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藏工程管理规定

更新时间:2023-11-06 02: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气藏工程管理规定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1 第二章 气藏评价 ........................................................................................................ 1 第三章 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 .................................................................................... 2 第四章 方案实施 ........................................................................................................ 6 第五章 开发动态监测 ................................................................................................ 7 第六章 开发过程管理 ................................................................................................ 9 第七章 第八章

技术创新与应用 .......................................................................................... 12 附 则 ...................................................................................................... 13

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气藏工程管理,加强气田开发过程调控,提高气田开发水

平,依据《天然气开发管理纲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气藏工程管理以地质研究为基础、气藏工程理论为指导,充分发

挥各专业的协同工作优势,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实现气田科学开发。

第三条 气藏工程管理的任务是在气藏评价和气藏开发过程中,深化气藏

认识,搞好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设计和实施,做好动态监测和跟踪,把握气田开发趋势,搞好气田开发调整,确保气田取得好的开发效果。

第四条 气藏工程各项工作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行业、企业的相

关标准和规定,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

司)及所属油(气)田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均简称油田公司)在国内陆上的天然气开发活动。控股、参股公司和国内合作的陆上天然气开发活动参照执行。

第二章 气藏评价

第六条 气藏评价阶段开展的气藏地质与气藏工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气

藏地质特征描述、地质模型建立、储量评价、储层渗流物理特征、试气试采动态特征及产能评价等。

第七条 气藏地质特征描述主要内容包括:

(一)构造特征。主要研究圈闭要素、断层特征及其封闭性、构造对气、油、水的控制作用。

(二)储层特征。开展储层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储层展布、储层物性及孔喉结构、裂缝发育及分布、储层渗流特征研究,进行储层分类与评价。 (三)气藏流体特征。分析气藏流体组分、性质和高压物性特征,研究油气水分布、水体能量及控制因素。凝析气藏和高含硫气藏要取得原始状态下有代表性的流体样品,进行相态分析。

1

(四)气藏类型。从气藏圈闭类型、储层特征、流体性质、油气水关系、驱动类型、压力系统等方面,分析影响气田开发主控因素,动静态资料相结合确定气藏类型。

第八条 气藏地质模型包括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和流体模型。

(一)在气藏开发评价第一阶段,根据气藏地质特征初步认识,建立气藏概念地质模型,为编制气藏开发概念设计提供基础。

(二)在气藏探明储量和取得试采成果基础上,深化气藏特征的认识,建立气藏地质模型,为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编制提供基础。

第九条 储量评价。充分利用勘探资料及开发评价过程中新增的静动态资

料,开展可动用地质储量评价、可采储量评价。

(一)可动用地质储量评价。根据探井、开发评价井资料及气藏地质特征描述成果,采用容积法按储量计算单元计算天然气地质储量。根据储层物性、储量丰度、气层产能、开发的难易程度和技术经济条件等对储量进行分类,评价储量可动用性,确定方案可动用储量,作为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设计的储量基础。 (二)可采储量评价。根据气藏类型,采用经验法、类比法、物质平衡法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计算技术和经济可采储量,并进行可采储量风险评价。

第十条 储层渗流物理特征。根据岩心开发实验分析,评价岩石的润湿性,

分析毛管压力曲线与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开展储层敏感性分析、流体相态特征研究。

第十一条 试气试采动态特征及产能评价。利用试气试采资料,描述气

藏开发动态特征,包括气井产能及其影响因素、地层压力变化特征、地层的连通性与井控储量、地层水的活动性等。

以气藏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天然气生产经营工作需要,编制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

第三章 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

第十二条 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是气田开发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钻

井工程方案、采气工程方案、地面工程方案、经济评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的重

2

要依据。主要内容包括气藏地质、储量评价、开发原则、开发方式、开发层系、布井方式、气井配产、采气速度、开发指标预测、风险分析等。通过多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和二个备选方案,并对钻井工程、采气工程和地面工程设计提出要求。

第十三条 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以经济效益为中

心,采用先进适用工程技术,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充分动用储量和合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单井产量和气田稳产水平,促进气田安全开发,保障气田合理开发指标的实现。

第十四条 气藏开发方式要结合不同类型气藏特点区别对待,具体要求

为:

(一)气驱或弱水驱(水驱指数小于或等于0.1)气藏采用天然能量衰竭式的开发方式。

(二)中~强水驱(水驱指数大于0.1)气藏根据水体大小、活跃程度及储层特征,制定气藏整体控水的开发方式,尽量降低地层水对气藏开发的不利影响,提高气藏稳产水平与气藏采收率。

(三)凝析气藏应从气藏储量规模、储层特征、凝析油含量及相态特征、开发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选择合理衰竭式或保压的开发方式。

(四)带油环气藏要根据油、气储量规模和分布状况,结合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分析,论证油气开采次序。

第十五条 开发层系划分应在综合研究储层特征、压力系统、驱动类型、

流体组分、隔(夹)层条件等基础上,合理划分开发层系,充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气井产量与气田稳产能力。

(一)每套开发层系应控制一定规模的探明储量,具备一定规模的产能。 (二)含气井段长或多产层气田应结合多层合采、油套分采、多管采气、分层采气等工艺技术,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优化开发层系。

第十六条 布井方式要立足于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单井产量及采收率,

论证各开发层系的井型、井距及井网。

(一)井型。根据气藏地质特点与开发要求,确定气藏合理井型。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rr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