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三章 第一节 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更新时间:2023-11-08 13: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显微镜的镜筒会( ) A.迅速上升 B.在极小范围内变化

C.没有任何变化 D.迅速下降

解析:选B。细准焦螺旋的转动会导致镜筒在极小范围内变化。

2.细胞学说主要建立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解析:选C。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的。细胞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并命名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①~⑦是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时:(1)若物像不清楚,应调节________,(2)若光线不足,应调节________( )

①目镜 ②粗准焦螺旋 ③细准焦螺旋 ④物镜 ⑤反光镜 ⑥转换器 ⑦遮光器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⑤和⑦ D.④和⑥

解析:选BC。显微镜操作一定要规范,这样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可以保证实验有好的效果,还可以做到不损坏仪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物像极不清楚,可稍微调节一下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若图像稍有模糊,只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若光线不足会使视野过暗,看不清物像,这时,应调节反光镜,使凹面镜向上,再调节遮光器,用最大的孔对准通光孔。

4.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某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移动装片污点并不动,转动物镜后污点也不动。则这个污点可能在( ) A.目镜上 C.装片上

B.物镜上 D.反光镜上

解析:选A。移动装片后污点并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转动物镜后污点也不动,说明也不在物镜上,因此污点在目镜上。反光镜上的污点可以降低光照强度,但不会出现在视野中。 5.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 B.光学显微镜是借助于可见光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 C.电子显微镜是借助于电子流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 D.最精确的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2000倍

解析:选D。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借助于可见光,让被观察的物像通过物镜到达目镜,物像被两次放大,最终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虚像。由于可见光的波长是380~760 nm,因此再好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也只有1500倍。电子显微镜借助于电子流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

由于电子流波长很短,故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达到1万乃至数百万倍。

6.显微镜镜头盒中有4个镜头。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镜头皆无螺纹。甲长3 cm,乙长5 cm,丙长3 cm,丁长6 cm。请问:

(1)当看清物像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________。 (2)在同样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________。 (3)镜头组合为________和________时,观察到的细胞最大。 (4)镜头组合为________和________时,视野范围最大。

解析: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种:目镜和物镜。目镜是套在镜筒上端的,物镜是通过螺纹固定在转换器上的。因此,根据有无螺纹判断镜头是目镜还是物镜。4个镜头中,甲、乙是物镜,丙、丁是目镜。镜头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相关,物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也就越近;目镜正好相反,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镜头的放大倍数还与视野的明亮程度有关,不同的镜头,镜口直径不同,通光量也不同。放大倍数越大,镜口直径越小、通光量越小,用于观察的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镜口直径越大,通光量越大,用于观察的视野越亮。观察到的细胞最大,则放大倍数最大;视野范围最大,则放大倍数最小。

答案:(1)乙 (2)乙和丙 (3)乙 丙 (4)甲 丁

1.19世纪30年代创立的细胞学说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 A.证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使人们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进入微观领域 C.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D.发现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解析:选C。1665年胡克发现了细胞,从而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细胞这一微观领域。19世纪30年代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2.下列对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比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两者都利用了高电压下电子流波长短的特点 B.两者的放大倍数远远超过光学显微镜 C.两者都适合于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

D.两者观察同一细胞样品时具有互为补充作用

解析:选C。电子显微镜在制造原理上是利用了高电压下电子流波长很短的特点。两种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远远超过光学显微镜,因为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高只有1500倍,而电子显微镜已经能够将所观察的物像放大百万倍。扫描电子显微镜适合观察细胞样品的表面形态特征,透射电子显微镜适合观察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两者若观察同一细胞样品时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不适合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所以C选项不正确。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解析:选A。光学显微镜使用的一般流程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调节显微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包括将物镜对准通光孔),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然后转动转换器,

换用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先用低倍镜,视野大,容易找到目标;后用高倍镜,倍数高,更易看清物像),故B、D选项不对。移动装片,若污物移动,说明污物在装片上;若污物不移动,只能说明污物在目镜或物镜上,而不能确定污物就在物镜上,故C选项不对。 4.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你看到的视野亮度及看到的细胞数目与这之前比较( ) A.亮,细胞多 B.亮,细胞少 C.暗,细胞多

D.暗,细胞少

解析:选D。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所能观察到的细胞越少。

5.在观察过程中,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用的措施是( ) A.缩小光圈 C.选用凹面镜对光

B.换高倍目镜 D.调节细准焦螺旋

解析:选C。当显微镜视野变暗影响观察时,应当采取的措施是:①观察周围是否有挡住光源的物体;②换大光圈;③使用凹面镜反光,因为平面镜只能改变光线的角度而不会增加亮度,而凹面镜具有聚集光线的作用。

6.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D的放大倍数最大。在只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的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大,进入视野的光线越少,视野越暗。 7.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解析:选C。标本染色较深时透光性较差,视野相对变暗,观察时应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增大进光量,A正确。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则玻片标本位于左下方,要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因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B正确。转换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即可,若视野不清晰,可调细准焦螺旋调焦,C错误。在转换高倍镜之前,将要观察的物像先移到视野中央,以便在较小的视野中观察到物像,D正确。

8.在将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一般不应出现的操作是.( )

A.调节光圈

B.调节粗准焦螺旋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转动转换器

解析:选B。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后,切勿调节粗准焦螺旋,因为调节粗准焦螺旋对物镜的移动幅度较大,易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镜头,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如果视野亮度不合适,还可以调节光圈。

9.下列有关使用显微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的原因是低倍镜观察视野大,易找到要

观察的目标,直接使用高倍镜因视野小而不易找到目标

B.在从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如因太暗而影响观察时应开大光圈和反光镜由平面换成凹面

C.在低倍镜下观察一个植物细胞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结构因太小看不清楚,此时应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即可

D.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细胞时,欲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一个细胞移至视野中央仔细观察,换高倍镜前应将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解析:选C。用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大,而高倍镜观察时视野较小。换用高倍镜时,应先把要观察物像调整到视野中央,再换上高倍镜观察。此题考查学生对显微镜使用的掌握情况,这要求学生对显微镜的光学成像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10.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镜头的组合情况。1、2代表物镜;3、4代表目镜;5、6是观察时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使用下列哪组组合,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A.1、3、6 C.1、4、6

B.2、3、5 D.2、4、5

解析:选C。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高倍物镜镜头与载玻片的距离小于用低倍物镜观察时镜头与载玻片的距离。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从镜头长短上可以判断镜头放大倍数的高低,物镜镜头长的,放大倍数高,反之放大倍数低;目镜和物镜镜头的情况相反,目镜镜头长的放大倍数低。

11.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如图所示是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a到视野b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 C.⑤-④-③-②

B.③-①-②-④ D.④-⑤-①-②

解析:选C。由视野a到视野b,放大倍数增大,是换用高倍镜的结果,使用高倍镜观察,首先要在低倍镜下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直接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接着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观察。

12.(2012·陕西榆林高一检测)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解析:选B。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物镜完好无损,反光镜和细准焦螺旋也已调节好,而另一部分细胞模糊的原因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匀,厚的一侧模糊,而薄的一侧清晰。 13.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下面是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在低倍镜下找到需要观察的细胞后,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则操作的主要程序为: ①把________移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物像清晰。

(2)下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下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__(放大倍数)。

(3)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一般需经染色才能较清楚地观察到,若无染色剂,应怎样调节显微镜也可较清楚地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低倍镜换为高倍镜进行观察的主要程序是:①先把要观察的物体移至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③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2)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变化,图1视野中有8个细胞,放大后只看到中间的2个细胞,即放大了4倍,所以更换的物镜为40×。

(3)显微镜下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根据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可推知实际的流动方向仍为逆时针。

(4)颜色浅的标本在显微镜下一般不易观察清楚,需经染色,若无染色剂可调节光圈(或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这样也可以较清楚地观察到物像。

答案:(1)①要放大观察的物体 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2)40× (3)逆时针

(4)缩小光圈(或调节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lu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