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习题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2 00: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名词解释

1.烈性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吞噬体。 专性厌氧微生物 :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存,且绝对专性的微生物。

世代时间 :根据一定时间内细菌的增殖数量可以计算出繁殖的代数(n),并以增殖时间除以繁殖代数求得每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 最适生长温度 :

生长限制因子 :在培养基中,凡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某营养物就称生长限制因子。 自溶:

灭菌: 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2.温和噬菌体: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的噬菌体。

土壤自净: 土壤对施入其中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染物具 有吸附和生物降解能力,通过各种物理、生化过程 自动分解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 土壤污染:

土壤生物修复: 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 株,甚至用构建的特异功能菌投加到各污染土壤 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和转化,使土壤恢复 其天然功能。

水体自净: 河流(水体)接纳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后,在物理的、化学的和水生物(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 大肠杆菌:

细菌菌落总数: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 中,于37℃培养24h后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它用于指示被检的水源水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为生活饮用水作卫生学评价提供依据。

3.细胞质膜: 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

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氨化作用:有机氮化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中释放出氨的过程

硝化作用:在好氧条件下,氨经过微生物作用氧化成亚硝 酸,再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在缺氧条件下,兼性的厌氧硝酸盐还原菌将硝酸还原为N 固氮作用:在固氮微生物的固氮酶的催化作用下,把N2转 化为氨,进而合成为有机碳化合物

硫化作用:硫化氢、元素硫或硫化亚铁等在硫细菌的作用下进行氧化,最后生成硫酸的过程

荚膜:有些细菌在细胞壁外面存在被外多糖。如果具有较好结构也不易洗掉 4.黏液层:有些细菌不产生荚膜,仍分泌粘液的多糖,其疏松的粘附在菌体细胞壁表面上,与外界没有明显的边缘。

反硫化作用:硫酸盐在缺氧条件下被一些微生物利 用而还原生成硫化氢的过程 好氧生物膜: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黏附在生物滤池或生物转盘盘片上的一层粘性、薄膜状的微生物混合群体。是生物膜法净化污废水的工作的主体。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由于丝状细菌极度生长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 外源反硝化: 内源反硝化:

5.堆肥:深褐色、质地松散、有泥土味的物质。这种物质的养料价值不高,但却是一种极好的土壤调节剂和改良剂,其主要成分是腐殖质。

堆肥化: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可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

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遗传特性,细菌按一定的方式互相粘结在一起,并被一个公共的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

衣鞘:丝状体表面的黏液层或荚膜硬质化,形成一个透明坚韧的空壳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或遇到不良环境时,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1. 鞭毛: 由细胞质膜上的鞭毛基粒长出,穿过细胞壁伸向体外的一条纤细的波浪状的丝状物。

菌落: 单个微生物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生长繁殖形成一堆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菌苔:

间体: 是质膜向内延伸的膜结构,它是一种由细胞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

拟核: 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没有核膜和核仁。

碳源: 凡能供给微生物碳素营养的物质。

氮源: 凡是能够供给微生物氮素营养的物质称为氮源。氮是组成核酸和蛋白质的重要元素。

6.新陈代谢: 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不断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转变成细胞组分,同时产生废物并排泄到体外的过程。

合成培养基 按照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用已知的化合物配制而成。 天然培养基 天然有机物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复合培养基 又称半合成培养基,它是一类即由已知的化学组成物质,同时还要加上某些天然成分而配制的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用于培养大多数异养细菌的培养基,由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又称普通营养基

选择培养基 根据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配制的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 加富培养基 数量很少,或对营养要求苛刻不易培养,用特别的物质或成分促使微生物快速生长,这种用特别物质或成分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7.微生物分批培养 :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接种于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内,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定时取样测定活微生物数目的变化。(坐吃山空型)

连续培养:一方面连续进料,另一方面又连续出料。微生物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

8.异养型: 内源呼吸:

生长曲线:将少量细菌的纯培养,接种到一恒定容积的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菌细胞数目。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增长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所得的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PHB : 聚β-羟基丁二酸(PHB) 二、简答和论述 1.微生物具有哪些特点?

2.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3.何谓原核微生物?包括哪些微生物? 4.何谓真核微生物?包括哪些微生物? 5.简述病毒的特点

6.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7.破坏病毒的物理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破坏病毒的? 8.病毒在水体和土壤中的存活时间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9.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的异同,各有哪些化学组成? 10.细菌的特殊结构中,荚膜的功能? 11.革兰染色的过程? 12.革兰染色的机制? 13.什么是芽孢,有何特点?

14.古菌包括哪几种?与细菌有什么不同?

15.细菌的物理化学特性与污废水生物处理有哪些方面关系? 16.何谓细菌菌落?细菌有哪些培养特征?这些特征有何实践意义? 17.何为原生动物的胞囊?如何形成的? 18.如何利用水蚤判断水体的清洁程度?

19.列表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菌落特征 20.真菌有何特点

21.何谓原生动物?有哪些细胞器和营养方式?

22.原生动物分几纲?在废水生物处理中有几纲?

23.原生动物中各纲在水体自净和污水生物处理中如何起指示作用?

① 鞭毛纲,在自然水体中,鞭毛虫喜在多污带和α—中污带生活。在污水生物处理中,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鞭毛虫大量出现,可作为污水处理指示生物。

② 肉足纲,变形虫喜在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的自然水体中生活。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则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出现。

③ 纤毛纲,独缩虫在活性污泥中仅见螅状独缩虫,且非常常见,个体数量较多,有时占优势;聚缩虫以细菌为食,一般在高负荷时出现,数量不多;累枝虫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出现频率高,个体数量多;盖纤虫在活性污泥系统中也非常常见,个体数量较少。 24.微型后生动物包括哪几种?

轮虫、线虫、寡毛虫、浮游甲壳动物、苔藓动物 25.裸藻和绿藻的异同?

【相同点】具有叶绿体,内含叶绿色a、b、β-胡萝卜素、3种叶黄素。上述色素使叶绿体呈现鲜绿色,与绿藻相同。 都有鞭毛,在叶绿体内都有造粉核。 【不同】1、繁殖方式:裸藻为纵裂,绿藻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2、生活环境:裸藻主要生长在有机物丰富的静止水体或缓慢的流水中,大量繁殖时形成绿色、红色或褐色的水花。绿藻在流动和静止的水体、土壤表面和树干都能生长。寄生的绿藻引起植物病害。

3、裸藻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而绿藻在水体自净中起净化和指示生物的作用。

26.硅藻和甲藻是什么样的藻类?水体富营养化与哪些藻类有关? 硅藻:单细胞,形状各异,由上下壳组成,黄绿色和黄褐色 甲藻:单细胞个体,藻体呈棕黄色或黄绿色

富营养化的湖泊中主要藻类:蓝藻科、鱼腥 藻属、等片硅藻科、直链藻属、桅杆藻属、冠盘藻属、 星杆藻属、裸藻、衣藻

27.真菌包括哪些微生物?它们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各起什么作用?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伞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ir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