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台村张家村儿童平安之家项目基线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3-11-17 23: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邓家台村、张家村儿童平安之家项目基线调查报告

一、背景

享有生命安全是儿童的基本生存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作为国际性儿童保护的法律文书,对儿童的生命安全权利保障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和阐述。中国是《儿童权利公约》的签约国,也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全球儿童权利保障中尽有庄严地责任和义务。为了确保儿童的生命安全,防止儿童伤害事故的发生,中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且收到了显著成效。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儿童发展规划》,中国人大还制定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中国政府还出台了许多儿童保护的政策性文件,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条例》《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围绕着儿童安全保护,中国已经形成了有政府主导、多部门分工合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儿童安全保护体系,尤其是学校的安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内容。

尽管在联合国的倡导和推动下,全球儿童生命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儿童权利尤其是基本生命权利保障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多,联合国《千年宣言》确定2015年全球易受伤害儿童的援助和保护行动目标落实仍面临诸多挑战。据悉,每年全球有500多万儿童死于与环境有关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对儿童造成伤害最大的环境因素有6点:意外伤害、家庭用水安全、个人卫生和卫生设施缺乏、空气污染、媒介传播疾病及化学危险品。全球每年有100万儿童因不可避免的意外伤害而死亡,在每一个意外伤害死亡的背后,是上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残疾或终身残疾。

中国儿童意外伤害情况虽近年有所改善,但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在中国,每年有超过71000多万名0-1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近20%的儿童死亡是因意外伤害引起的,2000年—2005年,中国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所致的平均死亡率为20.1/10万人,占0—14岁儿童总死亡的19%,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在意外伤害事

1

故类型中,意外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其次是道路交通伤害,再次是跌落、中毒、火灾和其他伤害等1。据《中国儿童意外伤害现状分析报告》披露:中国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发生率是美国的2.5倍,韩国的1.5倍2。

教育部《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披露: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各类安全事故中,事故灾难(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意外事故)占59%;社会安全事故(斗殴、校园伤害、自杀、住宅火灾)占31%;自然灾害(洪水、龙卷风、地震、冰雹、暴雨、塌方)占10%。其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占14.29%,中毒占2.68%,学生踩踏事故占1.79%,自杀占5.36%,房屋倒塌占0.89%,自然灾害占9.82%,其他意外事故占3.57%。从事故发生的区域、学段、时间、地点等方面分析,有这样几个特征:①农村是校园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区;②低年级学生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③校园伤害事故增多;④节假日是事故多发期;⑤事故多发地点主要集中在上下学路上、江河水库和学校周边;⑥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多数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3。由于中国政府加强了儿童安全事故的防范与管理,2006年、2007年各类校内外重要事故导致的中小学生死亡数字分别比上年下降了9.24%和13.67%.但总体上看,与上面各种导致儿童死亡的疾病相比,意外伤害(尤其是溺水、交通事故)仍是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4。 项目的目的和目标 目的:

“儿童平安之家”项目基线调查立足于儿童的安全保护,重点调查中国西部省份陕西省农村0-14岁儿童的安全现状,这里说的安全是指非疾病性原因造成的对儿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现实威胁和潜在威胁的各种因素,包括事故灾难、社区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和其他意外安全事故。

陕西省是中国西部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强,又是四川汶川2008年“5.12”大地震受灾波及严重的省份,所以本项目以留守儿童和地震受影响儿童为切入点,并关注农村所有儿童的安全保护。实施本项目是为了更好的实施儿童

2

规划纲要确定的儿童在安全教育、安全保护和环境安全及自我保护诸方面的发展目标,切实保障儿童基本生存权利。

陕西省近些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城市的转移,儿童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进城务工子弟和农村留守儿童显著增加,儿童不安全的因素增多,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后,农民新建和修建房屋支出增大,急需外出务工挣钱,地震受灾地区留守儿童的生存安全隐患也相应凸显,据全国妇联2006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披露,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为5800万人,其中14岁以下留守儿童约为4000万人。陕西省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就有130万之多,占到农村同龄儿童的32.4%。关心受灾儿童、留守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他们创建平安的生存环境就是本项目基本目的所在。另外,由于农村儿童在安全资源的占有方面比城市儿童明显要少,农村儿童的安全意识、安全设施、安全教育与安全训练相对偏少,造成了农村儿童较城市儿童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所以,本项目把关注点和最终落脚点放在了全体农村儿童的安全保护上。通过实施项目,唤起项目区对儿童安全保护的重视,为农村儿童谋福利,也为农村儿童平安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目标:

“儿童平安之家”基线调查项目的目标主要有:

——了解农村社区环境中已有的儿童安全保护资源(包括安全管理措施、安全设施建设、安全知识教育等)

——了解社区环境中存在威胁儿童生命安全与健康的风险性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及社区风险性因素等)

——了解社区儿童安全教育与管理能力状况。

——了解儿童、家长、教师、社区干部的儿童安全保护意识和安全保护需求。 ——了解农村社区组织儿童安全保护与管理的需求。

立项背景:

3

农村是儿童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区和高发地区,农村儿童的安全防范是儿童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降低儿童死亡率,必须加强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农村儿童的安全保护工作。从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特点和对陕西省儿童发展规划实施的监测和评估来看,必须把农村儿童的安全教育列为儿童保护的重点工作领域。

农村儿童占有的安全教育资源偏少,存在着儿童受安全教育、安全保护机会的不均等。农村的学校安全工作、社区安全工作占有的可支配资源少,无论在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设施上,还是安全教育知识的获取渠道,安全教育能够得到的服务提供上都相对处于匮乏的状态。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儿工委与2000年共同发起了“全社会都来关注和预防少年儿童意外伤害、促进少年儿童建康成长”的社会公益活动;1999年起,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将“预防儿童意外伤害”这一在美国获得成功的公益活动引入中国,开展了“儿童安全”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尽管受益儿童众多,但是农村儿童受益相对偏少,这是由于农村地理位置偏远、儿童居住相对分散,活动组织成本较高,活动难以涉及到众多儿童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儿童安全保护与教育给予特殊的关注,开展这方面的立项调查,为农村开展儿童安全保护做先期铺垫。

陕西省对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状况作了一些的先期调查,为这次基线调查做了基础性工作,如陕西省妇联等单位于2008年、2009年先后对安康市石泉县、咸阳市泾阳县等县区进行了留守儿童生存教育状况调查;2009年4月陕西省妇联又对汉中市宁强县、略阳县四个村进行了《灾后早期恢复及灾难风险管理项目》前期调研,调研中对灾区儿童的生存及受影响情况作了初步调查。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2009年3月对陕西省9个市9个县农村学前教育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发现农村包括受灾害影响儿童、留守儿童以及农村广大儿童在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农村儿童安全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和家长交待,儿童对学校说教式的安全教育不感兴趣;农村灾区儿童因父母忙于灾后重建疏忽照料与管理;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处于监护缺位、安全失保状态极易受到伤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周末放学上学乘车骑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4

农村校外安全事故多发,节假日农村儿童处于无组织自流状态,校外安全事故多发,农村儿童校外活动场地稀缺,节假日校外活动单调,农村留守儿童常去营业性网吧玩游戏等,为不安全事故埋下隐患。因此,对农村0—14岁以下儿童安全教育现状进行抽样调查,摸清现实情况,找准问题,了解需求,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项目建议:

1、开展留守儿童家长儿童安全保护知识与保护技能培训,发掘家庭保护资源。

在调查的两个村子,我们均发现学校对留守儿童(也包括部分非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监护不力表示深深担忧,鉴于留守儿童家长外出打工,很难去学校参加安全知识培训很有必要,创新对留守儿童家长安全知识技能培训的新形式,可考虑一是利用节假日尤其是春节家长回家之际在村子集中培训,也可以利用网络家长学校的组织形式,利用手机短信或网络进行远程安全指导服务,唤起农村家长对子女安全教育的关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调查也发现,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安全保护知识和技能欠缺,不利于孩子的监护,应开发相关的宣传品进行宣传倡导和基本技能培训。

2、配置和发掘学校教育资源,强化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调查中发现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抓得很紧,已经有了一套比较严格的管理方法,但是,仍然存在着安全隐患。具体建议有①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工作要加强,学校应配置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改变农村中小学班主任或教导主任兼心理辅导教师的现状,心理辅导要把对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作为服务重点,应切实改变目前的心理健康师资缺乏、培训不能常规化现状。②加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制定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条例。要依法打击不法分子进校园或在校园周边地区骚扰学生、侵犯在校中小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③改变学校说教式安全教育的现状,通过多种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形式进行校园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自我保护能力,尤其是在校外和节假日安全防护能力。④加强对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4v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