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

更新时间:2024-01-14 16: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

1.西方经济学理论简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古典经济学——从 17世纪中期开始到 19世纪 7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这一阶段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其 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这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古典经济学代表性的教科书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这一教科书流行了 20年。新古典经济学——从 19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始到 20世纪 3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史、马歇尔、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瓦尔拉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二次革命,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马歇尔在 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书。现代经济学开始于 20世纪 30年代凯恩斯主义,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琼·罗宾逊、斯拉伐,以及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和卢卡斯。其中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该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被人们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著作;而萨缪尔森的 1948年开始发行《经济学》至今已出第十六版,是一本很好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第一,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国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它本身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第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革命实践呼唤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第三,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思想材料,或者说构成了理论来源。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3.经济: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5.商品经济: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6.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7.商品经济的类型:分为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8.商品的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9.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10.商品的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

12.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3.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14.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15.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16.价格、商品流通、流通手段

(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3)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17.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18.纸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2)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3)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和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一种经济现象。

1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0.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长期以来,不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中,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实行社会主义就必然是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遇到的就是这种传统观念的制约和束缚。邓小平在深刻分析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新

思想。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必须认真抓好以下五个重要环节:(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五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3.如何认识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在社会总产值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国民收入

2

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三方面内容。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内容,其中个人消费,就是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其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一方面,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另一方面,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此外,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分配中兼顾三者利益。

24.如何认识财政及其作用: 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这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收入表现为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程。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包括税、利、债、费四种形式。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国家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就是财政支出。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按其用途,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三,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第四,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五,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财政的作用如此重要,为了使其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25.我国的银行体系: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它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它被称为银行的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具有极其重要的职能:第一,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第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第三,管理国库;此外,还具有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蓄、黄金储备的职能。

3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主要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五大国家级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为确保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和大宗进出口贸易的顺利完成而设立,并向这些项目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的专业银行。其目的是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目前,我国有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

26.公民投资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特征和作用: 公民投资除可购买股票外还可投资储蓄、债券和保险。

公民个人的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的经济生活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一,为国家积累资金;第二,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第三,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据,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与股票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集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但二者又有所不同。

首先,性质不同,股票是股东的入股凭证,是投入公司的资金的所有权证书;债券是一种债务,限期偿还。

其次,受益权不同,股票以取得股息和红利为补偿条件,经营状况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效益;债务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其安全性比股票大。

第三,偿还方法不同,股东要退股,只能去卖股票,债券到期可以还本付息。债券有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等种类。其中,政府债券安全性最高,金融债券次之,而公司债券的风险较高,但往往收益率也比较高。

公民购买商业保险,是一种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正在逐渐建立和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商业保险也日益发展起来。社会保险是解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最迫切的保险项目,只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社会保险的费用大多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负担,它不是以被保险人的需要为依据,而是由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之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商业保险的保障项目广泛,形式多样,给付标准较高。参加商业保险的费用完全由个人负担,是否购买保险,何时购买,买什么样的保险,为谁购买,完全由参与保险者自主决定,保障范围的大小与缴纳的保险费成正比。保险公司是办理各种保险业务的专业公司。商业保险一般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商业保险是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项措施。为我国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27.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表现在

第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信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可以说“先发展、后治理”的代价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三,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失业问题。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我们就是要在

4

工业化的进程中,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也扩大就业。十六大报告对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了描述,这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28.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这一论述指明了我国的产业发展方向,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理论基础。

29.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取代自然经济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形式,各种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都通过市场来进行,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覆盖全社会,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这时,商品经济就发展成为市场经济。

30.税收的作用及其与公民的关系: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不同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在我国,主要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关税。

31.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必要性 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任务:保持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结构优化、实现稳定增长 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宏观调控的任务,具体来说,可概括为两个方面:(1)总量平衡;(2)结构优化。总量平衡是指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结构优化是指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大致平衡的条件下,二者的局部结构也必须合理,才能有利于经济很好地发展。

经典例题: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基础的核心是认为人( D )。

A. 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 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C. 没有利他心 D. 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相关链接:

西方经济学、管理科学及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关于人的理性的假设:每个人都以其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而效用通常指个人利益,或者是从个人出发的自我实现。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活动只表现为个人需要的单回路结构。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也称为X理论,认为被管理对象是由无组织的个人组成,他们在行动和思想上力求符合个人利益,追求最大限度的个人收入。

5

行为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他主张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有人把马斯洛描写的追求自我实现的人叫做“成就人”。马斯洛后来又补充了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现代管理理论中有两个著名的理论:经济人与社会人。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不愿承担责任等;而社会人的假设则认为人都是勤奋的。人们可以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在人群中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经济人的假设,必然导致“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而这正是一些小企业的管理方式——时刻监督,处处防范,惩罚严厉,常常喜欢“杀一儆百”。然而,按社会人假设,管理者应采取的是截然相反的管理方式——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满足职工的尊严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让职工担负更多的责任,使他们发挥潜力,自我控制,以达到个人与组织目标的一体化。虽然社会人假设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真正尊重人就会把人性好的一面发扬光大,同时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是把员工当作“经济人”,员工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员工就会真的变成“经济人”,对工作不满,能少干就少干,并时刻酝酿离开这个“大棒”常现的地方。

当代管理学派中对人性的假设也犹如丛林,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西蒙在他的决策理论中阐述的决策人假设。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且在组织中,不同层次的员工都在做决策,所以都是决策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必将超越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升华为复杂人假设。

经典例题:

经济学领域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最初提出者是( A )。 A. 亚当·斯密 B. 凯恩斯 C. 大卫·李嘉图 D. 萨谬尔森 相关链接:

亚当·斯密把市场形容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可以把个人的自利行为化为共同的社会福利的奇妙结果。经济学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原理,讲的是市场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哈耶克则提出了“知识分工”,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哈耶克则提出了“自生秩序”。萨谬尔森在经济理论上的卓越贡献是对数理经济学的发展。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Foun 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1947年)提出,所有经济行为的研究都可以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最大化问题。为此,1970年,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但是,给萨谬尔森带来国际声誉的却是一本普及性的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经济学》出版于1948年。最初写作这本教科书的目的是为了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进行综合,从而推动经济学的普及。实际上,《经济学》出版后不仅成为美国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而且畅销世界各国。

一、世界市场

1、基本含义和主要类型(识记)

2、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国际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商品结构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化。

(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含义

(2)按照加工程度,商品可分为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

6

(3)区域集团化本身是世界市场的一个特点,成立区域集团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扩大集团内部市场,增强经济实力,加强集团同外部世界的竞争。(由于采取“内外有别”和“联合对外”的贸易政策,有效地提高了集团内部商品的竞争力。

二、世界性的金融与贸易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现状和作用(识记) (1)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含义:(英文缩写WTO),是一个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重要原则:非歧视原则(识记并理解)

作用:1)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大大幅度降低世界各地进口关税水平,在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作用。2)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如非歧视原则等。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这些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秩序进行。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二个作用。3)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三个作用是,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使发展中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简单记:降低关税,规定原则,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lank)

含义: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全球性的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它们都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比较:IMF目的:协调国际货币关系,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协助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逆差,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World blank的目的:对成员国组织贷款和投资,促进会员国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

IMF提供短期贷款,World blank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

作用:第一、指导成员国摆脱国际收支困境。第二、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3、中国是这三个国际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三、外汇和汇率

1、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或汇市,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2、外汇汇率升高和跌落。

人民币也有汇率——外汇汇率升高则人民币汇率跌落,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外贸的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降,有利该国商品出口,不利进口;反之则不利出口,有利进口。

4、一国可利用自己的国际储备(黄金和外汇储备)来调节汇率。

5、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债务的外汇积累。

6、剪刀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不等价交换,从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身上榨取了高额利润(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利用其垄断地位,控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它们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价格,另一方面提高发达国家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从而扩大了初

7

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剪刀差。以此从发展中国家人民身上榨取大量的高额利润。)

四、我国的对外开放

1、为什么要对外开放(有什么好处、作用)? (1)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提供市场、调济余缺、加强交流与合作)

(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1)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2)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调济余缺、发挥比较优势、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看)。(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

2、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4)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3、当今世界经济国际化的表现。

(1)生产和国际化(2)市场的国际化(3)资金的国际化(4)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5)信息传播国际化。

4、对外贸易

(1)基本含义(2)几种形式(3)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4)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5)顺差、逆差和贸易平衡(贸易差额)(6)发展对外贸易,首先要努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5、为什么说出口贸易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出口贸易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2)出口创汇的规模制约着利用外资的规模。(3)发展出口贸易有助于加速我国生产企业及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4)发展出口贸易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

6、进口的作用

(1)出口创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国外进口我们所需要的商品,没有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也就失去了意义。

(2)进口往往还能带动出口,因为进口本国缺少技术的设备、生产工艺、原材料等,可以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就能增加出口。

7、倾销

(1)含义:是指一国产品人为地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输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不公平竞争手段)

(2)危害:从表面看,外国产品价格低,进口国的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其实不然,它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它直接打击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使其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乃至被迫退出市场,造成工厂停产、倒闭,失业率上升。这样,外国产品就垄断了市场,最后有可能形成垄断价格,获得高额利润,进口国的消费者仍然是受害者。

五、海关和关税

1、基本含义:关税是指由国家海关当局对进出边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

8

2、作用:征收关税是一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同时还起着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四种调节及其相应的作用)

3、正确认识关税的两面性:

在对外贸易中,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关税政策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决定的。关税政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而随之调整的。

符合本国实际的关税,对增加财政收入,保护民族工业,促进国内市场的供求平衡,发展本国经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关税政策的制定,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但是,过高的关税,意味着自我封闭,意外着对竞争的限制和拒绝,所以从长远来看,高关税的结果往往是保护了落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同时,高关税也违背自由贸易原则。降低关税是我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也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外贸易的必然选择。

六、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运用)(特别重要)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含义:就是指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立足点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主要依靠本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来发展自己。

(2)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呢?1)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自主地掌握本国的经济命脉,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独立,进而保障政治独立。2)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3)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1)一方面,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2)另一方面,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2、平等互利的原则

(1)含义:国家不分大小,不分贫富与强弱,无论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有何差异,都应在国际交往中平等对待,互相尊重对方的主权和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意愿,使双方都能获得各自的利益。

(2)平等互利,既是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也是各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

一、OEM生产,即代工生产,也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由于其英文表述为Original Equipment/Entrusted Manufacture(译为原始设备制造商或原产地委托加工),因此简称为OEM。基本含义为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之后将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这种委托他人生产的合作方式简称OEM,承接加工任务的制造商被称为OEM厂商,其生产的产品被称为OEM产品。

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指城镇居民户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这其中包括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9

工薪收入:是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劳动报酬。 经营净收入:是指城镇居民调查户中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得的净收入,即全部生产经营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税金后所得的收入。

财产性收入:是指城镇居民调查户中动产和不动产所获得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城镇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

三、克隆动物是指不经过有性繁殖,通过对母本动物进行基因复制而得到的一模一样的另一只动物,它和母本动物就像不同时出生的双胞胎。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是1996年出生于英国的克隆羊多利,随后克隆牛、克隆猪等不断诞生。克隆动物技术可以使一些优良动物品种快速产出大量“后代”,比起传统培育和繁殖方法,采用这种技术有时间和数量上的优越性。

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技术改造一些传统食品来源,加入一些外来基因或去除一些原有基因后得到的食品。转基因食品同时涉及动物和植物,目前讨论最多的转基因食品还是玉米等农作物食品。在经过基因改造后,玉米等作物可具备抗害虫特性等,能帮助节约农药开支。

由此可见,克隆和转基因都是利用基因手段来获得所需的动植物品种优越性,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只是复制,而后者是对基因进行改造。由于相关技术还存在很多未知因素,克隆动物食品和转基因食品现在都还面临安全性质疑。一些专家认为,从克隆只是复制而转基因要进行基因改造来看,或许克隆动物食品面临的安全风险要小。

四、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所余下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不包括借贷收入)。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个人所得税。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指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

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

二、不动产,指依自然性质或法律规定不可移动的土地、土地定着物、与土地尚未脱离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于土地并且不能分离的其他物。包括物质实体和依托于物质实体上的权益。

动产,与不动产相对,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经济用途和经济价值的物。 三、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四、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某经济体以维护基本安全、保障生命、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检验和检疫措施、包装、标签及标志要求、绿色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等。

五、《政府采购协议》是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单项贸易协议,是各参加方对外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以实现政府采购国际化和自由化的法律文件。

10

《政府采购协议》并不属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需签订的一揽子协议的范围。根据《政府采购协议》规定,该协议只约束签字接受它的世界贸易组织缔约方,而未加入该协议的缔约方则无需承担协议所规定的义务。

《政府采购协议》由序言、适用范围、国民待遇和非歧视性待遇、向发展中国家成员提供特殊的差别待遇、技术要求、投标程序、资料和审查、义务的执行、本协定的例外、最后条款十个部分组成。

《政府采购协议》强调三个原则:一是国民待遇原则和非歧视性原则,即各缔约方不得通过拟订、采取或者实施政府采购的法律、规则、程序和做法来保护国内产品或者供应商而歧视国外产品或者供应商;二是公开性原则,即各缔约方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规则、程序和做法都应公开;三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原则,即有关缔约方应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特殊待遇,如提供技术援助,以照顾其发展、财政和贸易的需求。

《政府采购协议》于1979年4月在日内瓦签订,1988年进行了修改,1993年12月各缔约方就该协议达成了基本意向。迄今为止,《政府采购协议》有27个成员方和21个观察方。

六、“物权“是一种财产权,指权利人依法对一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七、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发达国家一般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度,即以法人组织作为纳税人。税法草案取消了现行内资企业所得税以独立核算组织为标准确定纳税人的规定,将纳税人的范围确定为企业和取得收入的其他组织,这与现行税法的有关规定是一致的。

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NP(国民生产总值),都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用来衡量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其中,GDP指的是在一国国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资源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并实现销售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它包括本国企业在本国内投资带来的产出,以及由外国企业在东道国投资(即FDI)所带来的产出;GNP是指由一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并销售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它仅包括本国国民(企业和个人)在外国投资带来的产出,并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投资带来的产出。

从根本上而言,两者并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们都是对一国一定时期内产出水平的衡量。但从GDP和GNP的含义仍然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是根据属地原则来衡量一国财富的,后者则是根据属人原则来衡量一国财富的。

11

一般情况下,当一国处于资本流入大于流出的发展阶段时,它的GDP会大于GNP;反之,当一国处于资本流出大于流入的阶段时,GDP则会小于GNP。就当前世界的主要资本流动方向来看,欧美日发达国家是主要的资本净流出国,而发展中国家则是主要的资本净流入国。这意味着,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用GDP统计出来的产出水平,会大于用GNP统计出来的产出水平。但这是否就表明,用GDP统计出来的发展中国家产出水平,无法真正反映该国的实际产出效率呢?

实际上,与GNP相比,GDP的统计指标,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所具备的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如上所言,GDP是由属地原则决定的产出指标,也就是所有由GDP统计出来的产出,必须依附于一国国土之上。这意味着任何产出——无论是本国居民生产投资带来的,还是由外国居民生产投资所带来的——的实现,都必须和这个国家的各种要素相结合,包括这个国家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市场以及制度,从而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与GNP相比,GDP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较好地体现了一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与GNP相比,GDP的规模体现了一国经济对资本的吸收能力。一国要将资本投入转化为有效的最大产出,必须在软硬件上具备相当的基础。具体而言,硬件包括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消费能力的积累等;软件则包括社会文化制度的健全、市场机制的完备、消费意识的转变、产品品牌的建立等。所以无论是派生于国内自有资本,还是派生于外国直接投资,GDP增长都是和一国的投资环境息息相关。只有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带来GDP的不断增长。

其次,与GNP相比,GDP的质量体现了一国各种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程度。要素禀赋优势的比较,是当前全球资本流动配置的依据所在。资本只有在和国家的优势资源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最大的产出。在一定发展阶段,大量引进外资,并将它与本国的优势资源相结合,无疑可以较大地提高本国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解决就业、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管理能力、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等。因此,GDP的有效增长,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本国各种要素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

最后,与GNP相比,GDP的结构体现了一国的真实社会福利水平。一般而言,在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会对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平正义等福祉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促进经济重心从“物”到“人”的逐步转变,促使产业结构从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的逐步转变。如何更好地改善国民的生存环境、提供更多的公共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发展等等,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这些都需要进一步优化GDP的结构,才能得以实现,包括单位GDP能耗的降低、产业结构的调整、再分配机制的构建等。GDP结构的合理变迁,无疑可以较好地推动本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饥饿营销”是生产商或销售商限量生产或限量销售的营销手段。通过此方式,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或销量,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以扩大市场占有率,维持商品较高的售价和利润率。

二、“遗产税”,就是对死者留下的遗产进行征税,遗产的涵盖范围既包括现金与存款,还包括房产、厂房等固定资产。

12

遗产税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贫富差距而非增加财政收入。然而,由于担心遗产税会造成资产外流等原因,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纷纷取消遗产税。

意大利、瑞典、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先后取消了这个税种。美国准备在2010年前逐步取消联邦遗产税。已经征收了近一个世纪遗产税的香港,也从今年2月11日起正式取消遗产税。

三、自1953年联合国发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及其附表”以来,后历经1968年、1993年两次大的修订,SNA系统就成为国际最为流行的国民收入计算体系,国内生产总值(GDP)也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指标。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在改革开放以前及初期,我国使用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从1985年开始,我国就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核算模式等进行反复研究。国务院于1992年8月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正式开始在我国实行SNA体系,GDP也成了我国一个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别说经济学的专业人士,连一般老百姓都十分关注。

由于GDP作为一种核算体系内在的缺陷,对GDP进行批评的历史与GDP的历史一样悠久。在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肯尼迪竞选总统时就曾尖锐地指出,“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这种东西”。另外一些经典的批评包括“交换母亲”——这个故事说的是,如果有两个母亲各自在家里照看孩子,则不会生产GDP;如果她们交换看孩子,每个母亲向对方付费,则会增加GDP,但是孩子却因为非母亲照看而增加痛苦。“破窗理论”——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敲破一扇窗户导致GDP增长的似是而非的链式过程:敲破窗户可以为补窗工匠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玻璃店得以增加销售额,玻璃厂企业群面临做大了的市场蛋糕,玻璃厂工人购买力的提升将把破窗带来的经济增长驱动传递到其他行业去。

此外,人们对GDP的批评还包括:它不能衡量社会成本,不能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不能衡量效益、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不能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也不能衡量分配,更不能衡量诸如社会公正、快乐和幸福等价值判断。

四、怎样才算意外伤害

一是外来的伤害。是指被保险人遭受的伤害是非本意的,不能是咱自个愿意的,来自自身以外的偶然原因引起的事故。这里要注意的是疾病不属于意外。一些保户往往认为得了疾病(如心脏病突发脑血栓等)也是意外,要保险公司赔偿。实际上,疾病虽是偶然发生的,也违背当事人主观的意愿,但它的发生是一种来自身体内部的因素,故不在人身意外保险责任范围之内。

二是剧烈的伤害。是指造成机能丧失、残缺、机能障碍等伤害的意外事故。 三是明显的伤害。是指在责任期内(一般为90天或180天)造成死亡、残疾的后果,保险人就要承担保险责任。

四是突然的伤害。是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来不及预防的事故。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家庭承包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十六大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观点: (1)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 (2)发展规模经营;

13

(3)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

(1)一切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 (2)这也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

(3)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各种形式都可以利用。 4.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 5.我国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即所有制结构)

(1)这项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客观必要性。

从根本上说是,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生产力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发展也不平衡,生产力呈现多层次性)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

(2)十六大提出了两个必须: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内容及原因

1.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等多种所有者)

(二)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公有制范围;

个体劳动成果所得——个体劳动;

按生产要素分配——资本、土地、技术、信息、劳动力??;

福利性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分配及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四)十六大在分配制度上的发展: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1.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为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14

2.劳动收入:公有制经济里按劳分配收入、非公有制经济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管理收入??

3.非劳动收入:资本、技术、信息、土地??

4.新的提法并没有否定我国的分配制度,而是有了发展。 二、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一)市场、市场经济的含义

(二)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和市场 (三)宏观调控含义、必要性、手段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其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1)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地起作用,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引起的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2)盲目性——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分散的,各自独立,信息不全,结果必然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3)滞后性——由于事后调节,有时间差,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2.宏观调控:“有形的手”,价值规律(市场、价格均可);“无形的手” 3.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常识学习不同于逻辑、数量、资料分析等题,考生有时候需要“死记硬背”,当然,最重要的是寻找技巧,发现规律。

(四)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平等性: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等价交换原则) 要求——当事人身份平等;交易平等。

2.竞争性: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者广泛的竞争。 原因—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作用—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总之,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负面效应——社会资源的浪费、垄断。

3.法制性:含义——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法规进行。

作用——健全的法制是处理矛盾、体现公平的依据和准则。 要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4.开放性:含义——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且与世界市场联在一起。

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的特点决定,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要求。

作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要求——对外开放。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本身没有姓资姓社之分) (六)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

15

2.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家经济带来高效率。

3.市场有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一、企业

股份公司和股票的基本含义、股息计算公式。 二、国有企业

(一)地位: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改革重要性: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革必要性:机制不活、能力不强、债务过重、人员过多、经营艰难、效益下降。

(四)改革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改革总原则: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六)布局调整: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七)战略改组:抓大放小。

(八)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三、提高企业济效益

(一)含义: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注意与利润率区别) (二)重要性

(1)对企业来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对国民来说—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对社会来说—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三)方法和途径

(1)依靠科技,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常识学习不同于逻辑、数量、资料分析等题,考生有时候需要“死记硬背”,当然,最重要的是寻找技巧,发现规律。

(四)利润与经济效益

1.经济效益是衡量经济活动的综合指针,是指经济活动中有用劳动成果同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收入与支出”、“所得与所费”。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2.利润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3.经济效益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离不开生产成本。 (1)当生产成本不变时,可以分三种情况分析 第一,若利润增加时,那么经济效益肯定提高。 第二,若利润不变时,那么经济效益也不变。 第三,若利润下降时,那么经济效益也下降。

(2)当生产成本提高时,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分析 第一,若利润提高时,有三种情况:

16

①利润与生产成本同幅度提高,此时经济效益不变。

②利润提高的幅度比生产成本提高的幅度大,那么经济效益提高。 ③利润提高的幅度比生产成本提高的幅度小,那么经济效益下降。 第二,若利润不变或下降时,经济效益均下降。 (3)当生产成本下降时,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分析

第一,若利润不变或提高时,此两种情况下,经济效益均在提高。 第二,若利润也下降时,同样也有三种情况。

①利润与生产成本同幅度下降,此时经济效益不变。

②利润下降的幅度比生产成本下降的幅度大,那么经济效益下降。 ③利润下降的幅度比生产成本下降的幅度小,那么经济效益提高。 思考:企业利润总量增加是否就意味着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

分析: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企业利润总量,二是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全部资金。因此,企业利润总量增加,能否提高经济效益有三种可能:

①如果企业利润总量增加比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增长快,包括企业利润总量增加,而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不变;企业利润总量增加,而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反而下降,这两种可能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

②如果利润总量增加与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的增长的速度一样快,则说明经济效益没有变化。

③如果企业利润总量增加不如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的增长的速度快,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了。

因此,企业利润总量增加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 (五)在市场竞争中出现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是必然的。 1.兼并的含义和意义

2.企业破产的含义和必要必性

3.实行大企业、企业集团的“强强联合” 一、企业经营者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二、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的区别 比较 参与竞争时的竞争时采取的手段 动机和出发点 遵守法律和市场活动准则,以最低消耗获得最大利润 躲避法律或直接违法,以获取高额违法所得 正当、合法、公平的商业做法。主要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信誉。 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弄虚作假、欺诈、损人利己。 社会效果与法律后果 保护了国家、集体和消费者利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受到法律鼓励和保护。 损害了其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不仅不能增加社会财富,还会给现有财富带来浪费。受到法律禁止和制裁。 国内生产总值 正当 竞争 不正当竞争 三、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 比较 国民生产总值 17

含义不同 区 标准不同 别英文缩写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以本国常住居民为准 GNP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以国界为准 GDP 联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常住居民取自国外的资本收入和劳务收入+外国系 居民取自本国的资本收入和劳务收入;都是综合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四、三大产业比较 比较 地位 现状 关 系 农业 国民经济的基础 基础薄弱 工业 国民经济的主导 素质不高 调整提高振兴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 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发展滞后 积极发展 出路 “两高一优”农业 三大产业之间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没有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需要第一、二产业提供大量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及各种消费资料。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因为第三产业不仅为第一、二产业提供产、供、消服务,而且为第一、二产业提供知识、信息、资金、技术和人才,从而提高第一、二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时,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又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实战演习

1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A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 处理好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C 中央与地方分权 D 政企职能分开 2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

A.保护型经济 B. 竞争型经济 C. 垄断型经济D. 封闭型经济 3市场调节是指()。

A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调节 B 通过市场竞争,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进行调节 C 把市场作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 D 以市场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宏观调控 4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A. 政府放弃宏观调控 B.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C. 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D.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5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 B 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C 一般等价物 D 社会财富的代表

6因为变质而卖不出去的商品有没有价值,下列看法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

A有价值,因为这些商品同样凝结了人类的一般劳动

B 没有价值,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意味着生产商品的劳动没有得到社会承认

C 有价值,只不过这些商品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 D 没有价值,但仍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18

A. 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C. 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D.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8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用()。

A公司制B 股份合作制C 业主制D 合伙制 9影响社会总供求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物质生产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B 进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 C 出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 D 商品储备动用的规模 10 据《经济学家》杂志刊登,1995年全球保险费用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经济学家》指出,私人保险费用支出最多的国家往往是最富有的。在这些国家,购买保险是一种大众化的投资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贫穷国家开展保险事业的效用很小

B 经济实力是保险业的坚实后盾,现代保险业日益发达 C 保险费占CNP比重的增长导致了基础投资不足 D 保险只是富人或富国的事 11 企业兼并()。

A可以跨地区、跨行业,但不能跨所有制 B 可以跨行业、跨所有制,但不能跨地区 C 可以跨所有制、跨地区,但不能跨行业 D 既可以跨地区、跨所有制,也可以跨行业 1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

A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 B 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 C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D 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3.存款储蓄有多种形式,其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形式是()。

A活期存款 B 整存整取 C 零存整取 D 整存零取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许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发和研制新产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一些企业因商品滞销而减产甚至停产。这说明()。

A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B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 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 D 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15 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推进再就业工程。

A 搞好失业救济 B 搞好社会福利

C 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 D 搞好就业再教育工作

16 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优势,主要是通过()。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量的优势体现出来 B 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规模和实力体现出来 C 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其市场竞争力体现出来 D 国家对市场活动的正确指导和有效调控体现出来 17 世界市场,也叫国际市场,它主要指的是()。

A各国之间的商品流通活动 B 各国之间的科学技术联系 C 各国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D 各国之间的劳务相互交换 18 对股票价格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9

A股票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通常是一致的 B 股票价格是可以变动的

C 股票价格趋向涨高,银行存款利息往往上涨 D 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 19 我国现行税制把税种分为()。

A. 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B. 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 C. 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 D.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20 经济全球化是()。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趋势 B. 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C.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

D.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客观趋势

1.D 2.B 3.B 4.C 5.C 6.C 7.D 8.A 9.A 10.B 11.D 12.A 13.A 14.B 15.C 16.C 17.B 18.B 19.C 20.B

强化训练:

1.我国地产市场的土地转让是指:

A.土地所有权的转让 B.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C.土地占有权的转让 D.土地收益权的转让 2.我国现行分税制把税种分为:

A.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B.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 C.增殖税、营业税和消费税 D.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3.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基础是:

A.资金市场 B.证券市场 C.外汇市场 D.期货市场 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居支配地位的是:

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合作制企业 D.公司(法人)制企业 5.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有: A.国有资产分级所有

B.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 C.国有资产集中由中央政府统一经营 D.国有资产分散由各级政府经营 6.区分不变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7.考察资本周转,重点在于分析()

A.资本周转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 B.资本运动的连续性

C.资本循环所经历的阶段和资本形式的变化 D.资本运动的间断性

8.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目的分别是:

20

A.自给自足;社会分工 B.自给自足;商品交换 C.扩大生产;满足他人需要 D.社会分工;专业化 9.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累的结果会使()

A.社会资本总额增大 B.个别资本规模扩大 C.剩余价值数量增加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10.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生产规模的方式称为: A.资本积聚 B.资本原始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 11.(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A.国有企业 B.民营企业 C.合资企业 D.私营企业 12.( )是市场体制的三大支柱。

A.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消费品市场 B.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技术信息市场 D.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 13.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剩余价值如何再生产问题 B.剩余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 C.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形式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4.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来自

A.物物交换 B.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固定资本更新

15.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要实现十五大确定的目标,必须要解决好的两大课题是:

A.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

B.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C.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6.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17.按照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 ) A.到建党100周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

B. 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基本实现工业化 C. 2020年,GDP是2000年的四倍

D. 205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20年再翻一番,基本实现现代化 18.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B.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C.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1

19.因为变质而卖不出去的商品有没有价值,下列看法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 )。

A.有价值,因为这些商品同样凝结了人类的一般劳动

B.没有价值,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意味着生产商品的劳动没有得到社会承认

C.有价值,只不过这些商品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 D.没有价值,但仍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20.复杂劳动被当作简单劳动的倍加,是因为( )。 A.从事简单劳动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B.从事复杂劳动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C.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差别

参考答案

1.B 2.B 3.A 4.D 5.B 6.B 7.A 8.B 9.A 10.C 11.A 12.B 13.D 14.B 15.C 16.D 17.C 18.A 19.B 20.C

21.资本家竞相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因是( )。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求得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22.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效益不佳,陷入了困境,下面几项最不可能作为解决问题的措施的是( )。

A.明晰产权 B.私有化 C.兼并、破产 D.股份制改革 23.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24.生产资料的储蓄时间属于( )。

A.资本的流通时间 B.资本的生产时间 C.资本的购买时间 D.资本的销售时间

25.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的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这是由于:( )。

A.生产资料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 B.社会化大生产占据主导地位 C.按劳分配符合一般人的道德标准 D.按劳分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6.社会保障中的最大项目是( )支出。

A.社会福利 B.社会救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27.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价格改革,要求建立起:( )。

A.由企业自由定价的价格机制

B.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C.以国家指导性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D.严格按照产品价值定价的价格机制

22

28.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29.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 )。 A.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B.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和实物量之间的平衡

D.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 30.市场经济中,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 )。

A.繁荣市场 B.发展生产 C.增加税收 D.追求利润 31.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下面对“纳税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只要负有直接纳税的义务,就是纳税人 B.纳税人包括所有法人和自然人

C.纳税人是由税法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 D.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32.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这就要求在社会总资产中:( )。 A.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B.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C.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私营经济

D.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非公有制经济 3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实现共同富裕 C.实现现代化 D.提高国民素质 34.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

A.承包经营 B.租赁经营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土地收益权的转让 35. 世界市场,也叫国际市场,它主要指的是( )。

A.各国之间的商品流通活动 B.各国之间的科学技术联系 C.各国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D.各国之间的劳务相互交换 36. 从根本上讲,商品的价格水平决定于( )。 A.商品的供求状况 B.人们对商品的偏好

C.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政府部门对商品价格的调整

37.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负有责任,是指( )。

A.股东以购买的股票为限 B.股东以出资额的收益为限 C.股东以其财产额为限 D.股东以出资额为限 38.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和改革方向是实行( )。

A.公司制 B.承包制 C.租赁制 D.合作制

23

39.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 )。

A.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B.交易和销售的场所 C.交易和消费的场所 D.分配和消费的场所 40.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

A.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处理好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C.中央与地方分权 D.政企职能分开

41.存款储蓄有多种形式,其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奖金的有效形式是( )。

A.活期存款 B.整存整取 C.零存整取 D.整存零取 42.必须把提高经济效益行为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使( )。

A.自己的利益总额不断增加 B.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减少 C.利润总量比成本总量增长快 D.资金利润率高于成本利润率 43.市场调节是指:( )。

A.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调节 B.通过市场竞争,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进行调节 C.把市场作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 D.以市场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宏观调控

44.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我国的显著特点。这个显著特点表现在( )。 A.它遵循价格规律的要求

B.它面向市场,注意供求关系变化

C.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它是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4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46.商品结构的复杂化是当今世界市场的重要特征,其表现是,在国际贸易中,形成了制成品贸易扩大,初级产品贸易减少的商品结构。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进一步发展

B.科技水平的提高,使生产对原材料的消耗相对降低,而对原材料的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提高

C.国际分工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

D.初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比较低,而制成品的市场竞争力比较高

参考答案

21.B 22.B 23.C 24.B 25.A 26.C 27.B 28.C 29.D 30.D 31.B 32.D 33.A 34.C 35.A 36.C 37.D 38.A 39.A 40.D 41.A 42.C 43.B 44.C 45.C 46.B

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5m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