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中考数学真题汇编:4.1 图形的初步认识(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26 21: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

§4.1 图形的初步认识

A组 2015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5·重庆,6,3分)如图,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G,H,若∠1=135°,则∠2的度数为 A.65° C.45°

( ) B.55° D.35°

解析 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答案 C

2.(2015·福建福州,2,3分)下列图形中,由∠1=∠2能得到AB∥CD的是( )

解析 只有B中可以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答案 B

3.(2015·四川泸州,5,3分)如图,AB∥CD,CB平分∠ABD.若∠C=40°,则∠D的度数为 A.90° C.110°

( ) B.100° D.120°

解析 ∵AB∥CD,∠C=40°,∴∠ABC=40°.∵CB平分∠ABD,∴∠ABD=80°,∴∠D=100°.

答案 B

4.(2015·山东泰安,5,3分)如图,AB∥CD,∠1=58°,FG平分∠EFD,则∠FGB的度数等于( ) A.122° C.116°

B.151° D.97°

解析 由AB∥CD得到∠EFD=∠1=58°,再由FG平分∠EFD,得到∠GFD=29°,又∵AB∥CD,∴∠FGB=180°-29°=151°. 答案 B

5.(2015·浙江金华,9,3分)以下四种沿AB折叠的方法中,不一定能判定纸带两条边线a,b互相平行的是

( )

A.如图1,展开后,测得∠1=∠2

B.如图2,展开后,测得∠1=∠2,且∠3=∠4 C.如图3,测得∠1=∠2

D.如图4,展开后,再沿CD折叠,两条折痕的交点为O,测得OA=OB,OC=OD

解析 A中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中可得∠1=∠2=90°,且∠3=∠4=90°,从而可得两直线平行;D中有条件可知两三角形全等,可得∠CAO=∠DBO,所以a,b互相平行. 答案 C

6.(2015·浙江绍兴,10,4分)挑游戏棒是一种好玩的游戏,游戏规则:当一根棒条没有被其它棒条压着时,就可以把它往上拿走.如图中,按照这一规则,第1次应拿走⑨号棒,第2次应拿走⑤号棒,??.则第6次应拿走 A.②号棒 C.⑧号棒

( )

B.⑦号棒 D.⑩号棒

解析 注意题目要求:当一根棒条没有被其它棒条压着时,就可以把它往上拿走. 答案 D 二、填空题

7.(2015·浙江杭州,14,4分)如图,点A,C,F,B在同一直线上,CD平分∠ECB,FG∥CD.若∠ECA为α,则∠GFB为________(用关于α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ECA=α,∴∠ECB=180°-α,由角的平

分线可得∠DCB=90°-2,再由FG∥CD,可得∠GFB=∠DCB=90°-2. α答案 90°-2 8.(2015·四川宜宾,10,3分)如图,AB∥CD,AD与BC交于点E,若∠B=35°,∠D=45°,则∠AEC=________.

解析 ∵AB∥CD,∠B=35°,∴∠C=∠B=35°.

∵∠AEC可以看作是△CED的一个外角,∴∠AEC=∠C+∠D=35°+45°=80°. 答案 80°

9.(2015·浙江嘉兴,12,5分)右图是百度地图的一部分(比例尺1∶4 000 000),按图可估测杭州在嘉兴的南偏西________度方向上,到嘉兴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_.

αα解析 以嘉兴为方位中心,画出方向标,可估计杭州在嘉兴南偏西45度;再测量出两地的图上距离,利用比例尺1∶4 000 000=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得两地的实际距离. 答案 南偏西45 4 380 km

B组 2014~2011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3·浙江湖州,4,3分)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

线c所截,a∥b,∠1=60°,则∠2的度数为( ) A.30° C.120°

B.60° D.150°

解析 法一 ∵a∥b,∴∠3=∠1=60°.∵∠2+∠3=180°,∴∠2=180°-∠3=120°,故选C; 法二 ∵a∥b,∴∠6=∠1=60°.∵∠2+∠6=180°,∴∠2=180°-∠6=120°,故选C; 法三 ∵a∥b,∴∠1+∠5=180°.∵∠1=60°,∴∠5=120°,∴∠2=∠5=120°,故选C;

法四 ∵∠1+∠4=180°,∠1=60°,∴∠4=180°-∠1=120°.∵a∥b,∴∠2=∠4=120°,故选C. 答案 C

2.(2014·浙江金华,2,3分)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垂线段最短

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解析 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此操作的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选A. 答案 A

3.(2014·浙江杭州,5,3分)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B.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 C.矩形的对角线不能互相垂直 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互相垂直

( )

解析 选项A,只有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而一般梯形的对角线不相等,错误;选项B,特殊的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错误;选项C,特殊的矩形——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错误;选项D,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正确.故选D. 答案 D

4.(2014·浙江宁波,9,4分)已知命题“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bx+1=0,当b<0时必有实数解”,能说明这个命题是假命题的一个反例可以是( ) A.b=-1

B.b=2

C.b=-2

D.b=0

解析 命题的条件是b<0,结论是一元二次方程x2+bx+1=0有实数解,B,D不符合.

当b=-2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为x2-2x+1=0,方程有实数解,舍去;当b=-1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为x2-x+1=0,(-1)2-4×1×1<0,方程没有实数解,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A 二、填空题

5.(2013·浙江湖州,12,4分)把15°30′化成度的形式,则15°30′=________度.

解析 30′÷60=0.5°,∴15°30′=15.5°. 答案 15.5

6.(2013·浙江温州,13,5分)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a∥b,∠1=40°,∠2=70°,则∠3=________度.

解析 如图,∵a∥b,∴∠4=∠1=40°,∴∠3=∠2+∠4=110°.

答案 110

7.(2013·广东佛山,15,3分)命题“对顶角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 解析 对顶角是指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个没有公共边的角,所以这个命题的条件是两个角是对顶角. 答案 两个角是对顶角

8.(2014·浙江杭州,12,4分)已知直线a∥b,若∠1=40°50′,则∠2=______________. 解析 如图,

∵a∥b,∴∠3=∠1=40°50′.∵∠2+∠3=180°,∴∠2=180°-∠3=180°-40°50′=139°10′.故答案为139°10′. 答案 139°10′ 三、解答题

9.(2013·广东,19,5分)如图,已知?ABCD. (1)作图:延长BC,并在BC的延长线上截取线段CE,使得CE=BC(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连结AE,交CD于点F.求证:△AFD≌△EFC. (1)解 如图所示,CE即为所求. (2)证明 在?ABCD中, AD∥BC,AD=BC.

由(1)中作图可知AD∥BE,AD=CE, ∴∠DAF=∠CEF. 在△AFD和△EFC中,

?∠DAF=∠CEF(已证),?∠DFA=∠CFE(对顶角), ?AD=CE(已证),

∴△AFD≌△EFC(AAS).

10.(2013·甘肃兰州,22,5分)如图,两条公路OA和

答案 110

7.(2013·广东佛山,15,3分)命题“对顶角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 解析 对顶角是指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个没有公共边的角,所以这个命题的条件是两个角是对顶角. 答案 两个角是对顶角

8.(2014·浙江杭州,12,4分)已知直线a∥b,若∠1=40°50′,则∠2=______________. 解析 如图,

∵a∥b,∴∠3=∠1=40°50′.∵∠2+∠3=180°,∴∠2=180°-∠3=180°-40°50′=139°10′.故答案为139°10′. 答案 139°10′ 三、解答题

9.(2013·广东,19,5分)如图,已知?ABCD. (1)作图:延长BC,并在BC的延长线上截取线段CE,使得CE=BC(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连结AE,交CD于点F.求证:△AFD≌△EFC. (1)解 如图所示,CE即为所求. (2)证明 在?ABCD中, AD∥BC,AD=BC.

由(1)中作图可知AD∥BE,AD=CE, ∴∠DAF=∠CEF. 在△AFD和△EFC中,

?∠DAF=∠CEF(已证),?∠DFA=∠CFE(对顶角), ?AD=CE(已证),

∴△AFD≌△EFC(AAS).

10.(2013·甘肃兰州,22,5分)如图,两条公路OA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1p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