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电机实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17 06: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实 验 报 告 书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专业班组:实验时间:成绩评定:评阅教师:报告撰写:

电机学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及堵转实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5,109班 2014年11月21日

电机学老师:曾成碧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及堵转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异步电动机空载和堵转实验方法及测试技术。

2.通过空载及堵转实验数据求取异步电动机的铁耗和机械损耗。 3.通过空载及堵转实验数据求取异步电动机的各参数 二.问题思考:

1.试就下列几个方面与变压器相比较,有何相同与相异之处? (1)空载运行状况及转子堵转状况。 (2)空载运行时的cos?0,I0,P0。 (3)转子堵转实验时测得的Xk?X1?X2'。

答:变压器空载运行是指二次侧绕组开路时的变压的运行状态,此时二次侧绕组电流i2=0,空载电流的无功分量远大于有功分量,所以电流大多用于励磁。等效电路如下图: ? I0 r1 x1? rm ? ??E1 U1 xm

异步电机的空载运行状况实际中并不存在,因为空载运行是指输出的机械功率为零,也就是转差率s=0,转子侧电流为0,转子转速n与旋转磁场的转速n1相同,这种情况下转子不受磁场力,所以不可能存在。实际中的空载是指轻载,即

s?0,n?n1,i2?0,输出功率P2?0,Pm?pm?ps?0。等效电路

可近似看为: ? I1 r1 ? U1 x1 ?E1 ?rm xm

等效电路与变压器空载时的等效电路类似。 参数 I0 cos?0 电机类型 P0 p0包括空载铜耗I0?(0.020.1)I1N,pCu和铁耗pFe,铁变压器 很小,约为0.1~耗远大于空载铜与U1相位角约等于0.2 耗,所以p0?pFe,90度,几乎全部用来产生空载磁场 p0一般占额定容量0.2%~1% p0包括空载铜耗异步电动机 很下,约为0.2~定子电流几乎全部pCu和铁耗pFe,因0.3 用来是励磁电流,用略大于变压器来产生主磁通和定、为转差率很小,所cos?0 转子的漏磁通 以,转子电动势频率很低,贴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异步电机堵转的时候转子侧三相绕组断路,转子堵住不动,定子侧接三相交流电

r2,,?r2源,此时因为转子不转,转子侧输出功率为零,电流较大,二次侧等效电阻s最小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 ?,I2 I1 ,,xx1 r22 r1 rm ??? ,?E1=E2Im U1 xm 与变压器短路试验运行时等效电路类似。变压器短路运行时等效电路如下:

I1 r1 U1 ??I2,

x1? E1=E??,2?rm r2,?x,2? Imxm在变压器中,Xk的值等于一次侧漏抗和二次侧漏抗折算到一次侧的和

,x1?+x,xx2?,在异步电机中1,2分别是定子电流产生的磁场在定子侧的漏电抗

和转子侧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在转子侧的漏电抗。

在变压器中,x1?和x2?近似相等,但远小于xm,在异步电动机中,x1和x2要根据定、转子实际材料,接线方式确定。其值要小于xm。

2 在用两瓦法测量三相功率时,在相同的接线情况下,为什么有时会出现其中一只瓦特表指针反转的现象?有的试验又没有这一现象出现,为什么? 答:瓦特表反转主要是因为其测量的电压与电流方向出现了问题。当负载吸收电能时,瓦特表测得正值,瓦特表正向偏转,当负载具有电源性质,即发出电能,则此时瓦特表则测出负值。因为空载试验中功率因数非常低,产生有功较少,此时会出现电能反转的现象。

3 为什么在作空载试验时,瓦特表要选用低功率因数表?而在作堵转试验时,瓦特表又要选用高功率因数表?

答:因为在空载实验时,无有功功率输出,电流全部用来产生主磁通和漏磁通,所以无功分量大于有功分量,功率因数低,因此要选用低功率因数表,否则读数不精确。

在做堵转实验时,由于转子侧短路,电流较大,因此发热会比较严重,所以会消耗大量有功,功率因数与空载比较大大提高,因此应当使用高功率因数表。 4 在作空载试验时,测得的功率主要是什么损耗?在作堵转试验时,测得的功率主要是什么损耗?

答:做空载试验时,电流较小,铜耗较少,测得的功率只要是铁耗,在做短路试验时,由于短路电流较大,主要有功损耗在绕组铜耗上,铁耗近似可不计。

三.实验内容:

1. 作异步电动机的空载实验。

,,2. 作异步电动机的堵转实验。

四.实验线路及操作步骤:

0电压测针电流插销380V三相调压器DVWAK图11-1 异步机空载实验接线图功率表 电压表 电流表的接法1 作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实验:实验接线如图11—1所示。

定子三相绕组经电流插盒和调压器接到电源,合上开关K,调节调压器输出,使电动机降压启动,启动后将电压调到1.1UN(约230伏)左右,开始读取三相线电压,线电流和三相功率,然后逐渐降低电压,在U0=(1.1~0.4)UN范围内测取8~9组数据记录于表11—3中。

表11—3

序号1234567电压(伏)UAUBUC230220210200170130电流(安)IAIBIC功率(瓦)PAPBPC 2 作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堵转实验。接线图如图11—1所示。先试电动机转向,根据转向将转子堵住不动。调压器手柄置于输出电压为零位置。合上电源开关K,调节施加于定子绕组电压,使定子电流达额定值的1.1倍左右(这时外施电压大约100伏左右),读取三相线电压、线电流和三相功率,在Ik=(1.1到0.5)IN范围内测取4到5组数据记录于表11—4中。

表11—4

序号12345UAUBUCIAIB4.23.732.31.6ICPAPBPC

五.实验数据:

三相异步电动机空载试验数据如下:

序号123456电压(伏)UAUBUC230231233220221222210210211200201202170170171130130131电流(安)功率(瓦)IAIBICPAPBPC2.182.392.336077331.92.152.075775231.72.011.855063211.551.711.684055221.211.321.243837230.860.920.89273024 三相异步电动机堵转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12345电压(伏)UAUBUC65.465.166.258.45859.148.247.848.937.237.338.125.925.926.3电流(安)IAIBIC4.24.244.23.73.783.7533.093.062.32.382.381.61.641.64功率(瓦)PAPBPC153.3156.6159.9119.6119.6124.378.279.181.445.646.547.621.921.922.3

六.实验报告: 1 堵转特性计算

U?UB?UCI?I?I IK?ABC PK?PA?PB? PUK=A33序号 UK IK PK 1 65.567 4.213 156.600 2 58.500 3.743 121.167 3 48.300 3.050 79.567 4 37.533 2.353 46.567 5 26.033 1.627 22.033 作UK=f(IK)和PK=f(IK)曲线,如图11—4所示。

Uk

Ik

Ik

从曲线得额定电流Ik=3.92A时: UK=61.07V PK=133.34W 1 堵转参数计算:

ZK?UK61.07??8.996??? 3IK3?3.92PK133.34??5.010??? 223IK3?3.92rK?22?rK?8.9962?5.0102?7.472??? XK?ZK

11r1?r2'?rk??5.010?2.505???

2211X1?X2'?Xk??7.472?3.736???

22

2 空载特性计算:

U?UB?UCI?IB?IC; I0?A; U0?A33 P0?PA?PB?PC P0'?P0?3I02r1

将计算数据填入下表11—5中;

表11—5 序号 U0(V) U0/UN (U0/UN)2 I0(A) 1 231.33 1.052 1.107 2.30 2 221 1.005 1.010 2.04 3 210.33 0.956 0.914 1.85 4 201 0.914 0.835 1.65 5 170.33 0.774 0.599 1.26 6 130.33 0.592 0.350 0.89

根据上表计算数据用直角坐标纸作上列曲线: P0=f(U0/UN) P0’=f((U0/UN)2) I0=f(U0/UN)

P0/W

P0(W) P0,(W) cosφ0 170 155 134 117 98 81 130.2 0.184 123.7 0.198 108.3 0.199 96.5 0.204 86.1 0.264 75.0 0.403 U0/UN

I0/A

P0’/W

U0/UN

PFe

Pfw

(U0/UN)2

从曲线中得出额定电压时 P0=152.66W PFe=130.23W Pfw=50.43W I0=2.01A

4 空载参数计算

Zm?Z0?U0220??63.19??? 3I03?2.01rm?PFe130.23??10.74???

3I023?2.012Xm?Zm2?rm2?63.192?10.742?62.27???

5 根据求出的空载、堵转参数,作异步电动机的“T”型等效电路,并将参数标于图中。

? ?I2 I1 ,X2'?3.736? r?2.505? X'?3.736?22 r?2.505? 1rm?10.74? ?? ?,?E=E 12Im U 1 xm?62.27? 七.实验感想

在学习理论上的时候,我们通常是已知了各种参数,去计算运行时的电压电流关系,或者是已知运行状态,去求取电机的参数。又或者更加复杂的,先知道一种运行状态,然后计算出参数,接着去计算另一种运行状态。总之无论是怎样的理论计算,我们已知的条件都是所谓精确的,并且根据这精确的条件去精确计算。这些只是理论上的计算,实际实验中我们不可能拥有所谓的“精确的条件”。

在实际的实验中,我们所有的数据都要通过测量,不论是电压,电流还是功率,都需要用相应的测量仪器去测量、读数、记录……在这些过程中,难免或产生各种各样的误差,这是其中一个理论与实验出现偏差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理论计算时会忽略各种“小量”,比如在空载实验时,我们近似的认为Z0≈Zm,实际上Z0=Zm+Z1只是Z1相对于Zm很小,但实际测量中,随着电流的变化Zm是变化的,产生的误差会可能增加,在测量中产生的误差在之后的计算当中误差会继续增加。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理论与实验差距。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空载时的P0图像中并不是理论上的平滑的近似直线的曲线,而是如下图:

在额定值附近测量出的曲线斜率有明显的变化,不再是平滑的曲线,这主要原因可能是测量时出现的误差,又或者时电机在运行时出现的无法预测的现象。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在理论中难以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是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因为一个细节没有处理好会导致完

全不一样的结果。

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是进行理论研究很难有新的发现,只有在真实的实验中,发现问题,再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更多问题。

从我个人角度而言,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MATLAB的数据处理

方法,图像绘制方法,还学会了很多分析问题的方法。这些在课堂学习和理论研究中是难以学到的,因此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收获更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cr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