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11-19 02: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燕子

一、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出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

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 2.收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

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

(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

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 (2)说说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4、汇报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凑”是什么意思?

(2)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3)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

(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究第3自然段

1、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教育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自由创造 1、“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七、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倦”、“添”等字。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教学反思:《燕子》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这堂课气氛较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再到组织学生自读交流。然后我又巧妙的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们运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投入听说训练中,从而学得更扎实,更灵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写作水平。

2、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3、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咏柳:咏即赞美

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学习汇报(第一、二句)

(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 (3)朗读

五、学习汇报(第三、四句)

(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

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七、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2、解题: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春日即在春天里 二、初读古诗,初通诗意 三、自读全诗,再抽读。

1、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2、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3、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4、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四、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1、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2、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五、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六、指导朗读、背诵。 七、指导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裁剪”两个字。 3、学生练习写字。 八、课外延伸:

1、背诵两首古诗。 2、搜集古诗。

教学反思:《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从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仿佛就在眼前!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佳境,随着诗人畅游,享受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3.荷花

一、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2、理解重点语句。

三、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出示课题:荷花。

问:你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正音。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分小组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文章条理。 第一节:“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三节: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 第四、五节: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第一节告诉我们赏荷花的时间,人物,地点。 问:这一节看出荷花的什么特点:(花香)

从“赶紧”看出“我”想看荷花的急切心情。 3、朗读。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学生练习写字。 六、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语。 2、读2课文。 二、学习第二、三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p5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