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小学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重点冲刺试题A

更新时间:2023-11-13 23: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一)

(小学、幼儿园部分)

《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一)

(小学、幼儿园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 )。 A.庠 B.序 C.学 D.瞽宗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A.复杂性 B.间接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集中表现在( )。 A.活跃性 B.可塑性 C.依赖性 D.不成熟性

4.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教育 B.生产劳动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分工

6.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课外活动 B.教学 C.生产劳动 D.社会实践

7.( )体现了国家对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规定。 A.课程计划

更多教师资格考试尽在我的主页

。 )

B.培养目标 C.教学大纲 D.教育目的

8.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问,开始于矛盾。”基于这一观点,教学应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目标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9.“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空想”体现了(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提出教学目标和( ),是编写教案的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情况 C.设计教学过程 D.成绩评定

11.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是( )。

A.政治教育

B.思想观点教育 C.道德品质教育 D.世界观教育

12.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 A.情 B.知 C.意 D.行

13.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原则。 A.知和行统一 B.教育和自我教育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D.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14.报告和讲座属于( )形式。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自由活动

15.班级在纪律、规范、班风、舆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预期要达到的标准为( )。

更多教师资格考试尽在我的主页

A.教育目标

B.管理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目的

16.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调查法

D.资料分析法

17.下列不属于少先队性质特点的是( )。 A.革命性 B.群众性 C.自愿性

D.独立自主性

18.中国古代的“孟母择邻”、“岳母刺字”等故事反映了( )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19.学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 )。 A.计划 B.实施 C.检查 D.总结

20.适用于单位数比较少而集中的总体的抽样方法是( )。 A.单纯随机抽样 B.机械随机抽样 C.整群随机抽样 D.分层随机抽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是指教育者、受教育者和________

2.战国后期出现的________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3.小学教育的对象是________的儿童。

4.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称为________。

5.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突出地揭示了教师劳动的________性特点。

6.教师善于体察学生,把握学生。教师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应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情绪感受,视这种感受如同自己的感受,在同情学生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情感需要,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是________。

7.我国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

8.________是根据课程计划对学科设置的要求,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它

更多教师资格考试尽在我的主页

具体规定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和结构、教学进度和时间以及教学法方面的要求。

9.________是指以幻灯、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广播、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作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

10.传递—接受式的基本程序是________。

11.把程度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合编在一个班同时、同堂上课的,叫复式编制,这种班叫复式班,按复式班教学,叫________。

12.课时教学计划也叫________,是每一节课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备课工作中最深入、最具体、最落实的一步。

13.我国小学目前进行教学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即平时所说的上课,或叫班级上课,主要由教师在教室里直接面对全班学生组织教学活动。 14.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原则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也就是国内外教育家一贯主张的________原则。

15.________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在说服时必须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以提高思想认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16.课外活动作为一种教育途径,它与主要的教育途径________课堂教学一样,都要为实现共同的培养目标向学生实施________的教育内容。 17.________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18.少先队有自己一套严密的组织系统,是按照________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独立自主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

19.________是学生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由学校和家长们协商推举的对学校工作热心、有一定教育水平和活动能力的家长组成的。

20.校园的________,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包括校舍、设备和教学、生活设施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动的作用?

2.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含义。 3.简述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发展阶段。 5.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有哪些特点? 四、论述题(10分)

试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据古籍记载,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约四千年前的虞舜时代,开始有类似教育机构的建立,称之为庠。“庠”,是中国古代学校的萌芽。 2.C【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反映了示范性的特点。

3.D【解析】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集中表现在

更多教师资格考试尽在我的主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i4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