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古代中国的经济

更新时间:2023-06-11 02: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讲:古代中国的经济

测试要求:

考点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

1、耕作方式的演变:

①生产工具:刀耕火种 → 石器锄耕 → 铁犁牛耕

②经营方式: 集体 耕作 → 个体 农耕( 家庭 经营)

③耕作技术:原始粗放(刀耕火种)→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通过改进生产工具、兴修水利、加强田间管理、改良和引进农作物品种等多种措施来实现。

2、主要生产工具的演变:

①材质:木、石、骨制农具 → 青铜 农具(数量很少) → 铁 农具

②铁犁牛耕:牛耕(春秋战国)→ 耦 犁(西汉)→ 曲辕 犁(唐)

③灌溉工具: 翻 车(曹魏)→ 筒 车(唐)→ 高转筒车(宋)→ 风力水车(明清) 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

1、 春秋战国时期: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

2、 西汉:兴建了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考点三: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土地 公有 制(原始社会) → 井田 制(夏商周时期) → 封建土地 私有 制(战国

1

以后)

1、 土地公有制: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 井田制:

①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原因

A. 铁犁牛耕 的推广和 生产力 的发展——根本原因

B.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 客观 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合法性

C.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以 法律 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制

②过程:开始瓦解(春秋时期)——加速瓦解(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最终瓦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3、 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

考点四: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小农经济(又称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即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考点五: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

1、手工业的

2

2、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①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 官府 垄断

②汉武帝以后: 煮盐 、 冶铁 、 铸钱 等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③明中叶前后: 民(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手工业,占据了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并出现 资本主义 萌芽

3、特点: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4、资本主义萌芽:

(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

(2)实质:雇佣关系。

(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5)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考点六: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冶铁:高炉炼铁和炒钢(两汉)→ 水排 (东汉杜诗)→ 灌钢法 (南北朝)

2、制瓷: 青 瓷(东汉)→ 白 瓷(北朝)→ 南青北白 (唐)→宋代: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青花 瓷(元)→ 珐琅彩 (清)

3、丝织:设 织 室(西汉)→ 吸收 波斯 织法和图案风格(唐) → 吸收花鸟画 写实 风格(宋)→ 设 织造 局(明清)

4、享誉世界:被称“ 丝 国” (汉)→ 被称“ 瓷器 大国”(唐)

考点七: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1、商业的发展

3

2、市的形成与发展:

(1)宋朝之前:特定的场所(县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城市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坊分开(市四周有围墙与居民严格分开)时间限制(只有日市且按时开闭)官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2)宋朝时:城市中的市坊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

考点八:了解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1、 主要的商业城市:

(1)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催生了一大批城市的兴起和繁荣。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成为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3)宋朝出现四大 商业 名镇:汉口镇、朱仙镇、 佛山 镇、 景德 镇

(4)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 市舶使 ,专管外贸

(5) 元朝: 泉州 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2、著名商帮: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

考点九:理解“重农抑商”

1、原因:①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农业是国家统治的主要经济基础;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较大等特点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③中国两千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是决定性因素。

2、含义:重农抑商也叫重本抑末,指的是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发展过程:

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 重农抑商 ”

②汉武帝时: 货币官铸,盐鉄酒 专卖,向工商业者加重 征税

③明清时期:继续实行 专卖 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 对民营商业加征 商税

4、影响:

4

考点十: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 海禁: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 倭寇 ,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他规定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 抗清 斗争,政府厉行海禁。

2、 闭关锁国:

含义:“闭关所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不是禁绝海外贸易。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时只开广州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3影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统一;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px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