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上语文课程纲要

更新时间:2023-04-12 02:0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课程纲要(六年级上册)

一、一般信息

学校名称:xxx

课程类型:基础性类型

设计教师:xxx 2020.7

适用年级:六年级

课时:课文 48 课时古诗词 10 课时略读课 9课时习作 24课时

口语交际 4课时语文园地 16课时

合计 111 课时

二、资源分析

本册教材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积累、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四个主要领域,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包含其中。各版块的内涵丰富,文章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教材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在统一,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

1、围绕主题,精选课文

入选课文题材广泛,有反映乡村生活的,有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有表现古人爱国情感的优秀作品,有展现自然风光的作品,由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优秀作品的节选,对于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认识和了解世界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册教材体裁多样,有诗歌、散文、童话、小说,格局学生年利的特点,还增加了短小的文言文和古典名著节选。这些文章文质兼美,通俗易懂,趣味性和可读性强,很好地突出了板块主题。

2、重视语文实践活动,适当拓展学习资源

语文园地是课文学习的拓展与延伸,是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平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还有板块或者课后也设计了指向比较单一的综合学习活动性质的小训练。因此,在开展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事先有布置,活动结束时有总结。

3、紧密结合阅读,安排学生习作

本册教材共有8个习作练习,都是紧紧围绕专题安排的,其目的是坚持以阅读为基础,读写相结合的原则,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拓展习作空间,倡导自由习作,是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舒,有感可发。

三、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三首》

《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吧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本单元重点:

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为家人介绍景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

重点的阅读。

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

第四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想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的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音、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憎恨可恶的战争。

第五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2、本单元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夏天里的成长》写的是万物在夏天里都在长,文章最后点明了“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地道理。《盼》写的是小姑娘蕾蕾得到了一件新雨衣,于是天天盼望下雨。有一次放学后下雨了,可妈妈不让蕾蕾出去,她只能干着急。第二天,蕾蕾终于穿上了雨衣。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是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长的情况来写的,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盼》一文,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作者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雨点落在雨衣上的

情景等几件事,刻画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

第六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三黑和土地》《青山不老》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的《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我们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七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本单元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入选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响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

第八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2、本单元重点: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和敬仰之情。《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可以借助资料。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闰土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闰土30年后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简介,《有的人》可以适当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四、课程实施

1、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

学生已经进入毕业年级,识字和写字已经不是教学的重点,但是,识字和写字的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在低年级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在预习的过程中自学生字,还要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学习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字义;在写字方面,虽然已经没有固定的时间专门指导、练习,但是,对学生平时的写字要求要严格,把写字规范、工整、美观落到实处,并有一定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应该严格坚持以读为本。

重视朗读和默读。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以后,已经了解了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运用阅读方法读书的具体指导,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阅读。同时还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训练,使学生对古诗文能读得流畅,对美文佳句熟读成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以精细分析来代替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默读、感悟、理解的时间,重视激发学生兴趣,巧妙传授阅读方法,使学生真正爱读书、会读书。

尊重文本,恰当解读。教师备课就是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在这一过程中,要依据学生学生年龄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尊重文本,准确恰当地解读文本,提倡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的多元解读。

精选内容,朴实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要对教材再度开发和构建,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读,依据教学目标,抓住阅读的重点,突出训练的难点,解决学生的疑点,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在阅读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提倡简洁朴实,去掉花架子。以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基本的活动为主,通过朗读、默读、浏览等方式有层次地进行阅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在阅读教学中,切忌抛开对文本的研读,而大量地引入文本之外的资料,削弱了对文本的关注。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运

用圈圈点点的批注方式来默读课文。

强化课外阅读,注重积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是有明确规定的。因此,要结合教材积极拓展阅读空间,推荐图书,落实课外阅读。同时还要组织学生阅读交流活动,巩固学生已经养成的阅读习惯。

3、关于表达教学

本册安排了4次口语交际,8次习作

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表达提供充分的时间,要求在说话与倾听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运用语言表达情感、与人交流的综合性训练。在习作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习作兴趣,调动学生观察和积累习作素材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讲真话,写真事,舒真情。习作指导,要在拓宽学生思路上多下功夫,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且养成自己动手修改自己习作的好习惯。

口语交际:乐于与人交流,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能认真倾听,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表达意思清楚,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在交际中尊重、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

4、关于综合学习活动

(1)突出综合。既要考虑到语文学习目标方面的综合,还要想到跨学科学习目标的综合。

(2)加强实践。语文学科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

(3)学生主体。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依然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的设计、实施等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并组织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rg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