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习题集(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3-03-14 02: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

第一章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从统计工作的产生和发展说明统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 2.试说明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 3.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试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5.解释并举例说明下列概念:

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统计指标、变异、变量。 6.试说明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总体的特征可概括成 、 和 。

2.统计学的发展史有三个起源,即技术学派、 及数理统计学派。 3.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统计分组法和 三种方法。 4.在现实生活中,“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 、 及 统计学。

5.统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三大职能上,即信息职能、 及 。 6.从认识的特殊意义上看,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统计调查、 及 。

7. 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都相同时,则为 。 8. 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不尽相同时,则为 。 9. 同一变量往往有许多变量值,变量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 和 。 10. 凡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

组成的整体,我们称之为 。 二、单项选择题:

1. 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某类设备 D、 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2. 对交院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

A、交院所有的学生 B、交院每一位学生 C、交院所有的学生成绩 D、交院每一位学生成绩 3. 对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

A、 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 B、 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 C、 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 D、 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生活

4. 对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调查,则统计总体是( )。

A、 全国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 B、全国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 C、全国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 E、 全国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

5. 对食品部门零售物价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

A、 所有的食品部门零售物 B、 每一个食品部门零售物

C、 所有的食品部门零售物价 D、 每一个食品部门零售物价

6. 港口货运情况调查,则统计总体是( )。

A、所有的港口货运 B、每一个港口货运 C、所有的港口货运情况 D、每一个港口货运情况 7.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 8.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 9. 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能有多个标志 D、可能有多个指标 10. 商业企业的职工数、商品销售额是( )。

A、连续变量 B、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C、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三、多项选择题:

1.指出下列变量中的连续型变量( )。

A、成绩 B、身高 C、人数 D、教科书册数 E、体重 2. 全国工业普查中( )。

A、全国工业企业数为总体 B、每一个企业即是调查单位又是报告单位 C、所有制是品质标志 D、全国工业企业职工总数为指标 3.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

A、性别 B、工种 C、工资 D、民族 E、年龄 4. 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性别 B、工种 C、工资 D、民族 E、年龄 5. 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

A、数量性 B、同质性 C、总体性 D、具体性 E、 社会性

6. 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与标志可以相互对调 B、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C、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

D、在不同研究目的下,指标与标志可以相互对调 7. 下列哪几个属于质量指标?( )。

A、产品合格率 B、废品量 C、单位产品成本 D、资金利润率 E、上缴利润额 8. 下列哪几个属于数量指标?( )。

A、产品合格率 B、废品量 C、单位产品成本 D、资金利润率 E、上缴利润额

9. 在说明和表现问题方面,其正确的定义是( )。

A、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B、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C、变异是可变标志的差异 D、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 E、标志值是变量的数值表现

10. 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 )。

A、规模 B、工作总量 C、强度 D、水平 E、密度 四、简答题:

1.试说明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2.试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 3.试说明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 4.试述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别及联系。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年收入额(元) 500~600 600~700 700~800 800~900 900~1000 1000~1100 1100~1200 1200~1300 合计 农户数(户) 240 480 1050 600 270 210 120 30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 分组(件/人) 50~60 60~70 70~80 80~90 生产班组 (个) 10 7 5 2 生产工人数 (人) 300 200 140 60 按月收入水平分组 (元) 4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合 计 家庭户占总户数比重 (%) 20 45 25 10 100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日产量 (件/人) 1 2 3 合 计 甲单位工人数 (人) 120 60 20 200 乙单位总产量 (件) 30 120 30 180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9.在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7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0.4个单位。试计算这个平均标志变量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

10.某地区199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 1998年 36405 1999年 44450 8679 17472 18319

其中:第一产业 8157 第二产业 13801 第三产业 14447 试计算1998年和1999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 11.某产品资料如下:

等 级 单价(元/斤)收购量(斤) 收购额(元) 一级品 二级品 三级品 1.20 1.05 0.9 2000 3000 4000 2400 3150 3600 要求:按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该产品的平均收购价格。 12.根据某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某种工业产品在该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生产 量达到56万吨,该产品在五年计划最后两年的每月实际产量如下:

月 份 1 第四年 3.5 第五年 4 2 3.5 4 3 4 4 3.8 4 5 5 6 4 3.8 5 5 7 8 4 4 5 6 9 5 6 10 5 6 11 5 6 12 4 7 合计 49.6 63 试根据表列资料计算该产品计划完成程度及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的时间。 13.某厂的劳动生产率(按全部职工计算),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计划执行的结果仅提高4%。试计算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14.某企业工人完成产量定额资料如下:

工人按完成产量 定额分组(%)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合 计 工 人 数 (人) 7 月 份 8 月 份 8 12 42 54 60 38 46 260 4 8 88 98 56 20 6 280 要求:分别计算各月份的众数和中位数。

15.某种商品在两个地区销售情况如下:

商 品 等 级 每件单价 (元) 甲 级 乙 级 丙 级 合 计 1.3 1.2 1.1 _____ 甲地区销售额 (元) 13000 24000 11000 48000 乙地区销售量 (件) 20000 10000 10000 40000 试分别计算甲、乙两个地区该商品的平均价格。

16.有人提出有三种萍果,一种是每元买2斤,一种是每元买3斤,一种是每元买4斤,现在各买1元,用了3元,买了9斤,当然是每元平均买了3斤,可是用调和平均数计算每元只买了2.7斤[即:3/(1/2+1/3+1/4)=2.7斤],少了0.3斤,因而否定调和平均数,你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17.兹有某地区水稻收获量分组资料如下:

水稻收获量(千克/亩) 耕地面积(亩) 150~175 175~200 200~225 225~250 250~275 275~300 300~325 325~350 350~375 375~400 400~425 合 计 18 32 53 69 84 133 119 56 22 10 4 600 要求:(1)计算中位数及众数; (2)计算算术平均数;

(3)计算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

(4)比较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说明本资料分

布的偏斜特征。

18. 某车间有两个小组,每组都是7个工人,各人日产的件数如下: 第一组: 20 40 60 70 80 100 120 第二组: 67 68 69 70 71 72 73

这两个组每人平均日产件数都是70件,试计算工人日产量的变异指标:

(1)全距(2)平均差(3)标准差,并比较哪一组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19. 某零售商业企业包括20个门市部门,它们的商品零售计划完成情况如下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0v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