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旅游总体规划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28 04: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论 一、总则

二、规划区概况

第二章 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类型 二、旅游资源评价 三、旅游资源分布特征 四、旅游资源优劣分析 五、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分析 六、优先开发的旅游资源 第三章 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 一、旅游市场现状 二、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三、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 第四章 旅游发展战略 一、旅游业发展情景分析 二、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 三、旅游业发展战略模式 第五章 旅游产品与线路规划 一、旅游产品策划 二、旅游线路规划

第六章 旅游功能区划与项目配置 一、总体发展定位

二、旅游功能区布局原则 三、旅游功能区布局策略 四、旅游功能区构架

五、旅游功能区建设与项目设置 六、旅游项目建设时序安排 七、旅游开发投资规模测算 第七章 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一、旅游商品问题诊断 二、旅游商品开发原则 三、旅游商品开发设计

四、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实施措施

第八章 旅游交通发展规划 一、交通现状. 二、旅游交通规划

第九章 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一、旅游环境现状分析

二、旅游环境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三、旅游环境保护措施与整治方案 第十章 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一、旅游饭店规划 二、旅行社规划

第十一章 旅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一、旅游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二、旅游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三、旅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第十二章 实施旅游规划的对策与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推进机制创新

二、发挥政府主导功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投资多元化 四、打造旅游品牌,提升城市形象 五、力争区域合作,旨在错位发展

六、做好旅游统计分析工作,推进旅游信息标准化建设 七、分步实施总体规划,积极筹划主要景区规划 图件目录

图 号 图 名

01 区位与空间联系图 02 旅游客源市场图 03 旅游资源分布图

04 优良级旅游资源评价图 05 旅游功能分区图

06 和悦洲-大通“白暨豚生态与古镇观光“旅游区项目建设图 07 凤凰山-金牛洞铜文化与民俗旅游区项目建设图 08 太阳岛绿色休闲度假区项目建设图 09 铜都工业旅游与商务游憩区项目建设 10 旅游线路图 11 主题旅游线路图 12 旅游交通规划图

旅游资源分布图 (点击放大)

第一章 规划总论

(一) 规划目的

旅游线路图 (点击放大)

充分发挥铜陵市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为铜陵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蓝图;培育和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使之成为铜陵市第三产业中具有带动性的龙头产业;提升铜陵在安徽旅游中的地位,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华东地区旅游目的地之一;发挥旅游业在铜陵市域协调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增强旅游业的关联带动效应,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水平。

(二)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市现辖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铜陵县,代管普济圩农场,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8%。 (三) 规划年限

根据铜陵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与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适当衔接,本规划年限为2004年至2020年,具体分为三个阶段:近期为2004~2007年,中期为2008~2012年,远期为 2013~2020年。 (四) 规划原则

1. 2. 3. 4.

坚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需求导向与资源禀赋相结合的原则 以人为本、利于参与的原则

坚持资源配置重点明确与综合开发的原则

(五)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

? ? ? ? ? ? ? ? ? ? ?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99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正本)》,199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 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0年

安徽省旅游局,《安徽省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2001年 北京大学,《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年

世界旅游组织,《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总体规划》,2002年

铜陵市人民政府,《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2001年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铜陵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及实施意见》,2003年

铜陵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 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

国家旅游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 国家旅游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2003年

国家旅游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2003年

国家旅游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2003年

(五) 规划框架

图1-1铜陵市旅游规划流程图

二、规划区概况

(一)区位、面积、人口和交通

1.位置、面积和人口

铜陵市是皖江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东距芜湖市91千米,西距安庆市105千米,东北接芜湖市繁昌县,东南接芜湖市南陵县、池州市青阳县,西南与池州市贵池区毗连,西北与巢湖市无为县、西与安庆市枞阳县隔江相望。

全市总面积1113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27平方千米,辖3区(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1县(铜陵县)。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70.9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9.02万人。 2.交通条件

铜陵水路、公路、铁路交通比较便捷,具备发展中转旅游、“搭载”铜陵旅游产品的

五、旅游功能区建设与项目设置

(一)和悦洲-大通“白暨豚生态与古镇观光”旅游区

1.范围

位于铜陵市西南部,包括和悦洲、长江副航道、铜陵长江大桥及桥南公园、大通古镇、大通新镇、大士阁等。

铜陵长江大桥跨江而峙,江中、江岸两大要素夹江对峙呈双核分布。 2.主要支撑资源与卫星景区

湿地古镇生态旅游区的资源和环境要素有:

1. 和悦洲

2. 铜陵长江大桥及桥南公园 3. 安徽省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4. 长江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 5. 万亩蔬菜大棚基地 6. 和悦洲老街遗址 7. 长江副航道 8. 大通古镇老街 9. 大通新镇 10. 古渡口 11. 大士阁 12. 白浪湖 卫星景区(点):

根据就近性原则,将天目湖、天门山等旅游景点划为本旅游区的卫星景区。

1. 天目湖

2. 董店皖陵珍稀动物养殖中心、天门山 3.资源整合理念与旅游开发主题 (1)资源整合理念

本区是铜陵市旅游开发和建设的亮点区域,要做好旅游资源整合:将湿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悦洲老街遗址和大通古镇、新镇的人文生态资源联系起来,作为体现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的三大理念的生态旅游区。同时,传统的老街建筑文化与现代大通新镇建筑文化、传统渡船与现代交通设施长江大桥反差明显,传统与现代并存,文化传承与当代创新相结合。 (2)旅游开发主题

在旅游开发上,应努力提升和完善和悦洲湿地的生态保育功能,在加强对长江水生重点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繁殖的基础上,增加观光、教育、体验、休闲等旅游功能;“包装式”软性开发和悦州老街遗址,维持遗址原状,使老街遗址成为和悦州遗址公园,与大通古镇老街呼应;在整合区内旅游景观的基础上,适度增加现代生态游憩设施,使之成为推动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生态旅游极”:

1. “铜陵三豚”旅游开发:白暨豚、江豚、河豚系列生态旅游项目 2. 湿地旅游开发:湿地观光、湿地公园

3. 长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白暨豚、江豚的保护与科研、青少年科普生态教育

4. 和悦洲老街遗址开发:遗址公园怀古、文化观光 4. 旅游区内次级分区与功能集成 本区次级功能分区如表6-1所示。

表6-1 和悦洲-大通“白暨豚生态与古镇观光”旅游区功能分区

旅游功能分区 所在位置 资源开发主要动向 强化城市标志景观功能 对应旅游功能 城市形象宣传 旅游客流分流 城市景观引入 旅游客流中转 旅游综合服务 大桥景观与客流引入区 和悦洲以北的狭窄江段,包括长江南岸的桥南公园及周边地区。 扩大陆路客流换乘节点 增设水上游憩中转码头 增设陆上游憩设施 建设旅游服务中心 老街遗址位于和悦洲临江副航道一侧江边,与大通古镇隔老街遗址与古镇民俗江相对;大通古镇位于和悦洲旅游区 对面的二江沿岸,包括大通古镇老街和大士阁等地。两地通过渡口联接。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核心区 老街遗址保护 废弃街巷清淤防洪 停止新建任何建筑 老街休闲设施建设 民俗活动推广 老街文化观光 江洲风情体验 古镇特色购物休闲 老街特色餐饮 和悦洲中心地带,包括水生野建立与扩建白暨豚、江豚、中生动物保护中心、江豚繁殖华鲟保护中心,建立高校生物区、外围扩展的水塘区等。 和悦州中心地带入口处(现有水族馆),即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核心区外围适当区域。 实习基地 野生动物保护繁殖 特种旅游参观 突出白暨豚绝特品牌,将其打造成为整个功能区的标志景观和富有特色的主题乐园;改造现有水族馆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湿地公园建设 湿地水上运动中心 岛上特色餐饮 青少年活动中心 沙雕公园建设 沙滩运动项目 趣味农桑活动项目 青少年户外运动 专业运动训练 湿地观光/休闲 农家乐 湿地野外生存/运动 青少年科普教育 江豚、白暨豚表演 中华白暨豚生态文化体验区 位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核心湿地旅游与绿色农业区外围,作为保护区的缓冲体验区 区,以湿地和大棚蔬菜基地为主 散布于和悦洲各地,包括沙趣味活动参与区 地、农田、村落,主要开展农田趣味活动、户外运动体验等

5. 旅游设施建设与项目策划 (1)大桥景观与客流引入区

主要功能是宣传铜陵城市形象、中转分流旅游流与景观引入等。因此在旅游设施建设上,主要是建设城市标志性景观、交通换乘点和游客服务中心等。

1. 铜陵标志性景观 ①桥景标志性景观

将铜陵长江大桥周边地区作为铜陵标志性景观的集中展示地,在大桥两端及桥上做好桥梁道路的指示宣传,加强大桥夜晚灯光效果,强化铜陵长江大桥作为城市现代景观和地标,以增强陆路过境游客的感知。 ②江景标志性景观

在长江堤岸建设指示性、装饰型的大型灯塔,强化水路运输中的铜陵形象宣传。同时,在铜陵长江大桥南侧江堤,依山体地势建立永久性“铜墙铁壁”:利用本地特色的贫矿型铜矿石、铜炼渣驳岸,可以在“铜墙铁壁”中镶嵌“中国铜都”等字样。 ③城景标志性景观

在桥南公园临江小山上,树立一些体现城市特色文化、物产、经济生活的铜质标志性景观,建设能形成视觉冲击力的大型铜雕景观。

时间轴方向景观依次有:远古先民生活、西周铜矿开采、秦汉铜器生产、现代铜器精加工、长江大桥建设等。空间轴方面的景观有:铜陵白暨豚与江豚组合铜雕、铜陵牡丹群雕、铜陵火凤凰、展现铜陵地文景观的铜地图等。

1. 交通换乘中心

在桥南公园与铜陵长江大桥南岸的延长处设立大型交通换乘中心,以此作为铜陵与江北方向游客的长途换乘和市内旅游公交换乘中心。

1. 增添阅江楼游憩设施

在大桥景观与客流引入区设立相应的游憩设施,如将楼阁式阅江楼改造成灯塔式,增加其景观、指示与观景功能,设置望远镜、夜间射灯等设施,完善其夜间景观功能。

1. 游客服务分中心与住宿接待中心

在交通换乘中心附近,靠近古圣湖建立铜陵游客服务分中心和住宿接待中心,便于游客信息咨询、票务预订、观光导引、旅游救助、住宿餐饮等。 (2)老街遗址与古镇民俗旅游区

1. 文化性设施配置

大通老街商业、旅游的深层支撑因素是老街的民居文化,因此必须建设一些文化性设施: ①古镇文化广场

建立大通古镇文化广场,建设定期演出的戏台、书场、茶馆等传统休闲设施。 ②恢复传统业态

恢复体现老街特色的传统业态,如木器、竹器、漆器、锡铁器作坊。 ③民间工艺博物馆

建立古镇博物馆,展示传统制作工具、制作工艺、传统工艺产品等,以此吸引本地老年市场与外地游客市场。

1. 参与性设施建设

建设参与性设施,对于老街商业、旅游的作用十分重要,可以丰富本地休闲购物者与外地游客的活动内容,延长逗留时间。如开设参与性体验性强的陶艺吧、渔网编织吧、沿江沿街居民旅馆。

在大通古镇与和悦洲间恢复性建设古渡口,以石质码头、木质栈桥为主,模仿当年老街“万物涌市”、“万商云集”的盛世景象。

1. “老街开街暨老街旅游节”民俗活动

老街的开街节庆极为重要,老街开市与老街旅游节同时举行。老街的开街节庆要经精心策划、多方协调,使老街的开街节庆既要浓缩老街商埠街市风貌、老街历史文化风情,又要提升老街商业购物、旅游休闲的品味。“老街开街暨老街旅游节”要以古旧的建筑外观、传统的经营物态、特色商业、旅游文化活动为对外形象宣传的重点,再现老街千年文化积淀。

老街民间传统工艺表演:即在老街特色商铺内表演包括纺纱、织布、染布、竹编、根雕等传统生产工艺,一方面促进传统技艺的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游客参与性旅游活动,带动老街特色旅游产品销售。 中国白暨豚沙雕艺术节:时间是每年的9-10月,地点在和悦洲靠近长江副航道的沙滩上。主题与吉祥物为白暨豚、江豚等水生珍稀野生动物。 (3)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核心区

这一区域是本旅游区的生态保护区,也是铜陵市旅游资源中最具有垄断性和开发前景的部分。应本着生态保育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核心区进行质量提升和集约型开发。同时,提升其旅游功能开发品级,力争从目前的AA级景区发展为AAAA级景区。

1. 白暨豚、江豚观测站

在和悦洲江岸设立常年性的白暨豚、江豚观测站,全天候观测水生珍稀动物的生存、迁徙状态,承担水生珍稀动物的野外调查、物种保护等功能。

1. 白暨豚、江豚养殖中心与江豚投喂点

在和悦州水生动物保护中心水域内,养殖江豚,并以此作为大规模的野生半人工环境的动物保护区。另外,在江豚养殖水域设立定点、定时游客投喂点,使游客与江豚近距离接触,增加旅游活动的体验性。

1. 长江下游中华鲟投放基地

将长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建设成为中国野外投放长江珍稀水生动物中华鲟基地。通过投放中华鲟等珍稀动物,开展长江水生动物保护中心事件型宣传,提高知名度。

1. 白暨豚、江豚认养中心

建立豚类领养、认养中心,完善领养机制,引导注重环保、生态的游客或者学校、社会团体、企业等有偿认养白暨豚、江豚,并为被认养的淡水豚取名,进行媒体宣传,扩大领养中心的知名度,将科研保育与社会经济生活相结合。

1. 经济型水生动物养殖基地与特色餐饮

利用和悦州水域面积大、保护站水生动物培育技术水平高的优势,开展水生经济动物的产业化养殖:如规模化养殖锦鲤、金鱼等观赏型鱼类;扩大无毒化河豚养殖规模,发挥水产动物养殖经济优势,将生物保护、科学研究、水产养殖、特色水产品餐饮结合起来,形成水产综合性纵向产业链。

1. 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心与青年旅馆、绿色饭店

扩建现有的住宿接待中心,建成以青年旅馆为主体,附加有少量高档客房的绿色饭店。 (4)中华白暨豚生态文化体验区

以视觉冲击力强、体量大、创意新颖、科技含量高的“地标”为设想,规划一个以白暨豚为主题的旅游园区,突出白暨豚在和悦州乃至整个铜陵市的绝特形象,打造铜陵旅游绝特品牌。此园区为本旅游区标志性景观工程和重点游憩项目,集观光、游览、休闲、购物、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

1. 景观形态

通过精心的建筑设计手法,改造现有水族馆建筑外形,将其外观设计成为一条巨大的白暨豚,长宽高尺寸约为:30米×8米×10米(具体尺寸比例须按照成年白暨豚三维放大,以取得逼真效果),豚的表情须活波可爱,姿态轻盈,使游客感到亲切。

1. 景观材质

鉴于铜陵自古为铜都,“铜”和“豚”又是其两大旅游品牌,建议选用白铜作为外部建筑材料,修筑一条巨大的铜白暨豚(简称,“铜豚”),将“铜”和“豚”巧妙的结合起来。铜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建筑表面,旨在给“铜豚”穿上仿真外衣,使之外观逼真。“铜豚”内部建材仍可按照普通建筑标准,采用钢筋、水泥、砖石等等建材。

1. “铜豚”内部结构划分

模仿白暨豚内部生理结构,分为头、胸、腹、尾巴四段。每段集中展示白暨豚该部为的内部仿真结构,同时设置标准的科学标识牌,就某一特殊器官、组织、骨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筛选)等进行科学地说明。

1. “铜豚”旅游功能设定

主要分为两大功能:白暨豚生理科普展示;白暨豚趣味观光。科普展示功能主要通过高科技手段虚拟再现白暨豚主要生理特征(过于恶心、或者儿童不宜场景可以适当加工或回避)。趣味观光功能主要通过水族馆、豚类表演、游客角色扮演、服务站等来实现。

1. 白暨豚生理科普展示功能设计

科普展示功能区集中在“铜豚”体内,并且按照真实情况渐次排列各个主题展示区,主要包括:

1. 消化系统展示 2. 呼吸系统展示 3. 排泄系统展示 4. 生殖系统展示 5. 神经系统展示 6. 心血管系统展示 7. 豚类智商及反映展示

8. 白暨豚(豚类)生物进化展示

堂——陈翥墓园――上下清凉寺

东南部金榔-丹凤朝阳旅游环线:金榔乡水龙缪古民居——西明寺(桂花树王)——庵基缪村千年银杏王、千年紫藤、农民盆景园、憩仙石——万亩牡丹园——金牛洞古采矿遗址——相思树、相思河——凤凰山景区(凤凰落脚石、滴水崖、露天铜矿) (2)跨区域旅游线路设计

合肥入口1:合肥——巢湖——芜湖——铜陵 合肥入口2:合肥——安庆——铜陵

长江三角洲方向入口1:苏锡常地区、宁镇扬泰地区——马鞍山——芜湖——铜陵 长江三角洲方向入口2:上海、杭嘉湖地区、宁绍地区、甬台温地区——宣城——铜陵 江西、黄山方向入口:黄山、太平湖——铜陵 湖北、安庆方向入口:安庆——池洲九华山——铜陵 2. 按照游程进行组合

对于散客而言,游程通常按个人喜好确定,往往“直奔主题”,会选择区域内的重要兴奋点。对于团队游客而言,游程一般由旅行社来确定,也是线路营销的重要渠道。 (1)一日游

1. 市区一日游 2. 金榔风景区一日游

3. “老洲太阳岛——和悦洲湿地公园、遗址公园”一日游 4. 东湖休闲一日游 5. 滨江揽胜水上一日旅游 (2)二日游

1. 铜都文化体验二日游

D1市区(铜都广场、铜工艺品市场)——金隆铜业公司——铜商品市场——铜工艺品生产厂家(宿市区); D2市区——有色金属展览馆——铜官山矿矿井—-凤凰山金牛洞古铜矿遗址——露天采矿场——凤凰山景区。

1. 滨江休闲二日游

D1老洲太阳岛——长江水上观光——港城滨江景观——铜陵长江大桥、桥南公园;

D2长江大桥——和悦洲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和悦洲湿地——大通大士阁——天门山珍惜动物养殖中心——天目湖风景区。

1. 东部组团农家二日游

D1钟鸣陈翥墓园——王安石书堂——西明寺(桂花王)——金榔水龙缪民俗村(宿农家); D2水龙洞——庵基缪村(千年银杏王、千年紫藤、农民盆景园、憩仙石)——万亩牡丹园。 (3)三日游

1. 铜陵全貌三日游

D1老洲太阳岛、铜陵市区、天井湖公园、铜陵长江大桥; D2大通风景区、和悦洲湿地、天目湖风景区; D3金榔风景区、凤凰山风景区。

1. 东部传统农耕、冶矿专题三日游 D1东湖休闲、顺安古桥、新桥现代农业示范区

D2钟鸣生态林业观光、陈翥墓园(泡桐等经济树种种植、加工)、金榔农民盆景园 D3万亩牡丹园、金牛洞古采矿遗址、露天采矿场、相思河、相思树、滴水崖、凤凰山 3. 按照主题、营销进行组合 (1)“古今铜都”游线 营销理念:

中国古铜都——远古文明的见证,地方文化的精髓 铜陵的剑与火——文明的历程

中国现代铜都——新中国铜业基地,第一炉铜生产地 铜陵的“五金之旅”——金、银、铜、铁、硫(锡)的生产故事 组合产品

市内各铜业生产基地(采、选、冶、电解、压模、深加工等)、铜工艺品销售地、有色金属展览馆、市区铜塑

旅游产品品牌

“铜是怎样炼成的?”:冶矿业等工业旅游;古今中外冶铜业生产技术流程展示 “铜工艺品是如何制做的?”:铜工艺品参与制作与购买 营销定位

工业旅游、商务会务旅游、观光旅游、科普修学、政府视察访问旅游市场等。 (2)“生态铜陵”游线 营销理念

与白暨豚共游长江——铜陵水上生态旅游

安徽首个湿地公园——铜陵和悦洲、淡水豚类的幸福生活 “铜陵三白”之旅——白暨豚、白牡丹、白姜 “铜陵三豚”之旅——白暨豚、江豚、河豚 组合资源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三豚)、老洲太阳岛、铜陵凤丹(白牡丹)、和悦洲湿地、天门山珍惜动物养殖中心、天目湖鸟岛 营销定位

青少年市场、家庭市场、专业人员市场(水文、地质、生态、动植物等方面)、观光会务市场、清明节市场等。

(3)“休闲铜陵”游线 营销理念:

“铜陵假期”——休闲太阳岛、生态和悦洲 “体验东湖”——参与性运动在东湖 “都市铜陵”——市区休憩 组合资源:

老洲太阳岛、和悦洲、天目湖、东湖度假区、市区休憩资源等。 营销定位:

铜陵本地休闲市场、商务会务市场等。

(4)“民俗铜陵”游线 营销理念:

“相思铜陵”——浪漫铜陵、“丹凤朝阳说相思” 金榔乡野——原味小农生产体验、农家旅游 黄山迎客松,铜陵相思树 顺安三月三——庙会、看戏、踏青 组合资源:

金榔乡农业旅游资源、水龙缪村古民居、金榔太阳冲望夫石、相思树、相思河、金牛洞古矿坑、凤凰落脚石、滴水崖等。 营销定位:

婚庆旅游市场、农村老年市场、文化旅游市场、大中城市游客市场、青年旅游市场等。

第六章 旅游功能区划与项目配置

一、总体发展定位

以中国古铜都和铜文化为灵魂,以白暨豚生态基地为品牌,以长江江滩沙洲为特色,将铜陵市打造成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中转接待服务为主,以白暨豚生态旅游、铜工业旅游为亮点的全国知名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二、旅游功能区布局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旅游功能区布局应紧跟市场需求最新趋势,使旅游资源和市场组合达到最佳,通过市场优化配置各类旅游要素,实现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 2.梯级推动原则

旅游功能区布局应突出旅游重点区域,合理发展旅游潜力区域,兼顾零散景点,梯级推动各功能区发展,形成铜陵市旅游重点区-潜力区-散点区梯度发展、梯级推进、辐射拓展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3.区内一致原则

保持区内旅游主题的特色,坚持区内旅游产品功能协调一致,根据区内旅游主题,合理安排区内旅游产品功能与结构。 4.区际互补原则

各旅游区之间应差别定位、错位发展,突出互补性,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和功能,整合市域各旅游区的旅游功能,使旅游区整体吸引力得到提高。

三、旅游功能区布局策略

1.统筹策略

铜陵市旅游功能分区应采取统筹策略,做好各大类旅游资源整合,把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联系起来,在分区实践上应体现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的三大生态理念,同时将旅游区文脉、地脉与现代景观建设相结合,形成传统与现代并存,文化传承与当代创新相结合的旅游功能分区。 2.留驻策略

铜陵市旅游产品“拳头产品”少,旅游兴奋点不多,因此必须在景区景点布局上体现“宜群不宜散,宜连不宜分”的特点,尽可能针对过境客为主的特点,通过客流线及两侧的资源整合与项目拉动,将“过客”转换成“游客”,进而通过延伸旅游线,将“游客”变成“留客”,使铜陵市成为承受江北和循江而来进入“两山一湖”

客流的主要中转接待地。 3.提升策略

借“中国铜都”之名,图铜陵旅游之利,做足铜主题文章,树立在华东乃至全国唯一的铜主题旅游品牌,提升古代铜矿开采、传统铜业制作、现代铜业精加工等理念,使各旅游功能区都能围绕主题形成强有力的资源、产品、服务的支撑体系。 4.组合策略

运用组合技巧与策略,将铜陵的观光产品、休闲度假产品、专项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产品(活动)联手,一体化包装,并且统一于各旅游功能区内,整体推销给特定的旅游消费群体。

四、旅游功能区构架

根据区位条件、资源依托、市场潜力、交通状况、发展方向等因素,铜陵市应着力建设四大旅游区: 和悦洲-大通“白暨豚生态与古镇观光”旅游区 凤凰山-金牛洞铜文化与民俗旅游区 太阳岛绿色休闲度假区 铜都工业旅游与商务游憩区

(一)全力打造一个王牌景区:和悦洲-大通“白暨豚生态与古镇观光”旅游区

利用长江珍稀水生动物垄断性优势和湿地景观,将本旅游区打造成铜陵市旅游业发展的王牌景区和优先启动的重点区域。 1.定位

1. 具有国内外影响的长江珍稀水生动物生态旅游基地 2. 安徽省第一个湿地生态旅游区 3. 国家AAAA级旅游区 2.主题

1. 特色生态旅游 2. 湿地旅游 3.重点市场

全国范围内青少年科普教育市场,本地及周边城市观光、休闲娱乐等。

(二)重点建设两大特色景区

重点建设两大特色旅游景区:凤凰山、相思河、相思树、滴水岩、牡丹园是铜陵市分布较为集中的一组景观,每个名字都情意浓浓,充满着亲情、友情、爱情,具备发展以爱情为主题的专项旅游的条件,金牛洞铜文化遗址景观独特,可建成凤凰山-金牛洞铜文化民俗旅游区;太阳岛空间开敞而又相对封闭,自然野趣浓厚,适宜开发以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旅游区。 1.凤凰山-金牛洞铜文化与民俗旅游区

1. 定位

古铜矿参观体验旅游基地

1. 主题

铜文化旅游,乡村民俗旅游

1. 重点市场

周边青年活动市场、婚庆市场、铜文化探密市场、乡村旅游市场,周边地区休闲市场等。 2.太阳岛绿色休闲度假旅游区

1. 定位

绿色休闲度假旅游区,铜陵市郊公园与休闲活动基地。

1. 主题 休闲度假旅游

1. 主要市场

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城市休闲度假市场、周末休闲娱乐市场、中老年康体疗养市场等。

(三)积极培育一个主题旅游区:铜都工业旅游与商务游憩区

以铜文化为主题,强化铜陵作为“中国古铜都”的区域形象,打造、提升至“中国铜都”。

1. 定位

“中国铜都”铜文化旅游区,铜工业旅游示范地。

1. 主题 铜文化综合体验旅游

1. 重点市场

观光、商务、休闲、度假、科普旅游市场。

(四)附设三个卫星景区

铜陵市旅游资源单体规模较小,分布分散,各景点联动性差,开发成本过高。鉴于此,一些资源相对集中的景区(景点聚落)应作为上述几大功能区的卫星景区,通过旅游线路与主要功能区串联,借船出海,发挥主景区对卫星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1.金榔乡野风情卫星景区:作为东部铜文化与民俗旅游区的卫星景区

2.天目湖-天门山卫星景区:作为“白暨豚生态与古镇观光”旅游区的卫星景区 3.东湖城郊休闲卫星景区:作为铜城郊卫星景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rq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