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3-07-22 13: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消费电子2 0 1 3年 9月下 C o n s u me r E l e c t r o n i c s Ma g a z i n e 技术交流

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黄亮,王妍,昊畅 (长春工程学院,长春 1 3 0 0 1 2 )

摘 .要论述了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从教学实际入手,从如何设置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及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论述,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法, 力争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应用能力中图分类号: G 6 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7 1 2 ( 2 0 1 3 ) 1 8— 0 1 7 9 - 0 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已经由专业技术发展成为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使用的通用技术,计算机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水平已成为衡量其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从事具有本专业特点的计算机应用工作,以本专业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知识已经是较为普遍的行业需求。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拓展其专业能力的一个最主要渠道。我国几乎所有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相关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整个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算机知识与技能。 二、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实践性较强,知识点更新快,传统的讲解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重视知识共性的灌输,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深刻理解,熟练操作,并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教育思想,结合深入探索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先进豹教学方法,探索尝试多种教学模式混合的教学手段。 对于日常课堂教学,我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探究式教学法

,非常适合计算机课程教学。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任务的设计师,是学生学习的咨询者、 指导者、辅助者;学生才是教与学活动中真正的主体。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虚拟的任务进行学习,既维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又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完成任务的同时,向学生介绍需要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提高操作技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对于典型项目中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现教学与应用的对接。案例教学法是构建于情境学习论、认知弹性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一个个包含许多知识点的实际个案,引发学生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中以若干个案例为载体,形成一个种类多样的案例群, 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布局,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案例, 进而掌握不同的知识模块。采用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掌握学习方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案例教学中,应该注重案例的选择,突出趣味性、实用性和完整性等特点,对于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知识单元,可以对不同的案例反复使用,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同时,校园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应该建立相关课程的网站,教学中的高层次需求可在网络中得到极大的补充。网站的建设应该包含讲义、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在本科教育中具有基础性、普及型、实用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全体学生数量的 9 0 ,受众群体庞大,学生之间专业差异、基础知识水平差异巨大, 导致教学上有一定难度,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对于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

架构计算机基础教育知识结构体系,合理设置课程

体系

计算机教育应该分层次教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基础,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需要培养出不同层

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需要合理的组织知识体系。 大学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差异很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部分学生有一定基础,也有少数学生零基础,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今后一段时间,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我们提倡个性化教育引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分级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分级教学方法的应用,个人认为可在授课之前对新入学学生进行计算机水平测试,根据不同的分数段确定学生等级, 分别对不同等级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将基础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学班中组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目前高校中开设多门专业,针对不同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也不应该千篇一律,不同专业的学生除了应该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还希望学到一些对本专业有用的计算机相关理论和应用软件。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分模块教学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教学计划,对不同专业学生分别定制不同的课程内容,突出专业特点,注重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整合。有些工程性强的专业涉及到的科学计算比较多,艺术类专业可能会注重多媒体处理, 如机械类专业可以增加 C A D应用等单元,美术类专业可以增加掌握 P h o t o s h o p软件的应用,课程设置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的学习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计f 7 1 9消费电子 2 0 1 3

网络课程视频、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以及其他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各种教学形式互相补充又充分发挥了各自 的优势,满足了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善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和提高计算机应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p9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