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综合演练-基本规律与原理 人文地理 专题一 人口

更新时间:2023-12-31 20: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人文地理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回答1~3题:

题号 1、2、3、6、7、8、9、12 4、5、10、11、13

1.该国下列年份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A.1950 B.1963 C.1990 D.2010

2.图中信息反映该国( ) A.1950年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B.2010年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C.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D.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3.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小 C.青壮年负担减轻 D.老龄化现象日益显著

解析:1.D 2.B 3.D 第1题,据图,该国人口数量除了在1962年前后出现过负增长,其余时间一直为正值,说明该国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所以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为2010年。第2题,据图可知,该国在后期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所以B选项正确;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为传统型;1962年前后人口出现负增长,所以C选项错误;人口增长速度总体现呈下降趋势。第3题,由于人口增长速度变慢,老年人口比重会持续增加,老龄化现象日益显著,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加重。

(2014福建四地六校模拟)读“甲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4~5题:

4.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多 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解析:4.C 5.D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为人口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和值为零时,即图中③位置。第5题,乙地区在③和⑤位置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③以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③和⑤之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则③时人口数量最多,⑤时人口数量最少。

(2014天水模拟)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如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回答6~7题: 年份 2000 老年抚养比 老年人口比重 2010 老年抚养比 老年人口比重 2020 老年抚养比 26.3 33.0 6.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 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 C.乙国的老龄化早于甲国

18.6 11.9 25.6 20.8 10.0 8.5 24.8 17.0 指标 老年人口比重 甲国 6.9 乙国 16.2 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7.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 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 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

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解析:6.C 7.D 第6题,根据表中信息分析,甲国老年人口比重低于乙国,因此甲国老龄化程度低于乙国;甲乙两国人口数量不确定,因此不能比较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差异;乙国2000年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2%,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甲国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速度超过乙国,说明甲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第7题,老年抚养比=老年人口数量÷劳动年龄人口数×100%,劳动力比重=劳动年龄人口数÷总人口×100%,由此分析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2014山西四校联考)下图示意某人口1亿以上国家2006~2010年每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与净增人口数量的对比。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该国2006~2010年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该国年净增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该国2006~2007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 D.该国2009~2010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接纳外来移民 9.该国最有可能是( ) A.德国 B.俄罗斯 C.美国 D.澳大利亚

解析:8.D 9.B 第8题,据图分析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年净增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2006~2007年人口增长率上升,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2009~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不大,人口增长主要由人口迁移引起。第9题,该国人口过亿,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零,只有俄罗斯符合。

如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回答10~11题:

10.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

11.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解析:10.B 11.D 第10题,因宁夏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河流附近环境人口容量大。第11题,因宁夏南部地区是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现在正在向北部进行生态移民,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 性别比是人口学上关于社会或国家男女人口数量的一种比率,基本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根据自然规律,男女出生的正常比值应该为103~107。2013年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7.60。男女性别比悬殊已成为我国人口工作难题之一。 材料二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下图为我国每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含预测)。

(1)试分析我国性别比悬殊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16分) (2)据图分析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的大致时间及原因。(10分) (3)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快,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解析:第(1)题,原因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机制、公民的传统观念、医学鉴定等方面进行分析。后果主要从未来男性婚姻问题、社会秩序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00年至2005年期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即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这与人均寿命和人口出生率的变化有关。第(3)题,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可从推迟退休年龄、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关心照顾老人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原因: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公民的观念、意识落后。后果:造成社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破坏正常的性别平衡;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扰乱社会秩序。(16分)

(2)2000年至2005年期间。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10分)

(3)推迟退休年龄;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关心照顾老人,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逐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10分)

13.(2014沈阳模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我国部分省(市、区)老年人口比重(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及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比)。

省(市、区) 沪 苏 津 粤 辽 鄂 豫 贵 甘 内蒙古 青 老年人口比重 12.8 8.5 8 7.5 6.8 6.5 6.9 5.1 5 5 3 人口承载状况 0.2~0.8 0.3~1 0.5~1 0.2~0.7 0.7~1.3 0.9~2 >2 >2 >2 >2 >2 材料二 世界、中国、美国人均耕地 人均耕地(公顷/人) 世界 0.24 中国 0.08 美国 0.76 (1)分析人口压力最小的两个省(市、区)人口压力小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造成人均耕地继续减少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人口压力最小的两个省(市、区)为沪和粤。根据两省(市、区)的发展特点分析原因。第(2)题,人均耕地减少的原因需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1)沪、粤自然条件优越;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高;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环境人口容量大。(12分)

(2)自然原因:灾毁耕地;社会经济原因:人口增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等。(8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0i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