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__优美与崇高

更新时间:2023-05-23 20: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节 优美与崇高

这是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往往把它们并列起来比较研究。

一、优美

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我们先把握四个字:和谐统一。

是最早被人类认识、最一般的审美形态。

所以在西方早期,美和优美往往混为一体。因此,在广义上,美包括崇高、优美、悲剧、喜剧、丑和荒诞等形态,但在狭义上,美则主要指的是优美。随着研究的深入,优美才从美的概念中脱离出来,演化成与崇高并举的审美形态,随着对崇高形态研究的深入,对优美的研究也不断得到重视。

(一)优美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

真善美最大限度的和谐统一。

(1)自然不是作为审美主体的对立面出现,而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成为物性与人性完美、和谐的统一。

在我们中国画中,“比德”的痕迹很重,那棵松象征人的意味比较明显。真善美统一的人为痕迹更易看出来。

(2)优美也包含社会性内容

它在此处与崇高的不同就在于有没有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优美就是一种令人舒适的自然而然的和谐感。

所以,儒家这样描述过君子的风范: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个文质彬彬,就是带有社会性的优美的表现。

2.特征:

(1)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表现。

就是审美主体要能自我观照,使审美对象的特征能够呈现。比方“柯达一刻”的广告,单纯从具体对象分析,不涉及优不优美的问题,但是把那些画面组接起来,就有一种和谐统一感,就令人心境放松。这与创作者用心去捕捉生活瞬间有根本关系,他首先有过这样超然的心态,才能在需要时把它表现出来。

(2)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

在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出清秀、典雅、柔和、协调的特点,具有宁静、平和、淡远的性质。

(3)内容和谐化一

拉美的早期艺术,虽然外在稚拙,但就像小孩子的笑脸,整个浑然天成,内容的简单纯真直接与外形结合在一起。

(4)审美体验是心旷神怡。

愉悦是优美体验中最主要的审美感受。

(二)对优美的理论探讨

1.在古希腊时期

优美与节奏、和谐、对称等紧密联系。

注意此处的和谐跟我们前面说的和谐不是一个意思。这个时候的和谐强调外部比例,形式特征的和谐。

2、近代以后,博克仍然从表面特征上总结优美的特征。

3、康德和席勒已经把物性与人性结合起来考虑。

4、教材小结不同领域中优美的不同特点:

(1)自然领域:优美主要表现在自然对象感性形式的和谐性。

(2)社会领域:现实对实践的肯定性。我们刚才讲的“文质彬彬”,是把对“真”与“善”的实践肯定融入审美。

(3)艺术领域: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统一到令死的作品表现出流动的生命感。

二、崇高

(二) 崇高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在对立和冲突的审美体验中体现伟大超越的人生境界。

在此我们看到,在这个内涵界定中,人的问题突出出来了。优美是一种浑然天成的人物合一,而崇高在展现人的力量,人的伟大。

(1)最早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研究的是18世纪的博克。丛对象外在形式和主体内在心理两个方面提出了崇高的特点。

到康德进一步强调崇高是主体对自身的肯定。

(2)对教材内涵的分析:

a.怎样的对立冲突?

崇高是一个相对弱小却代表正义与善的主体与强大的敌对势力奋斗抗争的过程,通过这种奋斗与抗争展示人的精神与力量。

普罗米修斯盗火者的形象就是早期文化中崇高的象征。为了给世界光明,主动牺牲自身,包含“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勇气。

所以,崇高的载体首先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因为艺术是人创造的审美对象。但在人的现实活动中也常常显现,就因为它展示人的精神力量。

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他可以保全自己生命的,但是他主动选择赴死,这是人的主动性的体现,这是跟崇高有关的壮烈。所以我们书上说,崇高与壮美有联系,但是壮美的对象可以是自然存在,而崇高则必然与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一种壮烈美的话,那么谭嗣同、陈天华的选择赴死就是一种崇高,他们把个人真正放置到了一定的群体中,这就是对有限生命的突破,就是人生境界的提升。

b.崇高体现人生超越的审美境界

首先,是对个人小我的突破;

其次,通过理性选择揭示人作为类存在的无限和超越意义。

在这个层面上,它最终达到冲突的和谐,对立的和谐。

(3)崇高的具体体现:

a. 人与自然的对立和超越

b.人与社会的对立和超越

都是有限和无限间对立和冲突,最后达到和谐的体现

2.特征

(1) 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

像罗马斗兽场和故宫这样的建筑本身就是人利用智慧突破个体有限自身力量的表现。 (2) 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

(3)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

(4)恢宏的尊严之美。

(二)对崇高的

理论探讨

1.古希腊时期

最早涉及的是毕达哥拉斯,第一次较为明确的把崇高与优美并列讨论的是郎吉弩斯的《论崇高》。

2.近代

“崇高”正式作为美学范畴是博克。

到康德把崇高分为:力学的崇高和数学的崇高。看到崇高与人的不可分离性。

席勒从艺术论的层面认为崇高与优美一样,都是“活的形象”。

到黑格尔时综合了康德和席勒观点。

3.现代以来

(1)由于对整个理性精神的逆反,“躲避崇高”成为一时的潮流,现代艺术在貌似怪物的东西中,深藏着人类对自身的虚无和恐惧的呼告,正是在这种呼告中,充满着人与世界、人与自身的刹那感悟和交流,他们所要表现的不是虚幻的神、理性、理想,而是真正的人生体验,真正的来自生命深处的声音。

(2)崇高的当代转向。在以叔本华、尼采等的哲学为背景的现代主义艺术中,彻底的失落了其伦理的内涵,而被一种生命力和存在的内容所替换,崇高直接面向生存和对人的现世存在的关注,崇高的超越不在那遥远的彼岸或是神圣的理性之中,而就在于我们自身的生命,就在于我们自身的心灵。

(3)但在此背后,是一种新的形态的崇高,如利奥塔所说的力图表现“无法表现的东西”。利奥塔被认为颠覆了传统的崇高理论。在利奥塔德在现代与后现代的论述中,从反对整体宏大叙事的后现代角度重新阐释崇高。强调日常真正的生命体验。

同学注意在本章和后边审美经验篇幅很长的理论史总结中,第一次不要一头扎进去,先熟悉大的分期,因为每一个分期有它总体特点,然后是每一时期的代表人物,看到人名知道谁跟谁一组,然后了解每一时期重点人物大概观点,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去通读相关内容,否则一团乱。

三、优美和崇高的比较

1、联系:都是基本的审美形态,都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崇高在对立中展现出了人的存在,而优美则强调了和谐与人的存在,就此看来实则是殊途同归。从什么价值来说,都能使人有所

得。

2、区别:

(1)体现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补充的两种人生境界。

a.优美主要展示了人的存在中的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也就是说,在人生实践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所呈现的一种和合化一的境界。

b.崇高主要体现的是人生实践中,由于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的展示着主体在实践中的冲突和对立状态,并且在这一对立冲突中,显示出的作为主体的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超越。

(2)崇高和优美的事物在量的规定性上的形式差异。

a.优美的形式,如风和日丽、杨柳依依、莺歌燕舞,再如曲线、圆形、小巧、光滑等。 b.崇高在对象形式上一般有数量上与力量上的巨大。

(3)崇高的审美形态的具体体现,由自然、形式上的规定性,进而发展到社会伦理生活中去。 a.优美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是真善美直接统一。

b.推动社会前进的新生力量,与旧事物产生冲突,而最终战胜旧事物,从而在这种冲突中体现出了崇高的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1f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