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季学期经济类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更新时间:2023-03-14 04: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年秋季学期经济类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一、复习方法指导和总体要求

《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理论基础课,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本课主要面对已经完成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生,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经济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三大块。

对于国际贸易理论部分,要求理解比较优势理论、要素比例理论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方式和利得。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始终抓住“比较优势”这个核心,理解三个章节的内在联系,切忌死记硬背。

对于国际贸易政策部分,要求能够利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等福利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对贸易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了解政府保护本国贸易的政策有哪些。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理解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运用。

对于国际贸易务实部分,要求熟练运用国际贸易术语和国际货款的收付,并对一些简单的案例进行分析。在复习过程中,要结合课本的相关案例进行学习才能达到考试要求。 二、参考资料

本课程期末复习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继续教育学院提供的视频教学课件,由李权老师主讲,共11讲。 2、教材(《国际贸易》第三版,王俊宜、李权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版。

3、复习提纲,以此界定考试范围,请按照该提纲参照视频教学课件与教材进行复习。

4、每周论坛上公布的学习导引以及作业,该部分为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同学们在使用视频教学课件和教材的时候,请参照学期初《学习指导》中对两者的对比。本复习提纲中的内容安排是按照视频课件的章节顺序的,一是为了表述清晰,二是为了帮助同学们结合教材学习,使同学们能更全面的掌握知识点。 三、试卷结构

本试卷为闭卷考试,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大题是名词解释,一共给出4-6个名词,进行解释。第二大题是简答题。

一共给出2个小题,简答题要求对题目进行简明扼要的回答,必要时需要作图分析。第三大题是论述题和计算题,一共给出2或3个小题,对每一个小题都要进行详细论述,必要时需要加入作图分析;计算题要求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占比约50%,国际贸易政策部分占比约40%,国际贸易务实部分占比约20%。 四、各章节知识点

说明:本复习提纲的章节安排按照李权老师的课件安排,如“1、国际贸易概论”即视频课件的第一讲“国际贸易概论”,以此类推。

为了防止个别同学直接将复习提纲上的内容直接粘贴进作业里,本复习提纲删除了部分具体概念的解释(这些概念都能在教材上直接找到答案)。

第1章、导论(教材无对应章节;课件第1讲)

本章的基本内容如下:

【了解】(1)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概念; 【了解】(2)国际贸易的研究范畴;

【了解】(3)国际贸易的分析方法、产生的经济学原理; 【了解】(4)国际贸易中的经典案例。

本章无考试要求,希望同学们学习完本章后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理解贸易的基础与获利; 2、掌握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3、思考现实贸易障碍。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教材第1章,1-4节;课件第2、3讲)

本章的基本内容如下:

【重点、运用】(1)绝对优势:概念、中心思想 【重点】(2)比较优势:概念、数学分析及中心思想 【重点】(3)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4)古典理论的模型表述。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的图形表述(生产可能性曲线、无差异曲线),均衡分析(局部均衡中的贸易获利)。最后是将模型分析方法运用到小国与大国的贸易分析中。

【了解】(5)国际贸易中的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本章考试要求:

1、重点名词: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 机会成本 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无差异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

2、理解并运用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 3、能够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进行数学分析

关于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特殊情况),可以用以下这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世界上只有英国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两个国家只生产两种商品:布和酒,投入的资源只有劳动,而且两个的劳动都是同质的(也就是说两国的劳动没有任何区别)。 葡萄牙 英国

布(1单位) 6小时 4小时

酒(1单位) 2小时 12小时

生产1单位布,葡萄牙需要投入6小时劳动,而英国需要投入4小时。也就是说,英国在生产1单位布上投入的资源(唯一的资源就是劳动)比葡萄牙少。我们就称,英国在生产布上相对葡萄牙具有绝对优势。

生产1单位酒,葡萄牙需要投入2小时的劳动,而英国需要投入12小时,由于葡萄牙投入的劳动少,我们称葡萄牙在生产酒上相对英国具有绝对优势。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观点认为:每个国家应该发挥自己的绝对优势,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因此,根据绝对优势理论的观点,葡萄牙应该专门生产酒,而英国应该专门生产布。

绝对优势理论对于分析1个国家在生产1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在生产另一种商品上具有绝对劣势的情况是有效的,但是该学说无法解释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安排生产。如下表所示,葡萄牙在生产布和生产酒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葡萄牙应该如何安排生产?英国又该如何安排生产? 葡萄牙 英国

布(1单位) 4小时 6小时

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借助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

首先,在生产布上,葡萄牙投入的劳动是英国的4/6=2/3。在生产酒上,葡萄牙投入的

酒(1单位) 2小时 12小时

劳动是英国的2/12=1/6。因此,葡萄牙在生产酒的优势更大。反过来说,就是英国在生产布上的劣势不那么大。我们称,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比较优势,而英国在生产布上具有比较优势。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认为:每个国家应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专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因此,葡萄牙应该专门生产酒,而英国应该专门生产布。

如果我们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去分析绝对优势理论的例子,也能得到和绝对优势理论相同的结论,同学们不妨自己动手试试。因此,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特殊情况。

第3章、要素比例理论(教材第2章;课件第4-6讲)

本章的基本内容如下:

【重点、运用】(1)要素比例理论的核心内容。重点掌握以下内容:三个基本观点、三个基本概念(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型度和要素丰裕型度),掌握判断要素密集型产品和要素丰裕型国家的方法。要素比例理论模型,能够用图形加以分析。(教材第2章,第1节;课件第4讲)

下图为要素比例理论模型

注释:向外弯曲的曲线A和B分别为国家1的国家2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原点弯曲的曲线1和曲线2是两个国家共同的无差异曲线,曲线2 的效用高于曲线1。不存在贸易时,国家1在A’点生产,国家2在B’点生产,两个国家都只能在较低效用的无差异曲线1上,通过贸易两个国家可以在C点消费,达到了更高的效用曲线2。 (更详细的解释参考第一次语音答疑)

【了解】(2)H-O理论的三个重要推论。要素价格的均衡化定理、利比兹-恩斯基定理和斯

托伯-萨缪尔森定理。这三个重要推论与H-O理论的结论共同组成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四大定理。(教材第2章,第2、3节;课件第5讲)

【重点】(3)对H-O理论的质疑和拓展。重点掌握“里昂惕夫之谜”以及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教材第2章,第4节;课件第6讲) 本章考试要求:

1、重点名词:要素禀赋 要素密集度 要素丰裕度 里昂惕夫之谜 2、H-O理论的基本思想

3、里昂惕夫之谜与H-O理论的关系,及其解释。

第4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教材第3章;课件第7讲)

本章的基本内容如下:

(1)二战以来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重点】①产业内贸易迅速增加。重点掌握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和产业内贸易指数; 【了解】②发达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了解】③世界产业之间的转移。 (2)规模经济理论

【重点】①规模经济的概念: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重点】②规模经济理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的。理解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独立的源泉。重点是理解规模经济理论的核心思想。 【重点】(3)重叠需求理论(相似优势理论) 【重点】(4)产品周期理论 ①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的 本章考试要求:

1、 重点名词:产业内贸易指数 内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 2、 相似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 3、 规模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 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

第5章、WTO与区域合作(教材第13、14章;课件第19讲)

本章的基本内容如下:

【掌握】(1)世界贸易组织。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运行机制等; 【了解】(2)区域合作的基本概念;

【了解】(3)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性合作组织的互补关系。 本章考试要求:

1、 重点名词:地区经济集团、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2、 关贸总协定的四大原则:非歧视性原则 透明度原则 互惠原则 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双方

面优惠原则

第6章、关税和数量限制(教材第4章、第5章;课件第10讲)

本章的基本内容如下:

【掌握】(1)关税的定义、征收目的和种类。注意区分从量税和从价税; 【重点】(2)名义关税和有效关税税率;

【重点、运用】(3)关税的静态影响和动态影响注意区分关税对大国、小国的不同影响,能够用图形进行分析。了解最优关税的概念。这里所用到的分析工具仍然是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分析;

【掌握】(4)关税与贸易保护的关系;

【了解】(5)各国的关税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纠纷。视频中有大量的案例。关注中国的关税制度改革;

【了解】(6)中国面临的三个现实问题;

【掌握】(7)配额、“自愿”出口限制,主要包括配额的概念、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自愿”出口限制的概念和影响等; 本章考试要求:

1、 重要名词:名义关税 有效关税 配额 自愿出口限制 2、 小国征收关税的静态影响 3、 进口配额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 自愿出口限制对出口国的影响

征收进口关税为什么不利于本国经济发展?(教材第四节)

答:贸易保护的核心是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然而,对于进口商品征收关税,限制进口,其结果不仅仅不能鼓励出口,还会损害本国的出口行业。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讲,其一、关税有着传递效应。由于征收关税是的商品价格上升,人们都想将征收关税所带来的损失传递出去。例如:进口商将关税加入商品价格中,传递给商品购买者。而一些企业购买了征收关税的商品,作为生产中的投入。它们会将这些关税计算在这生产成本中。 其二、由于征收关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进口数量减少。就会导致为了购买进口商品而换取外汇的需求量减少。外汇需求的减少,导致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上升,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出口者将会发现,出口所赚的外汇换回的本国货币减少,也就是本币升值不利本国出口。见教材102页

小国征收关税:贸易规模下降,出现R的福利损失。

进口配额的图形分析与关税类似,但二者主要的区别在于福利的最终归属。

Pw:自由贸易的世界价格水平; Pd:实行配额后的国内销售价格;

影响:生产者剩余增加a,消费者剩余减少;a+b+R+d,配额收入增加R,社会净福利损失b+d。

大国征收关税:(详细讲解参考第一次语音答疑)

Pt——关税条件下的国内市场价格;Pw——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国际市场价格 Pw’——存在关税条件下的国际市场价格;t——关税

注释: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 生产者利润增加:a 关税收入增加:c+e

社会福利减少:b+d-e,若b+d>e,则福利下降,若 b+d

第7章、补贴、反补贴与反倾销(教材第6章1-2节;课件14、15讲)

本章的基本内容如下:

【重点】(1)补贴、反补贴和反倾销的定义和类型(形式),注意区分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生产补贴和出口补贴;注意倾销成立的法律条件及反倾销措施。

【了解】(2)补贴、反补贴和反倾销的经济学分析,注意生产补贴和出口补贴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了解以空中客车与波音公司争霸为案例,探讨补贴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了解为什么企业会长期向国际市场倾销产品,反倾销的经济影响。

【了解】(3)WTO的相关规则,了解《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款的协议》及相关案例。 本章考试要求:

1、 重要名词:补贴 倾销 2、 补贴的三种形式 3、 倾销的三个定义

第8章、其他非关税措施(教材第7章;课件第16、18讲)

本章基本内容如下:

【了解】(1)政府采购与其他行政措施的干预(教材第7章;课件第16讲) 【了解】(2)环境与社会责任壁垒(教材第7章;课件第16讲) 【了解】(3)服务贸易壁垒(教材第7章;课件第16讲) 【了解】(4)技术贸易的相关问题(教材第7章;课件第16讲)

【重点】(5)贸易保护的政治和理论依据主要掌握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政治和社会根源、重商主义及其现代翻版:重商主义(主要观点和错误)、保护幼小工业理论、保护就业理论。(教材第7章;课件第18讲) 本章考试要求:

1、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错误 2、 保护幼小工业理论的基本思想 3、 保护就业理论的基本思想

第9 章、国际贸易规则(教材第9-10章;课件第22-25讲)

本章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国际贸易买卖合同的成立(教材第9章)

【掌握】(1)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了解国际贸易合同的多种形式; 【掌握】(2)合同成立的实质要件,掌握要约和承诺的概念;

【掌握】(3)国际贸易合同买卖合同成立的基本程序,掌握发盘和接受、询盘与还盘的概念; (二)国际贸易术语的特征和功能

【了解】(1)四组13种贸易术语的比较(教材第10章;课件第22、23讲) 【掌握】(2)CIF、CFR、FOB的比较:(教材第10章;课件第22、23讲) 保险费和运费、风险转移、买卖双方的义务、象征性交货、商品作价 【掌握】(3)FCA、CPT、CIP的比较(教材第10章;课件第24讲) 【了解】(4)国际货物运输及保险(教材第10章;课件第24、25讲) 本章考试要求:

1、 重要名词:要约 承诺 询盘 还盘 2、 FOB、CFR和CIF的价格构成

3、 FCA、CPT和CIP的价格构成

第10章、国际贸易流程、方式(教材第11章;课件第26讲)

本章的基本内容如下:

【掌握】(1)支付工具和主要单据,国际货款收付的基本方式和运作特征 【重点】(2)信用证业务的基本流程和特点 【了解】(3)国际贸易中的融资方式

【掌握】(4)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防范及信用保障机制 本章考试要求:

1、 重要名词:汇付 托收 信用证 2、 信用证的基本流程

五、练习题参考

1、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投入的资源只有劳动 布(1单位) 酒(1单位) 英国 4 小时 2小时 葡萄牙 6小时 12小时 (1) 英国在生产哪种产品上有比较优势?请给出你的分析; (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两个国家应该如何安排生产? (3) 如果国际市场上两种商品的价格为1单位布=1单位酒,那么葡萄牙交换1

单位商品的获利是多少?

2、画图分析要素比例理论模型,并分析贸易是如何增加参与国福利的。

3、什么是产业内贸易指数?请阐述它的含义。

4、简述名义关税和有效关税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

5、倾销有几种定义?简述之。

6、简述重商主义的思想和错误。

7、中方A与英方B签订“CIF利物浦”术语下的出口中国柑橘合同。正常运输路径是通过苏伊士运河,但航运途中,适逢两伊战争爆发,该运河不能通航。船被迫绕道非洲的好望角。请问绕航的运费应该由哪一方承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ev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