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原因与对策

更新时间:2023-03-14 04: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在从事同一种活动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沉浸并参与其中,而有些人感觉畏难、行为有逃避。在体育运动这种集体活动中,大学生群体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体现为消极被动、紧张以至于影响人际关系等等,除为教学质量带来不良影响外,也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导致学生受伤。本文论述了体育运动过程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典型表现,加以分析思考,提出几点建议,帮助大学生克服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难题。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运动 心理障碍

在工作或生活学习中,人在遇到以当前能力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会出现沮丧、不悦、痛苦等消极心理,消极情绪会带来人的精神困扰,进而影响身体[1]。体育运动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但不同的学生表现不一样,不少学生情绪消极,不但影响教学,也不利于大学生的精神健康。消除心理障碍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其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建立信任,才能逐渐消除不良情绪的困扰。

1体育运动中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表现 1.1消极

生命在于运动,我国大学生对待体育运动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总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女生。经过分析后,大学阶段女生身体发育完全成熟,由于身体特征的原因,在体育活动中会有诸多不方便,自然产生排斥、为难倾向。女生们更喜欢做旁观者,看男生挥汗如雨。他们喜欢听老师讲课,但是不愿亲自实践,在进行高难度动作时,消极情绪更加明显。

1.2自卑

由于家庭环境或成长经历的关系,有的大学生比较自卑,十分重视周围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当面临困难时,往往会强烈的表现出来,或紧张脸红心跳无所适从,或冷漠无语沉默相对。比如觉得在同学面前做了一件事可能会出丑,就会转为旁观者,不再继续参与活动。女生表现就更显著了,天生爱羞,比较敏感,担心自己的不当行为被同学嘲笑。还有一些体育技能或身体条件不太好的同学也对体育课有排斥意识。

1.3 怕累

优越的家庭环境或独生子女从小收到娇惯等等,大学生从小基本上没吃过什么苦,包括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从小到大的经历,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即便身体条件很好,但是心理和精神的懒惰,往往很轻微的活动量就叫苦叫累。家庭和社会虽然赋予了孩子坚强的体力素质,但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1.4胆怯

体育活动是个肢体体力活动,进而通过体力活动锻炼心理和精神素质。部分体育项目活动比较激烈,肢体接触较多,如篮球、散打等等,当看到有人受伤或自己有受

伤经历,在有些学生心理上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导致畏惧心理。另外,一些技巧性较强、难度较高的器械,学生如果技巧不足,往往会因可能的失败场景而胆怯。

2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形成原因分析 2.1 外部原因

外部环境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大部分体育项目是在露天场所进行,一般情况下会受到天气、场地、器械等因素限制和影响。有些不经意或不起眼的动作、物体、声音的干扰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障碍和不适感。学校器械的使用是开放的,有些器械缺少维护,松动不稳,安全性较差;体育场环境差,如草坪、煤渣等等,运动欲望骤减。

2.2 内部原因

学生自身原因也是造成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因素之一。原因主要是:第一,学生不够自信。如同一个体育项目动作,如果学生反复练习后效果不明显,或者与同学比相差较远,久而久之会因不自信而失去信心。第二,意志力不够坚强。体育活动对毅力和坚韧的精神要求比较高,大部分体育运动都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训练效果,有些学生恰恰缺乏意志力,即便拥有强壮的身体,在体育项目上表现却不理想。最后,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教学内容表现漠视,难以抵达心底。

2.3教育原因

首先是体育老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当,与学生缺乏互动,一般是以老师的动作为标准,学生模仿,大学生思想自由,追求发挥主体性和个性,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天性。单纯的模仿单调乏味,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另外,老师教案千篇一律,每个学生学的都一样,做的都一样,标准化、规范化,在“乌合之众”环境支配下,学生特长被限制。考虑到安全原因,学生在体育课上也很少接触到器材。

3 解决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对策 3.1加强专业知识教育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每个学期至少教授4个学时以上的理论知识。大学生掌握了比较完整的体育知识,从认知上解决项目判断,首先解除心理意识上的排斥,建立自信心。

3.2 因材施教重点辅导

即便是体育教学,也可以分小组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学生一起制定训练计划,根据教学要求和进度安排,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交流,激发大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和给人带来的改变,既可以提高学生训练水平,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

3.3改善外部体育环境

前文讲到,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较大,改善体育运动外在场所也很有必要。要科学规划体育场所,如球场、体育馆等等,体育器材多样化,满足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教、学结合,师生互动,逐渐改变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寓

教于乐,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保持轻松快乐的心情,释放心灵负担,充分发挥自我实力,改善自卑羞怯的不良心理。

4 结语

大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消极心理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2]。因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认真剖析原由,为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体育课在锻炼学生身体技能的同时,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课堂,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 参考文献:

[1] 马继军. 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4(S1):492-492.

[2] 张一弛. 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成因及解决办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26):234-2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ev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