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28 14: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赵卫平

2016年9月底,在山西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召开后不久,《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发布实施,这是继2004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时隔11年后,我省对发展民营经济所做的重大举措。山西不仅将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本省的重要战略部署强力推进,而且再次出台一份极具纲领性的意见。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主成部分,它在繁荣城乡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安排劳动就业、富裕城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撑力量。民营经济作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重要经济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推进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和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民营经济能够健康成长并取得长足发展与其成长发展的环境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环境因素直接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快慢强弱,是当今我们发展民营经济应该注意并着力规避的问题。

一、民营经济对山西的贡献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山西民营企业占市场主体的90.86%,76%以上的民营企业集中在第三产业。因此引导和鼓励更多民营企业进入非煤产业,将有效提升山西第三产业比重,稀释煤基产业比重,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山西民营经济发展的30多年,也是不断推进转型发展、推进全面发展的过程,山西民营经济有力地服务着地方经济发展,民生改

善和生态保护。

山西民营经济吸纳了当前全省80%的新增就业人员和6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上缴各种税金均占到山西全省的一半以上。一切数据都说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山西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不遗余力地发展民营经济无疑是山西重振经济发展活力、实现富民强省的基本途径。

二、我省民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6年4月11日开始,山西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省委统战部邀请省人大、省政协,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11个调研组赴11市,重点调研检查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精神、支持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民营经济待批项目大起底、办理完善民营企业土地使用和房屋产权手续、开展“银税”合作等情况。从调研检查情况来看,全省各市县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呈现出领导重视、行动较快、措施细、企业信心足、发展氛围浓的态势。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召开后,11市迅速召开会议传达贯彻,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结合各地实际出台了一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各市和多数县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扎实开展民营经济待批项目大起底活动、积极推进银税合作、各级政府积极帮助企业完善土地手续和房屋产权登记手续,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九大难题”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调研组调研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存在政府“热”企业“冷”现象,部分企业持观望态度,存在“等国家扶持、靠银行救助”思想,没有积极主动应对风险和困难;一些领导干部

为民营经济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一些干部不会准确定位新型政商关系,刻意与民营企业保持距离,不愿意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一些市县对部分优惠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缺乏具体实施细则、政策落实权责关系不明确、好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企业享受政策成本高;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仍然突出,资金问题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金融部门对民企支持力度不足,一些银行存在抽贷断贷行为等等。

总体来看,民营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

(一)民营经济下行压力凸显。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对民营经济冲击较大,民营实体经济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发展困境,受当前价格回落、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等影响,企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凸显。

(二)资金瓶颈制约十分严重。多数民营企业存在固定资产挤占流动资金现象,加之市场行情不好,资金回旋空间几乎没有;同时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风险大、信用度较低,加上抵押和担保制度不完善,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采取惜贷政策。

(三)产业结构层次依然偏低。受市场准入、企业自身素质等条件限制,我市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装备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一些产业能耗高、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很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四)企业管理水平尚需提高。多数民营企业还未建立现代管理体系,管理水平较低;标准化工作滞后,产品质量堪忧、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教育培训等资金投入较少,研发能力不足;民营企业中有影响力的品牌较少,品牌经济发展还需加大力度。

(五)服务环境有待逐步提高。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障碍还存在,许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民营经济具体管理办法还不尽完善,有关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实际工作中难以真正兑现;全民创业的发动面不够,创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改革开放30多年,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缺乏亮点,在中部六省中没有拔得头筹,与东部省份相比差距巨大,甚至发展中的某些环节处于全国垫底水平。

自2015年以来,山西经济发展遭遇断崖式重创。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形势更加严峻。有统计数据显示,山西GDP同比增长仅为2.7%,比全国增速低了4.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国倒数第二。

当前,山西民营经济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集中于低附加值的资源型产业等弊端,山西不仅鲜有国际著名企业和产品,国内也同样乏善可陈,近年来由全国工商联每年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山西企业身影稀少,且排名靠后。2016年,山西4家民营企业上榜,仅多于江西的3家,但排名最高的山西潞宝集团,据榜单290位,而江西正邦集团有限公司排名61,双胞胎集团有限公司排名103,远高于山西。同样的榜单,中部6省中,湖北上榜民企15家,排名最高的稻花香据86位;河南省上榜民企11家,排名最高的郑州宇通集团据105位;湖南省上榜民企7家,排名最高的三一集团第30位;安徽省上榜民企4家,排名最高的安徽国购投资集团据247位,也高于山西。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平均水平为60%,一些发达省市占比已超过80%,而山西省只有54%,不仅远低于这些发达省份,而且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2016年以来,山西省民营经

济的发展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金短缺、订单减少、库存积压、开工率低成为常态,煤焦钢铁等行业亏损面日益加大,尤其是近期钢铁价格跌成白菜价,煤价也一跌再跌,不少企业度日艰难。

山西民营经济的发展不足、实力弱小、产业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全省经济社会的活力不足,成为制约全省发展的症结所在。

三、对策及建议

民营经济是山西实现突破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无疑是山西走出经济困境的首要途径。一方面,山西经济一煤独大、三次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传统产业比重过高,高科技产业稀缺、新兴产业弱小的格局一直无法有效改观。与此相伴生的则是山西省转型发展任务重、全面发展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于多数省市、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差距较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巨大、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安全生产压力较大等诸多问题。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说,山西存在着政治经济民生生态“立体性”困扰。

破解“立体性”困扰,推进转型发展、全面发展,实现一煤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民营经济无疑是重要的依靠力量和有力支撑。

(一)抓好政策措施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相关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并结合措施出台当地支持政策,并开展涉及各部门政策的细分工作,通过对政策的贯彻实施,加大财税支持、加快结构调整、缓解融资困难等,积极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民营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和省相关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有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作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al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