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4 14: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30)

简 本

联系人:李继明、王宇飞 电话:2664423、2664415

玉溪市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2.02

目 录

第一部分 总 则........................................................................................................ 1 第二部分 发展目标与战略...................................................................................... 3 第三部分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一、城镇化发展..................................................................................................... 5 二、城镇体系结构................................................................................................. 5 三、市域交通........................................................................................................ 9 四、市域旅游........................................................................................................ 9 五、市域基础设施................................................................................................. 9

第四部分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0

一、城市性质与职能............................................................................................ 10 二、城市规模...................................................................................................... 10 三、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1 四、综合交通...................................................................................................... 15 五、公共服务设施............................................................................................... 17 六、居住用地...................................................................................................... 18

七、工业和物流仓储用地..................................................................................... 18 八、绿地水系...................................................................................................... 19 九、城市景观与特色............................................................................................ 19 十、老城更新...................................................................................................... 20 十一、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0 十二、村庄发展指引............................................................................................ 20 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21 十四、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1

附 表................................................................................................................... 22 附 图................................................................................................................... 23

第一部分总 则

一、规划编制目的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修编主要背景

1.宏观背景

(1)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上升为国家战略

(2)滇中城市群及昆玉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玉溪在省域的战略地位获得相应提升

(3)云南省提出“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城乡发展新模式 2.中观背景

(1)在重新认识资源价值和确立建设“生态市”目标的基础上,玉溪市城乡发展功能需要进一步整合

(2)新兴产业成长迅速,发展格局面临改变

(3)玉溪市政府提出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打造滇中城市群重要核心区,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 3.微观背景

(1)滇中调水工程、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促使中心城区水资源环境出现重大转变

(2)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有待加强,空间布局需要调整优化

三、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玉溪、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玉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四、规划原则

1. 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

2. 贯彻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坝区耕地、建设山地城镇的原则 3. 贯彻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 4. 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原则

五、规划基本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30)》 5. 《滇中城市群规划(2009-2030)》

6. 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发【2011】(18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

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

7.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调整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

实施意见》

8. 《玉溪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总报告送审稿) 9. 《玉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六、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

近期:2011-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七、规划层次与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三个空间层次,即市域、红塔区(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1. 市域

玉溪市域行政辖区,包括通海县、江川县、澂江县、华宁县、易门县、新平县、峨山县、元江县和红塔区8县1区的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15285平方公里。

2. 红塔区(城市规划区)

红塔区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004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

规划范围:北至北城上坝,南到研和清水河村、小河村、多依树;东至规划绕城高速公路东段;西到规划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及规划昆玉铁路复线,黑村、刘总旗、黑龙潭部分片区;包括玉溪坝子、研和坝子及部分山区,用地面积约278平方公里。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力争把玉溪市建设成为:

1.宜居宜业、富于自然与文化魅力的生态城市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滇中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烟草、矿电、旅游、机械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基地 4.云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二、城市发展战略

充分利用玉溪的生态优势,统筹市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采取“生态优先、文明示范、内外融合、城乡协调、产业驱动、点轴聚集”的发展战略。

1.生态优先、文明示范——确保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建设生态文明

2.内外融合、城乡协调——坚持城乡建设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促进昆玉一体化和城乡协调发展

3.产城一体、升级转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促进产业空间的有机集中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交通先导、空间优化——通过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科学引导城镇上山、促进区域地位提升

三、产业发展策略

近期以卷烟及配套产业、矿电、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传统服务、观光旅游、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中期以卷烟及其配套产业、矿电、农产品出口加工、机械装备制造、金属制品、精细磷化工及以物流、休闲旅游、旅游地产、商贸流通为主的现代服务和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远期重点发展以卷烟及其配套产业、农产品出口加工及以物流、休闲旅游、旅游地产、会展、研发及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和生态农业。

四、区域协调发展

1.玉溪与昆明的协调

大力推进昆玉一体化,积极配合昆明的产业转移,形成具有现代化服务和加工制造功能的滇中次级中心城市。远景形成滇中城镇群的“昆明-玉溪”“双核中心”。应共同打造以抚仙湖为重点、以“五湖”为中心的旅游度假基地,形成高端旅游市场。整合城市功能,将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关联产业一体化发展。继

续强化昆明-玉溪发展主轴线,构筑两翼次一级发展轴线。在高原湖泊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2.玉溪与曲靖的协调

加强资源性产业的协调配合,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各自的矿产资源形成若干重工业生产基地。重点加强曲靖南部和玉溪市东部的联系,以构建滇中城市群外圈层为目标,建设城际快速交通干线,促进两市矿产、旅游等资源的整合和产业发展的对接。在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3.玉溪与楚雄的协调

对烟草等产业进行跨区域整合。强化楚雄南部与玉溪西部的联系。 4.玉溪与红河的协调

构建玉溪、红河之间便捷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形成玉溪-开远产业走廊。 5.玉溪与普洱的协调

加强产业联系,实现昆曼发展轴与大湄公河流域经济区的对接与合作。

第三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化发展

(一)发展目标与策略

以中心城区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为龙头,推进撤县设区工作,建设红塔、澂江、江川、通海四区,构筑“双百”大城市(城市建成区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0万),形成三湖地区一体化发展格局,提高城镇的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达、就业充分、环境适宜、社会和谐、城乡协调的新格局。 (二)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24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2%;

中期(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26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5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

远期(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28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9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

二、城镇体系结构

(一) 市域次区域规划 1.三湖周边主要区县

包括红塔区、江川县、澂江县、通海县。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通过空间资源整合,将该区域发展成为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中心与创新基地,宜居宜憩的滇中核心区域。通过撤县设区,打造三湖四区“双百”大城市,形成强大集聚力、辐射带动力的滇中核心城市区。

2.三个民族自治县

包括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重点发展县城和工贸型小城镇。突出少数民族文化、高原山地森林植物多样性以及热谷景观生态特色,加强红河旅游带建设。

3.两个山区县

包括易门县、华宁县。以特色经济为依托、城镇化为载体,逐步形成适合现有资源特点和现状基础的主导产业。 (二)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玉溪市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为:一核一区、一带三轴。 1.一核——中心城区核心增长极

强化玉溪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建设现代化宜居生态城市,成为市域乃至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2.一区——三湖城镇生态协调区

“三湖”流域内不得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如:冶金、化工、机械加工等,鼓励现有该类产业根据产业类别向研和园区、峨山县工业园和其他流域外工

业园区转移。对现有污染型企业的三废排放要严格把关,禁止向“三湖”水体排放任何污染物。大力发展服务业。

三湖生态敏感区以三湖及其周边山地资源的保护为主。其中三湖环湖路以内为核心保护区域,以孤山、禄充、太阳山、明星、鲭鱼湾等区域为核心,建设以度假、休闲、体育为主的生态旅游区。

3.一带——昆曼高速公路城镇发展带

依托昆曼高速公路发展。重点城镇包括双江、扬武、澧江、曼来、因远等。 4.三轴——三条滇中区域内功能发展轴

龙泉-玉溪-澂江发展轴:依托易门-峨山、玉溪-江川-澂江以及昆明绕城高速公路等公路网络,实施易门对接昆明安宁、澂江对接昆明呈贡“双对接”战略,强化发展轴上城镇的联系发展,重点城镇包括龙泉、甸中、九溪、大街、前卫、江城、凤麓等。

戛洒-澧江发展轴:依托戛洒-澧江公路和红河旅游轴线发展。重点城镇包括水塘、戛洒、腰街、漠沙、曼来、澧江等。

戛洒-双江-宁州发展轴:依托昆曼、镇沅-新平、峨山-弥勒等公路网络,形成强化云南省域东西向联系的又一条重要通道和城镇发展轴带。重点城镇包括戛洒、桂山、双江、河西、秀山、四街、纳古、宁州、盘溪等。

(三) 城镇等级结构

规划建立市域中心城市-市域次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特色镇5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详见表2)

(四) 城镇规模结构

规划城镇规模等级分为四级,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得到优化。

表1 2030年玉溪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规模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城镇规模(万人) 50-100万 10-20万 5-10万 3-5万 1-3万 数量城镇名称 (个) 1 5 3 3 16 玉溪中心城市(75万) 通海县城(14.5万)、峨山县城(10万)、江川县城(10万)、元江县城(10万)、新平县城(10万) 澂江县城(5.5万)、华宁县城(7万)、易门县城(8.6万)) 盘溪镇、戛洒镇、曼来镇 江城镇、路居镇、前卫镇、右所镇、九村镇、四街镇、河西镇、杨广镇、青龙镇、绿汁镇、化念镇、扬武镇、漠沙镇、因远镇、纳古镇、甸中镇 九溪镇、海口镇、阳宗镇、华溪镇、塔甸镇、水塘镇 0.4-1万 合计 196万 6 34 (五) 城镇职能结构

分为综合型、旅游型、商贸型、现代农业型4类,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为综合型,特色镇为旅游型、商贸型和现代农业型。

表2 玉溪市城镇体系等级职能结构规划 等级 市域中心城市 职能 综合型 数量 名称 1 中心城市 易门县城 市域次中心城市 综合型 2 职能引导 滇中城市群服务次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会展、外贸、教育、科研、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玉溪市域次中心城市,以发展陶瓷建材、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 玉溪市域次中心城市,以旅游商贸服务和绿色新平县城 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具有浓郁彝族文化特色的民族生态宜居城市 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通海县域中心城市,以发展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及文化通海县城 旅游、物流等的综合性城市,承担市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功能 峨山县域中心城市,以发展矿产资源加工、冶金等产业为基础,商贸繁荣、旅游业发达、具峨山县城 有山水特色的综合性城市,承担玉溪中心城市的部分工业布局。 江川县城 江川县域中心城市,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为主的综合性城市 县域中心城市 综合型 6 澂江县域中心城市,以发展旅游、服务化产业澂江县城 为依托,成为滇中具有湖滨山水风光特色的综合性城市 华宁县城 华宁县域中心城市,环境优美、具有山区特色的综合性城市

为保护坝区优质农田,策应云南省“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城镇化战略,以实地踏勘和调研为基础,综合考虑建设适宜性、地块可达性、现状交通设施、地区与城市已建区域间联系、地区城市发展的实际空间需求等因素,在A、C、D、H四个区域内进一步选择在坝区西北部、坝区东北部、坝区西部、坝区西南部和坝区东南部5个区进行城市建设,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5个区的总面积约为49平方公里,占坝子周边适建山地总面积的83.6%。

在坝区西北部、坝区东北部、坝区西部、坝区西南部和坝区东南部5个区内,不少适宜建设的山地呈典型的“离散斑”分布状态。这些用地虽然从坡度、生态环保要求、水源保护要求等综合因素上看适宜进行城市建设,但

由于地块规模较小,在空间分布上相对独立,开发建设成本较高,不利于城市功能的集聚发展。此外,如工业用地等用地类型对坡度要求较为严格,在坡度为8%~25%的山地区域进行工业用地建设时需要进行场地整理,增加了开发成本。因此,综合考虑地块的“离散斑”分布特征、开发成本、布局要求、城市功能集中布局的要求等因素,实际适宜建设的山地面积仅为总面积的约1/3,约15平方公里。

2.坝区周边山地利用

玉溪老城区选址紧靠红塔山。解放后的城市重点项目,如玉溪卷烟厂、机床厂、玉溪师院、运输公司等,多在红塔山下的山坡地选址建设。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出水口生态公园(两湖大瀑布公园)、山水佳园、红塔山公园、钱瓜山公园、高新区东部片区、研和东部和南部的工业园区等片区,均为利用山坡地进行建设,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本版城市总体规划延续“保护坝区耕地,城镇上山,建设山地城镇”的规划理念,新建、扩建玉枕山、玉山城、研和工业园区等区域,对坝区周边适建山地进行充分利用。

3.坝区周边山地利用功能指引 (1)坝区东北部:龙马山脚

的小龙潭、白龙潭、上山头片山地约4.34平方公里,拟用于游、居住功能。规划期内主要发展备用地。

(2)坝区西北部:北城梅园卧牛山片区,适建山地约2平方公里,拟作为仓储物流用地。对片区内的昆玉钢铁公司、钙镁磷肥厂,逐步实施搬迁和转产,向仓储物流功能转变。规划期内主要为城市发展备用地。

(3)坝区西部观音山:即黑村、刘总旗后山——观音山至梁家村、大石洞、黑龙潭片区,适建山地约17.2平方公里,拟作为红塔工业园区大营街片区的配套用地。规划期内主要为城市发展备用地。

(4)坝区西南部:大营街常里村南侧后山及排山营村后山,适建山地约1.65平方公里,拟作为文化旅游设施用地,结合常里地热资源拓展大营街旅游功能。规划期内为城市发展备用地。

(5)研和坝区东部、南部、西南部:适建山地约23.74平方公里,拟作为研和工业园区的组团园区。规划期内为城市发展备用地。

区,适建文化旅为城市

四、综合交通

1.存在问题

机动车增加迅速,公共交通发展不足,小汽车和摩托车人均比例高。现状城市空间形态导致单向交通需求为主。中心组团与周边组团联系不畅,限制了人口和城市功能的疏解。过境交通对城市空间产生分割与干扰。

道路系统存在问题:主干路替代微循环系统,道路比例偏低。旧城区断头路、丁字口偏多,路网改造潜力有限。随着城市规模增长,单中心拓展将导致交通压力进一步增大。

2.发展策略

优化交通结构:到2030年,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比例达到30%以上,小汽车出行方式控制在20%以内,行人

及非机动车出行控制在50%左右。

引导车辆发展:中心城区私人小汽车拥有量控制在25万辆以内,约千人330辆左右,机动车拥有总量在45万辆以内。对使用传统燃料的摩托车应 “总量控制、逐年削减”。

区域差别化管理:引导交通需求的空间分布向外围组团发展。研究在旧城区不同的地段和时间中,适度限制小汽车和摩托车的通行权。

协调交通与用地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与老城保护相协调、保障道路运行、加强静态交通设施建设、完善慢行交通系统等。

3.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将玉溪中心城区的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结构性主干道、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和城市支路5个级别。快速路主要支持城市布局和功能结构组织,不直接服务于城市用地。结构性主干道主要联系城市组团之间的交通,形成主要客流走廊。城市主干道以服务于组团内部的交通联系为主,兼顾组团间交通联系。

城市次干道主要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城市支路是直接深入城市用地内部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规划形成“七横五纵”的主干道路骨架路网。七横:与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连接的三横,为规划快速路;其余四横为结构性主干道。五纵:原昆曼高速公路玉溪坝子段规划为快速路,其余4条为结构性主干道。

4.公共交通规划

玉溪公交走廊呈现明显的特征,即南北方向为主轴方向,东西方向为集散方向。规划两级公交走廊。加快骨干公共交通线路的建设;建设包括地面快速公交、常规公共交通、出租车交通、学生班线、超市班线等在内的多模式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体系。规划公交场站13处,其中公交保养场3处,公交停车场10处。

五、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按市级、组团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4级实行分级配套。市级、组团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布局以形成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公共设施相对分散布局以形成服务网络,保证服务效率。

行政中心:建议在生态文化区玉枕山上布局市级行政中心;在高龙潭原化肥厂布局区级行政中心。

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形成1个集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精品化市级商业中心,服务全市、辐射滇中南区域。规划6个组团级商贸中心,14个专业批发市场。

文化娱乐设施:在行政文化中心区集中设置全市性大型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形成具有规模的市级文化中心。完善、改造旧城区文化娱乐设施。在大营街组团布局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大型娱乐设施。

体育设施:以居民综合运动场建设为核心,完善公共体育设施,达到国家公共体育设施相关标准。保留玉溪体育馆、体育场及红塔集团文体活动中心作为市级体育运动中心,承办大型体育运动赛事和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结合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工程配套建设户外运动场。

医疗卫生设施:构建以综合医院为中心,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两级医疗服务体系。整合中心组团医疗资源,向周边组团扩展疏解。在生态文化区建设市级医疗中心,在春和组团和大营街组团安排休疗养用地。

教育科研设施:在

春和组团和大营街组团安排大专院校用地和发展备用地,以满足城市发展高等教育的用地需求。

六、居住用地

规划确定9个居住片区,即生态文化居住片区、玉兴居住片区、红塔居住片区、玉带居住片区、高仓居住片区、北城居住片区、春和居住片区、大营街居住片区、研和居住片区。人均居住用地控制在25-35平方米以内,新区建设采用趋高限值标准,旧城改造采用趋低限值标准。

规划按居住用地总量的10%预留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约240公顷。保障性住房应按照分散布局、适度集中原则合理选址,主要选择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地段建设,单套建筑面积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七、工业与物流仓储用地

红塔工业园区:九龙片区以农特产品加工和绿色生物技术、制药、光电光能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大营街片区以烟草相关配套工业为主,着力打造现代化烟草配套产业加工基地。红塔片区烟草产业向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南片

区以生物制药及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西片区充分利用可用山坡地,作为园区预留发展用地。

研和工业园区:东片区以钢铁加工、铸造为主。堵烟箐、大坡头片区适建山地作为园区预留发展用地;远期将对环境影响严重的三类工业逐步向峨山工业园区迁移。西片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精密铸造、五金制品、新型建材等。

规划物流仓储用地依托工业园区及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形成1个物流基地、3个物流中心及若干配送中心的三级物流仓储体系。

八、绿地水系

1.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以“三河”滨河绿带为核心,形成15个城市综合性公园和5个专项公园。以“出门500米见绿”的标准建设城市绿地网络,每处不小于0.3公顷。规划生态绿地结构为“三廊、一带、多心”建设龙马山、灵照山、凤凰山、棋盘山郊野公园,以及东风水库生态绿地保护区、大营街生态绿地保护区和研和生态绿地保护区等城市外围生态绿地。

2.中心组团水系统规划

旧城区:改善现状水环境、提升景观文化品质。生态文化区:在保留原有水系格局的基础上,构建健康、循环的生态水系。突出打造高原生态水乡的四大特色——“密、活、净、趣”。构建“一链穿水城、两心带三轴,一环绕全城”的玉溪水系空间结构。一链是指玉溪大河核心生态链;两心为新旧城区的水系公共中心;三轴为文化景观轴、湿地活力轴、生活休闲轴;一环是环形的郊野防洪排涝带。

九、城市景观与特色

1.城市景观规划

玉溪市的景观结构是以周边山体和生态绿地系统为背景,以“三山三河三片区”(龙马山、玉枕山、红塔山、玉溪大河、东风大河、红旗河、生态文化区、老城区、研和工业园区)为核心,形成由不同特色的景观带、景观中心、景观视廊、景观风貌区组成多核多轴的景观结构。规划形成3条滨水景观带、5个重要景观中心、6条景观视廊和12个城市景观风貌区。

2.城市特色发展策略

保护城市山水格局。提高山体水系的可见程度和可达性,加强滨水地带的环境建设,使之与城市公共空间相结合。

突出生态特色。以生态文化区建设为龙头,从城市建设、生活、生产理念上全面体现生态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建设玉溪生态城市。

延续历史文脉。保护玉溪老城区的历史格局、人文景观遗迹和特色传统文化,建设独特的城市人文景观,树立玉溪市独有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

强化音乐精神。以聂耳为品牌资源,大力引入与整合各种音乐资源,把音乐渗透到城市的各个部分。

突出建筑特色。以精品建筑打造城市新区,提升城市现代化形象,在城市东部山地建设滇中民居文化园区,以传承历史文脉。

十、老城更新

1.老城区范围界定

老城区位于红塔区中心地带,北至聂耳路,南临凤凰路,西至南北大街,东到福寿街,面积约34.1公顷;另外还包括北至人民路中段,南至凤凰路,西至珊瑚路,东到南北大街的老五街一片,面积约9.1公顷。

2.老城更新原则

玉溪老城更新的基本原则为:疏解人口,优化功能,提升环境品质,保护老城风貌。

3.老城保护与发展策略

实现“在动态调整中做减法”,重点疏散居住功能。在商业服务功能基础上强化文化旅游服务功能,成为玉溪市重要的以历史风貌和文化风俗为特色的旅游节点。

十一、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建设若干农副产品基地、林业基地。确定九龙池(含九龙池、龙马山溶洞和白龙潭)、黑龙潭、刺桐关、高鲁山风景区等4处风景旅游区。确定东风水库、红旗水库、合作水库、飞井海水库、凤凰水库、研和地下水、清水河、董炳河水库等8处水源保护区。在中心城区外围形成洛河、小石桥两个大型乡村居民点,实现城乡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社会公共设施一体化覆盖。

十二、村庄发展指引

中心村居民点人口平均规模宜大于2000人,采取“收缩、控制、并点”的方法,逐步进行改造,完善配套设施,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左右。规划对位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农业生产基地周边和偏僻山区的村庄,采取差别化的发展策略。中心村以外的其他村庄按照农村新型社区标准进行建设。到规划期末,市域农村新型社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农村新型社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重点跨越玉溪大河向北发展,建设生态文化区及玉枕山行政中心,实施玉溪大河三期改造工程及周边土地开发建设;对新火车站东部片区实施开发建设;发展研和工业园区以及春和组团的红塔工业园区九龙片区。

十四、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中心城区水厂:第一、第二水厂水源为东风水库,并相应增加红旗水库的引水量,远期考虑滇中引水工程作为第二水源。在生态文化区北部新建第三水厂,近期以红旗水库为水源、飞井海水库为备用水源,远期以滇中引水工程为水源。北城水厂:水源为红旗水库。大营街水厂:水源为清水河流域的三座水库(新寨水库、法寨水库、合作水库)。九龙池水厂:水源为九龙池泉水,以飞井海水库为备用水源。研和水厂:由中心城区水厂建设输水干管至研和组团进行统一供水,同时扩建研和地下水水厂,以地下水为补充和应急供水水源。以上水厂总供水能力达36万立方米/日。

2.排水工程规划

近期中心城区排水体制以雨、污水分流制为主,部分改造困难的地区仍采用合流制,远期全部采用雨、污水分流制。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3座。规划再生水厂2处,在污水处理二厂及研和污水处理厂内建设。

3.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确定饮用水源保护区2个: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白龙潭泉水和大红坡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规划划分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功能区划。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密闭压缩收运、无害化集中处理。远期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水冲式公厕达100%;机械化清运率达60%以上。

4.其他工程规划

其他工程规划包括:供电工程、通信工程、燃气工程、环境卫生工程、综合防灾规划等,相关内容详见《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说明书》。

附 表

玉溪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用地 代号 R C M W T S U G D G1 G2 T1 T2 S1 S2 S3 M1 M2 M3 R1 R2 R3 C1 C2 C3 C4 C5 C6 C7 C9 居住用地 一类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文物古迹用地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 道路用地 广场用地 社会停车场用地 绿地 公共绿地 生产防护用地 特殊用地 用地名称 面积(公顷) 现状 规划 占城市建设用地(%) 现状 规划 人均用地面积(M2/人) 现状 规划 1554.5 127.5 854.4 572.6 598.4 70.9 309.9 14.8 26.3 18.5 152.1 0.8 5.1 689.9 7.0 340.3 342.7 128.7 99.3 52.0 47.3 280.6 262.9 2.6 15.1 54.3 184.7 180.5 4.2 50.4 3640.8 2341.4 - - - 936.4 95.0 475.9 111.9 34.5 28.6 173.6 0.8 16.1 1545.2 649.2 896.0 0.0 302.9 185.0 72.1 112.9 1102.4 1022.8 4.6 75.0 68.6 959.1 596.0 363.1 60.3 7501.3 42.7 16.4 31.2 12.5 40.9 15.7 31.2 12.5 公共设施用地 18.9 3.5 2.7 7.7 1.5 5.1 1.4 100.0 20.6 4.0 2.5 14.7 0.9 12.8 0.8 100.0 18.2 3.4 2.6 7.4 1.4 4.9 1.3 95.8 20.6 4.0 2.5 14.7 道路广场用地 0.9 12.8 0.8 100.0 市政设施用地 合计 城市建设用地 2009年现状人口38万人,2030年规划人口75万人。 附 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8u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