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训练检测:考点5-大气环流与气候(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17 09: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Earlybird

考点5大气环流与气候

(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019·安徽宣城第二次调研)“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1~2题。

1.[考向气候特征及分布]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欧洲西部B.非洲南部

C.中国西北D.马来群岛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信息“没有季节之流转”可知,该地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由材料信息“色彩、植被、山脉、村落……毫无变化”可知,该地植被茂密、山区面积广大;据材料信息“烟缕垂直地升起”可知,该地盛行上升气流。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不会出现“烟缕垂直地升起”,排除A 项;非洲南部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排除B项;中国西北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植被稀少,排除C项;马来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四季更替,植被覆盖率高,山区面积广大,故D项符合。

2.[考向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

原因可能是()

A.位于赤道无风带B.雨、烟受重力作用

C.地转偏向力为零D.受人为因素干扰

答案 A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地处低纬度。赤道无风带是指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的地带,这里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多对流雨,故A项正确。

(2018·吉林省梅河口五中二模)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

Earlybird

系。读图,完成3~5题。

3.[考向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示该气压带()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

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三个月

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

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A项正确;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6个月,B项错误;图中纬线间隔是4°,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C项错误;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明显不一致,D项错误。

4.[考向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推测该气压带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活动范围跨南北两半球,应是赤道低气压带,B项正确。

5.[考向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少雨B.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高温多雨D.有明显的干湿季

答案 C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C项正确。

Earlybird

(2019·成都摸底)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考向影响气温的因素]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差异

C.地形起伏D.洋流性质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两地纬度相同,A项错误。甲地居于内陆,乙地位于沿海,乙地受海洋的影响大,根据等温线的“陆南点南”规律(即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可知,当地为夏季;由于海洋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故乙气温要低些,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故甲的气温要高些,即两地气温差异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B项正确。甲、乙两地都在潘帕斯草原上,地势差异小,故C项错误。流经乙附近的洋流主要是巴西暖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D项错误。

7.[考向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图示季节,影响圣地亚哥的大气环流是()

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气压带

C.盛行西风D.东南季风

答案 B

解析圣地亚哥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图示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

Earlybird

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8~10题。

8.[考向气候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

答案 D

解析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在森林茂密的地区用刀砍伐、用火焚烧,从而形成广阔的土地,再进行农业生产,这就是刀耕火种农业,这说明刀耕火种农业是在有植被覆盖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的;而尼罗河洪泛区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地表植被缺失,因而可以直接耕种,故D项正确。

9.[考向气候类型的特点]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答案 A

解析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尼罗河上游热带草原气候区,其降水特征表现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大。

10.[考向气候与农业生产活动]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 B

解析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次年5月,此时为作物生长期且在尼罗河泛滥区周边地区的只有地中海气候区符合。

(2018·深圳第二次调研)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

Earlybird

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完成11~13题。

11.[考向气压带风带强弱的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A.极地东风减弱B.中纬西风减弱

C.低纬信风减弱D.副热带高压减弱

答案 A

解析由于全球变暖,使得两极地区与中纬度地区热量交换活动减弱,相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弱,极地东风风力减弱,从而导致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故A项正确。

12.[考向气压带风带强弱的变化]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A.夏季、变冷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D.冬季、变暖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可知,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使得大气保温作用更加明显。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量大,高空云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上升,空气对流活动更加强烈,高空云升高较明显。故B项正确。

13.[考向气压带风带强弱的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其原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中纬度低

Earlybird

层云向两极移动使得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中纬度地区由于低空云数量减少,对太阳辐射量的削弱作用减弱,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同时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故C项正确。

(2018·湖南十四校联考)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大致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读图,完成14~15题。

14.[考向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由上图可知,与世界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相比,在地中海北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远超北纬40°,而在东部其分布范围亦大大向东延伸,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阿尔卑斯山B.地中海

C.北大西洋暖流D.盛行西风

答案 B

解析地中海的形状东西长,利于暖湿气流向东延伸,B项正确;阿尔卑斯山阻挡地中海气候向北延伸,A项错误;北大西洋暖流主要影响大西洋沿海地区,C 项错误;盛行西风和世界其他地区相同,D项错误。

15.[考向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冬雨率是冬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下列地中海气候区三座城市:罗马(42°N)、突尼斯(37°N)、的黎波里(33°N),它们的冬雨率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罗马、突尼斯、的黎波里

B.突尼斯、的黎波里、罗马

C.的黎波里、突尼斯、罗马

D.罗马、的黎波里、突尼斯

答案 C

Earlybird

解析冬雨率是冬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重。纬度越低,受西风带影响时间越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越长,冬雨率越高。根据地中海气候区三座城市的纬度可知,冬雨率从大到小依次是的黎波里、突尼斯、罗马,C项正确。

(2018·济南市章丘区3月联考)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完成16~18题。

16.[考向季风环流]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答案 D

解析图中高原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项正确;气压带与风带在大陆上被切断,A 项错误;高原面与海洋表面高差大,距离远,B项错误;高原表面植被少,季节变化影响小,C项错误。

17.[考向季风环流]上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A.ab B.bc C.cd D.ad

答案 B

解析夏季高原面升温比周围大气升温快,气压较低,风由周围吹向高原面。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ad表示冬季风。

18.[考向季风环流]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Earlybird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答案 C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C项正确。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

(2018·考试大纲猜题卷)下图所示区域中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满布岛洲和沼泽,定期出现洪水泛滥,整个流域内降水量的时空差异大。读图,完成19~20题。

19.[考向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图中①②③地区按年降水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

答案 A

解析③地区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湿润的东北信风遇山地抬升,在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因此③地降水量最大;②地区离赤道较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结合1 000 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判断,②地区年降水量大于1 000 mm,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 000 mm。因此三地区年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故A项正确。

20.[考向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1月份,①地降水特点及其成因分别是()

A.降水多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降水少受东南信风控制

C.降水多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多

D.降水少信风缺少地形抬升

答案 D

Earlybird

解析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①地受东北信风影响,A、B两项错误;①地地形以平原为主,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缺少地形抬升,降水少,C项错误,D项正确。

(2018·高考考前猜题卷)下图是位于亚欧大陆40°N~50°N四地区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量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读图,回答21~22题。

21.[考向气候资料的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对应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B

解析亚欧大陆40°N~50°N之间的地区,应该是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图中①地1月气温距平值很高,7月气温距平值较低,说明气温年较差小,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1月气温距平值很低,7月气温距平值较高,说明气温年较差大,7月降水距平值很高,1月降水距平值为负,说明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地7月降水距平值为负,1月降水距平值为正,降水主要集中于冬季,属于地中海气候;④地1月和7月降水距平值都为负,说明降水稀少,7月气温距平值为正,1月气温距平值为负,说明年温差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B项正确。

22.[考向气候资料的判断]①②③④四地中()

A.①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有关

B.②地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最大

C.③地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Earlybird

D.④地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距平值大

答案 B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影响,A 项错误;②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最大,B项正确;③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不利于农业的发展,C项错误;④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项错误。

(共4题,共56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3.(2018·三明质检)读世界某两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简述图中⑤⑥两地气候成因的不同点。(4分)

(2)图中标序号的地区中有世界著名的葡萄种植区,请说出是哪一个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3)③地和④地纬度大致相当但气候类型不同,分析各自的形成原因。(4分)

(4)澳大利亚沙漠气候直逼西海岸,简述其原因。(2分)

答案(1)⑤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暖流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⑥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②地。理由:②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且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种植。

(3)③地位于大陆西岸,处于西风迎风坡,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④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雨影区,降水稀少,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4)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西侧海域有寒流流经。

解析第(1)题,⑤地为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⑥地为地带性的热带雨林

Earlybird

气候。第(2)题,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种植。第(3)题,③地和④地中间有安第斯山脉,它们分别处于西风的迎风坡和安第斯山脉的雨影区,因此其气候类型不同。第(4)题,澳大利亚沙漠气候位于副热带地区且西侧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24.(2018·高考考前猜题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下图为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南美三国路线图及瓦尔帕莱索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气候资料图。

(1)舰艇编队10月6日至10日凌晨访问瓦尔帕莱索军港期间,多次遇到漫天大雾。雾多形成于静风或者微风、晴朗、近地面水汽比较充足、下垫面较冷、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阐释瓦尔帕莱索港多漫天大雾的原因。(4分)

(2)描述舰艇编队在途经麦哲伦海峡时可能遇到的困难。(2分)

Earlybird

(3)比较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瓦尔帕莱索在气候特征方面的异同点,并简析其成因。(8分)

答案(1)瓦尔帕莱索位于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空气暖湿;附近有秘鲁寒流经过,造成下垫面附近气温比高空低,形成逆温;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极易凝结形成雾,所以多漫天大雾。

(2)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纬54°附近,位于西风带内,风大浪高,舰艇会经受剧烈的颠簸考验;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雾,天气状况复杂多变。

(3)相同点:气温的升降变化大体一致。成因:两地纬度大致相同,太阳辐射的变化同步。

不同点:瓦尔帕莱索各月气温相对较低;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较小,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布宜诺斯艾利斯各月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成因:瓦尔帕莱索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沿岸有寒流流经。布宜诺斯艾利斯受暖流和冬、夏季风的影响。

解析第(1)题,雾是水汽凝结物,当时瓦尔帕莱索为春季,近地面气温高,蒸发旺盛,受海洋影响大,空气暖湿;秘鲁寒流经过,造成下垫面附近气温比高空低,形成逆温;寒流遇暖湿气流易使水汽凝结成雾,所以此时多漫天大雾。第(2)题,舰艇编队在途经麦哲伦海峡时,首先遭遇强大西风,风大浪高,舰艇将经受剧烈的颠簸考验;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雾,天气状况复杂多变。第(3)题,通过比较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瓦尔帕莱索的气候图可知,二者在气候特征方面的相同点是气温的升降变化大体一致。这是因为二者的纬度接近,太阳辐射的变化同步。两地气候的不同点体现在各月气温比较、气温年较差、降水总量及其季节分配等方面。这是因为二者的大气环流位置、洋流、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

25.(2017·福建八县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 ℃,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

Earlybird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6分)

(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4分)

(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2分)

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原因:西侧海洋7月份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风带风力强劲,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冬季时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解析第(1)题,据图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其弯曲的原因主要是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影响。第(2)题,气候类型根据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是受洋流、地形及盛行风影响。第(3)题,结合大气环流的特征,冬夏季高低压中心位置的变化,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主导风向。第(4)题,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暖流增温增湿、山地阻挡寒冷气流。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

26.(2018·湖南省长郡中学5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Earlybird

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由300多个小岛组成,属于北美科迪勒拉山系西部山脉的组成部分。群岛风大、雨多、四季温差小,植被以草甸、苔藓为主。每年1月,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阿留申低压,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及其地理位置。

(1)指出阿留申群岛上几乎无树木分布的原因。(4分)

(2)简述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原因。(4分)

(3)推测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东亚气候的影响。(4分)

答案(1)阿留申群岛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植被生长;位于盛行西风带,洋面广阔,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

(2)北极地区的极地东风南下在北纬60°附近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份,北半球陆地由于气温低,在亚欧大陆内部和美洲大陆内部形成的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

(3)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推测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风力偏小;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寒潮等灾害天气减少。

解析第(1)题,阿留申群岛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植被生长;该岛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大,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这些条件都对树木生长不利。第(2)题,在北纬60°附近,来自北极地区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份,北半球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第(3)题,阿留申低压强

Earlybird

度偏弱对东亚气候影响较大。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可能是亚洲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风力偏小;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寒潮等灾害天气减少。

Earlybird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wn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