,1000mL烧杯;

50mL比色管;5mL,l0mL移液管;滴定管;

V1100型分光光度计;

微波消解仪;聚四氟乙稀消解罐; pH测试仪

主要药品:重铬酸钾标准溶液;试亚铁灵指示液;硫酸锰溶液;碱性KI溶

液;(1+5)硫酸溶液;浓硫酸;1%淀粉溶液;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硫代硫酸钠溶液;

2.2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2.2.1原理

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加酸后,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形成可溶性四价锰

Mn(SO4)2,Mn(SO4)2与碘离子反应释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出碘,可计算溶解氧的含量。 反应公式 2MnSO4+4NaOH=2Mn(OH)2↓+2Na2SO4 2Mn(OH)2+O2=2H2MnO3

H2MnO3十Mn(OH)2=MnMnO3↓+2H2O

2KI+H2SO4=2HI+K2SO4

MnMnO3+2H2SO4+2HI=2MnSO4+I2+3H2O I2+2Na2S2O3=2NaI+Na2S4O6 2.2.2方法

6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1.采集水样时,先用水样冲洗溶解氧瓶后,沿瓶壁直接注入水样或用虹吸法将细管插入溶解氧瓶底部,注入水样至溢流出瓶容积的1/3一1/2左右。要注意不使水样曝气或有气泡残存在溶解氧瓶中。

2.溶解氧的固定:用刻度吸管吸取1mLMnSO4溶液,加入装有水样的溶解氧瓶中,加注时,应将吸管插入液面下。按上法,加入2mL碱性KI溶液。盖紧瓶塞,将样瓶颠倒混合数次,静置。待沉淀降至瓶内一半时,再颠倒混合一次,待沉淀物下降至瓶底。一般在取样现场固定。

3.析出碘:轻轻打开瓶塞,立即用吸管插入液面下加入2.0ml浓硫酸,小心盖紧瓶塞。颠倒混合,直至沉淀物全部溶解为止。放置暗处5min。

4.样品的测定:用移液管吸取100.0mL上述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用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刚退去,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

计算公式:

CO2?CV?8?1000

100式中: CO2—水中溶解氧的浓度,mg/L; 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V—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ml。

2.3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2.3.1原理

采用硫酸和重铬酸钾消解体系,水样经微波炉加热消解后,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进行滴定,计算出COD值。 2.3.2方法

硫酸亚铁铵标定 :准确吸取10.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500mL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110mL左右,缓慢加入30mL浓硫酸,摇匀.冷却后,加入3滴试亚铁灵指示液(约0.15mL),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

7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计算公式:CODCr(O2,mg/L)=[8×1000(V0-V1)·C]/V

步骤:1.取10mL水样放入消解瓶中,用移液管加入5mL的重铬酸钾溶液, 10mL硫酸-硫酸银溶液。

另取10mL蒸馏水进行与上面一样的操作,作为对照组。 2.转入到消解瓶中,然后放入到微波消解仪中,消解15min。 3.15min后,拿出消解瓶,冷却至室温,然后再打开。

4.将反应液移至250mL锥形瓶中。用蒸馏水清洗消解冒2-3次,清洗

液并入锥形瓶中并控制体积为60mL。

5.加入2滴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经蓝色指红

褐色即为终点。

6.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注意事项:1.本方法测定COD的范围为50—500mg/L。对于化学需氧量小于

50mg/L的水样,应改用0.025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回滴时用0.01mol/L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对于COD大于500mg/L的水样应稀释后再来测定。

2. 此方法的测定结果应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4水质pH的测定

2.4.1原理

pH计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由电极和电计两部分组成,用来测定液体介质中的酸碱度值,配上相应的电极可以测定电位MV值,在25℃,溶液中每变化1个pH单位,电位差改变为59.16毫伏,据此在仪器上直接以pH的读数表示。温度差异在仪器上有补偿装置。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按要求使用仪器,按要求配置标准缓冲溶液,合理维护电极。

2.4.2方法:(1)打开电极套管,用蒸馏水洗涤电极头部,用吸水纸仔细将电

极头部吸干,将复合电极放入混合磷酸盐的标准缓冲溶液,使溶液淹没电极头部的玻璃球,轻轻摇匀,待读数稳定后,调定位旋钮,使显示值为该溶液25oC时标准PH值6.86。

8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2)将电极取出,洗净、吸干,放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溶液

中,摇匀,待读数稳定后,调节斜率旋钮,使显示值为该溶液25oC时标准PH值4.00。

(3)取出电极,洗净、吸干,再次放入混合磷酸盐的标准缓冲溶液,

摇匀,待读数稳定后,调定位旋钮,使显示值为25oC时标准PH值6.86。

(4)取出电极,洗净、吸干,放入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缓冲溶液中,

摇匀,待读数稳定后,再调节斜率旋钮,使显示值为25oC时标准PH值4.00。

(5)取出电极,洗净、吸干。重复校正,直到两标准溶液的测量值

与标准PH值基本相符为止。

(6)正过程结束后,进入测量状态。将复合电极放入盛有待测溶液

的烧杯中,轻轻摇匀,待读数稳定后,记录读数。

(7) 完成测试后,移走溶液,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吸干,套上套管,

关闭电源,结束实验。

电极使用注意: 1、玻璃电极插座应保持干净,严禁接触酸性、碱性液

体、水溶液,保持高阻抗性。

2、测量时,电极球泡应完全侵入溶液中。

3、久置不用的或者新用的电极应在使用前在蒸馏水中浸

泡数小时,使电极不对称电位降低达到稳定,降低电极内阻。

4、不进行测量时,应将输入短路,以免损坏仪器。

2.5 六价铬的测定

2.5.1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在六价铬离子与二苯碳酰二阱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其中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吸光度与浓度关系符合比尔定律。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水和工业废水中六价铬的测定,使用光程为30nm比色皿,方法最低监测处浓度为0.004mg/L.

9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仪器及试剂

V1100型分光光度计,带10,30mm的比色皿,50ml具塞比色管,移液管,容量瓶等。铬标准溶液。 2.5.2方法:

绘制标准曲线

1、取6支50mL的比色管,依次加入0、2、4、6、8、10mL的铬标

准溶液

2、用蒸馏水稀释至比色管标线加入1+1硫酸0.5mL和1+1磷酸

0.5ml摇匀。

3、加入2mL显色剂溶液,摇匀。于5分钟之后在540nm波长处,

用1cm的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并作为空白校正。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相应的六价铬含量为横坐标绘出标准曲线

水样的测定

取适量的无色的水样于50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标线,以下步骤同标准溶液测定进行空白校正后根据所测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铬的含量 计算;

C=M/V (1)

注释:C---样品中六价铬的浓度

M---标准曲线查得的六价铬含量 V----水样体积

10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第三章 结果及建议

3.1实验数据及结论

所有项目取样时间:上午 9:00 测定时间 上午11:00 水质DO的测定

DO测定项目数据表

地点 日期 黄石公园 5.17 5.14 5.15 5.16 5.11 澄月岛 磁湖山庄 孙家湾 5.24 5.21 5.22 5.19 5.25 5.18 5.19 5.20 5.21 5.22 5.38 5.39 5.41 5.39 5.40 DO测定项目数据曲线图

5.35 5.36 5.35 5.37 5.34

DO值(O2,mg/L)5.455.45.355.35.255.25.155.15.055.185.195.2日期5.215.22黄石公园澄月岛磁湖山庄孙家弯结论分析:从上面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澄月岛,磁湖山庄两个采样点的数据较其

他采样点的数据高。这是因为这两个采样点位于风景名胜区磁湖公园

11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附近,生物资源保护叫好,对水质改善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黄石公园,孙家湾两个采样点附近都有居民区,例如,孙家湾附近有理工学院,人口居住密度较大,对水质的污染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其值偏低,符合预先预测。

COD的测定

COD测定数据表

地点 日期 5.18 5.19 5.20 5.21 5.22 黄石公园 37.45 37.48 37.46 37.47 37.50

COD测定项目曲线图 澄月岛 35.33 35.47 35.22 35.48 35.49 磁湖山庄 35.87 35.83 35.76 35.78 35.84 孙家湾 36.21 36.37 36.35 36.42 36.45 3837.5

CODCr(O2,mg/L)37黄石公园36.53635.5355.18澄月岛磁湖山庄孙家湾5.195.2日期5.215.22结论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黄石公园采样点的COD值比其他采样点的测得值明显

高,这是因为,黄石公园附近有一些工厂,如附近就有神龙草制药公

12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司,并且周围也有大范围的居民区,因而其测定的COD值比其他采样点的测定值高,在预先估计范围内。

水质pH的测定

水质pH测定数据表

地点 日期 5.18 5.19 5.20 5.21 5.22 黄石公园 6.31 6.28 6.26 6.36 6.37 澄月岛 6.58 6.59 6.58 6.59 6.57 水质pH曲线表

磁湖山庄 6.57 6.55 6.54 6.55 6.57 孙家湾 6.52 6.51 6.54 6.55 6.53 pH值6.656.66.556.56.456.46.356.36.256.25.185.195.2日期5.215.22黄石公园澄月岛磁湖山庄孙家湾 结论分析:pH值的高低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污染状况,黄石公园附近有制药厂,

使用的有机物很多,对水质的酸碱度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其pH值比其他采样点的值低。

六价铬的测定

13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六价铬的测定数据表

地点 日期 5.18 5.19 5.20 5.21 5.22 黄石公园 0.036 0.033 0.035 0.034 0.037 澄月岛 0.034 0.032 0.035 0.034 0.035 磁湖山庄 0.031 0.033 0.030 0.032 0.034 孙家湾 0.038 0.039 0.040 0.038 0.039 六价铬的测定数据曲线表

0.0450.04Cr(mg/L) 0.0350.03黄石公园澄月岛磁湖山庄孙家湾0.0255.175.185.195.2日期5.215.225.23结论分析: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几个采样点测定的值相差不大,根据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表(GB 3838-2002),磁湖水质达到四类一下标准。

3.2总结论及建议

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查阅以前磁湖水质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磁湖水质有所好转,测定的部分项目达到了国家相关执行标准。

下图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项目值(GB 3838-2002)

14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mg/L

分类标准值 项目 Ⅰ类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序号 1 水温(℃) 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2 3 4 5 6 ≤ 7 8 氨氮(NH3-N)≤ 总磷(以P计)≤ 0.01) 总氮(湖、库以N计)9 ≤ 10 11 12 13 14 15 铜≤ 锌≤ 氟化物(以F计)≤ 硒≤ 砷≤ 汞≤ 0.01 0.05 1.0 0.01 0.05 0.00005 1.0 1.0 1.0 0.01 0.05 0.00005 1.0 1.0 1.0 0.01 0.05 0.0001 1.0 2.0 1.54 0.02 0.1 0.001 1.0 2.0 1.5 0.02 0.1 0.001 0.2 0.5 1.0 1.5 2.0 0.025) 0.05) 0.1) 0.2) 0.15 0.02(湖、库0.5 0.1(湖库1.0 0.2(湖库1.5 0.3(湖库2.0 0.4 (湖库pH值(无量纲) 饱和率90%溶解氧≥ (或7.5)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COD)≤ 五日生化需量(BOD5)3 3 4 6 10 2 15 4 15 6 20 10 30 15 40 6 5 3 2 6~9 15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注:除pH外,其余项目标准值单位均为mg/L 水质评价标准说明: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镉≤ 铬(六价)≤ 铅≤ 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粪大肠菌群 (个/L)200 2000 10000 20000 40000 0.001 0.01 0.01 0.005 0.002 0.05 0.2 0.05 0.005 0.05 0.01 0.05 0.002 0.05 0.2 0.1 0.005 0.05 0.05 0.2 0.005 0.05 0.2 0.2 0.005 0.05 0.05 0.2 0.01 0.5 0.3 0.5 0.01 0.1 0.1 0.2 0.1 1.0 0.3 1.0 根据上表相关数据,我提出一下改善磁湖水质的措施:

(1)加大对磁湖水质周围环境的治理力度,对周围工厂实施污染物限排,加

大对周围居民的环保教育意识,让他们行动起来,保护磁湖周围的环境。 (2)对磁湖公园进行生态保护,是磁湖水质有一个天然的净化场所。 (3)对周围工厂的排污设备进行升级,对其排污状况进行不定期跟踪调查,

发现超排,违规排放的加大处罚力度。

16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奚旦立等.环境监测.第三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

[2]王志军.最新环境政策监督控制管理与控制技术标准规范实务全书(上.中.下)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

[3]马玉琴.环境监测.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 [4]梁红.环境监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5]喻林.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实务手册[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17

黄石理工学院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附录

磁湖水质调查采样点分布图

注:图中黑色箭头为采样点位置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mw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