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希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更新时间:2023-03-14 02: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希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班级:09汉师1班 姓名:谢月兰 学号:200942306125

摘要:

在远古时期,中国和希腊有着不同的民族背景和区域背景,所以他们所形成的神话也是不同的。与希腊神话相比,中国神话没有神系和主神;中国神话体现一种道德规范与伦理符号,而希腊神话则表达客观与美丽的个性,古希腊一个重要原则是“神人同形同性”。而它们所折射出来的各自的民族精神,即崇“德”与崇“力”; 利他与利己(“神话”与人话);注重和蔼、伦理至上与注重个性、探究哲理;坚韧执着、强烈责任感与崇尚自由、乐观等;这篇论文则从这些民族精神中领略中希不同风格的神话。

关键词:中国 希腊 神话 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神话和希腊古代神话在世界神话体系之林中,具有各自的典型意义。代表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化圈神话上的异同。而这些神话能体现其各自的民族精神,神话与民族精神互为表里,神话是民族精神的最初记录。神话的复兴,有激励民族的特性、促进与保存民族性的价值。在当今世界文化大汇集时代,我们不仅需要挖掘研究我们自己的文化,更要把眼光延及到全世界,不仅学习借鉴世界文化的发展现状和最先进的文化知识,还要挖根朔源,全面了解每一种文化的产生、发展、走向,以趋利避害,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是如何体现民族精神的。

(一)崇“德”与崇“力”

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的形成,得力于礼仪的、伦理道德的聚合力。在中国古代经过史官文化浸染过的神话中,提倡的是三皇五帝式救苦救难、律已甚严的高尚“圣德者”作为以文化向心力为纽带的庞大稳定政治实体的统治者,以礼仪、道德和仁义来治理国家、团结人民。所以中国神话体现的是一种道德规范与伦理符号,致使其民族精神有明显的伦理倾向,集中体现在中国民族精神的基本要素

是对社会政治等世俗生活方面的“德”的尊崇。中国诸神是会死亡的,他们通过禅位与让贤的和平方式实现统治权的转换。他们不仅把统治权交给接班人,还把他们制定和代表的伦理规范、道德体系、价值观念传递下去。

而希腊神话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得力于经济的、力量的、技术的聚合力。希腊是城邦制文明,而其城邦起源的典型是:先出现一个军事要塞,然后围绕要塞,渐渐出现并形成了市场,最后二者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城市,这个城市既是军事重镇,又是经济中心,但不论是军事性的还是经济性的中心,其目标都在于追求物质力量,而这些只有通过技术才能有效获得,可见“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城邦文化强调从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战胜其他城邦,得以生存和繁荣。因而在整个希腊神话中,崇尚的是透露着强烈的非伦理倾向的奥林匹斯诸神们强大、神奇、分工细致的力量,所赞美的是叱咤风云,能扭转乾坤的有“力”者。这些天神具有超人的神力,而伦理道德水准极低甚至不及凡人,所以希腊神话所体现其民族精神的基本要素是对“力”的崇拜和追求。希腊神界统治权的易手通过禁忌—放逐—反叛—取代的途径完成,其中暴力的反叛和否定是神系延续、进化和发展的契机,传达一种进化的思想。

(二)利他与利己(“神话”与人话)

中国的神是利他的。中国神话中,神不食人间烟火,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但又似乎具备了种种的美好品行。还到处可见当今庙宇香火缭绕,人们顶礼膜拜。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神话似乎是名副其实的“神话”。 人们呼唤“英雄”、“神”的出现,将一切美好的品德寄托在神话里,在神的身上,神性大于人性,终于两者分离,神高高在上。中国的神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不能容忍亵渎的行为。坐着的神像如来佛祖、玉皇大帝等必须端端正正,正襟危坐,临危不乱;站着的神像托塔天王观音菩萨必须两脚竖直挺立,形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形象。禹治理洪水而三过家门而不入,东方天帝伏羲为了人类,向父亲雷神借火种送给人类并且降服了龙马,未人类解决苦难等都体现了中国的神利他的民族精神。

希腊的神是利己的。希腊神话的神具备七情六欲,有爱有恨,敢作敢当,更象“人话”,马克思坚定地认为“希腊人中,自始至终在男人中流行着极端的自私自利”。希腊神话是最严谨的,情节紧凑而且曲折,众神之神宙斯和人类几

乎没有任何区别,充满了这样那样的缺陷。弑父、杀子、吃妻、好色、妒忌等等等等,雅典娜还要劈开宙斯的头颅才能来到这个世上。幸运的是还有普罗米修斯这样的盗火英雄,不幸的是普罗米修斯也被囚禁,即使最后他被释放的时候,宙斯也要求他必须用铁链拴着高加索山上的石块,这样才显得宙斯的尊贵。

(三)注重和蔼、伦理至上与注重个性、探究哲理

中国神话中的神是人兽杂糅。中国神话中的神虽相貌丑陋,但是一个个道德偶像,代表许多伦理符号,暗示一种道德的理想状态。像人类之母女娲就是人头蛇身。这是由于中国神话在发展过程中受历史化、伦理化、政治化的强烈影响,说到底是当时的统治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协调大家族之间、大家族与小家族之间等的社会各种矛盾,取得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社会“和蔼”,也就是利益的均衡状态即“和为贵”。他们通过塑造一个个道德偶像的神话形象,使人们对有德者的神话偶像的崇拜,从而形成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以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来统治人民和规范人民的生活。所以,使中国古代人民形成的人生最高价值是与统治集团推崇的伦理性的法则合一,牢牢地依附或把握带有强烈人文伦理色彩的“天命”,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显示中华民族精神注重和蔼的、伦理至上的基本特征,它预示了日后几千年民族文化的基本发展方向。

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希腊诸神或威严或俊美或骠悍或美丽或睿智或娇艳或机智,他们在神的状态长生不死,具有超人的力与美,同时他们具有人性的贪欲、荒淫、野蛮、虚荣和狭隘等。希腊体系神话所崇拜的、所赞美的是能扭转乾坤的有“力”者或技术大师,这些有“力”者或技术大师是代表某些方面的“力”或技术。人们关注这样的“力”或技术,而这个探索的过程又使知识系统化,而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是充满哲理性的。所以从希腊神话体系的完整性以及清晰的神界故事中可以看出希腊神话体现出注重个性和探究哲理的精神。

(四)坚韧执着、强烈责任感与崇尚自由、乐观

中国神话的气氛沉重、形象威严、气象壮阔,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执着,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民族精神与性格;而希腊神话的姿态质朴、风韵自然,极富艺术

感染力,也反映了西方人那种崇尚自由的乐观性格。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中国和希腊两国的地域,自然条件,历史发展进程等方面的不同,一个是典型的内陆文明,而一个是典型的海洋文明,这就造就了不同的民族精神:中国为大河文明,文化单一、稳定;且古中国人以耕作农业生产作为获得物质资料的主要方式,这也造就了中国人重乡土,重宗族,偏于稳定与和谐而较为封闭的观念;古希腊则是海洋文明,他们通过海上活动来攫取财富,谋求发展,长期的海上生活使他们向往自由与个性,勇敢、智慧、技术财富是他们所追求的。

虽然,我们探讨过一些中希神话各自的民族精神,然而双方也是有共同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只是双方都在追求不同的内涵。 (一) 追求美的境界

中国和希腊两国在追求美的感受时有着相同的形式不同的内涵。 中国的美就是结合了善和德的美。上古神话中的黄帝、尧、舜、禹等是善的代表,而蚩尤、共工、刑天等成了恶势力的象征,“善”和“恶”之间的分水岭是“德”。有“德”者受到崇敬、赞扬;无“德”者受到批判、谴责。而对“德”的评判标准就是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要求。上古神话充满着对圣德的赞颂,对无德的批判。鲧是天帝的嫡系子孙,受天帝之命,治理滔天的洪水。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盗用了天帝的息壤,有犯上作乱之嫌,终被天帝令祝融杀于羽郊。鲧死后,其子禹又受命继续治理水患,甚至三过家门而不人,终于平息了危害百姓的洪水。受到万民的拥戴和天帝的嘉奖,其传说广为流传。从而体现出一种自强不息、刻苦勤劳、公而忘私的民族精神。大禹因其符合伦理价值的理想标准而成为“善”与“德”的偶像;而鲧因犯上作乱,违反了既定的价值取向,而被视作否定形象。在对鲧、禹的一褒一贬中,我们可以发现道德伦理意识在民族精神中的力量。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不为物质利益或暴力所诱惑、所屈服的顶天立地的精神,成为指导我们奋然前进的民族精神。

希腊的美是追求人体的美。崇尚裸体,追求人体自身的美,成为古希腊人体艺繁荣的直接原因,这些裸体的形象无论性别如何,都追求一种和谐的美的形态。无论男女,他们的身材都非常匀称,充满了活力和美感,就像古代塑像。古

希腊健美的人体雕塑是与它的历史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古代希腊是由许多奴隶制城邦国家组成,它们有着共同的语言和宗教观念,每当祭神节日来时,来自希腊各城邦的人聚在一起,举行一年一度的奥林匹亚运动会和诗歌、音乐的竞赛,但有时各城邦之间也常常发生交战,因此,城邦国家需要公民有强健的体魄并英勇尚武,来保卫国家,整个社会的理想是要求公民既具有完美高尚的心灵,同时也要具备强健结实的体魄,这时艺术的社会使命就是要塑造智慧和力量统一的形象来表达这一社会理想。现代健美运动的理念同样是顺沿着古希腊人的理想,要求运动员具有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健美并不是表面上肢体的发达,而是人类对自身完美的追求,即对心灵与肉体的更高的追求,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影射出人类文明的光辉。

(二)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的思想,集中反映了各民族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顽强生命力,形象地体现了各民族百折不挠、完善进取的开拓精神,锲而不舍、知难而进,构成了不仅是中华民族更是成为世界各民族自强精神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古代神话“精卫填海”,讲的是炎帝的女儿女娃“游于东海”,溺水而死后化为精卫鸟填海的故事。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自然界往往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旱灾夺走了人们的食粮,洪水毁坏了人们的家园,无情的大海又使人葬身鱼腹。正因为海边的渔民常常受到大海的威胁,所以他们想征服大海,改造大海。但人与大海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女娃“溺而不返”,她的生命被大海吞噬了,但事情没有结束,女娃变成了一只精卫鸟,继续与大海斗争。它的抱负如此的伟大,它的决心如此的坚强,它的毅力如此的惊人,它的气概是如此的不寻常!精卫要填平大海,表现了人类同自然斗争到底的不屈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刚健有力、奋发进取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而希腊的神话中那段特洛伊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因为自己国家美丽超群的王后被美神维纳斯赏赐给了当时最英俊的王子,而受辱国的战士则为了那样一个美丽的女子再奋战十年也愿意,这样一种锲而不舍,知难而进,永不停止追求美得境界的精神完美地得到体现。

就其根源, 两个民族的神话,最初又是由各自不同的环境所生。希腊民族继

承了爱琴海文明的遗风,足迹遍布地中海沿岸。他们见多识广,接触到许许多多民族极其形形色色的风俗、文化。这种海洋性的开放性性格使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个性,也就把自己的优点、缺点,暴露无疑地展示在神话中。而养育古代中国的是有别于此的半封闭的大陆环境:东濒茫茫的大海,西北横亘漫漫戈壁,西南则耸立着险峻的青藏高原。这种一面临海(为古人难以征服的太平洋),其他三面陆路交通不便利的环境使其内部回旋余地大,但也造成了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失去了和其他文明交流、融合的机会。在原始的劳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内倾、封闭的民族为了战胜自然灾害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巨大的牺牲。人们呼唤“英雄”、“神”的出现,将一切美好的品德寄托在神话里,在神的身上,神性大于人性,终于两者分离,神高高在上。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它是民族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民族精神都使其文化震撼人心,发挥着永恒的艺术魅力。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伴随民族的历史而变化,它必须具有时代性。每个民族的的盛行都应该要弘扬其传统的民族精神,更需要人们以开放的自信和创新的姿态培育与时代相适应的民族精神。

承了爱琴海文明的遗风,足迹遍布地中海沿岸。他们见多识广,接触到许许多多民族极其形形色色的风俗、文化。这种海洋性的开放性性格使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个性,也就把自己的优点、缺点,暴露无疑地展示在神话中。而养育古代中国的是有别于此的半封闭的大陆环境:东濒茫茫的大海,西北横亘漫漫戈壁,西南则耸立着险峻的青藏高原。这种一面临海(为古人难以征服的太平洋),其他三面陆路交通不便利的环境使其内部回旋余地大,但也造成了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失去了和其他文明交流、融合的机会。在原始的劳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内倾、封闭的民族为了战胜自然灾害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巨大的牺牲。人们呼唤“英雄”、“神”的出现,将一切美好的品德寄托在神话里,在神的身上,神性大于人性,终于两者分离,神高高在上。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它是民族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民族精神都使其文化震撼人心,发挥着永恒的艺术魅力。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伴随民族的历史而变化,它必须具有时代性。每个民族的的盛行都应该要弘扬其传统的民族精神,更需要人们以开放的自信和创新的姿态培育与时代相适应的民族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0v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