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旭照毕业论文 new

更新时间:2024-01-17 09: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谈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战略

研究

院系名称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商学系 碗旭照 2007141323 国际经济与贸易 宋清芳

2011年3月7日

摘 要

近年来,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西方发达国家逐渐用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取代传统的贸易壁垒方式,阻止发展中国家向其出口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争论的焦点。中国在20多年的对外开放中其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更要扩大出口。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和资金上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出口产品主要以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而这类农产品又是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对象,农产品就是典型的这样一类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作用越来越大,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最复杂、最难应付的障碍。如何突破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如何建立我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这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技术性贸易壁垒内涵和特征出发,分析了技术性壁垒的经济效应,结合 WTO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协定和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提出了应对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我国建立自身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影响;重点国家及产品;对策

I

Abstract

Along with speeding up of cours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the traditional trade tariff is weakening while 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TB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evalent. With the open Policy in the Past 20years.the economy in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Especially After China entry into the WTO, it will still continue to extend exports .However,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and large behind the developed country in both technology and capital. Therefore we should export the Products which could exert our special advantage of rich and Intensive labor, such as the very typical one agricultural Products. But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the main objected Products by the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With the economy developing, the export of our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labor-intensive has been hindered more and more largely by the 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Which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to cope with in our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The thesis is trying to provide some theory analysi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to help the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to avoid and surpass TBT, at the same time set up China's own TBT with uniqu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protec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armer's benefits At last, several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for both short term objectives and long term plans are put forward to guarantee China's benefit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o get the win-win situation in which farmer's income increased while company's efficiency improved.

Key Words: TBAPT Impact Key Countries and Key Products strategy

II

目 录

引 言 ................................................... 1 一、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性质及分类 ........................ 1 (一)因外部性而产生的贸易技术壁垒 ...................... 1 (二)作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贸易技术壁垒 ................ 2 (三)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分类 .......................... 3 二、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 5 (一)短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 6 (二)中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 7 (三)长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 8 三、我国农产品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原因及评价 ................ 9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治、经济因素代理变量 ........... 10 (二)模型结构和数据模拟运算 ........................... 11 (三)结论 ............................................. 13 四、对我国实施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重点国家和遭遇贸易技术壁垒

的重点农产 ........................................... 14 (一)重点国家 ......................................... 15 (二)重点产品 ......................................... 16 五、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日本新贸易壁垒的对策 ............... 17 (一)我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和特点 ................. 17 (二)日本农产品新贸易壁垒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 17 (三)日本构筑新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 18 (四)我国应对日本新贸易壁垒的策略 ..................... 19 六、结语 ................................................. 20 参考文献 ................................................. 22 致 谢 ................................................... 23

III

引 言

全球贸易自由化,特别是在WTO/TBT协议签署以后,很多国家都借机在此框架下大幅修改修改贸易技术壁垒。当今世界贸易正从“关税壁垒”时代走向“技术壁垒”时代。特别是发达国家凭借其较高的技术水平,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百般限制,严重影响了法杖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

在我国入世前,国内绝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产品由于缺乏价格竞争优势将受到冲击,而对肉、蛋、水果、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和其他一些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形势抱有很乐观态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入世后,限制我国农产品的贸易壁垒逐渐由关税、配额等传统非技术措施转向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复杂的质量认证以及名目繁多的包装、标志和卫生及环保等技术措施。另外我国缺乏一套能够有效限制进口农产品负外部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使得我国一方面难以应对发达国家各类复杂、隐蔽的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另一方面也无法有效地限制国外各类带有负外部性的农产品进口,给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带来了重要的负面影响。

国外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技术复杂、隐蔽性强、扩散效应大、影响面广等特点,而我国目前农产品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建设落后,农产品出口企业缺乏标准意识,技术管理水平低,加之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等原因,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所难免。因此,深入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中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找到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良方,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和农产品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成为我国当前巫待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性质及分类

(一)因外部性而产生的贸易技术壁垒

现代经济学认为,以产品及其生产、加工过程的各种标准和法规为主要内容的贸易技术壁垒具有双重性,即它既可以矫正由于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也具有对国内生产者提供经济意义上保护的作用(Thornsbury,Ssuzanne,1998).当外部性不显著是,贸易技术壁垒实施的结果会更多的表现为对国内生产者的经济保护;而当外部性较为显著时,贸易技术壁垒隔绝国际市场外部性的功能表现会比保护国内生产者给为明显从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角度来说,贸易技术壁垒的实施具有矫正外部性“好”的一面,也具有保护国内生产者“坏”的一面(Varian,1992)

1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负外部性

1

外部性的概念最早是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1890年提出来的。一般来说,当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私人成本后收益与生产和消费它的社会成本或收益有差异时,外部性就会存在。外部性有正负之分,但是无论是哪种外部性都具有不必按照现有的社会产权界定来转移支付的特点。外部性的存在会影响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效用曲线,从而对市场效率产生影响(Varian,1992)

事实上,农产品贸易会带来负外部性已经成为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首先,由于各国消费习惯不同,一国消费者偏好于某种产品特性,而另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则对这种特性不感兴趣。如果这种特性没有被检测到,那么这种产品就可能出口到那个不偏好这种产品特性的国家,则这个不偏好这种产品特性的国家的消费者效用函数就会受到负面影响;其次动植物所携带的病虫害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各种有害物质可能通过国际贸易转移到进口国,对进口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动植物生命健康、生态环境等造成负面影响。

2.借助贸易技术壁垒消除国际贸易的外部性

目前,很多存在外部性条件下的市场均衡研究都集中在估算市场均衡结果和寻求市场效率提高的措施方面。一般来说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侵害的一方收税,使成本内部化;另一种是为双方提供一个机会,来决定谁来承担共同费用。第一种观点是庇古的,他需要一个无所不知的中心控制者,能够把世界看成一个大一统的企业,并制定出可以把外部性转变为与帕累托无关的税收和补贴的方案。第二种观点是科斯的,它必须有一个无处不在的瓦尔拉斯拍卖者或是竞争性市场的结解围者,他试图通过明晰产权的办法是交易成本内在化来达到某一种最最优均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贸易技术壁垒就是进口国实施的一种消除国际贸易负外部性,提高市场效率的进口限制措施。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标准和法规,对进口商品作出要求,并进行边境检查,起到限制病虫害和不符合本国其他要求的商品入境的目的。从而保护本国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避免这些外部性因素对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消费者效用曲线造成影响。另外以标准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还可以改善供给者和消费者之间产品质量信息,从而促进交易。目前,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是否缺乏效率已经成为多边贸易谈判的焦点。但是有一点共识:消除贸易技术法规并不一定会获得足够的收益以补偿社会弱势群体或者社会整体福利的损失而且自由贸易对全球来说并不一定是最优。 (二)作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贸易技术壁垒

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在经历了重商主义、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和超保护论以后,到20实际70年代中期,在世界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多轮贸易谈判中,使得提高关税税率受到税率约束,“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就从关税措施转向非关税措施,而且商品覆盖范

2

围日益扩大”(陈绵水 赵应宗,1998).非关税措施主要包括供应国的“自动”出口限额、有秩序的销售安排、苛刻的卫生检疫措施,以及政府补贴和其他非关税措施。

从理论上说,贸易技术壁垒可以影响贸易模式,也可以影响生产者进入新市场的能力,以及消费者的成本。但是由于这种新的贸易技术壁垒既包括具体的执行要求也包括统一的评估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试验鉴定和相关商标要求),且目前关于技术法规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还不成体系,对不同的技术标准和法规的经济影响进行研究的经验例证也不多,因此很多在这个领域的重要问题亟待回答。但是,许多迹象都表明这些技术法规通过影响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和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

产品标准是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应用有进一步扩撒的趋势。标准可能会被用来“从外国竞争者那里获得战略性的贸易比较利益. . . . . .并且毫无必要的促使企业承担重复认证的成本,阻碍其他商品供给者进入某一以特定市场以支持某个行业的垄断者地位”(Keith E. Maskus ,john S. Wilson, Tsunehiro Otsuki,2000)

(三)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分类

贸易技术壁垒的风险及非风险公共外部特征,给贸易技术壁垒的系统研究带来

了灾难,正因如此,Donna Roberts ,Timothy E . Josling和David Orden(2002)等人根据功能的不同,对贸易技术壁垒进行了分类,为贸易技术壁垒的经济评价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本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在Donna Roberts等人的研究成果框架下进行的,分别对贸易技术壁垒按政策手段和实施目标分类进行讨论。

1 .按照政策手段分类

随着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政府在公众的监督下,越来越倾向于运

用各种政策措施来矫正外部性和市场失灵。改善政策措施已经成为各国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重要职责。按照这种方法,,Donna Roberts等人将贸易技术壁垒分为进口禁止、强制性技术规范和信息矫正要求等。

(1) 进口禁止。进口禁止是一种最为强烈的贸易技术壁垒。一般来说只要进口

产品中存在严重危害而现有的监测和检测体系又不能做出有效的反应时,进口国就会采取这种措施。按照实施程度,进口禁止又可分为:全部进口禁止和局部进口禁止。全部进口紧张是一种极为苛刻的贸易限制措施,经常被用来保护国内消费者、作物、畜类、花卉和生态环境。局部进口禁止包括季节性和地区性局部进口禁止。季节性局部进口禁止通常发生在园艺产品贸易活动中,这是基于某些检疫隔离措施预期后相关的因素考虑。而地区性局部进口禁止是因为某国某地区的农产品质量不安全因素较为严重,已经

3

对进口国造成了潜在威胁,为了把危险水平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而采取的一种贸易管制措施。

(2)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包括生产过程标准和产品标准。理论上说,出口国的

任何一个农产品生产者都想达到进口国的标准要求,以促进产品出口。但是由于受到成本增加和缺乏完善的认证体系的限制,很多农产品生产者都无法满足进口国的这些特定要求。技术规范之所以都十分严格,而且变化无常,有利于本国生产者不利于出口国的生产者。农产品出口国想要达到这些进口国技术标准的要求,要付出很高昂的成本。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技术规范对贸易的影响要比局部进口禁止更大。

技术规范又可细分为三类:包装标准,生产标准和产品标准。包装标准是指从

包装、容器的尺寸道可降解性的一系列规则要求;生产标准是指投入品和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是指产品的大小、重量和其他产品属性。经济学界一般认为,产品标准对贸易影响要比生产标准更为严重。因为各类生产者会根据滋生的资源和技术条件选择最小成本的生产方式来满足生产标准,而却无法从最终产品着手去降低满足产品标准的成本。正如Donna Roberts和Crutchfiled(1996)所指的那样,在所有的食品安全规则中,生产标准有时是一种最佳的规则选择。他们认为,在给定微生物检测成本和病原体发生危险的条件下,因为用于减少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内含有较为弹性的生产标准,所以他要比具体产品更加优越。

(3) 信息矫正。 信息矫正是贸易技术壁垒的第三大类。主要包括包装标准、商

标标准和其他非官方的行业要求。一般来说,当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市场失灵时,就要去信息矫正措施配合其他措施共同矫正失灵市场。近些年来很多国家都十分注重信息手段来影响经济行为。

包装标准、商标标准和其他非官方的行业要求经常是与合格认证机构结合在一

起工作的。信息矫正措施能够传递产品质量信息,是消费者在无需政府部门过多干预的情况下就有很强的支付意愿。信息矫正措施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繁琐的法规,特别是当市场之间的商标要求不一样时,生产者就要为频繁的更换商标而付出很大成本,甚至要为不同市场准备不同存货。

2.按照政策实施的目标来分

一般来说衡量贸易技术壁垒的影响主要是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外部性是否会引

起国内供给与需求变化的角度来进行的。由此,可以因胜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第三种分诶方法及依据政策实施目标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必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什么技术

4

措施在矫正市场无效率时会导致国内供给与需求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社会福利损失还是社会福利增加。

利用技术性措施对农产品进行干预是贸易管制措施的一种。按照规则目标分类

首先要从认识技术措施限制贸易的三个社会目标出发:保护生产者利益、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经济利益以及保护环境。这些大的目标还要进行细分,在此不做表述。

(1) 风险降低措施。 世界很多国家和政府部门使用很多贸易限制措施用以减轻

与农产品进口相联系的公共风险。公共风险是那些大量生产的、大面积分配的,在个体风险之外的,个人无法直接控制的风险。因此公共风险一定程度上是无意识的。这种风险可能威胁到商品作物和畜牧业、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降低公共风险的技术性农产品贸易措施主要包括:动植物保护和食品安全。动植物保护:主要是指保护作物和家畜免受诸如害虫疾病和致病有机体生物因子等侵害。一般来说对,动作物和家畜健康保护措施的初衷也许是一种旨在增加生产者剩余,对生产者进行进经济利益保护的贸易政策,可以称之为商业性动植物保护。但这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性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与其作用对象相联系的公共风险。食品安全:主要指减少来自诸如微生物污染物的生物学风险因子和诸如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的化学风险因子,保护消费者免受出于非自愿的风险侵害。

(2) 非风险降低措施。 非风险降低措施主要包括兼容性要求、品质要求和自然

资源保护要求等。兼容性要求是指一种产品与其他产品相联系的功能特性,如产品容器及运输设施相兼容的强制性尺寸要求等。品质要求是指除安全因素以外其他可能会进入消费者效用函数的农产品品质因素,包括健康饮食、情绪因素以及生产特色等。

近年来,基于保护自然资源基础上是农产品贸易及比例也逐渐盛行,例如对可

能会对生物圈产生不良影响的野生动植物贸易的限制等,以及对包装材料的可回收利用要求等。政策制定者会在消费者或其他经济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的支付意愿高于国际贸易所产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时采用这种办法来限制农产品贸易。

二、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如前所述,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当今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而言,它的影响已大大超过一般的贸易措施,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本质上讲,所有的贸易壁垒都是为了保护进口国的市场,对出口国产品进行限制。限制作用的机制一般是价格限制机制和数量限制机制。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不例

5

外,它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对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积极地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过程来看,在短期内,进口国制订法规或标准并以此对进口产品进行检验,产品合格即可进口,不合格不允许进口,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口国农产品的出口量。从这一角度来看它具有数量限制作用。同时,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还要增加通过壁垒的相关费用,导致农产品出口成本增加,进口价格上升。从这个角度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又有价格限制作用。在中期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负面作用突出表现为出口企业为了通过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尽可能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将增加农产品生产成本,还要增加认证费用以及相关的派生费用,这都会提高出口价格。显然,这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表现为价格限制机制。长期里的正面作用考虑的是出口企业如何消化企业增加的成本。如果出口国及其企业能积极化挑战为机遇,通过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即可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短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从时间长度上说,短期一般是指一年以内,或企业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鉴于农

产品的特殊性,这段时间往往也就是农产品的一个生长周期。由于这个时间长度较短,所以短期内进口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后,农产品出口企业不仅对进口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不熟悉、不了解,而且根本来不及对农产品进行有关处理以应对新壁垒。更严重的是,一些企业在农产品出口后才临时被告之其不符合进口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这种情况下可用以搜寻信息、应对壁垒的时间更短、成本更高。所以,短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只能是消极影响。当然,在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之初,进口国的合格评定方法一般也是不成熟的。比如,进口国究竟采用全面检验法还是抽样检验法?如果是抽样检验,样本的数量和比例如何确定?检验手续是否带有歧视性?等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进口国的主观态度。不管进口国设置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的是否正当,也不管其合格评定手段如何不确定,短期内使相关农产品的出口数量肯定不会高于壁垒实施前的数量。此外,进口国的媒体也可以通过消极引导的方式使消费者对进口农产品的偏好发生变化,使需求下降甚至降为零。如 2002 年宁波有关人员赴日本了解冷冻毛豆遭遇技术壁垒的情况,发现日本市场存在“中国菜危险”、“中国食品不可信任”等传言,受此影响,消费者不愿选择中国产品。调查发现该传言来源于当地传媒。再如,2007 年 12 月和 2008 年 1 月“毒饺子事件”发生后,大大伤害了中日两国关系,特别是两国民众的互信关系。据当时日本媒体的调查,超过 75%的日本国民明确表示“不会再购买进口的中国食品”,更有超过 90%的人表示“不会购买进口的中国冷冻食品”。日本民众强烈抵制中国食品的意愿,也为日本政府内阁在处理事件问题上增加了巨大压力。尽管中国外交部和有关部门不断向日方阐述对事件的立场,并主动邀请日本厚生省官员和日本刑侦专家到中国参与联合调查,但日本

6

政府还是无奈下令“暂停所有中国冷冻食品进口”、“所有来自中国的食品、冷冻速食食品均禁止售卖”。一时间,“中国食品等于毒药”的说法也随之风声四起,甚嚣尘上。更为严重的是,日本国会中有部分极右翼议员和政府内阁中少数敌视中国的官员,均利用“毒饺子事件”大做文章,煽动日本社会中的“反华、仇华”情绪。极个别日本右翼媒体大力报道所谓“真实消息”,甚至捏造“毒饺子事件”是由中国政府操控的“慢慢毒化日本民族”的阴谋。因此,短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主要表现为数量控制机制。

(二)中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短期之后,在中期(从时间长度上说,中期是指一年以上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但短于生产经营方式改进和进行技术创新的时间,也就是说,中期是在生产经营方式改进和技术创新完成之前的那段时间)内,农产品出口国及其企业一般都会认真研究进口国新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在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应对,力争使自己的产品顺利通过进口国的合格评定。当然,此时会出现企业之间的分化,有些企业可能会认为自身不具备突破壁垒的条件和能力,就会放弃突破壁垒的努力,转向其他市场或退出市场。比如,泰安市的 16 家农产品出口企业在被问及如果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将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时,14家企业表示将独立而积极地寻求对策;2 家企业表示将转内销。如果企业认为通过改进生产经营方式或进行技术创新可以突破对方技术性贸易壁垒,便会致力于改进生产经营方式和进行技术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出现企业之间的分化。有些企业会因为改进生产经营方式和技术创新失败而转向其他市场或退出市场,而有些企业则会因为改进生产经营方式和技术创新成功而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生产经营方式得到改进和技术得到创新的一个表现形式是获得各类质量安全认

证、环保认证等等。因为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者更多地倾向于购买获得各类认证的产品。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技术的创新以及通过相应的认证必然意味着企业增加投入,从而使产品成本上升,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中期内主要表现为价格控制机制。

(1) 对企业的影响。从企业角度讲:[1]增加生产成本。为了达到进口国的标准

而在生产、检验环节所进行的技术改造将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具体而言,包括:①信息搜寻成本。许多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受阻的原因很可能是对进口国的相关法规和标准难以收集、对各种技术限制知之不多。为争取更多时间和机会使农产品适应进口国规定,出口企业必须花费大量财力搜集相关信息。②农产品检测费用。企业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必须增添新的设备、培训相关人员以强化质量控制。这将导致企业内部相应的检验项目增加、相关人员的报酬增加,这些都必然使成本增加。农产品质量控制既需要有相关的技术、人才及机制,更需要大量资金购置设备,这恰恰是中国等发展中国

7

家的弱项。发达国家最能利用这一点来制约发展中国家的出口。③产品改造成本。各国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内容、水平不同,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技术水平限制和质量管理欠缺,很难达到相应要求,必须根据不同规定对农产品进行升级改造,这势必会增加成本[2]增加机会成本。在中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改进和技术创新还未能成功,所以出口农产品不能通过合格评定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企业承担的经营风险将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进口国合格评定的增加导致的时间延误会使成本上升。①导致产品周转速度下降,引起库存、运输等费用的增加。②由于产品不能及时进入市场交易,导致资金占压,降低资金周转速度,增加财务费用。同时,由于农产品保鲜极为重要,出口产品如果错过销售时机,新鲜度降低对价格的影响非常明显。③增加了出口企业未能通过合格评定而遭受没收、销毁等处理的潜在风险。④当企业面临出口产品被确定不符合标准甚至被投诉,需要解决争端之时,造成的机会成本更是难以估量。

(2)对政府的影响。从政府(或国家)角度讲:[1]增加检测费用。发达国家和

地区一般将标准制订的相当高,而现阶段发展中国家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往往无法达到,需要进口发达国家先进的仪器,组织专家研究检测技术,这往往需要巨大的花费。一般来说,单个企业往往不可能承担如此高的费用。企业无力完成的检验检疫或者是进口国指定的检验检疫,政府必须加大在这方面的投资。当然,由政府投资的检验检疫设备一般不会给企业完全免费使用,因此也会增加企业成本。[2]增加争端的解决费用。根据 WTO的规定,国际贸易争端的参与方是各成员,而不是企业,所以经历一系列争端解决程序(组织人员出国考察,与进口国进行磋商谈判,向有关机构提交资料、报告)所需的费用也是政府的一项很大的开支。如果不同意专家小组提出的调查结果,还要进行上诉。按照 WTO 的相关规定,走完整个争端解决程序,最快也要六个月。

(三)长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如上所述,在短期和中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农产品的影响,从几个角度来看都会致农产品成本增加,从而直接提高了出口农产品的价格或者是降低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利润,削弱了出口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副作用可能有所降低,其积极作用可能有所增长。这主要是因为:如果有部分遭遇壁垒的企业完成了生产经营方式改进和技术创新,并取代那些没有信心或能力突破壁垒的企业和那些生产经营方式改进、技术创新失败的企业而逐渐占据了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它们的努力可以使出口国农产品打破壁垒的限制,使出口量恢复到壁垒设置前的水平并且还可能有所上升,甚至占有进口国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可能主要是积极的和正面的。正面的影响有以下。

8

(1)提高国内农产品检测技术。TBT在给我国农产品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

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生产上较多追求农产品数量增加,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重视不够,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不接轨,农业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使得农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国内检测技术及监督力量薄弱,许多质量问题未显露出来。这就促使我国农产品出口行业对现有农产品生产体系、管理体系进行反思。

(2)建立TBT预警系统。中国科学技术部向媒体发布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要

技术标准研究”进展情况时透露,为积极应对TBT,中国将分三个阶段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一到两年内,在重点行业建立预警系统,实现快速应对;三到五年内,提高重点行业标准水平,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应对;五到八年内,整体打造适应市场经济与国际化的中国标准,实现战略应对。预警机制的主要功能,是及时跟踪世界各地特别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食品的贸易政策、技术法规的信息动态,对国际主要农产品市场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对市场供应量增长较快、价格走低的农产品品种及时给予关注和警示。发现有危及农产品出口的信息,将及时发出“警报”,避免经济损失。

(3)加大对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等的建设、管理和监督。我国沿海各省市

率先加大了对农产品标准化等的建设。例如广东省河源市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广东湛江在建立湛江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督网络的同时,还注意做好养殖基地建设,抓好加工环节质量监控,防止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二次污染。

三、我国农产品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原因及评价

贸易技术壁垒产生有其技术原因,也有齐射层次的经济和政治原因。而且从前

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所面临的贸易技术壁垒主要来源于美国、日本和欧盟,而这三个国家(地区)恰恰又是我国肉、蛋、蔬菜和水产品等有价格优势的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

一般的经济学研究认为,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他

是政府扮演公共利益的代表角色所推出的旨在降低(有时是消除)进口农产品所带来的的负外部性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它也是国内生产者利益集团要求限制国际市场产品进入,以维护其在国内市场上垄断利润的表现。特别是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速,各国关税壁垒的不断降低,发达国家一贯拥护贸易保护的农产品生产者在自身利益驱使下对政府当局施加政治压力,迫使政府部门采取一些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某种农产品进口。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而资本价格较高。因此在国际产品市场上,我国蔬菜、水果、肉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而大宗的粮、

9

棉、油等缺乏价格竞争优势。从近年来我国遭遇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情况来看,主要产品都集中在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具有价格优势的出口农产品,而实施贸易技术壁垒的国家是与我国贸易量较大的一些国家。

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实施有其深层次的经济和政治原因,其中包括社会经济人

的偏好、社会利益集团的政治压力,政策制定者的偏好,以及体制结构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很难永定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的,因此在实证研究中需要设计一些代理变量来表示这些因素。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治、经济因素代理变量

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可行性分析,是一种跨国分析,在已有的文献中,把农业政策跨国分析与对单一品种政策的投票决策政治模型进行了区分。例如Honma, Hayami(1986)和Anderson,Hayami(1986)在他们的农业政策国别比较研究中把自变量分为:对比较优势的衡量变量。其中农业在经济中的份额变量和贸易变量3类。把农业与制造业相比的劳动生产率,和每个劳动力农业土地与资本的比率2个变量定义为比较优势变量,把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定义为农业部门对总经济的影响衡量变量,把农产品出口相对于制造业出口定义为贸易条件变量虚拟变量定义为欧盟的成员国数量。Beghin和Kherallah(1994)在他们的研究中把独立变量归类为公民自由权、政治制度、财政及其他。公民自由权和政治制度有一系列虚拟变量表示,包括代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的虚变量。把出口比例多样化、税收收入和作物出口税占总间接税的比率,作为衡量财政的变量。把出口对进口的比率,农业GDP份额,农业收入份额,社会公平指数,和比较利益变量划归其他变量。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考虑资料的可获得性,本文参照了Thornsbury Suzanne(1988)的研究思路,选取了个体经济因素,政策制定者偏好和有效政治力量三组,17个变量进行研究。具体各个变量的名称和含义见下表。

变量符号 农业特征 TL FL VAAG LL 2001年拖拉机农地比例 2001年肥料消费与农地比例 2002年农业增加值 2001年入地比例 台∕公顷∕千克∕美元∕人∕公顷 变量定义 单位 批注 X1X2 X3X4

10

TB GTB PENT CH-IMAGPCEN CH-IMPECEN QIFF-EX-IM 政策制定偏好 GDPEXP GOVT WTO PVT 有效政治力量 AGGDPPCEN LABAG AGPOPU 2001农业进出口贸易平衡状况(出口-进口) 1990-2001农产品贸易平衡增长变化(出口增长速度-进口增长速度) 2001年农产品进口额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 2001年进口中国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2001年进口中国农产品占其农产品进口比重 2001年与中国进出口贸易之差 2001年农产品出口额占GDP的比重 2001年政府在GDP中的消费比例 2002年是否为WTO成员(是为1,否为0) 2001年个人消费数量 2001年农业GDP贡献 2001年农业劳动力比重 2001年农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比重 % % % % % 0.1 美元/人 美元∕每人 % % % % % 美元 X5X6X7X8X9X10 X11X12 X13X14 X15X16 X17 (二)模型结构和数据模拟运算

1.模型结构

经济学界常用LMP(Liner Probability Model)对于二分变量进行估计。普通的LMP表达式为:

Yi??0???iXi??i (公式3.1) 其中Yi是一个二分变量,?i为随机扰动项。因为Yi在给定义Xi条件下的期望 E(Yi|Xi)可以解释为给定的Xi事件将发生的条件概率,因此当E(?i)=0时,E(Yi|Xi)=?0???iE(Xi)。由于概率必须落在0和1之间,所以我们有约束条件, 0≦E(Yi|Xi)≦1。可以看出,在先验上这个条件是正确的,但在实际运算中,我们

?一定能够满足这个条件。此时的解决办法有两种,一无法保证E(Yi|Xi)的估计值Yi种是用平常的OLS(ordinary least square的简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普通最小二乘法的离

?小于0则取其为0;如果Y?大于1则取其为1。但由于差平方和)方法估计LPM,如果Yii线性概率模型残差的非齐次性,参数估计方差是有偏的,而且t检验和F检验是无效的。因此有人提出对?i的正态化处理(即E(?i)=0,var(?i)=?2),但工作较为繁琐,效果也不理想。所以我们只能寻找另一种方法,就是把普通的LMP进行逻辑斯蒂转换,改成对数单位或概率单位模型,以确保所估模型的合理性和估计概率却是落在0和1之间。

11

我们假设公式3.1中的误差项?服从logistic分布或者标准正态分布。由于logistic和标准正态分不都是对称的,所以公式3.1可以做如下转换:

P(Yi=1|Xi)=P[(?0???iXi??)>0]=P[?>﹣?0-??iXi] =P[?≦?0???iXi]

=P(?0???iXi) (公式3.2) F为?的累计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缩写为CDF)。分布函数的具体形式依赖于?付出logistic的具体假设。即:

P(Yi=1|Xi)=P [?≦(?0???iXi)] =F (?0???iXi) =

1 (公式3.3) ??1?e可以看出,当??﹣?时,P?0:当??+?时,P?1.很好的解决了线性概率模型所遇到的问题。Logistic的S型曲线表明,?对时间可能性的影响力是变化的。当

?从负无穷向右增加时,函数值先是缓缓的增加,然后增加速度逐渐增大,之后增加速度又开始减慢。这说明?在P(Yi=1|Xi)处于中间阶段时的作用,将事件发生的概率标准为Pi,就得到如下logistic回归模型:

Pi=E(Y=1|Xi)=

11?e?(?0???iXi) (公式3.4)

对公式3.4进行一下简单的变换得到本文的logistic模型: Ln 其中

pi= ?0???iXi (公式3.5) 1?pipi,我们称之为发生比(the odds experiencing an event,简称1?piodds),有成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它是事件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概率之比。据公式(5.5),发生比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

pi=exp(??iXi) (公式3.6) 1?pi2.极大似然估计

极大似然估计是统计学着常见用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与最小二乘数相比,极大似然估计既可以用于线性模型,也可以用于复杂的非线性模型。由于概率的二项取值特性,使得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不能满足无偏性的的假设。因此,logistic模型参数估计最为常用的是最大似然估计值法。

12

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参数估计需要构建似然函数(likelihood function)。似然函数将观测概率表述为未知模型参数函数。模型函数的极大似然估计是选择能够使这一函数值达到最大似然估计。似然函数的表达式为:

L(?)??pi(1?pi)i?1nyi(1?yi) (公式3.7)

公式3.7称为n个观测值的似然函数。直接求公式3.7的最大值比较困难,一般通过吧似然函数进行对乘数转换的方法,再求转换试的最大值。

yi?n(1?y)? Ln?L(?)??Ln??pi(1?pi)i?

???i?1?

???yiln(pi)?(1?yi)ln(1?pi)?i?1n(?0??xi?i)????y(??x?)?ln(1?e)??i0ii???i?1n (公式3.8)

公式3.8称为对似然函数。为了估计能使Ln?L(?)?最大的总体参数?0和?1求偏导,然后令它等于0。极大似然具有一致性渐、进有效性和渐进正态性。一致性表示样本规模时。参数估计将近似于无偏。渐进有效性是指当样本规模足够大时,参数估计标准误应相应足够小;渐进正态性是指随着样本规模的增大,最大似然估计值分布趋于正态分布。

3.模拟分析

应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技术壁垒可能性的logistic概率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如果是全部变量进入模型,很难满足模型整体拟合的良好性。而使用stepwise命令后所得到的筛选变量数又很少,所以本文先用最优子集法确保模型整体拟合优度下的最优变量搭配,然后逐一帅选模型(在此不做演示) (三)结论

本文在政治经济学关于政府政策制定的基本理论框架下,借鉴前人的研究成

果,运用LOGISTIC模型对贸易伙伴过对我国农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据变量在模型中的显著性。得出结论认为过的下列因素在对我国实施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决策过程中影响较大。

1.近年来农产品出口额占GDP的比重越大的国家,对我国实施农产品贸易技术

壁垒可能性越大。

2.人均农业增加值越大的国家,对我国实施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可能性越小。 3.非WTO成员国对我国实施贸易技术壁垒的可能性较大。

13

4.居民消费水平(PVT)较高的国家对我国实施贸易技术壁垒的可能性较大。 5农业GDP贡献较小的国家,对我国实施贸易技术壁垒的可能性较大。

四、对我国实施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重点国家和遭遇贸易技术

壁垒的重点农产品

由于农产品的不可缺少性和不可替代性,农业早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农业在很多国家都有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农业的极端重要性使农产品国际贸易在农产品的所有贸易形式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各国对外贸易中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农产品出口,历为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但是传统上,中国的农产品主要是用于国内市场的消费,而不是用于出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农业生产不仅己经基本解决了中国居民的温饱问题,而且还出现了农产品结构性过剩,为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创造了条件。

中国农产品出口在世界各大洲的分布

从 2006 年到 2008 年的数据看,亚洲一直是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 60%左右;欧洲是第二大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 20%左右;北美洲是第三大市场,约占市场份额的 14%左右,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都是技术质量标准先进的国家。

14

(一)重点国家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国(地区)如下表所示

中国主要的几个贸易伙伴国均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它们在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都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这些国家注重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种类繁多、精细严格、更新及时,对国际农产品的贸易有着重大影响。对于这些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析将有助于分析中国农产品出口受制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

1.日本 入世以来,日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也是使中国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损失最严重的国家。据测算,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 30%,明显高于美国(李春顶,2005)。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门槛之高、管理之严亦著称于世,即使是像美国这样的世界顶级发达国家也常常为此叫苦不迭,频生诸多贸易争端,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就更加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了

2.欧盟 欧盟是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控制食品安全理念的倡导和实践者之一,不但对产品本身的质量安全设立严格的标准,同时对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也建立了十分全面的卫生标准。为了防止有害物质扩散,杜绝食品安全事故,欧盟特别对相关标识制订出一系列规范,同时建立了食品及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产品的可追溯性,因而为其他国家广泛借鉴。

3.美国 美国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尤其是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相当完备,早已形成一个全方位、强约束、高防护的网络体系。

15

4.韩国、菲律宾、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阿

联酋﹑荷兰、沙特等28个国已经对我国实施了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实施星级威胁,并且有13个国家对我国实施了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实施星级威胁。

(二)重点产品

在确定重点国家的基础上,按照各个国家威胁级别和近年来对我国农产品贸易

种类数量,确定重点产品。具体分析过程中,本文采用了海关统计的98章分类法来把农产品分为活物类等10种,并据每个威胁级别国家对中国农产品的进口结构,设计旨在定量化确定各类农产品遭遇贸易技术壁垒可能性大小指标,即:

???SiWji

i28其中,Pj为第j种农产品的威胁指数,j(1,2,3?????10);Si为第i

国威胁级别,即一星级Si=1,二星级Si=2,以此类推;Wji为中国第j中产品对i国农产品出口总量中的比重。在公式中,Si的数值可以由前述重点国家分析获得,而Wji数值获取则要分别计算我国对上述28国的各类农产品出口结构。分别将我国对各国各类农产品出口比重带入“产品危险指数”的计算公式中。可得各类农产品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危险指数”。见下表(我国各类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危险指数)

产品 食用蔬菜根及块茎 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肉及食用杂碎及其他动物产品 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等水果果皮 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 谷物 乳蛋,蜂蜜其他食用动物产品 活植物,茎根 插花 簇叶 活动物 危险指数 2691.97 1526.28 1169.34 1156.91 939.25 808.48 594.66 335.2 64.92 危险级别 1.000 0.567 0.434 0.430 0.349 0.300 0.221 0.125 0.024

16

五、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日本新贸易壁垒的对策

近年来,为了保护日本本国农业的发展,日本对农产品实行新安全管理体制并对农产品技术法规标准进行修改,加强和提高本国食品安全标准,从而,对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构成了一种潜在的威胁。日本对农产品进口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性措施,实质上已构成了新贸易壁垒。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关税壁垒和配额、许可证等一般非关税壁垒而言,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新型贸易壁垒。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标准的制定来进行对贸易的限制 (一)我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和特点

1、我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2006年,日本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首次突破2000

亿美元,达2073.6亿美元。同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314亿美元,其中对日出口达82.2亿美元,占26.2%,同比增长3.6%。据中国海关统计,截至2006年,日本已经连续15年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2、我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特点

(1)日本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比重在下降。日本虽然一直是我国第一大农

产品出口市场,但是从2000年到2006年期间,日本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比重已经从36.8%下降到26.5%,减少了10.3%。

(2)水海、畜禽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006年,我国畜禽产品对日本出口

12.5亿美元,同比增长6.4%;水海产品对日出口29.6亿美元,同比增长4.6%。而且,我国水海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也在稳步提高,从2000年的15.6%上升至2004年的20.9%。水海、畜禽产品成为我国对日主要出口创汇产品。

(3)园艺产品出口的增幅有所下降,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比重上升。2006年我国

园艺产品对日出口23.9亿美元,同比增长7.3%,低于2005年8.4%的增幅。2006年我国深加工农产品对日出口48.6亿美元,增长8.2%,比2005年高出2.5个百分点。 (二)日本农产品新贸易壁垒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虽然日本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但由于国内自然资源匮乏,耕地面积少,

农产品自给率比较低,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居于次要地位。日本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农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农业支持政策,充分利用WTO有关条款,进行农业的高额补贴。与此同时,日本一直保持很高的农产品进口关税水平,虽然经过WTO乌拉圭回合谈判,日本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已经大幅下降,但仍大大高于美国和欧盟。

17

2000年以来,日本围绕《食品卫生法》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技术法规和标

准进行了多次修改,其结果是对进口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管制越来越严格。2005年6月,日本政府第6次修改《食品卫生法》,公布了《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简称《肯定列表》)的最终方案,并于2006年5月29日起正式实施。《肯定列表》涉及对所有农业化学品的管理,这是日本为了加强食品和农产品中包括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在内的农业化学品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新制度,其大大地抬高了农产品准入门槛。

日本制定苛刻的新贸易壁垒,其中不少技术标准和法规与国际通行标准不一

致。对农产品安全卫生指标过于苛刻,尤其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且,有些标准是专门用来限制特定国家的产品。如2002年7月,日本修改《食品卫生法》,就是主要针对中国等国家的冷冻菠菜而实行的。 (三)日本构筑新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促进我国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日本构筑的新贸易壁垒,科技含量很

高,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必须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同时注重自主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技术、安全和环保标准,从根本上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新贸易壁垒促进我国农业企业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战略,冲破新贸易壁垒,达到环保与贸易的双赢。

(2)有利于增强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日本试图通过制定苛刻的食品卫生检

测标准,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作为“瓶颈”,来制约我国农产品的进入。2006年,日方以《肯定列表》为依据,加大检查力度,使得我国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难度剧增,给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带来了压力。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压力,迫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不断规范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2、消极影响

(1)直接影响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的数量,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成本。从总

体上说,我国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还比较低,大部分农副产品质量也不高,农药残量等有害物质大多都严重超标。由于《肯定列表》对所有农业化学品(个别豁免物质除外)在所有食品中的残留均制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标准,从而导致了对日农产品出口遭受极大阻碍。

(2)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开拓新市场。近年来,日本为了保护本国农业的发

展,不断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提出歧视性的、不合理的要求,在农产品的安全环保等方

18

面制定了较高的标准,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重重困难。由于我国农业出口企业无法在短时期内适应这些新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也就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开拓新的市场。

(3)不断引发贸易摩擦。新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引发中日两国贸易争端的重要因

素。一方面,日本出于保护本国农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设置了新贸易壁垒,阻碍我国农产品的进入。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由于国内市场的局限性、与日本地理位置相邻并且交通便利,以及受利润因素的驱使,极力扩大农产品出口,进军日本市场,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中日两国的贸易争端。我国企业在向日本出口农产品的时候,不但要面临高不可攀的市场准入壁垒,还要面对因这些贸易壁垒所引起的贸易摩擦,企业承担的海外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

(四)、我国应对日本新贸易壁垒的策略

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不断受阻于日本新贸易壁垒的现象,我国政府、企业都应

积极寻求策略,努力保持并增强农产品出口优势。

1、政府层面

(1)提高环保意识,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政府必须加大力度对全民进

行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与参与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此外,政府应该充分利用WTO的有关规则,加强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水平,例如,推动企业开展产品认证和生产体系认证等,以攻破日本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新贸易壁垒。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有关出口贸易部门为农业出口企业调研、收集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与服务,通过优惠政策的实施,加快我国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出口企业。

(2)完善相关质量标准体系和法律制度。我国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

快在农产品生产、销售、质量、包装、检验检疫等方面的立法工作,使农产品安全生产、安全销售,以实现与国际社会的接轨。政府应大力建设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健全食品安全卫生法规,强化食品质量监督体系,倡导生产和加工“无公害食品”,确保我国农产食品出口符合国外的标准。在检验检疫方面,应改变内检、外检分开的检验检疫管理体制,检验机构必须大力推广ISO9000系列标准,严格把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关,维护我国出口产品的信誉。

(3)培育和发展行业商会等中介组织。商会、协会等行业中介组织可以反映企

业的要求、收集企业的问题,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国内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起到很重要的协调作用。因此,我

19

国要尽快培育和发展这些行业中介组织,在农产品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企业成立行政协会,加强立法,保护行业中介组织的发展,为这些行业中介组织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促进其发展壮大。

2、企业层面

(1)科技创新,提高自身技术与管理水平。从根本上看,突破日本新贸易壁垒

主要还是依靠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出口农产品中,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占很大比重。因此,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加快技术改造,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从生产源头控制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

(2)加快市场多元化的发展。面对日本构筑的新贸易壁垒,我国农产品出口企

业应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把一些被日本拒之门外的农产品转移到环保水平相对低的国家和地区。这不但能扩大我国农产品在新的市场上的出口,还能缓解来自日本市场的压力,分散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

(3)重视农副产品的国际认证。认证是证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管理体系符合

某种标准、法规的合格评定程序,是依据国际惯例对产品进行评价和管理的一项工作。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来看,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需要获得“白色通行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通行证”—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因此我国企业要突破日本的新贸易壁垒,必须加强国际认证意识,与国际标准接轨,赢得新的市场。

六、结语

综上所述,从本研究可以得出如下几个主要结论:

加入 WTO 之后,我国农产品与国外农产品之间的竞争,包括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一是我国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与其他国家农产品、与出口所在国农产品进行竞争;二是国外农产品出口到我国,在国内与我国农产品进行竞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规范是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对我国农业发展和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来说,它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面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充分发挥我国政府、企业的作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我国突破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对策:1.我国政府应主要采取以下的对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法律法规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建立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充分利用 WTO 规则,解决我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争端?改革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体制和生产经营体制。

20

2我国企业应对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对策:?.对 TBT 协定及 SPS 协定进行认真研究?按照国际标准和出口目的国所要求的标准组织生产,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走出去”策略,绕过农产品出口目的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21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国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安淑珍.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技术壁垒.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01):77~78 [3]. 高志前,刘彦.WTO规则下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中国科技论坛.第四期.25~26.2005 [4]. 黄伟.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问题研究.科技成果纵横.2006第二期:10~12 [5]. 宋明顺.浅谈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对我国的影响.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第一期:53~55 [6 ] .万卫国.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挤兑我国企业的影响.企业管理.2002第三期 [7].张锡嘏.国际贸易.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 [8].周锦秀,孙东升,非关税壁垒的重要形式.国际贸易,2005,5

[9].王静;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10].魏岚,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D]. 吉林大学2004

[11].张燕林,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12].张辑,《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的贸易技术壁垒》,《经济论坛》,2005年第2期 [13].王杰,周磊. 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制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6月第五期

[14].商务部外贸司: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M].2007(12).

[15].柳延恒:我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经济论坛,2006(15). [16].刘文枚、韩福元、顾红艳: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4).

[17].李旸、梁瑞烨:突破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J].中国经贸,2006(10). [18].芦正鑫,我国农产品出口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6)

[19].王星丽,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日本新贸易壁垒的对策,当代经济,2008(10) [22].WTO之贸易技术壁垒定.http://www.sinolaw.net.cn/zhuanti/wto/wtotbt/tbt7.htm [23].Hillman,jimmye S.1997.Technical Barriers to Agricultural Trade .Westview Press

Inc [Paperback]

22

致 谢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颇多,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这里我想真诚的感谢我的导师宋清芳老师。宋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论文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从修改到最后定稿都严格把关、循循善诱。经过宋老师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宋老师严肃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也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宋清芳老师,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并且共同奋斗四年的大学同学们,是他们给了我无言的帮助。能够顺利完成论文,是因为一路上有你、有你们,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同时,我也认识到,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在之后的道路上我也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做的更好,在这里再次衷心地感谢所有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过我帮助的人们,谢谢!

2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o2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