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

更新时间:2023-11-22 00: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第一课 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教学目标

1、态度: 通过“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了解祖国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力: 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3、知识: 会按专题如人物、风景、节日、民族等类别将收集的资料布置板报。

学生准备:查找资料(收集祖国各地的资料) 课时准备:2课时

第一课时 不同的地形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课题: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雄伟壮丽的高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各种地形齐全,为我国农、林、牧、副、渔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自然条件。

2、板书:不同的地形

二、小组合作探究:祖国的地形地貌。

1、中国地形图有几块主要的色块,这不同颜色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同对我国的地形图,了解和研究我国的地形、河流。

2、理解我国的地形三级阶梯。问:地形图上的各种颜色就是代表不同的高度。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张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的高度是多少呢?教师点图片上的各种颜色,分别判断土黄色、黄色、绿色的海拔是多少。

小结:我们从高空向下观看我国的地形,大体上分为三级阶梯,因为是从上往下看,所以第一阶梯最高,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低,尔后是海洋。再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势明显是西高东低。(板书:西高东低) 3、我国主要的地形地貌。

①世界上的地形分为五种,具体是: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这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请在地图上找一找。

② 以小组为单位,在地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主要河流、主要岛屿??互相指一指。

三、探究思考:

1、多样的地形、地貌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我们的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展示小结:多种地形与我国生产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世界上五种地形都有,这样就给我们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平原为我们提供了耕地,高原为我们发展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山地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矿藏等等。这样使得我国能够从各方面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我国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四、作业:

1、四大高原: 、 、 、 。 四大盆地:

1

三大平原: 。

2、看中国地形图,我国的地形是(东)高(西)低,东部的绿色地区代表的海拔大约是(0至500米);中部和北部的黄色地区,海拔大约是(500米至3000米);西南部粉红色地区,海拔大约在(3000米)以上。

3、在我国的五种主要地形中,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丘陵占(10℅).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不同的自然环境及森林里的故事

小组探究:同样是冬季,不同的地方人们会有不同的活动,为什么?

1、有滑冰和滑雪运动 2、欣赏雾凇 3、欣赏热带风光 2、展示:居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里。 二、合作学习:了解不同地域的家乡特色 1、我国的北方:冬天雪花飘飘。

2、南方海边(海南岛):四季入春,云南的西双版纳:四季不分明,是美丽的热带植物王国。

3、高原(青藏高原)家乡:世界屋脊,天高地寒,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人民主食是(糌粑),喜欢穿长袍,腰系腰带,头戴皮毛,脚蹬高靴。 三、合作学习,了解东北森林里的故事。

1、东北森林里的主要珍贵动物:(梅花鹿)、(棕熊)、(东北虎)、(丹顶鹤)(紫貂)。

2、东北森林里的主要树木:(红松)、(白桦树)、(落叶松)等。

3、东北森林里的主要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蘑菇、木耳、榛子等

4、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严寒)而(漫长)。 四、合作探究:

1、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近一百年来有什么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做?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美丽的家乡? 五、作业:

1、东北森林里的主要珍贵动物:(梅花鹿)、(棕熊)、(东北虎)、

(丹顶鹤)(紫貂)。

2、东北森林里的主要树木:(红松)、(白桦树)、(落叶松)等。

3、东北森林里的主要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蘑菇、木耳、榛子等

4、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严寒)而(漫长)。

5、南方海边(海南岛)、云南的西双版纳:四季(不分明),是美丽

的(热带植物)王国。

2

6、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自然环境的特点是(天高地寒),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凉爽)。青藏高原上居住的人们是(藏)族,他们的主食是(糌粑),喜欢穿长袍,腰系腰带,头戴皮毛,脚蹬高靴。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 多种多样的住房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 学习准备:

1、收集不同住房的照片、图片和资料。 2、学生调查自己家庭住房的变化。 3、彩色笔。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房屋的起源及会走的房子

一、 导入

猜谜语:背上长满鳞,背下都是筋,张开大嘴吧,可以吞活人。(房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住房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我国多种多样的住房。(出示课题)

二、新授

1、 房屋的起源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会盖房子,“久居野处,构木为巢”。(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生活在荒山野岭的山洞里和草窝树洞中。)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砍伐树木,建筑上面有顶、四周有围挡的房子躲避风雨。)实际上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它凝聚着中华民族许多代人的聪明才智。

(出示教科书12页上的图片)从古人居住的山洞发展到我们现在居住的高楼大厦,由于人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合作学习,了解会“走”的房子

3

大家来猜一猜会“走”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图中这位小朋友从服饰上你能不能看出他是哪个民族的?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房子,把它画下来。(学生展示)

为什么说蒙古包是会走的房子呢?这种住房说明什么呢?(图示)

现在很多游牧民族都建立了定居点,有商店、学校和医疗站,老人和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和这种房子相似的还有什么样的?(藏族的帐篷、哈萨克的毡房) 刚才了解的是游牧民族的住房,在我国南方还有一种会走的房子,你知道是什么吗?(船)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湖泊众多,河流纵横交错,船成了必备的交通运输工具,为什么它也被称为会走的房子呢?(学生回答) 一、作业:

1、我国北方或西北方,会走的房子主要有:蒙古游牧人们的(蒙古包),藏族游牧人们的(帐篷),新疆哈萨克游牧人们的(毡房);南方的(船)。 2、远古的祖先不会建房,只能住在(山洞)里,传说(黄帝)教会了人们伐木造房。

三、教学反思:

4

第二课时 老北京的四合院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住房,同学们谁的家住在平房里?

说一说平房院落的布局?(北面、南面、西面都有房子,再有东房就是一个四合院了)

二、新授

1、小组合作,了解四合院名字的由来? 2、展示小结:

说到四合院,就会想到老北京的四合院(图示、音乐),北京是古城,胡同里留下了大大小小许多四合院。

说到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可是北京的一大特色,连外国游客到了北京都想游览四合院。这是北京的一大景儿,叫做“胡同游”。

3、小组合作,了解四合院的特点?

4、展示小结:(房子很独特,房房相连,院院相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邻里互助,相对封闭、安全,有利于阻挡北方的风沙,院落有利于晾晒粮食、储存农具。)

5、小组探究: 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谁知道?(乔家大院、图示)你们知道这些房子的价值和意义吗?

(学生回答:历史悠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观赏价值,有独特的风格,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6、探究我国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的独具特色的住房, (1)窑洞

窑洞分布在哪?(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

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为什么要挖窑洞居住?(学生回答) 说窑洞有着特殊含义,(因为陕西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就在这些窑洞里,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中国人农民走向胜利。)

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

(2)广东客家人居住的是(圆形的客家房);西北地区居住的(平顶房);湘西土家族、苗族居住的是(吊脚楼)、云南傣族居住的是(竹楼)。

5、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同学们说一说你家住房的变化。(填表) 三、小结: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四、作业:

老北京的人们居住的房子是(四合院),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居住的是房子是(窑洞),广东客家人居住的是(圆形的客家房);西北地区居住的(平顶房);湘西土家族、苗族居住的是(吊脚楼)、云南傣族居住的是(竹楼)。

五、教学反思: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ir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