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中的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06-11 02: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中的心得体会

铁城学区三里辛小学 李雪敏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生为指导方式的新型课程。它既符合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又适应当今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突破口”,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怎样才能上好这门课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师要选好综合实践的活动主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从哪里来?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其他学科完全割裂开来。我觉得可以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特别要抓住学生关心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该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 例如,我校大队部组织了“美化校园”活动,让学生注意收集垃圾,以班级为单位把可以回收的垃圾集中起来,每周请废品站的人来收购,钱存入各班的爱心基金里,捐给学校里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必须要去了解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垃圾,哪些是不可以回收的垃圾;哪些是有害的垃圾等,应怎样处理;回收后的垃圾有什么用等等知识,我就利用这个活动内容设计了以它为主题的一堂综合实践课:回收后的纸有什么用处,回收废纸有什么好处,先让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再介绍纸的来历,然后指导学生造一张纸,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受到爱惜纸张的教育。

二、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空间

对教师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这个空间里,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

综合实践

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毫无疑问对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而教师却全然未知,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师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使以往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三、给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舞台

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说,一节课一个主题是不现实的,究竟是长主题好还是短主题好呢?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应以小主题、短周期为好,小学高年级也可以是大主题、长周期。大主题、长周期的活动,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可以在教室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特别注意的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实施阶段也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活动最好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也可独立研究。小学阶段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最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活动。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起到指导作用,这种指导可以是一些必要的专题讲座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教师不一定对所有活动的内容都了解,而对过程与方法要进行指导,如如何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等。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而教师的角色却起了明显的变化,由教学中的控制者转变为活动中的参与者,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是教师依照既定的

综合实践

目标和任务,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教师地位也随同转化为参与者、合作伙伴和协同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也时常会有困难、有阻力,它需一贯久仰的老师,协同参与。并真诚地希望老师给予热情指导或帮助。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常常是一个准备欠充分的教师去面对一群有充分准备的学生。

四、教师要做好综合实践课中角色的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从课堂中、从课本中、从讲解与分析中解放出来,要求素质的更新与重塑,角色与职能的重新定位。教师要是课程的服务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自动给予者,而是作为知识资源供学生提取和检索;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中,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设计、做出选择,提供支持,充当讨论伙伴,提供咨询服务。在过程中,教师重在心理疏导、方法指导、价值引导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努力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在活动后期,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合理、公正地评价,反馈、调整,以便下阶段更好地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关键是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和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要积极探索,在创造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px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