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

更新时间:2023-09-11 05: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填空题:

1.遗传学是英国遗传学家贝森特于1905年首先提出来的。 2.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3.孟德尔被公认为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是因为他发现了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 4.“基因”一词最先是由约翰生提出来的; 摩尔根创立了基因学说。 5.比德尔提出“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或多肽”的观点。

6.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对DNA化学分析和X射线晶体学结果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问答题

1.基因学说是谁提出来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2.摩尔根①种质(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②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有很高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和发生变异;③在个体发育中,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控

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表现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④生物进化?主要是与基因及其突变等有关。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也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巨大成就。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

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联会: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变粗,个对同源染色体彼此靠拢,进行准确地配对

联会复合体:同源染色体联结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结构,由中央成分伸出的横丝将同源染色体固定在一起,主要成分是碱性蛋白和酸性蛋白 核型模式图: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 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象称为核型模式图,它代表一个物种的核型模式 多线染色体:由于核内DNA多次复制产生的染色质线并行排列,且体细胞内同源染色体配对,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组织染体线进一步聚缩而形成的。

细胞周期:从细胞上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一段历程

核型: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特征的总和,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等方面 灯刷染色体:在染色体中轴的两侧有许多精细且对称的环状凸出,状似灯刷。

交叉端化:在由双线期向终变期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二价体中的交叉随着同源染色体的相斥分离而沿着染色体向端部移动,因而交叉数目减少。

非姐妹染色体:在同源染色体中,由不同着丝点连接的染色单体 填空题

1.W.Waldeyer提出染色体(chromosome)的概念。

2.植物细胞在进行胞质分裂时在赤道面处形成细胞板,从而将细胞一分为二。

3.动物细胞在精细胞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与高等植物最大的不同是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而是直接分化形成精细胞和卵细胞。

4. 有丝分裂发生在所有正在生长的组织中,减数分裂只发生在——组织中。 5.交叉是同源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结果。 6.一个女子产生仅包括来自其母本染色体的配子的概率是——。

2

7.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前期核仁消失,末期期核膜重新形成,中期着丝粒排在赤道板面上, 中期微管集聚形成纺锤丝,间期每条染色质的DNA复制,后期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动。

8.一粒小麦体细胞里有14条染色体,下列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应为:

根——条,茎——条,胚乳——条,胚——条,精子——条,花粉母细胞——条,助细胞——条,管核——条。

9.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偶线期配对,非姐妹染色单体在粗线期发生交换,同源染色体在双线期分开,而染色单体分离在后期2。

10.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11.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又可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等时期。 12.减数分裂后期Ⅰ是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分开;后期Ⅱ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13.某杂种植株,体细胞内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有三个父本染色

体和三个母本染色体的配子,两类共占总配子数的——。 14.细胞分裂过程中粗线期最容易鉴别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15.玉米的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在下面细胞期的各时期中,一个体细胞的前期着丝粒数为——;染色单体数为——。 问答题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异同

3

?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2.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的花粉给基因型为aaBb的雌穗授粉,所得的子粒,其胚乳的基因型有哪几种? 3.为什么某些中间杂种(如马和驴杂交后代)是不育的? 4. 减数分裂前期各期的特点?P23 选择题

1.1000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产生多少个精子。( ) a. 1000个; b. 4000个; c. 8000个 2.多线染色体上染色很深的带或区域是:( )

a. 染色粒; b. 着丝粒; c. 染色体; d. 随体

3.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真核细胞,分裂间期核中的复合物叫做: a. 染色体; b. 染色单体; c. 染色质; d. 染色线 ( )

4.一个合子中有二对同源染色体为AA',BB'在生长期间,你认为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下例哪种组合。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 ) 5.下面各种情况:

(1)亲代细胞与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

4

(2)二倍体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会有一个减半的过程。( ) (3)在此过程终了时,每个细胞只有每对染色体中的一个。( ) (4)在二倍体生物中,子细胞中有每对染色体的二个成员。( ) 符合: 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D.两者均不符合

6.已知玉米非甜基因SU对甜su为显性,如果在大面积甜玉米制种田附近发现有人种植的少量非甜玉米时为保证甜玉米种子的纯度,你认为以下哪种方法解决最好。( )

A.甜玉米制种田的玉米全部套袋, 然后再人工授粉。

B.甜玉米种子收获后, 根据胚乳直感现象把非甜籽粒(能饱满)全部挑选出来。 C.令私人拔除全部非甜玉米, 并给私人补偿损失。

D.把私人种植的少量非甜玉米在抽雄时(散粉前)拔去全部的雄花, 并深埋地下。 7.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交换和细胞学上观察到的交叉现象是:( )

A. 同时发生的; B.先交换后交叉; C.先交叉后交换。

8.某一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及B和b,预期在它们生长时,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 ) A) AaBB B)AABb C)AaBb D)AABB E)aabb 个体成熟产生的配子是: ( )

A)Aa aa Bb BB bb B)AaBb c)A a B b D)AB Ab aB ab E)Aa Ab aB Bb 9.如果有一植物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ABB和CC,自花授粉所得子代的染色体组成是:

5

A)AB B)CD C)ABCD D)CCDD E)AABB F)AABBCC G)AAAABBBBCCCC ( ) 第三章

名词解释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 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显性性状:杂交子一代F1所表现的性状

隐性性状:F1没有表现出的性状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成即遗传组成 表型: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

回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和体杂交 测交:杂交一代(F1代)与隐性纯核体杂交

完全显性:杂交一代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没有得到表现 不完全显性:单位性状具有相对差异的两个亲本杂交,F1性状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 共显性:单位性状具有相对差异的两个亲本杂交,F1同时表现了双亲的性状 超显性:杂合子的性状表现超过显性纯和子的一种现象

6

不同基因间相互作用、影响性状表现的 现象。

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相互作用,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发育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

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分别处在纯和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

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重叠作用:两对或多对独立基因对表现型影响相同

上位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

显性上位:起遮盖作用的是显性基因

隐性上位:在两对互作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 抑制作用: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

表现度:在具有特定基因而有表现其所决定性状的个体中,对该性状所表现的程度 填空

1. 孟德尔在碗豆杂交实验过程中,选择相对性状差异明显并真实遗传的纯和亲本作为亲本,通

过人工授粉进行杂交。

2.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其同作用的最终结果。

3. 一个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决定于它们各自的作用性质,决定于它们能不能控制某种性状。 4. 上位性作用发生于——等位基因之间,而显性作用则发生于——等位基因两个成员之间。 5. 基因型AaBbCc的F1在独立遗传时,将产生的配子共________种。 6. 基因互作的方式有(1)____互补__(2) __积加__(3)___重叠 __(4)__显性上位___ __(5)_隐性上位 _____(6)?__抑制 ____。

7

7.已知玉米上有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是独立遗传的基因,将基因型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aaBb的雌穗授粉所得到的籽粒,其胚乳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

8.大麦中,密穗对稀穗为显性,抗条诱对不抗条诱为显性。一个育种工作者现有一个能真实遗传的密穗染病材料和一个能真实遗传的稀穗抗病材料,他想用这两个材料杂交,以选出稳定的密穗抗病品种,所需要类型有第______代就会出现,所占比例为_______,到第________代才能肯定获得,如果在F3代想得到100个能稳定遗传的目标株系,F2代至少需种植_________株。 9.分离规律的特点是____等位___基因位于____非同源___染色体上。自由组合规律的特点是

_____非等位____基因位于__非同源_____染色体上。连锁遗传规律的特点是____非等位_____基因位于_____同源___染色体上。

10.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基因的相互作用类型称为________积加作用____。

11.自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牛的杂交试验中, 红色有角(Aabb)与白色无角(aaBB)为亲本进行杂交,F1为灰色无角,F2为灰色无角6/16,红色无角和白色无角各占3/16、红色有角和白色有角各占1/16,说明控制牛毛色的一对基因表现______,而控制角的有无的一对基因表现____________。 13.用不同毛长和毛色的豚鼠交配结晶果如下:

P 短毛×短毛 长毛×长毛 毛色乳白×毛色乳白 ↓ ↓ ↓ F1 短毛 长毛 长毛 质色 乳白 白色

若用长毛黄色×短毛黄色,F1分部为短毛_____色,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 假如让F1中的雌雄鼠交配后代中长毛,乳白色豚鼠的比例应为____________。

14.在家兔中白色(B)对褐色(b)为显性,短毛(L)对长毛(l)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让纯合白色短毛与褐色长毛家兔交配,F2代获得总兔数80只,其中白色长毛兔约有______只,其纯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15.在小鼠中,C-表示有色,CC是白化,B-表示黑色,bb表示褐色,CCBB×acbb的F2 代表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6.杜洛克泽猪的两对基因R和S互作,红色×红色→F1:9红,6沙色,1白色,这种互作类型称______,其F1的基因型为:红色______沙色______白色______。

思考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共显性。

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例如:贫血病患者 正常人 红血球细胞镰刀形r红血球碟形ss SS Ss红血球细胞中即有碟形也有镰刀形这种人平时不表现病症,缺氧时才发病。

2.举例说明等位基因的关系并不是彼此直接抑制或促进的关系,而是分别控制各自所决定的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的发育。

3.Nilsson_EHle用两种燕麦杂交,一种是白颖,一种是黑颖。F1是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有3种表型:黑颖418,灰颖106,白颖36。问:(1)说明颖色的遗传方式;(2) 写出F2中白颖和黑颖的基因型; (3) 进行χ2检测,实得结果与你的假定是否符合? 第四章

一 名词解释

连锁 完全连锁 拟等位基因 重组 交换值 遗传图 三点测验 双交换 干扰 符合系数 连锁群 性连锁 限性遗传 性染色体

二 填空题

1.性别的决定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而变成公鸡。如令这性反转形成的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预期其子代中两性的基因为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无Z染色体的卵不能孵化)。

3.连锁交换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玉米染色体是2n=20条,玉米有__________个连锁群。

9

5.连锁遗传规律指当两对基因位于一对__________染色体上时,F1产生新组合配子的频率决定于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当距离愈近,连锁强度愈_______,?新组合配子的频率愈_________;当距离愈远, 连锁强度愈_______________, 新给合配子的频率愈______。 6.性染色体有雄性异配子型的,它们的雄性个体包括_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型;性染色体也有雌性异配子型的,它们的雌性个体包括__________型和________型。 7.在独立遗传情况下,F2四种表现型(指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所以呈现为9:3:3:1的分离比例,是以F1个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前提。据此可以这样推论,在连锁遗传中,F2?不表现独立遗传的典型比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8.玉米2n=20,人2n=46,所以玉米有___________个连锁群,人有___________个连锁群。 9.在三点测验中,已知AbC和aBc为两种亲本型配子,在ABc和abC为两种双交换型配子,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

10.通过杂交,产生基因重组的途径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遗传物质决定性别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只通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影响性别决定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方面,其中前者又包括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交换值的变幅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两连锁基因距离越_________,连锁强度越_________。

14.a和b两个基因之间在染色体上相距20单位,成这两个基因间重组的百分率是_________。减数分裂中,在染色体这一区段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占_________。 15.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1) 三对基因皆独立遗传_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其中两对基因连锁,一对独立遗传_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3) 三对基因都连锁_______________种,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前ABC/ABC×abc/abc杂交中,得出最少后代是abc/abc和ABC/abc,这三个基因的正常是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10

17.母鸡有时自发地发生性反转,逐渐发育成公鸡。若这样的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那么后代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无二染色体的卵不能孵化。)

18.和真正的等位基因不同的是,拟等位基因突变体相互杂交的F1在功能上能得到互补,表现为——。

19.对一对非等位基因来说,由染色体间重组产生的2种重组类型理论上是占后代的——。 20.遗传学和细胞学证据表明交换不是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前期,而是在进行染色体复制的————。

三、判断题

1.两个连锁遗传的基因,如果两者在染色体上的距离近说明这两个基因的连锁强度大,若距离远,则连锁强度小。( )

2.基因型为+c/sh+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有6%的性母细胞在sh与c之间形成了一个交叉,那么所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和sh c将各占3%。( )

3.遗传物质的改变和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生物体表现型的变异,前者是遗传的变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

4.两对非等位基因在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的情况下,F1代同样产生出亲本型和重组型两类配子。( )

5.在连锁遗传中,交换值的变动幅度在0-50%之间,交换值越大,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距离越近,则两个基因的连锁强度越大;交换值越小,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距离就越大,连锁强度就越小。( )

6.当两对基因为不完全连锁时,则这两对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数,是重组型配子百分数的二十倍。( )

7.二倍体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换句话说,有n对染色体就有n个连锁群。( )

8.在某一植物中,AABBDD×aabbdd, F1再与三隐性亲本回交,获得回交后代的数据是:ABD

20; abd 20;abD 20; ABd 20; Abd 5; aBD 5; aBd 5; AbD 5;从这些数据看出ABD三个基因是连锁的。( )

9.重组率是指亲本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

10.在色盲遗传中,如果一对夫妇表现都正常,则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表现也全部正常。( )

11

11.已知基因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把杂种AaBb与双隐性纯合体(aabb)测交,获得如下的表现型和比列AaBb(19):Aabb(83):aaBb(85):aabb(21), 从这种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基因a与b是连锁的,而且可以知道原来的杂交组合是相引相 A‖A a‖a

(即 ‖ × ‖ )。 ( ) B‖B b‖b

12.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距离愈远,交换值愈大,这两个基因的连锁强度愈大。( ) 13.当两对连锁基因的交换值大于零而小于50%时,则表明它们是完全连锁。( ) 14.连锁交换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一连锁群上的各个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往往有保持其固有结合状态,随同所在的染色体而进入同一配子的趋势,与此同时,也可能随着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而交换,从而产生基因重组的配子。( )

15.以无芒.白颖小麦与有芒.红颖小麦杂交,F1表现无芒.红颖,F2出现无芒.白颖99株,有芒.红颖104株,无芒红颖299株,有芒白颖28株,可见这两对基因是连锁在一起的。( )

16.当交换值是20%时,杂种(F1)产生的两种亲型配子数各占30%。( ) 17.母亲色盲父亲正常,所生男孩正常而女孩色盲。( )

18.利用自交的结果估算交换值,可以把F2代出现双隐性个体的频率数开平方即可求得配子的频率。( )

19.交换值与基因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即交换值越大基因之间的距离越小,交换值越小基因之间的距离越大。( )

20.二倍体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 )

21.性连锁是由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和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交换的结果。( ) 22.人类的秃顶只在男性中表现,可见是属于体性遗传。( )

23.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通过杂交产生基因重组的唯一途径。( ) 24.我国电视台曾报导88年2月某地一农家,一只阉公鸡生下了七只蛋的消息,根据我们所学的遗传学知,可知是由于该公鸡发生了基因型改变的结果。( )

25.番茄中已知有两对等位基因;Cu(卷叶)和cu(正常叶)以及Bk(非裂皮果)和bk裂皮果)。在两株卷顺非裂皮果的双杂合体的杂交中产生四种表型后代,其中正常叶裂皮果占23.04%,可见,这两对基因是连锁的。( )

12

四、思考题

1.假定A、B间的距离是30个图距单位,B、C间是20个图距单位。ABC/abc个体预期产生的配子类型和频率如何?

2.下列数据是雌性杂合体被测交(AaBbDd × aabbdd)时,其子代的类型和个体数:

AaBbDd 47 aaBbDd 43 AaBbdd 201 aaBbdd 207 AabbDd 207 aabbDd 205 Aabbdd 43 aabbdd 47 (1) 这些基因是连锁的吗?

(2) 如果是,连锁基因间的距离是多少?

3.在番茄中,基因O、P和S是在第二染色体上,对这3个基因是杂合的F1用三隐性个体进行测交,得到下列结果(表)。问:

测交子代类型 + + + + + s + p + + p s

(1) 这3个基因在第二染色体的顺序如何? (2) 2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 (3) 这些基因的间的图距? (4) 并发系数?

4. 在玉米中做了Ab/aB×Ab/aB这样的杂交,其数目最少的子代类型为全部子代个体中的0.25%。计算这2个基因的图距。

5.携带基因a与基因b的链孢霉品系杂交(a+/+b),结果为: a+ a+ +b +b 78% a+ ++ ab +b 15% a+ ab ++ +b 6% a+ +b a+ +b 1%

13

数 目 73 348 2 96 测交子代类型 o + + o + s o p + o p s 数 目 110 2 306 63 问:(1) 这2个基因和着丝粒的关系如何? (2) 两者距离多远?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假显性现象 罗伯逊易位 重复 倒位 易位 缺失 染色体组单倍体 非整倍体 三体 单体 缺体

二、填空

1.正常果蝇的每条X染色体上,都有一个16区A段,若每条都增加了一个该区段, 果蝇表现棒眼,若其中一条增加了这样的两个区段,另一条为正常时,表现为加 倍棒眼,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效应。

2.遗传学上,把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而可遗传的变异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易位杂合体可产生二种可育配子,一种是含___________染色体的配子,?一种 是含___________染色体的配子。

4.在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假显性现象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重复会产生_____ 效应和__________效应,易位接合点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基因。 5.剂量效应是指细胞内某_____随着染色体畸变而改变了它的______,?从而改变 了它的__________的现象。

6.易位杂合体出现半不育现象是由于它所产生的配子中,50%的配子是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的,50%的配子是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的。

7.染色体易位包括_________易位和________易位两种类型。

8.遗传学中通常把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

14

整倍体 大类,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结构变异是______________。

9.缺失包括_____________缺失和_____________缺失,重处长可分为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10.倒位包括_________倒位和_________倒位,前者的倒位区段染色体的__________ 臂上,而后者涉及___________染色体臂。

11.染色体内畸变是指发生在________对_________上的变异,它包括了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类型;染色体间畸变是发生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 间的变异,___________就属于这种类型。

12.易位杂合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有二种分离方式,相邻式分离形成的配子是 _____的,交替式分离形成的配子是___________。

13.以下两个易位杂合体杂交,预计F1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联合的图象为全是二 倍体的个体占______;一个四体环其它为二倍体的个体占______,两个四体环 的个体占_________。

14.玉米第9染色体上有一对决定糊粉层颜色的基因,C有色,c无色,C对c完全 显性。以cc为母本与Cc缺失杂合体父本杂交,已知含C基因的染色体是缺失 染色体,不能形成花粉,但杂种F1中出现了10%的有色种子,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造成的。

15.玉米粉质胚乳基因(WX)和黄绿色基因(V)在正常情况下是连锁的,但在某一 品种中发现这两个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它是由于染色体畸变中的___________造 成的。

16.非整倍体的亚倍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__________;超倍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名称和表示式)

17.同一染色体组内的各个染色体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相

同,它们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___的整体,?包含了有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______________,缺一则造成______或__________。

18.无籽西瓜是由_________倍体加倍成为__________倍体,?然后与__________杂 交,获得种子经栽培,授粉后,结果获得的瓜为___________________倍体。

15

19.约输逊通过菜豆的研究指出:不论是在遗传基础混杂的群体中还是在纯系内,选 择都是有效的。( )

20.在一个混杂的群体中选择是无效的,只有在一个纯系内选择才有效。( ) 21.杂种优势只表现在异花授粉植物的杂交后代中而自花授粉植物的杂交后代不但没 有杂种优势反而常常表现退化。( )

22.现代科学上关于物种的概念:凡能够杂交而且产生能生育的后代的种群或个体, 就属于同一个物种;不能相互杂交或者能够杂交,但不能产生能育后代的种群或 个体就属于不同的物种。( )

23.根据哈德-魏伯格定律,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干 扰,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常保持一定,各代不变。( )

三、填空题

1.自交有导致后代纯合度增加的遗传效应,?自交后代的纯合度增加速度决定于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自交后代的群体中各种纯合成对基因的 个体数可由公式_________________求出。

2.目前解释杂种优势遗传的主要有____________假说和___________假说。它们的 共同点在于:都立论于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不同点在于:前者认为杂

种优势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后者认为杂种优势是由于_______________。 3.亲本基因型越纯,F1优势越____________。 4.F1优势越大,F2衰退越_______________。

5.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的产生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超 显性假说则认为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近亲繁殖中,____________会导致多种基因型的纯合,___________?会导致一 种基因型的纯合。

7.杂种优势的大小决定于(1)双亲遗传性状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双亲 基因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密切关系。 8.超亲遗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种优势表 现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9.有一杂交后代,F1具有3对独立遗传的异质基因,到F5代时,其后代的纯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公式)。 10.回交和自交在基因纯合内容和进度上有重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纯合的内容上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纯合的进度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纯系学说的主要贡献是:区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12.用AABBccdd×aabbCCDD,让F1与亲本之一连续回交,当回交5代后,出现纯合 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芝麻杂合体(AaBbCc)连续自交7代,3对基因全部纯合的概率是___________, 1对基因杂合、二对基因纯合的概率是___________,2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 纯合的概率是___________,3对基因纯合的概率是___________。

14.一个群体在平衡状态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15.通过选择,淘汰显性性状,改变群体基因频率的速度_________,淘汰显性性状, 改变群体基因频率的速度_______________。

16.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7.改变群体基因频的因素有:(1)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 ?_________;在物种形成过程中隔离是一个重要环节,隔离可分为:(1)_________ (2)_________(3)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 18.改变群体基因频率的因素有(1)_______(2)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_。 在新种形成过程中隔离是一个主要环节,隔离可分为(1)________(2)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关键。 四、计算题:

1.现有一试验,已测知矮脚鸡和芦花鸡的成熟公鸡和他们杂种的体重表现型方差, 试求体重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 ━━━━━━━━━━━━━━ 亲本及世代 方 差(V) ────────────── 矮脚鸡P1 0.1

32

芦花鸡P2 0.5 F1 0.3 F2 1.2 B1 0.8 B2 1.0

━━━━━━━━━━━━━━

五、问答题

1.何谓杂种优势,试用“显性假说”的遗传理论解释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为什 么在生产上不利用杂种F2代? 2.请阐述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3.影响的杂种优势强弱的因素是什么?F2衰退的原因是什么?无性繁殖作物应如 何利用杂种优势?

4.试比较自交和回交遗传效应的异同点?

33

体减数分裂时形成26个单倍体,可知陆地棉是个同源多倍体。( ) 50.普通小麦2n=42,其单体的染色体数目是41,单倍体的染色体数是21。( ) 51.已知水稻2n=2x=24,因此水稻应有12个单体和12个三体。( )

52.马铃薯的2n=48,是个四倍体,曾获得马铃薯的单倍体,经细胞学检查,发现该 单倍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12个二价体,可知马铃薯是个同原四倍体。( ) 53.已知普通小麦为2n=6x=AABBDD=21Ⅱ,因为它们的染色体组是来自同一物种的, 所以称为同源六倍体。( )

54.一切生物的单倍体都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 55.异源四倍体要比同源四倍体的育性差。( )

56.单倍体和一倍体是相同的概念,它们的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的 1/2。( )

57.自然界能够自繁的异源多倍体几乎都是偶倍数的,很难有奇数的异源多倍体存 在。( )

58.在非整倍体中(2n-2)和(2n-1-1)是一样的,因为两者都少了二条染色体。( ) 59.苜薯2n=32,曾获得其单倍体,经细胞学检查,在减数分裂形成8个二倍体,可 见苜薯是个异源四倍体。( )

60.由于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方式的不同,造成同源四倍体比同源三倍 体育性略好,异源四倍体的育性比同源四倍体好。( )

61.海岛棉2n=52,曾获得其单倍体,经细胞学检查,发现它在减数分裂时形成26 个单价体,可知海岛棉是个同源四倍体。( )

62.同源四倍体的联会特点是每个同源组的四个染色体在任何同源区段内,只能有两 条染色体联会,而将其他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排斥在联会之外。( ) 63.胜利油菜2n=4X=38,曾获得胜利油菜的单倍体,经细胞学检查,发现该单倍体 在减数分裂时形成19个单价体,可知胜利油菜是个同源四倍体。( )

第六章 名词解释

21

细胞质遗传 雄性不育 孢子体不育 配子体不育 不育系 保持系 恢复系 细胞质基因组 母性影响 质核不育型 核不育型 判断题

1.植物雄性不育主要在杂种优势的利用上,杂交母本获得了雄性不育,就可以免去 大面积制种时的去雄劳动,但不能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 )

2.胞质遗传和核遗传均由遗传物质控制,因而遗传动态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 3.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的基因无关, 因此基因型为S(Rr)的孢子体产生的(R)和(r)两种花粉都是可育的。( ) 4.细胞质颗粒如同细胞器一样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 )

5.在质核型不育系中,不育系的遗传基础是S(rr),保持系的遗传基础是N(RR), 恢复系的遗传基础是N(RR)或S(RR)。( )

6.核遗传时,两个种正反交的F1表现型相同,细胞质遗传两个种正反交F1,均表现 母本性状。( )

7.在真核生物中,细胞质遗传又称核外遗传。因此,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是一样 的。( )

8.现已证实,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在DNA。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完全自主性的 细胞器。( )

9.在玉米埃型条斑的遗传中,当以绿IjIjx条斑ijij时, F1F2表现核遗传因此, 当以ijij条斑×绿IjIj时,F1也应表现为绿色,F2应表现为绿,条斑=3:1。

( )

10.细胞器基因组包括叶绿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细胞共生体基因组和细菌质粒 基因组。( )

11.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遗传基础是.不育系为S(rr),保持系为N(rr),恢复系 为N(RR)和S(RR)。( )

12.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因有共同的遗传物质基础,因而其遗传动态是符合孟德 尔遗传规律的。( )

13.在质核不育型中,只要细胞质基因或核基因其中有一个是不育基因时,都会造成 该个体雄性不育。( )

22

14.孢子体不育型中,当孢子体的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R配子是可育的,而r配 子是不育的。( )

15.基因型为S(rr)×N(Rr)的杂交组合F1将是全部雄性可育的。( )

16.雄性不育性是指雌雄同株的物种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但雌蕊发育正常的植株或 品系。( ) 填空题

1.细胞质基因组包括各种________________基因组和_______________基因组。前 者又包括_________基因组._________基因组.___________基因组.___________ ?基因组和________基因组;而后者则包括________基因组和_________基因组。 2.细胞核基因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细胞质基因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 1、核基因所决定的性状,正反交的遗传表现______,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正反 交的遗传表现____________。

2、核基因组与细胞质基因组是相互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但在两个基因组中,核基因占________和_______地位。

5.各种细胞器基因组主要包括有__________基因组和_________基因组。 6.细胞质基因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固定的细胞器及共生体或附

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中。

7.以条斑玉米ijij与正常绿色玉米(IjIj)杂交.生产的后代为条斑(Ijij)再与 绿色玉米IjIj)回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目前解释质核不育发生机理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假说,解释核不育型发生机 制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假说。

8、植物的雄性不育系自交表现为______________,不育系保持系杂交,后代表现

为_______________,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10.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的育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孢子

体不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雄性不育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性 不育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质一核不育类型

23

中,不育系的遗传基础(即基因型)是___________,保持系的遗传基础是:_______ ________,恢复系的遗传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由于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所在的____________不同以及它们的___________ 不同,所以它们的分配和传递方法亦不相同。

13.植物的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利用中实现了三系配套,不育系的遗传组成是____。 问答题

1.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细胞质基因的核基因有什么区别?

3.如何在生产利用质核雄性不育进行制种?试述“二区三系”制种法。

4.小麦质核不育性状受胞质不育基因和两对核不育基因控制,属配子体不育,试写

出下列植株可形成哪些类型的配子,其育性如何?这些植株自交产生的F1代 植株,花粉的育性如何?

①S(R1r1r2r2) ②S(R1R1r2r2) ③S(R1r1R2r2) ④S(R1R1R2r2)

5.在小鸡的某一品系中发现有异常性状T。你采取什么步骤来决定此性状是染色

体基因引起的,或是细胞质基因引起的,还是由环境而引起的?

选择题

1.植物雄性不育的主要特征是: ( )

a.雄蕊发育不正常, 雌蕊发育正常 b.雌蕊发育不正常, 雄蕊发育正常 2.高等生物细胞质遗传物质的载体有。 ( ) a.质粒 b.线粒体 c.质体 d.噬菌体

3.某番茄品系中出现一株矮小突变体,用其作母体与正常植株杂交,所有F1是矮 小突变体。F1自交产生的F2全部正常,F2所有植株自交形成的F1,中有3/4正 常;?1/4矮小,你认为这属于哪种遗传现象。( ) a.细胞质遗传 b.细胞质遗传加细胞核抑制作用 c.母性影响 4.指出下列各种遗传现象是属于哪一种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 a.酵母的细胞质小菌落是受___________所决定。 b.紫茉莉花斑遗传是受_____________所决定。

c.红色面包霉缓慢生长突变型是受______________所决定。

24

d.草履虫放毒性遗传是受____________所决定。 (1)卡巴粒 (2)质体 (3)线粒体

5.指出条纹×绿色遗传现象的主要作用因素。 ( ) 条纹 绿色 绿色 条纹 ijij♀×IjIj♂ IjIj×ijij ↓ ↓ Ijij Ijij Ijij Ijij 绿色 条纹 白化 全部绿色 ↓× 条纹 绿色 IjIj Ijij ijij Ijij×IjIj 绿色 绿色 白化(条纹) ↓ 3/4 :1/4 IjIj IjIj IjIj IJij Ijij Ijij 绿色 条纹 白化 绿色 条纹 白化

a.细胞质基因所引起的变异 b.细胞核基因所引起的变异 c.细胞核基因隐性突变所造成的质体变异

6.决定玉米T型雄性不育遗传的是( );决定紫茉莉花斑遗传的是( ); 决定红色面包霉缓慢生长突变型的遗传物质在( )上。 a.叶绿体 b.线料体 c.质体 d.卡巴粒 e.染色体

第七章 名词解释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方差 主基因 微效多基因 显性方差 广义遗传率 狭义遗传率 超亲遗传 近亲繁殖 杂种优势 纯系 轮回亲本 判断题

1.基因加性方差是指等位基因间和非等位基因间累加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 2.一个自交系群体由于没有遗传上原因造成的变量,从这个角度考虑,它的遗传力 为0。( )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n4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