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期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14 02:55: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语文"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中 期 总 结 报 告

课题类别____ 高中语文_____ 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 高中语文“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负责人 葛庆龙 负责人所在单位_____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 填表日期_____2013年7月21日

中期论证活动简况 7月21日,在莘县二中学校会议室举行了高中语文“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中期论证活动,校长周西政、业务校长王相锐、教务处主任宋庆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程俊平、高级语文教师贾俊魁担任了专家评委并参加了课题中期论证活动。 课题负责人葛庆龙代表高中语文“一五三”课题研究课题组向课题论证小组做了课题中期总结报告。校专家组对于课题中期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证,肯定已取得的成果,对课题今后的研究做了具体的指导。 自2012年5月课题立项以来,高中语文“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组在县、校教研室和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在各级教育专家的关心帮助下,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课题组教师按照方案,围绕既定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展开研究,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也遇到一些困惑,现将本课题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中期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 1.成立高中语文“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与步骤,明确了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分工。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我们选择业务精干,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组成了课题研究小组。确立子课题负责人并吸取有兴趣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非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工作给予第一手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结合成员的业务专长,进行了课题研究任务的分工,明确了各自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职责,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展开奠定理论基础。 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科研水平直接影响着课题研究的成果,在进一步深化课改理念的基础上,课题组围绕本课题精选学习材料,采取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理论学习。我们首先重新 课 题 中 期 报 告 学习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全面了解在新的新式下新课标对高中语文学科功能及课堂教学方面的解读,加深了对新课程标准22条》(李炳亭,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9.05),《高效课堂——五环教学法》(刘清法,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07.01)等论著,并为每位教师准备了《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课题研究》一书。这些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科研理论能力与水平。 3.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语文课堂改革的经验与成果,服务课题研究。 课题组老师先后到昌乐二中观摩 “271生态教育”的语文课堂,参加了《中国教师报》主办的“高效课堂导学案编制与使用专题研讨会”,聆听山东省聊城市教科所所长张新利的关于教科研与教师成长、莘县教科所长孟永丽如何开展教科研的讲座,从这些学习活动中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增强了教科研能力。 4.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互相听课,搜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手资料,在听评课中发现问题,通过评课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不断增强课题组教师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语文“一五三” 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 5、研究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分析其优点与不足。 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是课题研究的起点,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校“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的现状,课题组针对学生进行三次问卷调查,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了解了我校“一五三”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即高中语文“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目标与重点——从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导学案、分组教学、量化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并。 6、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高中语文“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 在本阶段,课题组成员深入到课堂中,认真观摩课堂教学环节,观察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认真讨论交流。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认真准备、执教了一节观摩课,从课堂教学活动来看,我们在本阶段的研究,基本把握到了语文高效课堂的规律,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确定了高中语文“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的理念,即在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下,全面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其中的“一”,是一个指导思想——让课堂“灵动”起来;“五”指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质疑补充、点拨提升;“三”即语文高效课堂的三个支撑——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分组教学”为组织形式、以“量化评价”为手段。 (二)课题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上的逐步深入 1.从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该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是“语文导学案的编制与实用”与“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分别由课题研究员葛庆龙与许艳红负责,其他课题组成员帮助两位负责人完成该两项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高中语文学案的编写和运用的基本环节》(许丽云,《中学教学参考》, 2012年07期)、《浅谈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王凌志,《语文学刊(中旬刊)》,2012 年第 12 期)及网络资料,并结合我校《 “一五三”导学案编写规范与要求》制定了《“一五三”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一五三”高效语文课堂评价办法》 2.自2013年1月1至3月 31日,由葛庆龙老师负责开展语文学习小组的分组与建设及分组教学的实施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参考了昌乐二中的分组办法与课堂分组教学的实施办法,并查阅了部分材料,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制定了符合我校(普通高中)学生情况的语文学习分组与小组建设办法,与课堂分组教学的实施办法。3月12日,由课题组成员孟文强与孙玉凤设计并完成了针对我校学生的抽样调查——“一五三”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了“一五三”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与存在的问题,写出了《“一五三”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及结论》 3.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5月15日,该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是“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分层教学策略研究”,由课题研究老师葛庆龙与仲桂娟负责,其他三位课题组成员帮助两位负责人完成该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思考》(陈雪)、《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徐建明《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7期 )、《“后发型”高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王焕军,《辽宁师范大学》2011)及其他网络资料,并结合我们课题组教师对分层教学的理解与认识及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共同写出了《在导学案的编写中如何落实分层教学目标》。 5.自5月16至7月 10日,在本阶段,课题组重点对当前的导学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堂学习量化评价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检验自课题研究以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情况及效果。5月28日晚,随机抽出高一、高二两个班的学生共106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由许艳红老师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写出了《“一五三”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第二次调查分析及结论》的调查报告。 本阶段,在许艳红与孙玉凤两位课题组老师主持下,就分组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的问题,在第二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分组学习活动。我们充分借鉴昌乐二中课堂分组教学的实施办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步推开。经课题组反复总结,写出了《“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下语文分组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课题组教师孟文强、仲桂娟共同主持了课堂量化评价问题的研究与总结,结合我们的课堂量化的实践经验,把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量化评价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归纳,完成了《“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评价体系与激励策略》。 二、阶段成果 在课题研究的中期阶段,高中语文“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获得了不少成果,汇总如下: 1.2012年8月,孟文强撰写的《浅谈高中生语文的自主学习》发表于《山东教育报》 2.2012年10月,孟文强撰写的《浅谈高中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获

得莘县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3.2012年10月,许艳红撰写的《 让课堂动起来》获得莘县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4.2012年10月,葛庆龙撰写的《分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获得莘县成教学果一等奖。 5.2012年11月,葛庆龙撰写的《高效课堂下的分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发表于《课程教育研究》。 6.2012年11月,许艳红撰写的《对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发表于《课程教育研究》。 7.2012年11月,孟文强执教的《文言文专题复习》课在全县举行的全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8.2012年12月,仲桂娟撰写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发表于《华章》 9.2013年5月,孟文强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 10.2013年5月,孟文强的《构建和谐课堂重在和谐》获得县教学成果一等奖。 11.2013年5月,孙玉凤的《立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激活高中语文多彩课堂》获莘县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12.2013年5月,仲桂娟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获县教学成果一等奖。 13.2013年7月,孟文强的《快乐学习古文》在聊城市电化教学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14.2013年7月,仲桂娟在全县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执教公开课《老王》取得了良好效果。 15.2013年7月,仲桂娟等制作的《荷塘月色》课件获聊城市市一等奖。 三、中期阶段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在本阶段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共同努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突破: 1.高中语文“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给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形式与路径。 学案导学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学习的方法与路径,引导学生在梯级问题设置的导学案的引领下,高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分组教学的课堂组织结构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开发学生的学习资源。6人学科分层分组的方法,保证了学生合作的参与广度与深度,从而实现小组整体成员的互利共赢;而课堂展示与交流的环节也为学生共同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的保障。 2.分层导学案的设计,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一层级的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的进步与成长。以前的导学案,常常不分层级,给所有的学生同一样难度的学习任务,导致优秀学生“吃不饱”,而后进生“吃不了”的情况。而分层设计、分层达标的导学案编写原则,让各个层级的学生都从学习中获得了成长的愉悦与幸福,激励着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3.语文激励评价办法完善了对学生学习成长的评价体系,沟通了即时评价、短期评价和中长期评价,真正实现了对学生全方位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式评价的统一。 在高中语文“一五三”课堂模式评价办法中,我们既重视即时性的口头与量化评价,也评价学生一堂课的学习表现,而周评价与月评价,使评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时,对团队进行评价的方法将个人的荣誉与小组荣誉紧紧连接在一起,促进了小组内部的相互督促,与共同进步,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存在问题 课题的研究激发了课题组教师学习教学理论的热情,激发了他们探索高中语文课堂改革的热情,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了有了巨大的改变。但也有存在有一些问题。一是教学行为转变并不十分到位,有的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但在真正教学中还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解放学生;二是我们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进度与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放手让学生运用三种学习方式学习,必然会占有大量的课堂时间,这样就无法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进度;三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大量的理论性材料,但是从我们本阶段研究成果来看,我们的研究还处于较低的层次——经验总结型,这些成果多是具体做法,而不是教学理论,它在教育教学上的普便意义还不大。 五、研究计划变更及下一步课题研究开展计划 因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研究进程不得不减缓,与申请报告相比,进程推迟了大约半年的时间,这是由于事先对困难预计不足造成的。下一阶段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提升与模式推广阶段,课题组成员要开展定期活动,进行业务学习和理论探讨,通过共同活动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本阶段既要在教学理论上进一步拓展深化,更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一个适合普通高中的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成为该课堂模式的探索者、示范者。并将自己的探索与思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沿着有新意,讲科学的思路继续将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精神延续在我们工作实践中,以全新的理念,积极的态度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六、预期成果 基于课题组上一阶段的研究情况与本阶段的研究任务,课题组准备在现在的研究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将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型材料进行归纳提升,将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发表一些有深度的论文,并形成课题总报告;同时课题组要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宣传与推广工作,让我们的研究成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课题负责人签名:葛庆龙 2013 年7月21日 专 家 意 见 该课题自2012年6月开题至今历时一年,课题研究方向明确,组织有序,工作扎实。从课题组提供的活动资料、中期研究工作报告、成果清单及样本来看,该项目已圆满完成中期研究计划中提出的研究任务,达到了研究目的,实现了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该项目现阶段研究的创新之处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实践探索为导向,促进教育观念更新与实践创新。 该课题以高效教学的理论研究为基础,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的特点以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为切入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语文课程模式理念,通过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全面落实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方法,从而推动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师的实践创新。 二、紧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现了研究观念的改变。 该课题突出的创新之处在于其研究观念地改变。课题研究从以理论专家为主体的传统教育研究转变为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研究范式。课题组教师全面参与课题研究、课题设计和课题实施,使高中语文“一五三”教学模式开发的策略、设计和运用方式在教师的评价、反思、改进、研究、修正和调整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模式。 三、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强调了研究的实践性。 该课题的另一创新点在于十分重视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并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形式探索、体系构建、实践反馈过程中提高了课题成员的教科研水平。课题组成员都是我校的一线教师,他们边研究边实践,他们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是从教学实践中来的,对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变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四、拥有科学的设计、严谨的计划和有效的组织形式 该课题研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探索出了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模式的途径,并通过这条途径形成了一个设计科学、计划严密的组织形式,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开展。 对课题研究下一阶段的建议: 1、在今后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课题材料的整理与归纳工作,加强理论学习,用现代教育理念观照课题实践,并通过反思归纳实践经验提炼建模理论。 2、注意课题成果的宣传与推广工作,将课题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教学的生产力,为推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评议专家组签名 2013年7月21日 所在单位该课题组在中期课题研究过程中思路明确,研究方法科学,工作开展扎实,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获得了比较丰富的课题成果,且这些成果具体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同意该课题组进行下一阶段的课题意 见 研究工作。 负责人签字(公章): 2013年7月21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0v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