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瘕病中医诊疗方案

更新时间:2024-01-05 08: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2001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瘀证诊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及规划教材)有关内容制定。

(1)病史: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和不孕史;经期和产后感受外邪;长期情志不舒。

(2)症状:盆腔炎性包块,或胀、或满、或痛。 (3)妇科检查:触及子宫旁有囊性包块,活动度欠佳。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8年制及7年制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2010年第二版)拟定标准:

(1)症状:下腹部囊性包块,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不孕。 (2)体征:典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检查时可发现子宫一侧或双侧附件处触及囊性包块,多活动度差,亦有活动度良好者。

(3)辅助检查: ①影像学检查:

盆腔超声: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图像特征多为单房囊肿,位于子宫的一侧或双侧,囊壁较厚,囊内为均匀分布的细小强光点。采用超

声检查标准,96%的患者可预测良性附件肿物。如肿物囊性、单房、单侧,小于10cm且边界规则,则良性可能性大。

盆腔MRI:根据MRI和T2信号强度,评价囊肿液的密度及其铁浓度,有利于检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存在。

②血清CA125值≤200u/ml。 (二) 症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腹中积块,固定不移,经前、经行下腹胀痛、拒按。前后阴坠胀欲便,经血紫暗有块,块去痛减,胸闷乳胀。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2、寒凝血淤证:下腹积块,经前或经行小腹冷痛,喜温畏寒,疼痛拒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紫暗,或经血淋漓不净,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紫暗苔薄白,脉沉紧。

3、湿热郁结证:下腹积块,经期腹痛加重,得热痛减。月经量多,色红或深红,质粘。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粘。舌质紫暗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互结证:下腹积块,婚久不孕,经前经期小腹掣痛,疼痛拒按。平素形体肥胖,头晕沉重,胸闷纳呆,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舍暗,苔白滑或白腻,脉沉。

5、肾虚血瘀证:下腹积块,经期或经后腹痛,痛引腰骶。不孕或易流产。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量少,色紫暗质稀或有血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舍暗滞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而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琥珀散《医宗金鉴》加减。三棱、莪术、丹参、牛寄奴、乌药、元胡、当归、生地、琥珀、肉桂、赤芍等。 中成药:散结镇痛胶囊、丹莪妇康煎膏等。 2、寒凝血淤证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金匮要略》加减。小茴香、干姜、肉桂、当归、川芎、赤芍、没药、蒲黄、五灵脂、延胡索、三棱、莪术等。 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艾附暖宫丸等。 3、湿热郁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减。丹皮、黄连、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黄柏、红藤、薏苡仁、三棱等。 4、痰瘀互结证

治法: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方药:丹溪痰湿方《丹溪心法》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苍术、白术、半夏、茯苓、滑石、香附、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熟地、白芍、海藻、昆布、贝母、三棱、莪术、水蛭、荔枝核、夏枯草等。 中成药:散结镇痛胶囊。

5、肾虚血瘀证

治法:益肾调经、活血祛瘀。

方药:归肾丸《景岳全书》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杜仲、菟丝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延胡索、三七等。 (三) 针灸治疗:辨证选择体针穴位和灸法。 1、体针:

主穴:关元、中极、三阴交(双侧)、血海(双侧)、子宫(双侧)、足三里(双侧);

气滞血瘀证加太冲、次髎;

寒凝血淤证加地机、行间、归来、配灸法; 湿热郁结证加阴陵泉、下髎、太冲、曲池; 痰瘀互结证加丰隆、阴陵泉; 肾虚血瘀证加肾俞、太溪、肝俞;

采用平补平泻法,于月经来潮前3-5天开始治疗,每日治疗1次,疼痛严重时每日治疗1-2次,月经间期可隔日治疗。

2、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疗法。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可在起针后,在小腹部穴位施以艾灸,至皮肤红润,或在腹部穴位施以温针灸,非月经期也可用艾炷隔姜灸,每次5-7壮。 (三)外治法 1、直肠给药

中药灌肠或直肠滴注推荐方药:三棱、莪术、丹参、牛寄奴、乌

药、元胡、当归、生地、琥珀、肉桂、赤芍、甲珠。随症加减。

上药水煎取液(500-1000ml),适宜温度,保留灌肠。可选用直肠透析机或电脑大肠灌注仪灌肠。 2、中药外敷:下腹部或腰骶部。

可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随症加减,进行穴位敷贴、脐疗等。

(四)物理治疗

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 三、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注意休息、注意防寒保暖,适度参加锻炼活动,禁止剧烈运动。 2、注意经期、产后卫生,勤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

3、调畅情志,避免劳累和七情刺激,节制房事,禁止饮酒。清除恐惧和紧张心理, 树立乐观主义精神,以利癥瘕消除。

4、40岁以上妇女,定期妇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若腹部有包块,应定期复诊,注意观察肿块物的生长速度及性质变化。

6、汤药宜温服,服化瘀消癥之药,注意观察服药后有无腹痛及胃肠道不适等反应,饮食忌生冷辛辣。 疗效标准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2001年10月版和《中医诊疗常规》(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编。第一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痊愈:症状(包括瘀血证候)全部消失,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

显效:症状(包括瘀血证候)基本消失,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内膜异位囊肿三径之和缩小1/2以上,临床症状部分或全部消失。

有效:症状减轻,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囊肿三径之和缩小1/3以上,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

无效:连续服药一个疗程以上,B超检查囊肿三径之和无改变或缩小不足1cm,自觉症状减轻或无改变。 (二)评价方法

1、下腹部肿块消失或体积减小或未变化。 2、盆腔体征:肿块消失或肿块减小或压痛减轻。 3、血清CA125水平改变。

四、中医治疗难点分析、五、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

通过对2009年我科治疗崩漏患者中医疗效分析,发现中医治疗此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我科成立时间短、人才匮乏、经验不足、疾病诊断困难,故成为治疗的难点,针对上述难点,下一年度优化该治疗方案,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我科拟定如下解决措施及思路:

加强科室人员对各项业务素质的学习,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重视人才培养,加强新技术、并在临床积极推广应用,提高临床疗效。

1、中医药治疗良性肿瘤,大多有效,若痰湿瘀阻,病程日久,常遗留腰腹部疼痛,难以在短期内康复,子宫肌瘤则要分清瘤体生长部位、大小及患者年龄。对生育的要求等区别对待,若肌瘤大于妊娠3月,临床症状明显不可一味苛求中医治疗则采用手术治疗。但中药治疗必须辨证准确,着重整体调制,对改善症状,缩小瘤体,调节助孕安胎有确切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对40岁以上者,最好每年普查一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治疗中定期复查,排除恶性病变,一经确诊恶性肿瘤应早论治。

2、前瞻性研究:该病在治疗方面给予口服中汤药基础上,联合辩证使用中成药提高治疗效果。根据对病因的分析对于有症状和无症状的患者要求其保持生活的乐观态度,调畅情志,保持生活环境的舒适,明显的降低了疾病的发生率。

卵巢囊肿是女性常见的一类疾病,卵巢早衰或者卵巢月经不正常的话,女性就会过早的衰老,那么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妇科专家表示,很多女性都偏爱用中医药物治疗卵巢囊肿,中药治疗卵巢囊肿,是通过药物作用帮助患者活血化瘀,调节患者体内内分泌,从而改善疾病。但是,经临床证实,卵巢囊肿吃药治疗效果不显着,很难彻底治愈。

卵巢囊肿需要根据囊肿的性质来进行相应的治疗,并不是说只要吃药就能好的。通常假如病患的位置不是特别敏感,性质也不是非常严重的话,医生会建议您守旧治疗,比较好的守旧治疗法是中医疗法,根据个人体质和致病原因的不同,医生会为您选择多种药物来活血化

瘀,散往体内淤积的患处。

患有卵巢囊肿的女性应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若发现卵巢有异常而不能确诊者,必须定期随访。妇科专家表示,虽说中药治疗卵巢囊肿有着显着上风,但是卵巢囊肿吃什么药能对自己的疾病有帮助,则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w8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