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胶-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中期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5 09: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期报告

题目:果胶

-壳聚糖复合水凝胶

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设计(论文)进展状况 由于壳聚糖的分子中含有-NH2,果胶的分子中含有-COOH,为了降低果胶的水溶性,在适当体系下,它们之间会发生复合反应,生成壳聚糖/果胶(CHI/PEC)聚电解质复合凝胶。(CHI/PEC)复合凝胶可以随着环境pH、离子强度的变化,其结构出现相应的响应,常用来制备具有pH敏感性的膜和微球,可用于食品、保健品、药物负载与缓释等方面。与原单糖基水凝胶相比,该复合物水凝胶的疏水性大大增强,药物基质在胃酸环境下的溶蚀作用大大减弱。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靶向制剂,在保证药物通过上消化道时尽可能少损失的同时,仍能控制载体材料在结肠特异酶作用下的持续降解,保证药物的缓慢释放,在较长时间段内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是目前可预见的最有开发潜力、最有现实可行性的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本人从2013年11月27日进入实验室工作,在第一学期第十三周至十四周,熟悉实验室仪器使用方法,根据老师的指导,阅读与课题相关的中、外文文献及其相关内容的基本知识;完善设计方案,准备实验材料。 第一学期第十五周至第十六周,果胶/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制备方法如下: 按不同方法,不同比例分别制备水凝胶: A.a:壳聚糖(CHI)/果胶(PEC)最佳配比的选择 在50ml的烧杯中,按m果胶/m壳聚糖分别等于3:1,1:1,1:3的原料配比,分别加入称好的果胶,1.2% (质量分数) 的乙酸溶液,在搅拌下分别加入壳聚糖,搅拌 0.5 h 后,在搅拌下分别加入1ml戊二醛(2.5%),室温反应1 h,将凝胶取出均匀切块,分别加入30ml的去离子水浸泡 24 h,每隔 12 h换水一次,最后室温真空干燥得样品,计算可得:m果胶/m壳聚糖=3:1时,形成的溶胀度最小,如图1.1所示。因此在以后的制备中,选用 m果胶/m壳聚糖=3:1的配比。 表1.1 水凝胶的组合物 Sample CP21 CP22 CP23 mcs (g) 0.2 0.4 0.6 mpectin (g) 0.6 0.4 0.2 MGA (ml) 0.32 0.32 0.32 VCH3COOH (ml) 1 1 1 SR 6.68 7.64 9 按照m果胶/m壳聚糖=3:1的配比分别制备了3.75%和1%复合水凝胶: b:按照m果胶/m壳聚糖=3:1的配比,制备水凝胶(3.75%) 取出五个50mL烧杯,分别向其中加入果胶、去离子水、乙酸(质量分数36%),在搅拌下加入壳聚糖,再分别加入戊二醛(2.5%),混匀后室温反应24h取出,分别记作样品 A,B,C,D,E,F,用去离子水浸泡,每隔12h换水一次,24h后取出,切成均匀的颗粒,晾干备用。如表1.2所示: 表1.2 水凝胶的制备(3.75%)配比 Sample A B C D E F mpectin(g) 0.6 0.6 0.6 0.6 0.6 0.6 mcs(g) 0.2 0.2 0.2 0.2 0.2 0.2 VH2O(ml) 15 15 15 15 15 15 VCH3COOH(ml) 1 1 1 1 1 1 VGA(ml) 0 0.32 0.96 1.28 1.6 2.24 c:水凝胶的制备(1%) 取出四个50mL烧杯,分别向其中加入果胶、去离子水、乙酸(质量分数36%),在搅拌下加入壳聚糖,戊二醛(2.5%),混匀后室温反应24h,分别记作样品 A,B,C,D。用去离子水浸泡,若干小时后取出,切成均匀的颗粒,晾干备用。如表1.3所示: 表1.3 水凝胶的制备(1%)配比 Sample A B C D mpectin(g) 0.3 0.3 0.3 0.3 mcs(g) 0.1 0.1 0.1 0.1 VH2O(ml) 28 28 28 28 VCH3COOH(ml) 2 2 2 2 VGA(ml) 0 0.16 0.64 1.12 B:水凝胶的制备:配制5%的果胶与1%的壳聚糖,如图1.1所示: 图1.1 水凝胶的制备过程 等体积(100ml)混合,搅拌均匀,干燥(60℃,8h)后取出(m=5.8261g),呈茶色 5%果胶溶液(充分搅拌均匀) 1%壳聚糖溶液(充 分搅拌均匀) 果胶 5g 蒸馏水100ml 壳聚糖 1.0g pH=5的醋酸盐缓冲溶液 第一学期第十七周到十八周,水凝胶溶胀度的测定及交联剂含量对水凝胶溶胀度的影响: 把水凝胶置于一系列不同pH值的溶液( pH=1.0盐酸缓冲溶液,pH=7.42磷酸盐缓冲溶液,pH=9.18氨水缓冲溶液,隔半个小时取出,用滤纸吸干其表面水分,称量,按下式计算其溶胀度SR=(W-W0)/W0,W0为溶胀前干胶的质量(g)。 本人从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号进入实验室到第二学期第二周,对CHI/PEC复合物的载药和释药特性的研究: 牛血清蛋白(BSA)的吸附与释放: a.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配制BSA质量分数在0.01%,0.03%,0.05%,0.07%,0.09%,0.11%的溶液,在最大波长279nm处测其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质量浓度为横坐标进行回归,得方程A=0.1454C-0.0945,r=0.9979。 b. 牛血清蛋白的吸附:将水凝胶置于 0.2 % 的牛血清蛋白溶液中,浸泡24 h,使CHI /PEC水凝胶达到溶胀和吸附平衡,然后取出水凝胶,准确测量剩余液体的体积,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 279 nm 处测定剩余溶液的吸光度,标准曲线法算出其中 BSA 的浓度,计算水凝胶的载药量。 c. 牛血清蛋白的释放:将达到吸附平衡的水凝胶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分别置于50mL pH = 1.0,pH=7.42和 pH=9.18的缓冲溶液中,每隔0.5h用移液管移取4mL 缓冲液,分别以各自的空白作参比,测279 nm处的吸光度,然后再把相同体积的缓冲液补充到缓释体系中。计算牛血清蛋白释放的质量,将结果换算为释药率( 释药量/ 载药量)。 2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牛血清蛋白释放速率过快,尽快通过对果胶多糖的结构修饰、反应条件优化等条件。改变反应条件(如反应物比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交联剂种类、离子强度等)来达到在结肠环境中完成对药物缓释的目的。 3后期工作安排 (1)对果胶溶解度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优化影响因素,确定反应条件;再与壳聚糖反应制备复合水凝胶; (2)水凝胶溶胀度的测定及交联剂含量对水凝胶溶胀度的影响; (3)牛血清蛋白(BSA)对其水凝胶的吸附与释放; (4)对按照不同方法,不同比例分别制备的水凝胶进行红外测定和元素分析; (5)EDAC催化交联壳聚糖和果胶。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vj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