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外交关系总结

更新时间:2023-08-25 02: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同东盟的多边外交关系总结

中国和东盟关系

东盟是中国的近邻,双方在许多地区和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立场,在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和联合国等地区和国际组织中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合作。

第一阶段(1990-1996)冷战后初期,双方关系以经济贸易往来为主。新加坡企业家掀起了第一次对华投资热,泰国、马来西亚企业家也不甘落后。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1991年7月,钱其琛外长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这是中国首次同东盟组织进行正式接触。自此,中国外长每年都出席东盟外长会议。

1994年7月,中国作为东盟磋商伙伴参加了在曼谷举行的首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中国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在会上阐述了中国对亚太地区安全问题的观点和立场,提出中国对亚太安全合作问题的五项原则。1995年4月,中国与东盟高级官员(副外长级)首次磋商会在杭州举行;1996年7月,在第29届东盟常设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东盟常委会一致同意将中国由过去的东盟磋商伙伴国升格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

第二阶段(1997-2000)双方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东南亚金融危机,拉近了东亚各国的关系。

1997年2月,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同年12月,在东盟成立30周年举行的东盟首脑非正式会议上,首次邀请中国、日本和韩国领导人出席。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及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首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发表题为《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会后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

第三阶段(2000至今)新型中国-东盟关系的建立时期。中国发展了一贯奉行的睦邻友好政策,注入了新的内容,把一般的强调和睦相处发展为全面开展区域合作,尤其是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经济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

2001年11月,在中国-东盟第5次领导人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与东盟领导人共同决定,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2年11月4日,第6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会议并在讲话中提出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建议。朱镕基总理 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专家预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中国与东盟将创造出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中国向东盟出口预计将增加106亿美元,增长55%;东盟对华出口将增加130亿美元,增长48%;双向投资也将有较大增长。中国与东盟领导人还发表了《中国-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此外,中国和东盟秘书处签署了《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长及外长代表还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确认中国与东盟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

自1995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年增长速度均超过15%。2000年,在克服金融危机影响的基础上,中国—东盟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395.2亿美元,比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时翻了一番。尽管2001年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及“9·11”事件的影响,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仍呈增长势头。2001年双方贸易额达到41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5.3%。现在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成为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后,东盟国家来华投资金额比重有所下降,但东盟仍然是中

中国同东盟的多边外交关系总结

国吸引外资的重要地区之一。至2001年底,东盟国家对华投资项目共17972项,合同外资金额535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7.2%。其中2001年东盟国家对华直接投资1239项,比上年增长13.7%,合同外资33.73亿美元,同比增长9.6%。

2006年,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盟国家展位数创新高

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主要谈判已经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建成后是一个拥有19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4.5万亿美元、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建立后,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到0.6%。关税水平大幅降低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快速增长。2011年1至10月,双边贸易额已达29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7%。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政治上:东盟与中日韩合作机制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合作机制包括东盟10国与中日韩三国(10+3)以及东盟10国分别与中日韩三国(即三个10+1)合作机制。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东盟国家逐步认识到启动新的合作层次、构筑全方位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并决定开展“外向型”经济合作。

1997年12月15日,首次东盟-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0+3)在马来西亚举行。东盟各国和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就21世纪东亚地区的前景、发展与合作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取得广泛共识。与“10+3”并行的是东盟分别与中日韩领导人举行的会议,即三个“10+1”领导人会议。

东盟与中日韩合作机制密切了东亚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了区域合作意识和互利共赢的理念,推动了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合作与发展进程。

在“10+3”以及“10+1”合作机制下,东盟与中日韩各领域的合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开了新步伐,在政治安全、经济贸易、社会文化及环境与气候领域取得了新进展。

近年来,东盟与中日韩和东盟分别与中日韩合作机制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渐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拓展,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良好局面。在东盟与中日韩合作框架内,已有20个领域开展了上百个合作项目,成立了50多个对话机制,其中包括外交、经济、财政、农林、劳动、旅游、环境、文化、打击跨国犯罪、卫生、能源、信息通信、社会福利与发展、创新政府管理等部长会议机制。在东盟分别与中日韩合作框架内,确定了五大重点合作领域,即农业、信息通信、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流域开发。

在东盟与中日韩和东盟分别与中日韩合作机制下,每年均召开领导人会议、部长会议、高官会议和工作层会议。

2003年,在第七次“10+3”和“10+1”会晤期间,温家宝总理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出席了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字仪式。

2009年10月在泰国举行的第十二次“10+3”领导人会议上,与会各国领导人批准了“10+3”财长会议于当年5月通过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各国领导人重申将“10+3”机制作为实现东亚共同体长期目标的主要载体,由东盟发挥主导作用。与会国领导

中国同东盟的多边外交关系总结

人还通过了东盟-中日韩粮食安全与生物能源开发合作声明,重申将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作为优先考虑的目标。

2011年11月,第14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

2003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中国-东盟首脑会议上,中国正式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标志着中国-东盟之间的政治互信关系的确立,为双方在其他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开辟了道路,奠定了政治基础。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是1976年东盟巴厘首脑会议上通过的,该条约是东盟基础性政治文件,被视为东南亚国家相互关系行为准则。

帮助东南亚各国放下政治包袱,部分抵消中国威胁论。

其他领域

2006年5月17日,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大会在北京举行。与会民间友好组织会后签署了《中国东盟民间友好合作宣言》,承诺将加强民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使中国东盟友好深入人心。

中国与东盟同意建立司法互助机制共同打击跨国犯罪

两个问题:

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中中国的角色问题

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安全合作,以制约中国,是东盟实现其大国平衡战略的重要一环。 目前,美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均有双边的军事合作,美国在双边军事合作基础上,日益谋求与整个东盟建立多边的合作形式(2002年,美国-东盟反对恐怖主义协定)。

日本在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中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东盟除了希望日本在经济方面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之外,还希望日本在政治、军事与安全方便采取更多的主动行动。

中国与东盟在东亚一体化中的领导权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rl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