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电子商务信息流运作管理2

更新时间:2023-05-31 23: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子商务

1 信息化概述

一般而言,“化”是指一种趋势,一种进程,也可以指由一种特定的力量(包括技术、观念、文化和自然气候等)引起的持续的改造状态。这里我们先从工业化的角度来认识它。工业化是指相对农业来说,出现的以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占一个国家的主导地位的过程。通常是指以机器大生产的应用过程为主要特征。按照《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权威的定义,指出工业化乃是机器大工业诞生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过程。一种明确的工业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特征是:首先,一般说来,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或许因经济周期造成的中断除外。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在这两种比率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也增加了。这样看来,信息化也应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而且最先导致经济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

由此,我们给信息化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信息化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以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的一种持续的社会改造和进化过程。在这个改造和进化过程中,信息和信息技术将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引起社会结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

人们对于信息化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加以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扩散与渗透),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产业的成长与发展,以及信息活动在社会发展中规模的扩大与作用的增强等方向的信息化;从不同的层次看,包括社会、经济、产业、企业、产品(或服务),科研、教育、医疗卫生、公用事业或社会服务,城市、农村,政府、社区、家庭,国防与军事,以及全球、区域(集团)、国家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化。

图 中国信息化基础结构

不管人们对信息化的表述有何不同,有一点是肯定的:信息化必须包括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以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点应该成为信息化的核心点。因为,首先只有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来改变人工操作的传统方式,才有可能谈得上信息、知识的高效率生产与利用;其次只有信息、知识的高效率生产与利用,才谈得上社会的不断发展。

2.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简单的说,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并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加速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如今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电子商务的产生,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又增加了新的内涵:企业信息化大大拓宽了企业活动的时空范围。在时间上,企业信息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实施敏捷制造和集成制造;在空间上,企业信息化以虚拟形态将全球聚合在一起。具体而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2.1 产品信息化

电子商务

产品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产品所含各类信息、知识比重日益增大、物质比重日益降低;二是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入了智能化元器件,使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理功能。产品信息化要使用好两个技术,一是应用数字技术,增加传统产品的功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比如,以往的模拟手机同现在的数字手机在保密性和性能方面无法同日而语,数字控制技术对机床的增值产生了数倍的影响;二是应用网络技术,其对产品的质量改变不大,最大的差别在于通过服务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比如,网络冰箱通过网络管理中心进行控制,可以向用户通报何时需要添置新的食品,从而产生了新的附加值。

2.2 设计信息化

简单的讲,设计信息化也就是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目前设计信息化应用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系统、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CAAP)系统、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系统)、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应用、网络化计算机辅助开发环境、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活动的设计(DFX)系统等等。

2.3 生产过程信息化

生产过程信息化,即信息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用信息技术解决加工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提高生产的质量、精度和规模制造水平。生产过程信息化应用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数控设备应用、计算机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DCS)应用、生产数据自动收集、生产设备自动控制、产品自动化检测以及生产自动化覆盖等。

2.4 管理信息化

企业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的集成,提高决策管理水平。目前的主要应用层面包括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决策支持系统(DSS)以及专家系统(ES)等等。

图 企业信息化系统应用现状

2.5 经营信息化

目前的经营信息化主要就是实施电子商务。通过开展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大大节约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3. 企业信息化的特征

3.1 本质特征

企业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就是通过“信息化”改造企业的核心业务、主导流程和人。任何企业,无论是资源型企业、商业企业,还是金融、制造及社会中介机构,只要它是企业,就必将拥有其独特的主营业务,即核心业务,其运作过程就是企业的主导流程,它们是企业信息化改造的重点

电子商务

对象。同时,信息化也是改造人的过程。企业各级员工要在心理上和行动中全部投入信息化建设进程,成为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同时通过信息化提升自身的素质。

3.2 形态特征

在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三个层面,在产品设计、工艺过程控制与零件加工、事务处理、供应链管理与辅助决策等领域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产品信息化、设计信息化、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以及经营信息化。

3.3 过程特征

企业信息化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特征是从计算机单机应用、综合应用、网络应用的逐步提升;从基层班组级计算机联网、部门联网、企业联网、产业链联网的不断融合,具有连续不断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3.4 阶段特征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信息基础设施和经济、市场环境的变迁,企业信息化也不存在终极目标。企业信息化实施是全方位的,企业将根据自身需要抓重点,分层次、分阶段地推进企业信息化,提高信息技术利用率,因此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投资也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具有分阶段连续不断的特征。

3.5 效益隐性特征

在企业中推进信息化不同于以往对产品的技术改造,其效益的概念完全不同。后者是通过对产品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提高质量,增加产量,是单方面的,效益容易显现;而前者则是应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效益是多方面的,由于现阶段管理水平的制约,较难以定量方式给以准确评估。

3.6 内部关联性特征

企业信息化有赖于技术创新,更依赖于体制创新。保持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相互促进、有机融合,实施企业改革与业务流程重组,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从体制上为信息技术的深层应用创造条件。

3.7 外部关联性特征

企业信息化有赖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良好环境的形成,有赖于社会信息网络的不断进步和企业所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化的逐渐完善。

4. 企业信息化的关键

国家领导人吴邦国委员长曾经在《经济月刊》2002年第2期发表了题为“推进企业信息化需要做好四项工作”的文章,指出:“企业信息化是实施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必将对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4.1总管理者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

之所以强调推进企业信息化总管理者是关键,是因为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信息化的过程是实现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企业组织框架的重组、流程的再造,是意味着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强化管理和控制,势必和一些习惯势力产生碰撞。所有这些,如果没有企业一把手坚定的信心,并身体力行,是很难推动的。

从联想集团、海尔集团、斯达公司的经验看,不难发现:推进企业信息化,关键在于企业一把手。无论是软件程序、硬件工具,无论是顾问公司、系统集成商,都不能取代企业一把手的作用。联想集团开始推进ERP管理系统时,骨干都是IT部门的人,各部门派来的人都是无决策权的人,但IT部门的人对业务不了解,其他部门的人对梳理流程没有发言权,结果项目进展不下去。最

电子商务

后领导下决心,把业务部门的主要领导抽调上来担任总鉴,各项目组的负责人都是业务部门的一把手,才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4.2 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推进企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人才短缺是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抓紧培养一大批热心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实现的办法有两条:一是自己培养,二是外部引进。不论是培养还是引进,都会要求企业首先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解决部分国有企业人才留不住、进不来的问题。在收入分配上,对于优秀的关键人才,要敢于投入一定的资本。大胆起用那些既精通业务管理又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工作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全员的培训。

4.3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

要改变我国企业信息化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就必须要加大投入。因此,应在多渠道进行筹措:一是企业可以结合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列入技改项目总投资。今后新建项目,要考虑安排信息化配套资金,使项目在投产之日就能实行企业信息化。二是企业将所提的折旧费、新产品和技术开发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三是各级政府可筹集必要的资金,进行导向性支持。

4.4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引导,做好服务与协调工作

加快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应做到:其一,建立统一、权威、规范的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管理和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其二,抓紧各项“金”字工程建设,完善公共网络设施,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其三,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关企业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对讲信用的企业,要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对不计信用的全业,要通过建立记录体系,公布“黑名单”等方式,加大惩罚力度,维护全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公平竞手、诚信经营,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其四,还应鼓励和支持软件企业的发展,重视和搞好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iy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