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关于君子的部分论述

更新时间:2023-11-06 02: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语》关于君子的论述

第一课:

12.19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第三课:

15.20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第四课:

18.7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第五课: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第六课:

15·1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2·8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第七课:

14·4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19·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第八课:

1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第九课: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第十课:

19.7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15·32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第十四课: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7·2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第十五课:

16·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课外语句:

15.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2

《论 语》 试 题 选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4)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

(5)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 (6)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根据上述章节,说说你对仁道的理解。

二、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以上是关于“君子”的“质”与“文”的论辩,对此你赞成谁的观点?请

答:

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2分)

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2分)

3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说说你的理由(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3.24) 一乡之人,宜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朱熹《四书集注》)

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何晏《论语集解》、邢昺《论语注疏》)

阅读选文和名家评点,结合选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100字左右)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课外选文)

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2分)

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分)

六、请结合现实生活或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论语》中的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5分,60字左右)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

参考答案: 第一题

(1)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认为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2)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充分说明了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3)认为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才是仁德。

(4)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5)孔子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6)孔子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第二题、

①赞成孔子和子贡的观点。(1分)②理由:作为君子,要“文”“质”兼

备,表里一致。棘子成认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有外表的文采,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3分)

(观点明确1分,能结合材料分析3分)(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题、

(1)应具有如下素养:坚守正道,心怀仁爱之心,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博学多才,(写出3个给1分,3个以上给2分) (2)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2分) 第四题

示例一:一乡的人都喜欢他,他可能是一个好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一乡的人都厌恶他,他可能是个特立独行、鹤立鸡群的人,不一定是坏人。只有当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时,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好人。

示例二:对于一个人正确评价,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

第五题(赋分:一要有自己的一定的理解感悟,二要结合现实生活或自身实际, 各为2分)

(1)由于现实中大多数人在富贵面前往往会不择手段,故,站在道德的高度上,我们认同孔子这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不义手段取得富贵,是不道德的,如过眼浮云一样毫无价值。

(2)我们长期以来对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上述理解可能是不准确的,起码是不到位的。事实上,孔子的这一思想,是在为无权无势的

5

“穷人”“正名”,即赋予道义上的合法性,它与《论语》里的另一句话——“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异曲同工。简言之,孔子在告诉我们:在一个无道即不义的社会中,做一个无权无势的穷人不是丢脸的事情。 第六题

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 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8r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