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科学专题讲座(四) ——学科交叉型题

更新时间:2023-06-10 05: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6年中考科学专题讲座(四)

——学科交叉型题

山东省 陈风青

由于受高考3+X考试形式的影响,学科交叉问题悄然间也成了中考的热点问题。传统的物理教学,常受到学科领域的限制。当遇到各学科交叉问题时,如果只从单一物理角度去处理问题,这无形中就增大了解题的难度;而忽视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加强物理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既有利于学生构建学科间完整的知识框架,改变单一学科教学所带来的一些弊端;又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和分析,提高综合能力。

一、物理与语文的交叉

例1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弓箭能射雕,说明拉满的弓具有 能。在拉弓射箭的过程中,弓的 能。

解析:被拉满的弓因发生了弹性形变,所以具有弹性势能;离弦的箭有速度和高度, 因此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能的转化是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例2 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形成“烟”的过程是吸热过程 B.“烟”是液化形成的

C.“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 D.“飞流直下”的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解析 把物理知识与语文知识融合在一起,是该题的创新点。

瀑布没有下落之前位置很高,具有大量的重力势能,在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即重力势能的减少,动能在增加。而形成的“烟”是由于香炉山峰在日照下产生光的漫反射现象。答案 A ,B

例3在历代诗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水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清澈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水浅,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

解析 此题把桂林山水的景色融入诗句之中并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既体现了当地浓郁的人文气息,又达到了考查学生的目的,可谓两全其美.

答案 反射;折射

练习 1. 唐诗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前一句生动形象地表明黄河水储存着大量的 能,后一句表明长江水具有大量的 能.

2.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3.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已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 ;二是建筑群、马路中的沙石、水泥 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市水面小,水的 吸热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 .

参考答案 1、势能;动能 2、影 3、热量; 比热;蒸发

;对流。

二、物理与数学的交叉

例1 如图1所示,距地面2米高的墙上有一发光点S,

水平射出一束光线,投射到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上,平面镜

图1

距离墙1米,当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的水平轴转动某一角度

θ后,墙上反射光斑向下移动了3米,求平面镜转过的角度θ

并完成光路图。

分析与解答:光路图如图2所示,当平面镜转过θ角时,

其法线也转过θ角

∴∠MOS=2θ

在△MOS中,tg2θ=MS=3 OS

∴2θ=600

∴θ=300 图2

例2 如图3所示,χ轴位于地面的草坪上,χoy所在平面与地面垂直(正如书本竖立于桌上)。一平面镜位于图示位置,平面镜两端坐标为A(-1,5)和B(0,5)。夜间有一个点光源P(3,0)将光线射向平面镜,再由平面镜反射回地面、草坪上,则夜间在χ轴的反方向上,哪个区域草坪光合作用最强( )

A.0~-1区间 B。0~-3区间

C。-3~-5区间 D。0~∞区间

解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及作图可知,由P点发出的光线

经平面镜反射后,在χ轴的反方向上-3~-5区域的光线最强,

应选 C 图3

例3 大伟同学用一个距离手3m高的定滑轮拉住重100N的物体,从滑轮正下方沿水平方向移动4m,如图4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他至少做多少功( )

A.200 J B。300 J C。400 J D。500 J

解析 因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根据杠杆的

平衡条件F1L1=F2L2,得FL1=GL2(不计绳重和摩擦),

F = G,即在定滑轮的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F始终等于

物体的重力G。当人从B点走到C点,即人水平移动

4m时,拉力F移动的距离

s = AC-AD. 图4 AC =AB2 BC2

22 =(3cm) (4cm)

= 5cm

AD = AB = 3m,则s = 5m– 3m= 2m.

人从B点移到C点,重物上升2m,拉力克服重力作功,所以拉力F做的功W = Fs = Gh=100N×2m = 200 J。正确答案为A。

练习 1、如图5所示,一束光线从地面S点沿竖直方向

射向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平面镜距地面3m,若将镜子转动

θ角后,反射到地面S′后的光斑距S点也是3m,则镜子

转过的角θ为多少?

2、如图6所示为质量、体积关系的图像, 图5

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的密度 甲为多少?

(2)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质的密度的多少倍?

图6

3、某人站在码头上,用缆绳牵着小船靠岸。如图7所示,

如果人牵绳的速度为v1,小船前进的速度为v2,

则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

A.v1>v2 B. v1< v2 C. v1= v2 D. 无法确定 图7

参考答案 1、θ= 22.50 甲2、 甲=2.7g/ cm; 乙= 3 3、B (提示:三角形两边差3

小于第三边,LAC LBC LAB ∴v1< v2)

三、物理与化学的交叉

例1 如图8所示,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稀硫酸,闭和开关后,

逐滴往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以下关于灯L的

亮度和灵敏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亮 暗(灭)

亮;

小 大

B 亮 暗(灭) 亮; 大 小

C 暗 亮 暗; 大小 大

D 均无明显变化

解析:闭合开关后,逐滴加入Ba(OH)2溶液, 图8

烧杯内则发生如下反应:Ba(OH)2+H2SO4=BaSO4↓+2H2O,生成物BaSO4和H2O都不能导电,使烧杯中H2SO4的浓度逐渐减小,电流也随之变小,灯泡变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灯泡熄灭,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到最小;继续加入Ba(OH)2溶液,灯泡又由熄灭逐渐亮起来,电磁铁磁性由无变强,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大。通过分析,答案为 A

例2 如图9所示,一密闭容器内盛有石灰石和稀盐酸,烧杯旁边放着一小球,问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小球对容器底压力F将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解析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受到支持力

N、浮力F浮、重力G三个力作用,则N+F浮=G,即

N=G-F浮=G- 气gV排,因 气变大,故N变小, 图9

因此小球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所以应选B

例3 如图10所示,此刻广口瓶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广口瓶内盛有少量的大理石和稀盐酸,瓶口用一气球密封,问待反应完成后广口瓶最终处于 状态,同悬浮相比较,所受的浮力将 (填不变、减小或变大)

解析 当广口瓶悬浮时,F浮=G。由于CaCO3+2HCl=CaCl2+H2O+CO2↑不断产生CO2,致使气球体积不断增大,即排开水的体积V排变大,

则F浮将大于G,广口瓶上浮,最终处于漂浮状态,广口瓶

无论悬浮还是漂浮,因广口瓶所受的浮力均等于其重力,故 图10 其所受浮力不变。

练习 1。如图11所示,弹簧秤的示数为9.8N,现在

H2SO4溶液中滴入少量的Ba(OH)2溶液,问弹簧秤的示数将会( )

A.大于9.8N B.小于9.8N

C.9.8N D.无法确定

2. 如图12所示,在盛水的试管中放一根清洁的铁钉, 图11

用带U型管的胶塞塞紧,U型管内水面处于同一高度,

数天后观察到U型管内的a侧液面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3.如图13所示,水槽中盛有水,烧杯中盛有硝酸钠 图12

的饱和溶液(底部留有一些未溶解的硝酸钠固体),

现向水槽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烧杯中的小木块

将 (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若将生石灰换成 ,也会产生相同的想象。

参考答案 1、A 2、升高;铁钉生锈,消耗了氧气,

试管内的气压减小 3、上浮;浓硫酸或NaOH

四、物理与生物的交叉 图13

例1 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

如图14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分析此

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

A 植物在阳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B 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的

C 液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的 图14

D 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解析:放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通过蒸腾作用绿色植物通常要放出CO2和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则液化为小液滴附着在塑料袋的内壁上,通过分析,答案为 D

例2 如图15所示是一幢学校教学楼,大楼使用时,楼的前后同时种下了许多花草树木进行绿化,但两年以后发现,楼前后生长状况有了明显的差异,大楼前面树木明显比后面的茂盛高大,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

(1) 每当阳光明媚的天气,大楼后面总是出现

大面积阴影,这说明光的传播是 .

(2) 大楼前面树木比较茂盛,这是因为充足,

从而使 剧烈的缘故. 图15

解析 (1)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里是按直线传播的.

(2) 阳光,光合作用.

练习 1. 如图16所示,为人的上臂图解,

此时手托着质量为2kg的物体,则肱二头肌收缩时

所要承受的力( )

A.小于19.6N B.大于19.6N

C. 等于19.6N D. 无法确定 图16

2. 在盛有食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某物体,现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新鲜蔬菜叶柄,从理论上分析,过了一段时间原悬浮物将( )

A.上浮 B。下沉 C。仍悬浮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1、B 2、B (叶柄失水使容器中溶液密度减小,浮力减小,悬浮物下沉)。

五、物理与地理的交叉

例1 请读图17所示的等高线图并回答:从B处爬到A处和从

C处爬到A处相比,哪个更容易,为什么? B

解析:根据地理知识:从C到A坡度陡,而从B到A坡度

较缓。所以从B到A省力,但是多走路程;从C到A较困难,

但是少走路程。

例2 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夏季常刮东南风, 图17

而在冬季却常刮西北风,试说明这是为什么?

评析:气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利用物理知识解答这个与气候有关问题,恰好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答题要点: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大。在夏季吸收相同的热量,海上的温度低于内陆,风从低温的高气压区(海上)吹向高温的低压区(内陆);而在冬季放出相同的热量,海上的温度高于内陆,风从低温的高气压区(内陆)吹向高温的低压区(海上)。

练习 1。 如图18所示。为我国某地的等高线图,如果把

同一物体分别放在a点和b点,则物体的重力势能( )

A.在a点时大 B。在b点时大

C。在两点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2.根据有关资料报道:在三峡大坝建设前,该地区主要是

山地为主,山多水少;当三峡大坝建成后,可让该地区的水量大 图18

大增加(水库的总库容为393亿立方米);同时还可以使库区的气温夏降、冬升各约2℃。试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影响气温变化的科学性。

参考答案 1、A 2、答题要点: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大,相同质量的水与沙石相比,吸收(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降低)的温度比沙石多.

六、物理与历史的交叉

例 公元前212年,罗马人发动了侵略叙古拉的战争。首次交锋,罗马军队从东方袭来,此时太阳刚刚升起,阿基米德令士兵们把手中“光亮”的盾牌摆成一面大镜子,利用聚集的太阳能一举摧毁了罗马的舰队。那么这面摆成的大镜子应是 镜。

解析:根据历史背景和题意,这是一面能利用光的反射来聚光的镜子,那么它一定是

凹面镜。

练习 1、早在公元前4世纪成书的《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并且作出了正确的解释。小孔成像可用 来解释。

2、如图19所示是古书《天工开物》中描述人们用

舂(chong)来捣谷时的情景.若在A点悬挂的物重为60N,

OA:OB=4:3,则捣谷人在B点至少需施加竖直向下 N

的力(不计杆自重),并在图中画出该力的图示.

参考答案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80N;图略(利用杠杆原理)

七、多学科综合

例1 如图20所示,一密闭容器内放着一盆新鲜的绿色植物,

它的右边放着一杯清水,清水内悬浮着一塑料球。 图19 现将该容器放在一黑暗处,问数天后小球将处于什么

状态?

A 漂浮 B 下沉 C 悬浮 D 无法判断

解析:本题涉及到生物、化学、物理三学科的有关知识。

在暗处,绿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使容器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二氧化碳不断溶于水后,

使水的密度增大,从而使小球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小球 图20 最终应当漂浮,应选A

例2 如图21所示,用玻璃制成的两个容器A、B,其上分别连接带旋塞的管,A容器内有新鲜的水藻,现将适量的CO2气体通入A后,旋塞1关闭;用抽气机将B装置中的空气抽掉后,关闭旋塞3,此时小空心铁球恰好在水中漂浮,将此装置置于阳光下2小时后,打开旋塞2,过一段时间后,B容器内的液面将会(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判断

解析 由植物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反应式,可知

光合作用不断有O2生成,打开旋塞之后,

空心铁球置于充足的氧气和水的条件,

会发生4Fe+3O2+2H2O=2FeO3·H2O这一反应,

即铁球表面生锈,则铁球重量变大,排开水的体积

也随之增大,液面上升。 图21

练习 1、如图22所示,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密闭的装有NaOH溶液的容器内,玻璃导管一端插入密闭的容器,另一端经橡胶管与

U形管相连,U形管中装有一定量的水,

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24h后。

(1)U形管右侧液面将

(选填“上升”或“下降”)。

(2)U形管右侧液面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图22

2、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生物生存、工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对以下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可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天然降水洁净、清澈,应提倡将其直接作为饮用水

C.水的比热容比沙石、干泥土大的多,这是沿海地区气温温差比内陆地区小的原因

D.水能灭火,但把少量水洒到烧旺的煤炉中,火焰反而更加猛烈,此时水起催化作用 E.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F.白天,植物吸收大量的水,主要用来满足光合作用

G.向自来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盛开水的热水瓶底常沉积一层水垢这些说明地表水不是纯净物

H.“水能载舟”是因为水有浮力,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I.用化学方法能使水变成燃油(有机物),“水变燃油”为人类提供了获取能源的新途径

参考答案 1、(1)下降 (2)CO2 +2NaOH = Na2CO3 + H2O

2、C、E、G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pt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