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教学设计 - 分类(山东青州 - 黄玉红)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5 23: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 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自学并思考课后的练习题。 二、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4,教师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纸盒、各种衣服等 二、 教学课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能力目标: (1)在分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 教材分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的)进行分类,最后,能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所以,在评价儿童分类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而这一系列认识活动,都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类也是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客观世界概念的过程,因此,分类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收和掌握系统化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益处。。 四、 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生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库,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加强学生对分类方法的理解,在动手操作活动中 ,让学生经历比较、观察、探索、猜想、交流等一系列过程,依据分类的标准,感受分类思想,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录象吗?老师先放一段录象给大家看看,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衣服在床上,玩具到处扔,学习用品乱等) 师问:怎样才能使这些不乱呢?(整理)这节课我们又来学习分类(板书课题) http://www.doc88.com/p-402500289094.html 二、新课 (一)出示教学挂图: 1、独自看图,思考,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说看到了什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3、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样整理衣服。 4、让学生按小组,用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以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① 按指定标准:板书:分类方法。 把爸爸、妈妈与小明的不同衣服分类。 ② 让学生充分讨论,确定自己的分类标准:按上衣、下衣;单衣和夹衣;按四个季节来分类等。 5、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分类物品。(纸箱里) (1)一组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观看,看其对否? (2)评价:(大家评)看哪组的物品分类好,把物品摆放得整齐美观。 (二)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1、自己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看谁积极发言。 3、指名交流。(谈一谈,你帮妈妈做了些什么?) 4、师引导学生小结:对照板书,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表现都不错,在我们的自主活动中,大家学会了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同一种类别的东西放在一起,即分类。有的同学还能帮妈妈做一点小事情,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做得更好。 三、考考你 出示课件:http://www.doc88.com/p-915954961829.html 四、巩固知识: 1、做游戏:找朋友(把班级里的同学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2、作业:今天回家帮妈妈整理房间或把自己的房间整理一下。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完成单一标准的分类。结合我校正在着手研究的“探究性学习”,我把教学安排为以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把教材中文具商店的情景图改为老师家的房间图,因为宝宝没有养成好习惯,而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让学生首先产生亲切感,呀!老师家的房间被宝宝弄乱了,今天由我们来整理老师的家!真有意思!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创设时空、自主探究 探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欲望。这时,老师先让孩子们冷静下来,找到整理房间的最佳方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把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展示。我给每个小组分了一套和老师一样的学具,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物品,使学生体会到

分类的意义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这是一个用单一标准进行分类的例子,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为什么要把某些物品放在一起的原因,找出分类的标准,学会单一标准下分类的方法。 3、应用拓展、自主构建 过去的教学一般定向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技能,靠程式化和技能方法解决问题多,思维方式单一。本环节中,首先让学生联系实际,想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应用?把孩子们的思维再一次带到生活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然后通过课本中的两道题(从不同中找相同;从相同中找不同,并用一定的符号表示)的练习,又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了。通过引导,让孩子们把小动物们送回大自然,给孩子们进行了一次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fh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