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陌生人走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5-13 06:2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班社会活动《不跟陌生人走》说课稿

王静宜 2012级7班

一、教材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以哄骗为手段拐卖幼儿,他们的罪恶行为给幼儿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使许多家庭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自我保护意识非常薄弱。对跟陌生人走会发生的危险缺乏了解,又容易被陌生人哄骗,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为保证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我开展了本次社会活动——《不跟陌生人走》。

二、目标分析:

我们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的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所选教材内容,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一个活动当中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便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如果抓住重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的放矢,并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

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教导幼儿不跟陌生人走,不相信陌生人

难点定为:让幼儿理解跟陌生人走后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而做到不跟陌生人走。

四、教法、学法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观动作性和具体形象性比较明显,而抽象逻辑水平很低,他们只能理解和解决一些具体形象的问题,最好是在具体活动中进行;他们的活动有着十分明显的情绪性,活动效果受情绪影响很大。所以我精心设计一些具体问题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使幼儿体验、思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得到发展。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讲解法:在具体图片描述的情景中幼儿应该怎么做

情景表演法:邀请一个陌生人进行表演,让幼儿身临其境,检验幼儿是否能够做到不跟陌生人走。

学法

1、 讨论法: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在不同情况下怎么对待陌生人

2、 视频巩固法:幼儿通过看视频,进一步强化“不跟陌生人走”的思想

五、教学程序:讲故事导入(3分钟)——图片情景讨论(8分钟)——模拟情景练习(5分钟)——结束活动(3分钟)

(一)活动导入

讲故事《小猪和大灰狼叔叔》,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讲述故事,吸引幼儿的兴趣,

边讲故事边提问。

小班幼儿只能通过故事来理解“危险”这些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故事来建立小班幼儿不跟陌生人走的思想有一定的可行性。用小动物的口吻告诫幼儿不跟陌生人走可以加深幼儿对这个话题的关注。最后故事结束,引出活动的主题“不跟陌生人走”,让幼儿知道跟陌生人走了爸爸妈妈就找不到自己了。

(二)图片情景讨论

图一:放学后,一个陌生的叔叔来接你回家,你怎么办?

图二:陌生人给你好吃的东西,你要吗?

图三:当陌生人来敲门,怎么办?

图四:陌生人抱你跟他走,你怎么办?

小班的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以图片呈现这种直观的情景,引发幼儿的思考,引导幼儿讨论并得出:1.不跟陌生人走;2.不要陌生人的东西;3.不给陌生人开门4.坏人强行抱你走时,大喊大叫呼救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通过展现四张情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层层深入讨论在这些情况时不能跟陌生人走。 这部分重要的是让幼儿意识到陌生人有可能是坏人,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模拟情境练习

通过一个阿姨扮演陌生人的模拟情景,来检验幼儿是否能够做到不跟陌生人走,并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幼儿学习模仿的知识只有通过相似情景再现来巩固和再次记忆,进而内化为幼儿的行动思维。陌生人的模拟情景让幼儿刺激新鲜,乐于参与,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兴趣。

(四)结束活动

师生一起欣赏动画片《不跟陌生人走》片段,看看小红帽遇到陌生人是怎么做的,让幼儿再次回顾在不同的情景中不跟陌生人走。

观看动画片是幼儿喜欢的学习方式,将不跟陌生人走的知识与动画片结合,既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又学习了知识。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绘本《不跟陌生人走》

只有家园共同合作,教育形成合力,我们对幼儿的教育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5p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