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方案-华仁集团陈松山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1 22: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工程名称: 苏源光一生产基地厂房 文件编号:HRJT/YYLZPS-2009-003

混凝土装配式结构

施工方案

编制人: 陈松山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太湖大道2288号 电话:0510-80188888 邮编:214072 传真:0510-80188111

专项施工方案审批表

表5.1.3-2 (总包)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专项施工方案内容简述: 我项目部已编制完成 苏源光一生产基地厂房工程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 方案,现呈报公司有关部门审批。 专项施工方案附在表后 编制人签名 审核部门 技术 安全 质量 审核意见 陈松山 审核人 审核日期 苏源光一生产基地厂房 日 期 华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意见: 签名: (总承包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目 录

一 工程概况.................................................................................................................. 4 二 编制依据.................................................................................................................. 5 三 工程特点与难点...................................................................................................... 5 四 施工准备.................................................................................................................. 6 五 施工工艺.................................................................................................................. 8 六 预应力构件工厂化生产........................................................................................ 43 七 质量要求................................................................................................................ 46 八 安全要求................................................................................................................ 47

一 工程概况

江苏苏源光一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厂房、检测中心、宿舍楼)位于南京市江宁区高桥工业集中区,总用地面积18553m2,总建筑面积:22902m2;其中生产车间建筑面积:9299m2,四层框架结构(梁板装配式);检测中心建筑面积:9643m2,六层框架结构;宿舍楼建筑面积:3926m2,四层砖混结构;门卫建筑面积:34m2。

1.1 生产厂房建筑概况

◆ ◆ ◆ ◆ ◆ ◆ ◆ ◆ ◆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建筑面积 建筑高度 建筑分类 耐火等级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屋面防水等级 火灾危险性分类 建筑概况 苏源光一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生产厂房 江苏苏源光一科技有限公司 2总建筑面积9299.40m 建筑高度17m,地上4层 三类 二级 七度 二级 戊类(仪器仪表类) 1.2 生产厂房结构概况

◆ ◆ ◆ ◆ ◆ ◆ ◆ 结构概况 结构安全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 地基基础 设计等级 结构使用年限 框架抗震等级 耐火等级 结构形式 二级 丙类 丙级 50年 三级 二级 基础采用预应力管桩; 主体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结合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1)HPB235、HRB335和HRB400钢筋 ◆ 主要结构材料 (2)各类预埋铁件均为Q235-B钢 (3)外墙采用200页岩砖,内墙采用200加气混凝土砌块

(1)垫层为C15 (2)基础为 C30 ◆ 混凝土等级 (3)一至三层柱、梁、板均为 C40 (4)四层柱、梁、板均为 C30 (5)填充墙的过梁、圈梁、构造柱以及零星预制板构件为C20 (6)屋面板部分混凝土掺高强聚丙烯束状丝纤维0.8kg/m。 3二 编制依据

2.1 设计图纸及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2.2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2.3 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2.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6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苏G11-2003

2.7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世构体系)技术规程》苏JG/T006-2005

2.8 《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4G101-4

2.9 其它有关国家及行业标准 三 工程特点与难点

3.1 工程特点

(1)、本工程生产厂房采用叠合板(世构体系),地上一至四层。由于工期紧、项目开工建设,给现场施工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

(2)、本工程执行试验段指导施工,采用 “样板引路”的工作方式。一层为试验段指导施工阶段,在试验阶段通过边施工边总结的指导思想,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预制厂家共同总结经验,不断的改善施工方法。

(3)、根据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和世构体系技术规程及有关规范图集,确定梁板的型号,规格、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的混凝土厚度、强度等级和配筋参数。 3.2 施工重点

5425 4 3 215 46 ◆ (a)挤压锚具 (b)焊板夹片具 (c)压花锚具 1-夹片; 2-锚环; 3-承压板; 4-螺旋筋; 5-无粘结预应力筋; 6-压花端 (3)主要机具:

配套张拉设备有油泵及千斤顶,机具有顶压器(液压和弹簧两种)、张拉杆、工具锚等。

(4) 作业条件

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有试验报告单。

无粘结筋配制及钢筋加工完成。

张拉设备已经过配套校验并有记录,机具已准备就绪。

张拉部位的脚手架及防护栏搭设已完成,并经检查符合作业要求。 张拉两端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已按设计提出的要求对无粘结筋的张拉顺序、张拉值、伸长值、无粘结筋的铺设以及操作、质量标准等进行了技术交底。

(5)作业人员

钢筋工、焊工、混凝土工、机械操作工等,焊工、机械操作工应持证上岗。 1.2 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 梁、板模板支搭 → 放线 → 下部非预应力钢筋铺放、绑扎 → 铺放暗管、预埋件 → 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端部节点安装 → 修补破损的护套 → 上部非预应力钢筋铺放、绑扎 → 无粘结预应力钢筋起拱、绑扎 →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 混凝土养护 → 松动穴模、拆侧模 → 张拉准备 → 混凝土强度试验 → 张拉无粘结筋 → 切除超长的无粘结筋 → 端部处理。

(2) 操作细则

无粘结筋的下料长度应按设计和施工工艺计算确定。下料时应用砂轮锯切割。

制作挤压锚具时应遵守专项操作规定。在完成挤压后,检查护套是否正好与挤压锚具头贴紧靠拢。在使用连体锚作为张拉锚具时,必须加套颈管,并切断护套,安装定心穴模。

端模预留孔位置:在张拉端帮模外侧,按施工图所注无粘结筋位置弹线、编号和钻孔。

铺放无粘结筋:通常无粘结筋的配置有单向和双向曲线配置两种。铺放应注意:

1)预应力筋由专业厂商生产并运至施工现场后,先按要求对聚乙烯护套及其外观进行检查验收,尤其是其端部铁件必须准确无误。待底模安装后,应在模板上标出预应力筋的位置和走向,以便于可靠固定锚具垫板。

2)为保证无粘结筋的曲线矢高位置固定的要求,预应力筋铺放前,应设铁马凳,以控制无粘结筋的曲率,一般每隔1m 设一马凳,用Φ12的钢筋制作。马凳的高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跨中处可不设马凳,直接绑扎在底筋上。预应力筋铺放时,应注意保持其平行走向,防止相互扭绞。

3)双向曲线配置时,必须事先编序,还应注意无粘结筋的铺放顺序。为避免

铺放时穿筋,施工前必须进行人工或电算编序。编序方法是将各向无粘结筋的交叉点处的标高(从板底至无粘结筋上皮的高度)标出,对各交叉点相应的两个标高分别进行比较,若一个方向某一筋的各点标高均分别低于与其相交的各筋相应点标高时,则此筋就可以先放置。按此规律找出铺放顺序。按此顺序,在非预应力筋底筋绑完后,将无粘结筋铺放在模板中。

4)当无粘结筋与预埋电线管发生位置矛盾时,后者应予避让。

5)在施工中无粘结筋的护套如有破损,应对破损部位用塑料胶带包缠修补。 端部节点安装:无粘结筋张拉端均设承压板且与予应力筋垂直,承压板和穴模应与端模紧密固定。安装中应防止由于承压板端面倾斜造成张拉油缸与承压板互不垂直,而影响张拉正常进行。穴模外端面与端模之间应加泡沫塑料垫片,防止漏浆。对于固定端挤压式锚具的承压板应与挤压锚固头贴紧并固定牢固。

无粘结筋绑扎:检查塑料保护套筒无损坏后。将软塑料管两端分别绑在保护套筒和无粘结筋上,并按设计要求标高将无粘结筋绑在端部非预应力筋或附加筋上,绑扎时,应保护无粘结筋与锚环轴线重合,并垂直于承压板,以利张拉时锚环能顺利拉出板端。

起拱:绑完非预应力筋后,按施工图中无粘结筋的设计编号位置,将无粘结筋理直,找正各筋曲线高度控制点下面的马凳位置并绑牢。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1)无粘结筋组装件铺放完毕后,应由施工单位、质量检查部门,会同设计单位联合进行隐检验收,当确认合格后,浇筑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时,严禁踏压马凳及防止触动锚具,确保无粘结筋及锚具的位置准确。

3)张拉端及锚固端混凝土应认真振捣,严禁漏振,避免出现蜂窝麻面,保证其密实性,同时严禁触碰张拉端塑料套筒,避免由于套筒脱落破坏而影响张拉

进行。

张拉工艺:

1)施工准备:张拉前拆除定位连杆、端部模板,清理现场,支搭脚手架和防护拦板。

2)设备安装:将张拉杆拧入锚环内,安装千斤顶,锁紧张拉杆螺母(必须满扣)。千斤顶安装位置应与无粘结筋在同一轴线上,并与承压板保持垂直。如达不到要求,可用垫板垫在支承架的端面上进行调整。

3)无粘结筋张拉顺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依次张拉。 4)张拉:接通油泵、加压。当油压表达到5MPa 时,停止加压,调整油缸位置后,继续加压,直至达到所需张拉值,关掉油泵电源,停止给油加压。然后将锚环外扣清刷干净,拧上螺母,再次接通油泵,补拉到张拉力值,拧紧螺母。采用电动油泵加压时,要控制给油速度,一般达到控制油压的给油时间不能低于0.5min。张拉过程中,当个别钢丝发生断裂时,可相应降低张拉值。但断裂数量不应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数的3%,对于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按每跨计算。

5)张拉程序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当设计无要求时,为减少无粘结筋松弛、摩擦等损失,可采用超张拉法进行,无粘结筋的张拉程序宜为:

从零应力开始张拉至1.05倍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持荷2min后,卸荷至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或从应力为零开始张拉至1.03倍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6)无粘结筋的曲线配置或长度超过24m时,宜采用两端张拉。

7)无粘结筋张拉测量记录: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如实际伸长值大于计算伸长值10%或小于计算伸长值5%,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无粘结预应力筋伸长值ΔL,可按下式计算: ΔL=

CPCPFpmlpApEp

式中:Fpm——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kN),取张拉端的拉力与固定端(两端张拉时,取跨中)扣除摩擦损失后拉力的平均值;

lp—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kN/ mm2)。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宜在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10%左右时开始量测,分级记录。其伸长值可由量测结果按下列公式确定:

ΔlOP=ΔlOP1OP1+ΔlOP2-Δlc

式中:ΔlΔlOP2— 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

— 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可根据弹性范围内张拉力与伸长值成正

比的关系推算确定;

Δlc— 混凝土构件在张拉过程中的弹性压缩值。

锚固区的防护必须有充分防锈和防火的保护措施,严防水气进入,锈蚀锚具或预应力筋。应将锚具预先埋入混凝土构件内,待张拉后,切去多余无粘结筋(必须用砂轮锯,不得用电弧或氧乙炔焰),使无粘结筋切断后露出锚具夹片外的长度不小于30mm。切割完后,用环氧树脂掺标准砂配制砂浆予以堵封。

无粘结筋张拉完毕后,应填写施加预应力表格,且操作人员签名备查。归档资料有:高强钢丝或钢绞线、锚夹具钢材出厂证明及力学性能复试报告;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锚夹具合格证明;传感器、配套油泵千斤顶标定试验单;无粘结筋张拉伸长值记录。

1.3 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95)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95)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涂料层、包裹层的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等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检验方法:观察。

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报告。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和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2)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3)后张拉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张拉时,应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

4)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检验方法:检查张拉记录。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

检验方法:检查见证张拉记录。

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对后张拉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张拉记录。

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2)凸出式锚固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3)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2) 一般项目

预应力筋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褶皱。(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轻微破损者应外包防水塑料胶带修补,严重破损者不得使用。)

检验方法:观察。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污物、

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

检验方法:观察。

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2) 当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应大于5mm。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10m的钢丝时,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2mm。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预应力筋端部锚具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挤压锚具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1~5mm;

2)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犁形头尺寸和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丝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检查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预应力筋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

截面高(厚)mm 允许偏差(mm) h≤300 ±5 300<h≤1500 ±10 h>1500 ±15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除应符合4.2.5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2)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

3)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贴紧;

4)无粘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筋; 5)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 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限值

锚 具 类 别 支承式锚具(镦头锚具) 锥塞式锚具 夹片式 有顶压 无顶压 螺帽缝隙 每块后加垫板的缝隙 内缩量限值 (mm) 1 1 5 5 6~8 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其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检验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3%,且不少于3束。 (3)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混凝土强度试件试压报告单。

无粘结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出厂质量证明。 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机械性能试验报告单。 无粘结预应力锚具合格证及检验记录。 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预应力张拉设备校验记录。 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隐检记录。 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记录。

封端混凝上强度试件试压报告单。 封端混凝土用水泥出厂合格证。 设计要求的其他技术资料。 (4)特殊工序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特殊工序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序号 1 2 3 4 特殊工序/关键控制点 主 要 控 制 方 法 预应力筋、护套、水泥等原材料进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和复试报告,张拉机具的标场检查 定和配套校验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连接器进 场检查 混凝土配合比检查 非预应力筋、预埋件隐蔽检查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张拉前预应力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控制预埋件位置正确, 同时控制钢筋镦头的高、宽等参数和钢筋镦后的外观质量检查,确保预应力筋铺设位无偏差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张拉时应对称张拉且控制张拉力和张拉伸长值,同时张拉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实际张拉值与理论伸长值比较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混凝土试压报告应满足设计要求 5 预应力筋铺设、镦头检查 6 7 8 预应力筋张拉记录检查 混凝土试压强度检查 预应力筋外露长度、锚具内缩量记混凝土强度达标后,用砂轮切割机对称放张钢录检查 筋且钢筋外露长度不小于30mm 1.4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无粘结筋用的钢丝、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见死弯必须切断。成型中每根钢丝、钢绞线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

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张拉设备的标定期限不应超过半年,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反常现象或千斤顶检修后,应重新标定。

无粘结筋选用时,筋长小于24m时,一般选用钢丝束;大于24m时,以选用钢绞线为宜。

无粘结筋的设计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一般为预应力筋标准抗拉强度的

生产线钢筋绑扎 筋完成后

成品板 吊装后

七 质量要求

1、薄板的几何尺寸,安装位置偏差应符合《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

框架(世构体系)技术规程》(苏JG/T006-2005)的有关要求。

2、薄板的外观尺寸,结构性能及后浇层混凝土施工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有关要求。 3、薄板安装时应符合有关的规范规定。

4、薄板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成品保护措施。

预制板成品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 板 长度 墙板 宽度 高(厚)度 墙板 板 侧向弯曲 墙板 板 对角线差 墙板 5

允许偏差 ±5 钢尺检查 ±5 0,-5 +2,-3 0,-5 L/1000且≤15 板、墙板 板 检验方法 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 拉线、钢尺量最大侧向弯曲处 L/1500且≤15 7 钢尺量两个对角线 表面平整度 翘曲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板、墙板 板、墙板 3 L/1500 1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调平尺在两端量测 八 安全要求

1、执行国家和省、市制定的各项安全规范和要求。

2、预应力钢丝张拉时,应扣上安全链条,生产线两端不得有人,防止钢丝断裂伤人。

3、薄板厂内吊装转运时,应注意车间内操作人员安全并保持桁车运行平稳。 4、作业人员进入工地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严禁酒后作业。

5、现场吊装时,应用对讲机指挥。塔吊司机、塔吊指挥及其他操作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执行,严禁违规操作。

6、支撑搭设牢固,并架设人行通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b1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