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百家姓第二季 简洁版

更新时间:2024-02-03 02: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年百家姓第二季

以下相关的数据(排名和人口)均以参考为准。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百家姓

2014年百家姓第二季 ................................................................................................................ 1 以下相关的数据(排名和人口)均以参考为准。百家姓 ............................................. 1 百家姓 ............................................................................................................................................. 2 乐(古代读音有三种,一种念;一种念;还有一种念) ............ 6 于 ...................................................................................................................................................... 6 时(古代有两种读音,一种念;一种念) ...................................................... 7 傅 ...................................................................................................................................................... 8 皮 ...................................................................................................................................................... 9 卞(bian) ..................................................................................................................................10 齐 ....................................................................................................................................................11 康 ....................................................................................................................................................11 伍 ....................................................................................................................................................12 一种念、一种念、一种念还有一种念)余(古代有四种读音,

........................................................................................................................................................12 元 ....................................................................................................................................................13 卜 ....................................................................................................................................................14 顾 ....................................................................................................................................................15 孟 ....................................................................................................................................................15 平 ....................................................................................................................................................16 黄 ....................................................................................................................................................17 和(古代读音有四种,一种读< huò>;一种读< huó>;一种读< hè>;还有一种读<

2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hé>) .............................................................................................................................................17 穆 ....................................................................................................................................................19 萧 ....................................................................................................................................................19 尹 ....................................................................................................................................................20 姚 ....................................................................................................................................................21 邵 ....................................................................................................................................................21 湛(古代读音有两种;一种读;还有一种读) .................................22 汪 ....................................................................................................................................................23 祁 ....................................................................................................................................................24 毛 ....................................................................................................................................................25 禹 ....................................................................................................................................................25 狄(古代有两种读音;一种读< dí>;还有一种读< zhái >) ....................................26 米 ....................................................................................................................................................27 贝 ....................................................................................................................................................27 明 ....................................................................................................................................................28 臧(zang) ..................................................................................................................................30 计 ....................................................................................................................................................31 伏 ....................................................................................................................................................32 成 ....................................................................................................................................................33 戴 ....................................................................................................................................................33 谈(古代读音有三种;一种是< yuán >;一种是;还有一种是) .....34 宋 ....................................................................................................................................................35

3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茅 ....................................................................................................................................................36 庞 ....................................................................................................................................................36 熊 ....................................................................................................................................................37 纪 ....................................................................................................................................................38 舒 ....................................................................................................................................................38 屈(古代读音有三种,一种读作;一种读作;还有一种读作) ........................................................................................................................................................39 项 ....................................................................................................................................................40 祝(古代读音有两种,一种读作;还有一种读作) .........................41 董 ....................................................................................................................................................42 梁 ....................................................................................................................................................43 杜(古代读音有两种,一种读作< tú>;还有一种读作) ...............................44 阮 ....................................................................................................................................................45 蓝 ....................................................................................................................................................46 闵 ....................................................................................................................................................47 席 ....................................................................................................................................................48 季 ....................................................................................................................................................49 麻 ....................................................................................................................................................50 强(古代读音有两种,一种念;还有一种念) ........................................51 贾(古代读音有两种,一种念;还有一种念) .........................................52 路 ....................................................................................................................................................53 娄 ....................................................................................................................................................54

4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危 ....................................................................................................................................................55 一种读作;一种读作;还有一种读作)江(古代读音有三种,

........................................................................................................................................................55 童(古代读音有两种,一种读作,还有一种读作) ..........................57 颜 ....................................................................................................................................................58 郭 ....................................................................................................................................................59 梅 ....................................................................................................................................................61 盛 ....................................................................................................................................................62 林 ....................................................................................................................................................62 总百家姓 ......................................................................................................................................64

5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乐(古代读音有三种,一种念;一种念;还有一种念

根据2014年统计乐氏在我国排名第279位,人口233000人,占全国人口的万分

之一点四。 源头:

1.来源于子姓(宋国国君宋戴公的儿子,出自这一支之后,这一支出现在三千年前是宋国王族的后裔。起源于今天河南商丘地区,他的后代有两个人很有名:乐羊 乐毅。这一支是乐(yuè)氏正宗,这一支很清楚,被称为灵寿乐氏,平山乐

氏。这一支念乐(yuè))

2.来源于姬姓:晋国乐王鲋之后(他的后代就叫乐王氏,后来简称为乐(yuè)氏

和王氏)

3.来源于官位:乐正。(这些官儿他的后代也姓乐(yuè)以官为氏。)

4.来源于地名

5. 岳飞的后代:岳飞被冤枉他的族人因避罪改姓为乐(yuè)氏。 6.出自子姓:(春秋时期宋戴公四世孙 乐莒(ju)之后,燕国大将乐毅之后这

一支都念乐(yuè)。)

7.源于蒙古族:有一支非常重要的乐(lè)氏。 乐氏祠堂的一副对联:冰清岳丈 机断乐妻

乐:还有一个读音为(yao)

正确的读法在《论语》里:仁者乐(yao)山 智者乐(yao)水

根据2014年统计于氏在我国排名第38位,人口7384000,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

6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四点六。 源头:

1. 来源于姬姓:周武王之子邘叔的封地邘国,由于在公元前的743年,被郑国

灭掉了,他们把姓改成了于姓了(这个是于氏正宗,史称河南于氏)。 2. 来自复姓淳于氏(这个到唐朝以后才出现这一支,是为了避唐宪宗的讳,唐

代贞观年间,唐太宗定了皇族七姓,其中有一个姓氏淳于氏,到了公元805年,唐宪宗李纯继位,因避讳将淳于氏改成了于氏,到了宋代这一支有的人恢复了淳于氏,有的人没有恢复接着姓于,这一支是和于 淳于氏同宗。)。

3. 源于各种兄弟民族。

分布:今天山东的于姓比较多。

名人:于谦(这个大家都知道的)《石灰吟》

于谦小时候对的对联有:1.红孩儿骑马游街, 赤帝子斩蛇当道。 2.牛头喜得生龙角,狗口何曾出象牙。 3.三角如鼓架,一秃似擂(lei)槌(chui)。

时(古代有两种读音,一种念;一种念

根据2014年统计时氏在我国排名第189位,人口664000,占全国人口万分之

四点一。 源头:

1. 来源于姜姓:春秋楚国大夫‘申叔时’之后,他的后代就是时氏正宗。(按

照老规矩这个字念时(chi)今天很多人念时(shi)这个也可以。) 2. 来源于子姓: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来’的封邑,他的封邑叫时邑,他的后

代姓时,这一支世代相传念时(shi)不念时(chi)。

7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3. 来自西域的古国:石国(这一支有两姓,一支姓时(shi)还有一支姓石。) 4. 来源于赢姓:春秋时期有一个古国叫峕(shi)国,他的子孙就姓时了,这

一支念时(shi)。 5. 源于兄弟民族

分布:时姓发源于河南南部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名人叫‘时子’。河南和山东这两个省占时姓人最多,占全国时姓的三分之二。 名人:时苗(三国时期)

根据2014年统计傅氏在我国排名第53位,当代傅姓的人口450万,占全国

人口的千分之三点六。

源头:

1. 出于殷商名相傅说(Yuè 音悦)的后裔,说帮助武丁兴国,这一支是傅氏正宗。(傅氏人大多尊奉傅说为得姓始祖。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

支傅氏很多改为‘付’氏者)。

2.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后代‘大由’的封地 傅邑,属于以国名为氏(1955

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又有误改为付氏者。)。

3. 来源于祁姓:帝尧之子‘丹朱’之后,这一支原来叫傅阳氏,后来就改成

了傅姓、付姓、复姓、阳氏,这一支世代相传从傅阳氏演变来的(1955

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又有误改为付氏者。)。

4.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赖国人,被楚国所灭,属于避难改姓。这一支演变成罗、傅、赖这三个姓。现在有很多地方罗、傅、赖三姓不通婚,特别

是南方。

8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5. 来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太傅,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后来也有改

成‘付姓’。 6. 来源于兄弟民族。

分布:先秦时期,傅姓分布于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到了秦汉之际,傅宽跟从汉高祖刘邦打天下,以功封阳陵侯,历任齐相和汉丞相,傅姓的足迹已经踏上了山东。现在湖南是傅姓人口最多的,占傅姓人口接近10%。 名人:傅説,傅善祥(1833~1856)

皮姓在1987年排名在第276位,而在2006年的统计当中前300名里已经没有

皮姓了,现在已经找不到皮姓的排名和人口的相关的资料了。

源头:

1. 起源于姬姓:樊仲皮之后,是春秋时期周朝有一个卿士大夫樊仲皮,他的后代以先祖的名字为氏,他就是建立樊国的那位叫仲山甫(fu)的后裔。

2. 源于姬姓:郑国大夫‘子皮’之后。

3. 源于官位:古代西周时期有一种官叫皮工,也叫兽工。他们的后代就叫皮

氏。

4. 源于子姓:春秋时期宋国有个贵族大夫叫‘戴叔皮’,他的后裔也姓皮。 5. 源于姜姓: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大夫叫‘有熊氏’,他因为后来到越国去当大夫,死了以后被追封为景皮工,他的儿子叫小皮工,他们的后代也姓

皮。

6. 源于乌蛮族:唐朝的时候南诏(zhao)国,南诏国第四代国王叫皮逻阁,他的后代里面有几个孩子姓皮(其实这一支并不是汉族,然而这一支在今

9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天西南地区的彝族、白族、瑶族和苗族里面的皮氏,基本是这一支的后代,

是南诏国的后代。)。

7. 起源于辽代,到了宋朝又增加了一些姓皮的,是辽代有一个官叫皮室军,

这些人的后代姓皮。

名人:皮日休(唐) 皮锡瑞(清)两个都是皮鹿门。

卞(bian)

根据2014年统计卞氏在我国排名第243位,人口约381000余,占全国人口总

数的万分之二点四。

源头:

1. 出自于姒姓:是夏王朝已经有个名士叫卞随,他的后代子孙就分成了两个

姓一个姓卞,一个姓随,这个随后面有很多简化成了隋唐的‘隋’了。 2.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六子‘叔振铎’,他的旁系子孙‘卞庄子’之后(卞庄子的子孙后代中有姓‘卞’的也有姓‘庄’的,到了汉朝,为了避汉明帝刘庄的讳,姓‘庄’的这个还改成了姓‘严’的。曹(叔振铎的后代有很多姓曹,因为他后来封在曹国)、卞、庄、严四姓同出一源。据传,在

山东和江苏一带,至今仍有曹、卞、庄、严四姓不通婚的习俗。)

3.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后代‘吾融’之后,因为‘吾融’封在卞国(卞国就

在今天山东泗水卞桥镇)

4.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叫弁(bian)师。以官为姓(这一支有姓‘卞’

也有姓‘师’的)。

5.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卞和’之后。

6. 源于满族、蒙古族还有各种兄弟民族。

10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分布:在3700多年以前的夏朝末年,我国历史上便已经有了卞姓的人出现。现在江苏、四川、黑龙江卞姓最多。

名人:卞随,卞和(和氏璧发现者),卞后(曹操之妾)

根据2014年统计齐氏在我国排名第123位,人口约1723000人,占全国人口

总数的0.11%左右。

源头:

1. 出自姜姓:周朝的功臣姜太公,子牙的封国齐国,他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所以,齐姓的族人很多人推姜太公为得姓始祖。

2. 源于姬姓: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个大夫子叫齐子,他的后代也姓齐。 3. 源于氐族、蒙古族、满族、赫哲族和纳西族,这些民族当中都有齐姓。 分布:在今天东三北、河南和河北的齐姓最多,占了全国齐姓的62%。 名人:齐天觉、齐季若

根据2014年统计康氏在我国排名第92位,人口约2230000人.。

源头:

1.

出自姬姓。出自周武王的同母幼弟‘康叔’.之后,这个是康氏正宗。(康姓当中有非常重要的一支出自康居国,是汉唐时期西域的一个国家,出自

他之后。)

11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2.

源于姬姓:出自宋朝初期的匡氏(因避讳避赵匡胤的讳,全天下的‘匡’姓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康’姓了)这是从宋朝以后才出现的。这一支到

后来也有几个改回去了。 3.

源自兄弟民族

分布:康姓尤以安徽、四川、甘肃、山东、陕西等省居多,占全国康姓的三分之

二。

名人:康僧会、康昆仑。

根据2014年统计伍氏在我国排名第128位,人口13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千分

之一。

源头:

1. 来源于芈姓:出自黄帝臣子‘伍胥’之后,这个是伍氏正宗。

2. 来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的官位

3. 源于各种兄弟民族。

分布:湖北、湖南、广东这三个省占全国伍姓的三分之二 名人:伍儒(回族伍氏的始祖)

余(古代有四种读音,一种念、一种念、一种念还有一种念

根据2014年统计余氏在我国排名第40位,人口580多万,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

四点七。 源头:

12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1.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由余’之后,他的后代一部分姓‘由’

一部分姓‘余’,这一支‘由’和‘余’是同宗,这一支念余(yú)

2. 源于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儿子姒罕,赐姓为余,后代相传为余氏,但这

个字不念余(yú),念(xú)或者(tú)。

3. 源于兄弟民族,如果来源于匈奴族就一定念余(tú),如果来源于蒙古族的一

定念余(yú),

4.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古蜀国‘褒余道’,住在这里的居民就叫褒余氏、褒

斜氏,后来就变成三个姓了褒氏、斜氏、余氏,但这个余念余(xié)

分布:四川的余姓多一点。

名人:余南涧、余玠(南宋)、余叔岩。

1987年的时候前300位都没排进,到了2006年的时候前500位都没有排进

源头:

1. 来源于妫姓:出自殷商名臣元铣(xian),今天汉族的元姓,基本上都把元铣

当做他们的得姓始祖。

2. 出自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元咺(xuan)。

3. 源于鲜卑族:出自北魏王朝拓拔部改姓为元部,也就是说拓拔氏改为元氏。 4. 出自北宋初期玄氏家族(这个玄姓今天在朝鲜和韩国还特别多。)在宋朝的时候赵匡胤把自己的父亲赵弘殷追封为大宋宣宗圣祖皇帝(因宣和玄音很相近,

所以避讳为元,把玄姓改为元姓)。

5. 源于危姓:唐末时期有个人叫‘危仔倡’之后(由于吴越王钱鏐认为?危?

不吉利,便赐姓?元?。),这一支到唐末五代才有的。

13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6. 源于官位:出自上古时期官吏元士,有姓元的。 7. 源于芈姓:楚国大夫‘芈喻’之后,后来也改姓元了。

8. 源于子姓:春秋时宋国大夫‘华元’之后。 9. 源于魏国(魏武侯)公子元,他的后代也姓元了。

10. 源于兄弟民族

分布:现在湖南、江西的元姓比较多。

名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出自元姓,元景安。

2006年的时候卜姓排名在第170位,人口720000左右

源头:

1.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夏启手下巫师,这些人就以卜为姓。 2.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之后,因占卜,所以他

的后代就姓卜了。

3. 源于布朗族:出自明朝时期云南缅中军民宣慰使(明朝初期,王朝政府控

制西南地区,在云南边地一带设有六个宣慰使司,宣慰使(大土司)即阿瓦王朝首领卜刺浪马哈省,将在缅甸支持下反叛明朝的原麓川宣慰司(今云南瑞丽)宣慰使思任发捕获,交给中央王朝斩首。明英宗下旨嘉奖卜刺浪

马哈省,并赐汉姓为卜氏。)所以今天布朗族里面卜氏是大姓。

4. 源于回族:属汉化改姓卜氏。

5. 源于其他兄弟民族。

分布:安徽最多,其次是广东、广西、内蒙古。这四省加起来是占了全国卜姓的将近70%。

14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名人:卜天寿、子夏(卜商)、卜式(西汉)。

根据2014年统计顾氏在我国排名第89位,人口2300000余,占全国人口的千

分之一点九。 源头:

1. 出自己姓:夏王朝昆吾氏之后(也就是颛顼帝的后裔当中,有子孙封在顾

国(今河南范县)世称顾伯),这个就是北顾。

2. 出自姒姓:越王勾践后裔顾摇之后(这一支主要在会稽这一带(今浙江绍

兴)),这个是南方顾氏的鼻祖。

3. 源于兄弟民族

4. 改姓:(浙江宁波有一支?姚孟姓后代顾氏?,原为姚氏、孟氏,是随主人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从浙江余姚丈亭顾家埠迁徙至宁波市北仑区后,因感恩和敬慕主人而请赐?顾?为姓氏,以小三辈始源于顾

氏排行字辈,属于长者赐姓改姓为氏。)

分布:江苏和浙江的顾姓最多。这两个省的顾姓,就占了全国顾姓的60%以上。

名人:顾恺之(《渐入佳境》跟顾恺之有关(吃甘蔗吃出来的))

根据2014年统计孟氏在我国排名第73位,人口330万,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二

点七。 源头:

15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卫国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絷,他的后代称公孟氏,

后来省称为孟氏。这一支是河南孟氏。

2.源于子姓:商王朝时期,生序排列。因为在古人当中嫡长子称伯,庶支长子称

孟,好多姓孟是这样来的,所以子孙姓孟。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鲁国公族‘庆父’之子‘公孙敖’之后。山东的孟氏,孟子是这一支的后代。这一支以孟子为始祖。这一支当然是孟氏的大宗。

4.源于兄弟民族。

分布:今天的山东是孟姓的第一大省,占了全国孟姓的三分之一。现在孟姓主要

集中在河南、河北和山东这三个省。 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己》

孔孟两支同样排辈,只不过孟家矮一辈。因为孟子是孔子的学生。

历年的统计当中前500名都没它。

源头:

1.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平贾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那么这一支的后代就姓平。平尚书、平准令、廷尉平、平章事等,这些官位历代都有,他们

的后代就以官位平为姓了。

2.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婴的后代。晏婴,字平仲。有一支就以先

祖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姓平。

3.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哀侯’之子‘诺’的封地平邑,属于封邑

名称为氏。 这一支被大家看作平姓的正宗。

4.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末代帝王武丁之子‘苑侯’之后。他的子孙当中有姓平的。

16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5.源于兄弟民族。 名人:晏婴

根据2014年统计黄氏在我国排名第7位,人口接近3200万。占全国人口总人数

的2.5%左右。

源头:

1.源于嬴姓和姚姓:舜帝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伯益是颛顼帝的后代,帮助大禹治水有功。伯益的后裔十四支,有十四个姓,回来称为赢姓十四氏。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黄姓就是伯益后代里十四支里的

一支。后来有个国家叫黄子国,又称黄国。国被灭了以后子孙称黄氏。 2.源于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有一支曾建立黄国,后

来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源于改姓: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等。

4.源于回族:蒲寿庚的后裔。把‘蒲’故意写成黄、苗。慢慢的有一支忘了,他

就姓黄了。他们的后代就姓黄了。

5.源于其他兄弟民族。

名人:黄歇(春申君)、黄森屏(子孙在越南)。

和(古代读音有四种,一种读< huò>;一种读< huó>;一种读< hè>;还有一种

读< hé>

17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根据2014年统计和氏在我国排名第293位,人口196000人,占全国人口的万分

之一。 源头:

1.来源于祝融氏:出自远古时期祝融氏‘重黎’的后代,属于以官职为名。因为重黎的后人叫羲(xi)和,当了掌管天地四时的官,羲和的后代就用‘和’作为

姓。这一支应该读和(huò)或者今天可以读和(hè)。

2.来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军制官吏叫‘和令’(和令,是西周初期在军队中设臵的旗令官,以示军纪军威,通常由武艺高强之军官担任,负责把守军门。),他的子孙开始叫和令氏,后来叫和氏。这一支正确的读音也应该念和(huò)或

者念和(hè)。

3.源于两周时期的官位‘受和’,他的后代就叫受和氏,后来叫和姓。这一支正

确的读音也应该念和(huò)或者念和(hè)。

4.源于子姓: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宣公‘子力’,他逝世以后,后来有个继位的叫宋穆公,在宋穆公的子庶子孙当中有和氏。这一支很有意思,一部分子孙姓和

(hé),一部分子孙姓穆。这一支念和(hé)。

5.来源于芈姓: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卞和’之后。这一支应该念和(huó)。

6.源于兄弟民族的。

7.源于商王阳甲:商朝有个王叫‘阳甲’,阳甲的名字叫和。

名人:和峤(西晋时期) 典故:《和峤专车》

祠堂对联:广记三州大事,巧描二帝真容。(上联指的是清代乾隆年间非常著名的进士‘和映’,这个原名叫‘和宁’。是蒙古镶黄旗人,留下了很重要的著作《三

18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州纪略》。下联指的是元代著名的画家叫‘和礼霍孙’)

根据2014年统计穆氏在我国排名第206位,人口553000多,占全国人口的万分

之三点四。 源头:

1.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宣王的弟弟子和之后,这一支是穆氏正宗。

同时这一支和和、和戴和一部分姓戴的是同血缘。

2.源于藏族。 3.源于鲜卑族。 4.源于蒙古族。 5.源于回族。 6.源于满族 7.源于鄂温克族。 等等兄弟民族。 名人:穆桂英、穆修己、穆宁

典故:《国色天香》--穆修己。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韩穆家风》--穆宁和韩休。

根据2014年统计萧氏在我国排名第30位,人口大概8984000余人,占全国人口

的千分之五点六。

源头:

19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1.源于嬴姓:它是远古部落首领,伯益的后裔,在萧邑做大夫,属于以封邑地名

为氏。

2.出于子姓:春秋时期宋国的始祖微子启,他的后代封地在萧。那么萧国后来被

楚国灭掉,后裔的子孙为了纪念亡掉的国家,取国名为姓,姓萧。

3.源于契丹族。

4.外姓改入。(宋朝有一将军叫钟达,为奸臣所害,抄斩九族,他有七个儿子,

其中三个死里逃生,为避害而分别改姓萧。)

5.源于其他兄弟民族。

名人:梁武帝萧衍,他就是萧何的第25世孙。魔鬼的魔这个字就是梁武帝造的。

摩--魔。对中华文化留下过深刻影响的皇帝。

在2006年,尹姓排在第95位。总人口大概220万左右。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一

点八。 源头:

1.第一是少昊之子‘般’般被封在尹城,所以他的名字也叫尹般。他的族人都姓

尹。这个是尹氏正宗。

2.出于西周太师兮甲,兮甲也叫?尹吉甫?。封其官名为?尹?,那么他的后代也

就姓尹。这一支还有姓吉的。 3.出自芈姓:芈姓源于南方楚国。

4.出于兄弟民族的改姓。

分布:尹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今天尹姓最多的省份是:山东。占了尹姓人口的

12%左右。

20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名人:尹彦德、尹继伦。 尹姓的堂号:一经堂

根据2014年统计姚氏在我国排名第62位,人口504万左右,占全国人口的千分

之三。 源头:

1.源于舜帝:舜帝生在姚地,所以以姚为姓。妫姚实际上是一宗。姚姓后裔现在我们能够确定的分出60多个姓。这个是姚姓正宗。(最新统计100多个姓是从姚

姓分出来的。)

2.出自子姓:春秋时期,原来的商朝,商国的后裔有个国家叫姚国。这一代的子

孙也姓姚。

3.源于羌族:汉朝末期西羌烧当部首领姚戈仲,汉化得来姚姓。

4.源于蒙古族、满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

分布:今天姚姓主要集中在安徽、广东和江苏这三个省占了姚姓人口的25%左右。

安徽是当代姚姓第一大省。占了姚姓总人口的9%不到一点点。

名人:姚儒--《家教要略》

根据2014年统计邵氏在我国排名第84位,人口3324000多,占全国人口的千分

之二点一。 源头:

1.源于姬姓:是周文王第五个儿子鼎鼎大名的召公奭(shi)。他的封地在召。在

21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那里他的子孙就以召为(姓),他的子孙为了纪念自己的故都,所以就姓邵了。 2.源于彝族:明清时期,云南地区有一批人叫?土把事?为首的一个汉族人,他到了彝族地区了,这个汉族人就姓邵。彝众皆服,有很多土把事都跟他学道,都

改姓了邵。这些人的子孙都姓邵了。

3.源于姬姓:周文王第十个儿子季载之后也有姓邵的。

4.源于地名:春秋时期,楚国的邵陵,那边的居民就姓了邵。邵陵就是召陵,在

最早称召陵。 5.源于很多其他少数民族。

名人:邵雍

湛(古代读音有两种;一种读;还有一种读

1986年,湛姓排在第386位,谌姓排在第315位。后来就没有湛氏的资料了,现

在也不知道排在第几位了,人口多少也不知道。暂无数据。

源头:

1.源于姒姓:夏王朝早期大禹的后代,属于以国名为氏。上古夏朝时,有个斟灌国,是大禹的氏族中的一支建立的诸侯国,原斟灌族人为避害,便约定把原国姓斟灌二字合并,各取一半,合成一个湛字,即去斗去雚为姓,遂成湛氏。子孙沿

袭,传延至今,已有四千余年。

2.源于尹祁氏:出自上古尧帝的第三子‘大节’之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这一支最早姓谌(chen)传到今天已经84世。唐朝时期,太常博士林宝于唐宪宗李纯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奉诏组织编撰了著名的《元和姓纂》,在该书中,林

宝将?谌?误为?湛?字,以谌重为?湛?姓,然后就混了。

3.源于姬姓:春秋时期郑国大夫裨谌之后,他的后代原来姓谌,后来也写成了三

22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点水了。这一支也混了。

4.源于地名:春秋时期有个地名叫湛地。这个地方是一条河叫湛水。在今河南宝

丰,那么居住在这河周围的人就称为湛氏。

名人:湛若水、四大贤母(孟母、岳母、欧母和陶母(东晋名将陶侃(kan)的

母亲姓湛))

根据2014年统计汪氏在我国排名第56位,人口接近430万,占全国人口大概

0.34%。 源头:

1.来自于姜姓:夏王朝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叫汪罔国,这个国家后来被大禹所杀。他的国王叫防风氏。国王被大禹所杀,这个汪罔国的居民就躲到了湖州的深山里,他就有一个姓叫做汪罔氏,这一群人了后来又被楚国灭掉了,于是这一群人又跑了,跑到了皖南。因为又被灭一次了,他就改名为汪氏。汪氏来源于汪罔氏、防

风氏等等这样的复姓。

2.源于姬姓:春秋时期鲁国君主叫‘姬黑肱’,他有一个儿子叫‘姬汪’,他的后

裔就姓汪了。

3.源于莫名其妙地改姓。(宋朝初期,福建泉州有一翁氏人家,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其中,第六子原叫翁处休,被翁老赐姓为汪氏,遂成汪氏一

族,世代相传至今。)

4.源出于地名:古代有一条河叫‘汪水’,居住在汪水河边的居民,很多人就姓

了汪。

5.源于汪野国:很早的时候西北地区有一个汪野国,后来融入到汉族,这一支也

23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姓汪了。

6.源于突厥族:唐朝时期,突厥有一个很大的部落叫‘汪古部’,后来融入到汉

族,这一支也姓汪了。有的人姓古了。

分布:安徽是汪姓的第一大省在今天,占了汪姓人口的三分之一。

名人:汪伦

根据2014年统计祁氏在我国排名第151位或145位,人口1058000人,大概占全

国人口的万分之六点七左右。

源头:

1.源于姬姓:春秋时期的晋献侯四代孙‘奚’,当时在晋国做大夫,他有个食邑,

这个食邑就在祁。他的后代就姓祁了,这一支是祁氏正宗。

2.源于姬姓:黄帝分封的原始姓氏。(据史籍《广韵》记载,黄帝共生有二十五子,他给其中的十四个儿子分封了十二个姓氏,其中就有祁氏,是最古早的姓氏之一。这十二个姓氏是: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嬽、依,

为百姓之祖之一。)

3.源于伊祁氏:远古尧帝就是‘伊祁氏’,他的后代。 4.源于陶唐氏:陶唐氏的‘少昊’的后裔中有祁氏。 5.源于姬姓:周朝时期官吏‘祁父’之后。他的子孙就姓祁了。 6.源于姬姓: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祁子’之后。他的后代姓祁。

7.犯法没有被处死的人:这些人的后代姓了祁。

8.源于回族。 9.源于其他兄弟民族。

24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分布:在今天江苏省的祁姓最多。江苏省占了祁姓人口的45%。

名人:祁奚

根据2014年统计毛氏在我国排名第86位,3076000多,占了全国人口的千分之

一点九。 源头:

1.源于姬姓:周武王母弟也就是周武王的舅舅‘毛叔郑’的封地在毛国。这一支

就是毛氏正宗。

2.源于姬姓:周文王姬昌之子伯聃也叫(伯明)的封地在毛邑(今河南宜阳)。

他的后世子孙称毛。 3.源于蒙古族、氐族。

4.源于回族。 5.源于其他兄弟民族。 分布:毛氏是很标准的北方姓氏。 名人:毛泽东、毛遂、毛延寿

1987年,禹姓排名在383位,其他的数字都没有了。

源头:

1.源于姒姓:远古?三皇?之一的帝王大禹之后。

2.源于妘姓:春秋时期楚国附庸国‘鄅国’,鄅国亡国之后,他的后代就姓禹了。

3.源于回族。

25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4.源于满族。

名人:禹之鼎(清)、禹之谟(民国)

狄(古代有两种读音;一种读< dí>;还有一种读< zhái >)

1987年,狄姓排名在第249位,后面的资料也没有了。

源头:

1.源于有娀(song)氏:商王朝始祖契(阏伯)之母就姓狄。该支狄氏正确读音

作(dí)。

2.源于姮(heng)姓:周初北方民族狄族,(狄氏家族分衍有许多姓氏,如:狐氏、翟氏、颓氏、泉氏、皐氏、易氏、隗氏、潞氏、红氏、迟氏、屠氏、赤氏、库氏、皐落氏、颓叔氏、库狄氏、义渠氏、贺狄氏、屠各氏、和易氏等等。)该支狄氏

正确读音是(zhái)。今天都读作(dí)。

3.出于姜姓:周成王封炎帝后裔‘参卢氏’在狄城。这一支被看做狄氏正宗。这

一支狄氏正确读音是(zhái),但是现在也都读(dí)。

4.源于官位:两周时期官吏‘狄者’,那么这一支的子孙姓狄(dí),古代和现代

都读作狄(dí)。

5.源于姬姓:春秋时期鲁国工匠‘姬虒(sī)弥’,他的后代姓狄。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姬狄,他是鲁国大勇士三武将,鲁国有三个武将:狄虒(sī)弥、秦堇父、

叔梁纥(ge或he)(孔子的爸爸)。这一支也应该读狄(dí)。

6.源于回鹘(hu)族。这一支被赐姓为狄。该支狄氏正确读音是(zhái)。今天也

读作(dí)。

7.源于契丹族:五代时期辽国大将耶律〃赫邈,耶律〃赫邈归降于后唐,后唐明

宗赐他姓名为狄怀忠。他的后代也姓狄了。

26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8.源于其他的兄弟民族。

分布:

名人:狄仁杰、狄青。

到2009年1月为止,米姓排名在第201位,人口529000多人,占全国人口的万

分之三不到。

源头:

1.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舍人’也叫‘米史’或者‘粟史’。他是管粮食的,他的

后代分出两姓,一个姓米,一个姓粟。

2.出自姚姓:远古舜帝的一个支族,旁族后来迁到山东地区,分衍出许多支族。因为春秋时期,鲁国对这个读书稍微有点成就的人称他为米廪(lin)。鲁国地区

的姚姓后来姓米。

3.源自奚族。(库莫奚族的汉化后裔)

4.源于粟特族:是隋唐时期西域,昭武九姓之一,米国。这一支是粟特族的血统。

5.源于回族、满族:属于汉化改姓。

6.出自芈姓:楚国王族后裔,在楚国灭亡之后,以先祖姓氏?芈?的同音字?米?为姓氏者,以避秦军杀戮,由此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这一支

被称为米氏正宗。 分布:不清楚

名人:米芾(宋朝)、米万鈡(明朝)

27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1987年,贝姓排名在第447位,2006年已经是500名开外了。现在找不到数据了。

源头:

1.源于姬姓:周文王庶子姬奭[shì]后裔的封地在郥国,(西周初期著名的召公奭,在辅佐周武王灭了殷商之后,被封于燕国,燕国传至召公奭的后裔召公康的时候,赐封其支庶子孙食邑于巨鹿甘泉浿水流域,建立了郥国(今河北清河),为燕国的附庸国,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称郥氏。)这个国家后来被灭了以后,就姓贝

了。这一支是称为贝氏正宗。

2.源于地名:古代贝丘地区,在先秦时期,称贝丘之地,除了今河北省的清河与巨鹿以外,还有今山东省的博兴与临湽、江苏省的镇江、广东省的肇庆、朝鲜的清川江等地,皆古称浿水、浿丘等,其地居民很多姓浿氏,后省文简化为贝氏。 3.源于兄弟民族。(满族的一些贝勒、贝子,在清朝晚期以后其后裔子孙逐渐丧失了权承,有取其身份爵位官称的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贝氏。)

分布:

名人:贝义渊、贝聿铭、贝聿铭的叔祖贝寿同。

根据2014年统计明氏在我国排名第282位,人口233000多。

源头:

1.出自燧人氏,有个部下叫‘明由’他的子孙当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姓明。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丞相百里奚之子百里视,百里视,字孟明。他是秦国的将军。他去世以后,他的子孙就以孟明为氏。后来分出两支,一支孟氏,

一支明氏。

3.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拓拔部斗眷氏族,在北魏孝文帝大力推

28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行汉化改革政策时,鲜卑斗眷氏族改为汉姓明氏。

4.源于姬姓:西周初期周公旦之子姬明保之后。他在他的支庶子孙当中,就有以

这个明保作为氏的,明保氏后来就变成了明氏和保氏。 5.源于官位:明府、明堂令、明纬郎等等,这些官的子孙就姓明了。

6.源于兄弟民族。

7.源于回族:回族中的明氏,早期见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奉旨调征,攻平缅甸后,驻守云南的都指挥‘明恭’,现云南腾冲有其后裔,并已历二十余世。至南明桂王永历帝朱由榔转战各地退入云南后,随护的回 族军士中也有一部分明氏,后便留居在了保山、腾冲一带。到了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回民族为表示?抗清复明?的反抗精神,遂以?明?为姓氏。回 族中由此而产生的明氏家族,主要活动于回民反抗清朝统治最激烈的云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在宁夏固原县河川乡,还有以明氏回 族居多而产生的地名?明川?。 8.源于明教:元朝末期的农民起义军中一支红巾军的领袖本来叫旻[mín]玉珍,后来因为信奉明教(摩尼教)而改姓明氏,史称明玉珍。他的子孙后代便均姓明氏,

世代相传至今。 9.源于蒙古族:明安图

10.源于明朝,出自明朝灭亡后的汉族反满情节,属于以历史事件改姓为氏。大明王朝灭亡之后,有许多明朝遗老旧臣、门阀豪绅、文人子女,皆以故朝之称为姓氏,称明氏。但在清初满清政府的残酷控制和镇压下,许多姓氏家族皆将?明?字拆开,再加上一些偏旁部首以混淆视听,因此在清朝初期大量出现了一些奇特的姓氏,计有旪氏、旲氏、旯氏、旷氏、旻氏、旺氏、旼氏、昂氏、昃氏、升氏、昊氏、昌氏、易氏、昙氏、昚氏、昦氏、昪氏、昮氏、昰氏、昶氏、昺氏、晁氏、

29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晋氏、晸氏、暜氏、朗氏、月氏、朋氏、服氏、朙氏、望氏、朝氏、朞氏、朠氏、朤氏、昬氏、暹氏、暭氏等等,不一而足,均带有?日?、?月?的标志。而且,这些姓氏在后裔子女中或齿序交替使用、或排辈交替使用,合起来都是?明?字,

为此,被满清政府识破而杀头灭族的人多不可数。

名人:明安图

臧(zang)

根据2014年统计臧氏在我国排名第241位,人口大概381000人。

源头: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孝公之子彄的封地臧邑,他的后代子孙就以臧为姓

了。

2.源于子姓:是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名‘欣’,字臧,他的子孙以字作为自己的姓

氏,亦称为臧氏。

3.源于子姓:是?臧?姓出自鲁国公族后代,而鲁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长

子伯禽的封地,因此,两支?臧?姓起源于周朝王室。

4.源于身份:古代对奴婢的婢称叫‘臧获’。?臧?用以指男性奴婢,而?获?则是指女性奴婢。古代的奴婢就以诬称为自己的姓了,这一支被流传下来了。

5.源于官位。汉朝时期官吏库臧丞,像这些官的后代就姓臧了。

分布:

名人:臧洪(三国)、臧霸(三国)、臧克家,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三百年间,仅‘山东诸城’臧氏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进士5人,举人14人,武举3人,拔贡2人,贡生28人,廪生7人,监生136人,附生77人,官生5人,庠生4人,武生4人,增生5人,秀才多人。兵部右侍郎2人,赠尚书2人,布

30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政使2人,兵备使2人,主事郎中5人,巡抚2人,翰林院招待1人,翰林7人,翰林院译馆官生1人。知府3人,知州5人,州同13人。知县17人,经历11人,工部屯田主事1人,锦衣卫千户1人。吏目3人,守备2人,主簿1人,巡检1人,大理司丞2人,县丞1人,州判1人,司务1人,寿官4人,提举1人,刑部主事2人,中书舍人1人,理问8人,训导6人,教育10人,八品12人,

九品15人,通判1人。

1987年,计氏排名在第404位,2006年统计已经不在前500名以内了。

源头:

1.源于姒姓:大禹的后代。夏、商时期,有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叫计国(今山东胶

县),计国被灭亡以后,这一支计国的后代就姓计了。

2.源于有莘(shen)氏:有莘氏部落贤者伊尹之后,在伊尹的后裔子孙中,有以

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计公姓,这一支分出两支一支姓计、一支姓公。 3.源于己姓:出自少昊金天氏之后裔,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少昊的己姓后裔于青州之莒地,他的都城在‘计斤’(山东胶县),在春秋时期,莒国迁都于莒(山东莒县),曾一度是强国。莒国最终被楚简王亲率楚军所灭。后来,在莒国王族的

后裔子孙中,有以祖上建都之地名为姓氏者,称计氏。

4.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六计’,那么他们的后代最早称六计氏,后改

称计氏。

5.源于姬姓:春秋晚期越国谋士辛研之后,辛研,字文子。这个人后来改名为计

研。他的后代就姓计了。

6.源于另外一些官位:计簿,这一支子孙分出两支,一支姓计,一支姓簿。还有

31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计相。等这些官位。 7.源于兄弟民族。 分布:不清楚。

名人:计衡(南宋)、计宗道(明朝)

历代都没进前500位,所以不知其数据。

源头:

1.源于风姓:出自上古太昊年间伏羲氏的后裔。

2.源于改姓:出自南北朝时期名人‘侯植’之后。南北朝时期有个汉族人名叫侯植,武艺绝伦,跟随北魏孝武帝西迁,甚得宠幸,赐姓为俟伏侯氏,在《北史》中称作?俟伏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侯伏氏,后

来改为伏氏,一部分人又改为侯氏。

3.源于风姓:春秋时期鲁国有个人叫‘伏不齐’,他的后代就姓伏了。 4.源于西羌族:南北朝时期西羌伏侯龙氏部落,后来汉化为伏氏。这一支后来分

出三支,伏氏、侯氏、龙氏。

名人:伏胜(汉朝)、伏湛九世祖伏胜,伏湛子伏隆字佰文或佰明,另子伏翕承爵位,伏翕子伏光,伏光子伏晨,伏晨女伏孙为汉顺帝贵人,伏晨子伏无忌,伏无忌子伏质,伏质子伏完,伏完娶汉桓帝女尚阳安长公主为妻,生五子一女。伏完长子伏德,次子伏雅,三女伏寿为汉献帝刘协的皇后,四子伏均,五子伏尊,六子伏郎。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废后伏寿及两个皇子杀伏完.伏德等伏氏宗

亲100余人。四百多年的名门望族自此调零!

分布:不清楚。

32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根据2014年统计成氏在我国排名第171位,人口886000多人,占全国人口的

0.055%左右。 源头:

1.源于姬姓:是出于周武王的弟弟,他的封地在‘郕’。同时还有两支分支,因为这个郕,一个在今天的山东宁阳,还有一个在今天的河南范县这两个地方都叫

郕。后来这两个国家被灭了以后,他们的居民就以国名为姓,姓成了。 2.源于容成氏:出自远古帝王容成氏,容成氏的后裔是有姓成的。这一支分成成

氏、容氏还有庸氏。

3.源于芈姓:出自楚国君主‘若敖’,他有个儿子叫‘成虎’,他的后代,尤其可

能是庶出的这一支没有姓熊,反而姓了成。

4.源于其他兄弟民族的改姓。

5.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成公’之后裔。他的谥号是‘成’,所

以在他的庶支子孙当中,就有很多姓成的。

6.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郤(xi)犨(chou)的后裔,郤犨的食邑在于苦地(今山西解县、安邑之间),号苦成子,在郤犨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

号为姓氏,称苦成氏,后来分出两个姓氏:成氏、苦氏。

7.源于南方的兄弟民族。有很多姓成的。

分布:今天湖南的成姓最多,占了全国成姓人口的40%以上。

名人:成连(伯牙的老师)、成得臣、成公

33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根据2014年统计戴氏在我国排名第57位,人口5292000多,占了全国人口的千

分之三点三。

源头:

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之后。周公旦在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微子启逝世后,其弟仲衍嗣位为宋公。传至宋国的第十一位国君‘钩’,他的谥号叫戴子武公。所以他的子孙就

姓戴。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姬姓诸侯国戴国,这个国家在(公元前713年)亡于郑国。还有一种说法是:亡于宋国。那么他的族人就以国名为姓了。就姓戴。 3.源于姬姓:出自姬姓戴氏,那么卫国有戴公,是卫康叔第10世孙。曹国有戴伯。鲁桓公有一个后代叫戴伯兹,所以都是姬姓,都是姬姓的戴氏,他们的后代就姓

戴了。

4.源于子姓:出自殷商王朝遗族改姓,这一支人数比较多。

5.源于蒙古族、满族等。

分布:在今天安徽是戴姓的第一大省。占了戴姓的12%。

名人:叔:戴德--《大戴礼记》 子:戴圣--《小戴礼记》(礼记)(这是我们现

在在用的。)、戴名世(清史)、戴震

谈(古代读音有三种;一种是< yuán >;一种是;还有一种是

根据2014年统计谈氏在我国排名第212位,人口504000多,占全国总人口的万

分之三左右。

源头:

1.周武王建立周朝后, 封殷帝乙的长子微子启于宋,当时封的一个为谈国,又

34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名为郯国,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灭亡,子孙相传姓谈。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籍谈,这一支之后分出了三个姓谈、谭、席。

这一支谈氏的读音应该读(yuán),

3.源于已姓:周武王给古帝少昊后裔的封地,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被封于炎地(今山东临沭郯城),称炎国。炎国灭亡后,这一支就姓谈了。这一支是谈氏正宗。该支谈氏古音读作(yuán),春秋时期读作(táng),

今音读作(tán)。

4.源于蒙古族:蒙古族的谈氏就读(tán)。 5.源于满族:满族的谈氏就读(tán)。

分布:江苏省是谈氏的第一大省,占了全国谈氏的45%以上。

名人:谈恺(明)、谈迁(明)、刘瑾(姓谈)

根据2014年统计宋氏在我国排名第23位,人口11076000多,占全国总人口的

0.69%。 源头:

1.源于子姓:微子启于宋地,他的后代姓宋。它称为宋氏正宗。从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子姓宋氏起源的历史有三千二百余年,国灭后普遍使用宋氏的历史也有近二千三百年。这是一支非常古老的姓氏。宋氏族人大多尊奉微子启为得姓始祖。 2.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时期郑国贵族大夫‘姬宋’,他的后代就以宋为姓。

3.源于兄弟民族的改姓。

4.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蒙古族官吏伯容帖木儿,被明太祖朱元璋赐予汉姓

为宋,名‘一诚’,他的后代就姓宋了。

35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5.源于朝鲜族。

名人:宋就(梁)、宋弘、宋祁、宋慈。

典故:《宋墙》==《宋玉东墙》、《宋玉潘面》、《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1987年,茅姓排名在第271位,人口数40多万人。

源头:

1.源于姬姓:出自周朝周公第三子茅叔之后。茅叔被周成王封于茅邑(中国山东济宁金乡与江苏丰县之间),建立了茅国,茅国被邹国吞灭后,这一支开始姓茅地氏、茅成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茅氏、茆氏、菅氏、管氏(这一支是些讹了)。 2.源于姬姓: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先茅之后。先茅全家战死,没有后裔了,便将先茅原来的封地赏赐给了胥臣,胥臣非常敬重先茅,将自己的新封地改称为茅城,

时间长了,这一支就姓茅了。 3.源于姬姓:春秋时期邾国大夫茅夷之后。

4.源于妫姓:出自战国末期秦国大夫茅焦之后。他的后代分为两支茅氏、焦氏。

名人:茅君、茅容(东汉)贤德之士。

根据2014年统计庞氏在我国排名第101位,人口2353000人,占全国总人口的百

分之零点一七。

源头:

1.源于姬姓:出自毕公高之后,他有一支支庶子孙封在庞乡。那么这一支是庞氏

正宗,多以毕公高为得姓始祖。

36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2.源于高阳氏:出自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代,颛顼有八子,分别形成了八个以高阳氏为中心的氏族部落,其中之一名叫庞降。但这个人恐怕应该叫庞(long)

降,这一支后来就一直姓庞了。

3.源于襄阳庞氏:相传,古时襄阳有一大户,其家富盛,好为高屋,乡党荣之,

曰庞高屋,后遂以庞为姓氏,子孙世代因袭之。

4.源于兄弟民族的改姓。

分布:今天山东、广东、广西这三个省的庞姓最多。占了全国庞姓人口的60%以

上。

名人:庞涓、庞统、庞德

根据2014年统计熊氏在我国排名第72位,人口 4430000人,占了全国总人口的

千分之二点八。

源头:

1.源于芈姓:出自商朝末期鬻(yu)熊的后裔,黄帝有一个儿子叫昌意,昌意生个儿子颛顼,颛顼四代叫陆终,陆终的第六子名季连,赐为芈姓。到商朝末期有个叫鬻严的人,字熊,做过周文王的老师,他的曾孙‘熊绎’便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应该叫芈姓熊氏。楚国传有三十一世、四十三位君主。楚国被秦国所灭,

国人多以熊为姓,以念亡国,并尊奉鬻熊为得姓始祖。

2.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的部落姓氏,相传黄帝生在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黄帝的后代中便有人以地名为姓,

称有熊氏,后来称熊氏。是中国最古早的姓氏之一。

3.源于苗族。苗族仡熊氏,汉化改姓为熊氏。

37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4.源于普米族。 5.源于满族等兄弟民族。

分布:四川、湖南、湖北、江西,这四个省是今天熊姓最多的省份,占了熊姓的

三分之二。 名人:楚庄王(熊侣)

典故:《一鸣惊人》苏从、《问鼎中原》王孙满--这两个都出自楚庄王

根据2014年统计纪氏在我国排名第136位。人口110万不到一点,占了全国人

口的0.088%。

源头:

1.源于姜姓:出自周武王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地(今山东寿光),纪国被齐国灭亡,住在这个地方的人为了纪念自己原来的属于的那个国,就以纪为姓。 2.源于纪族:伏羲之臣有个人叫纪侗,舜还未为帝时,身边有个老师名叫纪后。

都是纪族后人。他的后代就以纪为姓。

分布:

名人:文有纪晓岚,武有纪信。 典故:《梦笔生花》--纪少瑜或江淹

根据2014年统计舒氏在我国排名第148位,984000多人,占了全国总人口的

0.062%。 源头

38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1.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所封的‘群舒’国之后裔。春秋时期,在今江淮一带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史称?群舒?。这些小国都是皋陶(yao)氏的后裔。皆为子爵小诸侯国。灭国后,这些国家的人的后裔,当然就姓舒了。史称舒氏正宗。舒氏族人大多尊奉皋陶为得姓始祖。 2.源于己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莒国‘寿舒’(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店子集镇黄草坡一带),灭国后,这一带的国民就姓寿舒氏。后来分化成寿姓、舒姓。

3.源于蒙古族 后有锡伯族、满族引为姓氏者。

4.源于兄弟民族。 5.源于任姓:后来分化成舒姓。

分布:今天的湖南、湖北、四川和江西的舒姓最多,占了全部舒姓的83%。

名人:老舍

舒氏祠堂的一幅对联:明经教授(南宋奉化人舒璘),忠孝状元(明代进贤人舒

芬)。

屈(古代读音有三种,一种读作;一种读作;还有一种读作

根据2014年统计屈氏在我国排名第182位,人口7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

五不到。 源头:

1.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黄帝后裔‘狂屈竖’之后,该支屈氏正确读音作(qué),

但现在都念(qǖ)。

2.源于有扈姓:出自夏王朝时期的‘屈骜’,是夏王朝初期西戎民族有扈氏部落的首领,建立屈骜城。屈骜城被灭以后,他们的后代就姓屈了。该支屈氏正确读

音作(qǖ)。

39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3.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莫敖’的封地,楚武王熊通有个儿子叫熊瑕,官至莫敖,位于令尹之下。楚武王封熊瑕于屈地(今湖北秭归),这一支被称为屈

氏正宗。该支屈氏正确读音作(qǖ)。

4.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姬夷吾’封地于‘屈’,就是今天的山西

省吉县。他们的后代就姓屈了。该支屈氏正确读音作(jué)。

5.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北魏孝文帝改革,将鲜卑族的复姓屈男氏、屈突氏、屈侯氏等氏族部落的族人姓名,均改为屈氏。该支屈氏正确读

音作(qǖ)。

6.源于突厥族:出自蒙古汗国时期‘乃蛮部’,里面有个叫‘屈出律’,屈出律的

后代就姓屈了。后来融入到了汉族。该支屈氏正确读音作(qǖ)。

7.源于满族、蒙古族。是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后代。他的子孙也一直在陕西省

凤翔县陈村镇紫荆村繁衍。该支屈氏正确读音作(qǖ)。

分布:在今天屈姓最多的省份是湖南和陕西。

名人:屈原

屈姓有一幅对联:岭南三子承先泽(屈大均<清>);长安二屈启后人(屈突通、

屈突盖<唐>)。

根据2014年统计项氏在我国排名第192位,人口652000人,占全国人口的万分

之四。 源头:

1.出自芈姓:是楚国王族的后裔,春秋时期,楚国的公子‘燕’,被封于项城(今河南项城),就建立一个国家叫项国。国被灭了以后子孙以项为姓。这一支最有

40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名的是:项羽。

2.出自姬姓:周代的时候就有项国(今河南项城),是周的同姓诸侯国。公元前

643年就被灭了,这个地方后来被楚国占领了。他们的子孙以项为姓。

3.出自少数民族。

分布:今天项姓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湖北、浙江、贵州。这四个省占了全部项

姓的四分之三。

名人:项斯(唐)、项槖([tuó])<春秋时期>(孔子的老师)(项槖:7岁)。 典故:《说项》--项斯,《孔子与项槖相问书》:孔子问:何山无石;何水无鱼;何门无关;何车无轮;何牛无犊;何马无驹;何刀无环;何火无烟;何人无妇;何

女无夫;何日不足;何日有余;何树无枝;何人无字。

项槖答:土山无石;井水无鱼;空门无关;舆车(轿子)无轮;泥牛无犊;木马无驹;斫(zhuo)刀无环;萤火无烟;仙人无妇;玉女无夫;冬日不足;夏日有余;

枯树无枝;小儿无字。

祝(古代读音有两种,一种读作;还有一种读作

根据2014年统计祝氏在我国排名第135位,大概136万,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

八点五。 源头:

1.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武王给一支黄帝后裔的封地,封在祝(今山东禹城或山东长清祝阿故城)后建有祝国(今山东济南),亦称铸国、祝柯国、祝阿国、东阿国。

被齐国所吞灭,他的子孙姓祝,或柯姓。该支祝氏正确读音作(zhù)。 2.源于任姓:出自黄帝的后裔颛顼的孙子重黎的后代,这一支后来变成祝融氏。那么这一支姓祝,这一支是祝氏正宗。该支祝氏正确读音作(zhōu)。但现在也念

41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祝(zhù)。

3.源于官位:出自古代掌管祭祀活动的祭司叫巫祝,这些当过这个官的后代就姓

祝。该支祝氏在古代的正确读音作(zhōu)。但现在也念祝(zhù)。

4.源于鲜卑族汉化改姓。

5.源于满族。

分布:今天安徽、四川的祝姓最多。这两个祝姓占了全国祝姓的43%。

名人:祝钦明、祝英台(晋代)。

根据2014年统计董氏在我国排名第29位,726万人,占了全中国的千分之四点

五。 源头:

1.源于己姓:舜帝赐予颛顼的后裔叫‘廖叔安’姓氏。廖叔安有个儿子叫‘董父’(豢([huàn])龙氏),帝舜很是喜欢,就封在今山东定陶,还赐姓为董,他的后

代就是董氏,所以这是董氏正宗。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儿子,辛有的两个儿子都在晋国任太史,负责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以官名称为董督。他们的

后代就姓董了。这一支出了一个叫‘董狐’。

3.源于己姓:颛顼帝的孙子吴回的后裔,吴回的后裔居住在董地,他们的后代就

姓董了。

4.源于地名:汉朝时期有一个地方叫‘董泽’,董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湖泊的名

称。在董泽周围生活的住民,称董氏,他们的后代就姓董。

5.源于少数民族。

42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分布:今天的河北、河南、山西姓董的占了全国姓董的三分之一。河北是董姓的

第一大省。

名人:董贤、董宣、董和、董允、董奉、董仲舒--《三纲五常》。

典故:《杏林》--董奉、《强项令》--董宣

根据2014年统计梁氏在我国排名第21位,占全国汉族人口的千分之八。人口1100

多万。 源头:

1.源于嬴姓:以国为氏。因为周宣王封了秦仲次子‘康’,在夏阳梁山(今天陕西的韩城),建立了一个梁国,国被灭以后,那里的子孙就姓梁了。康伯就被视

为是梁姓的得姓始祖。

2.源于嬴姓:是颛顼帝的后代伯益的后裔。 3.源于姬姓:是周平王的儿子,封地在南梁。

4.源于回族:回族梁氏,为宋神宗赵项执政时期的赐姓。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曾有一名骨伤外科医学者由古波斯(今伊朗)来华 ,并被朝廷聘为了护驾金疮科御医。宋神宗还特别赐给他汉名为梁柱,于是后人都称他为?梁接骨?。梁柱从古波斯带来的医药学知识,曾被载入典籍《宋修本草》,在当时颇有影响。到了元朝时期,回族梁氏后裔曾在广惠司及回回药物院任职。明朝时期,回族梁氏接骨术已传至第九代,遂选梁季六和梁秀六迁居南京开业。现今,南京

梁氏已传28代,几乎都是医生。 5.源于鲜卑族。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

6.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底下的役人叫‘梁鸯’之后。这一支是河东梁氏。由于

43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河东梁氏族人能征善战,入相出将,闻名遐迩,后来被朝廷迁往甘肃和宁夏一带,

形成最著名的安定乌氏梁氏。 7.源于姬姓:魏国的首都大梁。

8.源于职业:古人渔民捕鱼,要驻矮坝,这个矮坝就叫‘梁’,所以大概还有好

多古代渔民的后代。

9.源于匈奴族:出自十六国时期后秦将领梁国儿之后。这一支是陇西天水梁氏(今

天甘肃天水的梁氏)。

10.源于羌族。 11.源于氐族。

12.源于蒙古族。在今河南省汝阳县的陶台堡,生活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梁氏氏族,他们就是由蒙古族皇亲国戚的后裔演进的蒙古族梁氏大家族。这个家族的先祖为孛尔只斤〃也先帖木儿,是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的第五个儿子,汉名史彦昌。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改成梁氏。此支蒙古族梁氏前后出过进士一人,举人九人,贡

监二十一人,三品官一人,四品官一人,五品以上官十七人。

13.源于满族等等兄弟民族。

分布:广东、广西这两个省占了全国梁姓人口的一半以上。广西是梁姓的第一大

省,占了全部梁姓的30%左右。 名人:梁鸿(东汉)、梁颢(hao)、梁储

典故:《举案齐眉》--梁鸿和孟光

杜(古代读音有两种,一种读作< tú>;还有一种读作

根据2014年统计杜氏在我国排名第47位,人口640多万,占了全国总人口的千

分之四。

44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源头:

1.源于一种树的名字叫‘杜梨’,也称甘棠。属古代的陕西长安地区生长一种杜梨枝,是神农氏中一支氏族所擅长栽培的树,栽培这种树的一批人,后来建立了

一个地方叫杜城。形成了姓叫杜姓。他们的后代就姓杜。

2.源于祁姓:尧帝的后裔的封地,公元前687年,秦武公臵杜县,治所在今陕西

省西安市的东南部。这一支分出了三个姓杜姓、范姓、士姓。

3.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杜敖’的后代。他的后裔就称杜氏。也有

姓堵氏的。?堵?的读音皆作(tú),今天读作(dù)。

4.源于鲜卑族:独孤浑氏。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融入汉族,这一支是今天河南洛

阳杜氏。该支杜氏正确读音作(dù)。

5.源于姬姓:出自黄帝时期的酿酒发明者‘杜康’。那么他的后代也姓杜。

6.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杜蒯’之后。

7.源于女真族、蒙古族、满族、裕固族。裕固族的杜曼氏改汉姓为杜氏。

分布:河北是杜姓的第一大省。占了杜姓人口的10%。 名人:杜牧、唐代出过11个宰相。杜环(造纸术西传)

典故:《杜撰》--杜默

2006年,阮姓排名在第168位,人口81万。2007年排名在第189位。

源头:

1.源于偃姓:出自皋陶氏的后裔。有个国叫阮国(今甘肃泾川),国被灭以后那

里的人就姓阮了。

2.源于地名:出自秦朝时期有个地方叫九阮郡,那里人的后代就姓阮了。

45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3.源于改姓、赐姓。 4.源于兄弟民族。

分布:

名人:阮籍、阮咸、阮元

在2006年大陆姓氏排行榜上,蓝姓排名在第121位,人口1723000人或140万。

源头:

1.源于姜姓:神农十二代有一个人叫‘昌奇’,(公元前2738年待考),临诞时有熊国君贡‘秀蓝’一株,帝甚喜,因赐‘昌奇’曰?秀蓝?。分封于汝南。那么这一支他的子孙就都姓蓝了。自族谱记载至今已经传有一百五十三代之多。 2.源于嬴姓:出自远古贤者伯益之后裔‘秦子向’的封地,战国中期的周显王,秦献公嬴连(嬴师隰)为了向东发展,在蓝(今陕西蓝田)等地设县。在秦子向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者,称蓝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蓝氏正宗。 3.源于嬴姓:出自战国时期中山国大夫之后。其中,有一个宰相,他的封地也叫

蓝(今河北迁安)。那么他的子孙也就姓蓝了。

4.源于芈姓,出自春秋后期楚国大夫亹[wěi],因出任蓝县令尹(今湖北荆门),那么

他的子孙也就姓蓝了。

5.源于回族:汉化改姓。是由来自于阿拉伯语的伊斯兰人名改过来的。很多人后

来就姓蓝了。但他是回族。

6.源于畲族:汉化改姓。畲族的蓝氏来源于畲族的创世传说:?蓝氏始祖昌奇。基本上是所有的畲族蓝氏族谱中都认同的说法,并以昌奇为畲族的先祖。 7.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蓝人’,他们的后代子孙就姓蓝人氏了,后来

46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改成了蓝氏。

8.源于满族,源于其他兄弟民族。

分布:今天广东、广西的蓝姓最多,这两个省的蓝姓占了全国蓝姓86%以上。

名人:蓝采和、蓝瑛。

堂号:戒君堂

根据2014年统计闵氏在我国排名第193位,人口64万多,占全国总人口的万分

之四。 源头: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庄公的儿子‘子开(鲁湣公)’之后。湣和闵

音通。所以他的后代就姓闵了。这个是闵姓正宗。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闵马父’之后。他留有一句千古传诵的至理名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在闵马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

者,称闵马氏、闵子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闵氏。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闵损’之后,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在著名的七十二贤人之中排列第二。闵损后来追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逝于泰山脚下(今山东长清)。闵损葬于何地尚无确址,但其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却是人所共知。闵家寨的闵子祠面积约有二十余亩,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余通,正阳门三间,上悬清朝乾隆大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是海内外闵氏族人续谱和祭祀之处。在闵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

称闵氏、骞氏。这两支传下来了。 4.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宋国闵邑。

47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5.源于芈姓。 分布:

名人:闵损(闵子骞)、骊兴闵氏(在朝鲜后韩国)、吴兴闵氏(江浙一带)闵齐

汲。

根据2014年统计席氏在我国排名第201位,人口578000,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

三点六。 源头:

1.源于已姓:出自上古尧之师席氏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这一支是席氏

的正宗。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晋国大夫籍谈后裔,籍谈的第十三代后人,就是是秦朝末期西楚霸王项羽的后代,叫做籍镶,项羽名籍,籍镶为了避项羽的名讳,于是将籍氏改为席氏,他的后裔子孙也跟着改成了席氏。后来项羽在楚汉之争中战败自杀,籍氏不用改姓避讳了,于是有一部分族人恢复了族姓籍氏,而另有一部分人

却仍然沿袭了席氏。

3.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衽席’,在他们的后裔子孙当中就称衽席氏,

后来就简化成席姓了。

4.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席‘庶使’,他们的后代就姓席了。

5.源于蒙古族。 6.源于满族。 分布:

名人:席豫(唐)、席上珍(明末)、席宝田(清)。

48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季氏到2009年1月份的统计数字为止;在中国姓氏上排在116位;人口208万;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一点三。2006的数字;还排在142位;人口100万不到。

源头: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吴国公族‘季札’,之后。这一支是季氏的正宗。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友’之后。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三代连续执掌鲁国国政,当时几代鲁君都昏庸无能,以致出现了鲁国人只知道有季氏,而不知道还有君主的情况。在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三代的后裔子孙中,

有以先祖字号为姓氏者,称季氏。

3.源于芈姓:出自上古颛顼帝的后代‘季连’之后,他的后代分成了两支:季姓

和连姓。

4.源于生序:出自兄弟排行,古代兄弟排行顺序为?伯、仲、叔、季?,所以这

是老四的后代。

5.源于唐朝时期西赵渠帅‘季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所以他的后代也姓季了。 6.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清时期蒙古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博尔济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蒙古族博尔济氏在明朝中叶即多有称汉姓为季氏、边氏、李氏者,满族博尔济氏在清朝中叶以后亦多冠汉姓为季姓、边姓、李姓等。蒙古的名将:木华黎的后裔子孙当中也有姓季的。

7.源于其他兄弟民族。

分布:江西和浙江的季姓最多,占了全国汉族季姓人口的60%。

名人:季布(西汉)、季梁

典故:《一诺千金》--季布、《南辕北辙》《北辕适楚》--季梁

49

2014年 百家姓第二季

根据2014年统计麻氏在我国排名第283位,人口233000人或19万左右。大致占

了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一多一点。

源头:

1.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的封地,春秋时期的楚国,有公族大夫食采于麻邑(今安徽砀山),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这里出了一个叫‘麻婴’;他逃赴齐

国,在齐国出任大夫,将麻氏族人分播至山东地区,世代相传至今。 2.源于地名:出自战国时期秦国麻邑(今陕西省咸阳市的泾阳县),当地的居民

有很多就姓麻了。

3.源于地名:出自汉、唐时期朝鲜半岛百济国都城固麻,那里的人后来也姓麻。特别是在百济灭亡之际,百济国著名的大将军黑齿常之非常景仰唐军大将苏定方,因此投降唐王朝,后成为大唐王朝的著名将领,忠心耿耿,功勋卓著,后被奸臣周兴诬陷,死于武则天的狱中。随黑齿常之投降唐军的百济兵将中就有很多

姓麻的。这一支变成两个姓;一部分姓麻;另外一部分姓固。 4.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时期‘降麻官’,他们的后代也姓麻。

5.源于回族:到了明朝时期,有一句话叫:?麻氏多将才?,回族的麻氏武将特别多,故有?东李(铁岭朝鲜族)西麻?之誉。现在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 6.源于壮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壮族的‘麻’的方音读(mà);写成了汉字就是‘麻’了,壮语本意为?犬?,自称祖先为二白犬,当是以犬为图腾。所以他

们的后代就姓麻了。

7.源于蒙古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他有一支后

代就姓麻。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0t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