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一级、二级Excle2010典型试题详解

更新时间:2023-12-10 08: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3章 Excel2010典型试题解析

3.1 Excel一级典型试题解析 3.1.1 欧洲10个国家月失业人口统计表

1. 2. 3. 4. 5.

求出Sheet1表中每个月的合计数并填入相应单元格中; 将Sheet1复制到Sheet2中;

求出Sheet2表中每个国家的月平均失业人数(小数取2位)填入相应单元格中; 将Sheet1表的A3:A15和L3:L15区域的各单元格“水平居中”及“垂直居中”; 在Sheet2表的月平均后增加一行“平均情况”(A17单元格),该行各对应单元格内容为: 如果月平均失业人数>5万,则显示“高”,否则显示“低”(不包括引号)。要求利用公式。 6. 在Sheet2工作表后添加Sheet3,将Sheet1的第3行到第15行复制到Sheet3中A1开始的区域。 7. 对Sheet3的B2:K13区域,设置条件格式:

对于数值小于1的单元格,使用红、绿、蓝颜色成分为100、255、100的背景色填充;对于数值大于7的,使用红色加粗效果。

? 操作步骤如下:

1.步骤1:单击L4单元格,如图 3-1所示,切换到“开始”选项卡,单击“编辑”选项组的【Σ自动求和】按钮,如图 3-2所示,L4单元格会自动生成求和公式,如图 3-3所示,检查求和区域正确后,按回车确认,得到一月份的“合计”值。

图 3-1 欧洲10个国家月失业人口统计表

图 3-2“编辑”工具栏

图 3-3“自动求和”区域及公式

步骤2:将鼠标移到L4单元格右下角,鼠标指针变为实心十字形(填充柄),如图 3-4所示,拖曳至L15,完成自动填充。

图 3-4 鼠标指针变为实心十字形(填充柄)

2.选中Sheet1内所有内容,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复制”命令,切换到Sheet2,单击A1单元格,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粘贴”命令,如图 3-5所示。

图 3-5粘贴选项

3.步骤1:单击B16单元格,切换到“开始”选项卡,单击“编辑”选项组的【Σ自动求和】按钮的下拉箭头,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平均值(A)”, 如图 3-6所示,B16单元格会有公式生成,如图 3-7所示,检查求平均值区域正确后,按回车确认(也可以直接在B16单元格输入“=AVERAGE(B4:B15)”),拖曳B16单元格的填充柄至K16,完成自动填充。

图 3-6 “Σ自动求和”的下拉箭头

图 3-7生成求平均值公式

步骤2:选择区域B16:K16,在该区域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如图 3-8

所示),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 “数字”选项卡中,选择“分类”为“数值”;设置“小数位数”为“2”,如图 3-9所示。

图 3-8单元格右键菜单

图 3-9 设置小数位数

4.切换到Sheet1,选择区域A3:A15,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对齐”选项卡中,设置水平和垂直对齐方式,如图 3-10所示;选择L3:L15区域重复以上操作。

图 3-10 “对齐”选项卡

5.步骤1:切换到Sheet2,单击A17单元格,输入“平均情况”;再单击B17单元格,切换到“公式”选项卡,单击“函数库”选项组的【插入函数】按钮(或者直接单击编辑栏的【插入函数】按钮如图 3-11所示。

,可以直接插入函数),

图 3-11 插入函数

步骤2:在“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的“IF”函数(一般可以在“常用函数”类别中找到),单击【确定】按钮(如图 3-12所示),打开IF函数参数对话框。

图 3-12选择“IF”函数

步骤3:在“函数参数”对话框的第一行输入“B16>5”,第二行输入“高”,第三行输入“低”(注意:在输入后会自动添加西文的双引号)如图 3-13所示。单击【确定】按钮。拖曳B17单元格的填充柄至K17,完成自动填充。

图 3-13“IF”函数参数设置

6.鼠标单击屏幕下方【插入工作表】按钮,如图 3-14所示,在Sheet2工作表后添加Sheet3。切换到Sheet1,选中第3行到第15行,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复制”命令;再切换到Sheet3,单击A1单元格,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粘贴”命令 。

图 3-14 【插入工作表】按钮

7.步骤1:选中 Sheet3 工作表中的 B2:K13单元格区域,切换到“开始”选项卡,单击“样式”选项组的【条件格式】按钮,选择“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小于” 命令(如图 3-15所示)。

图 3-15 【条件格式】按钮

步骤2:在“小于”对话框中的文本框中,输入“1”;在“设置为”的下拉框选择“自定义格式”(如图 3-16所示),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该对话框的“填充”选项卡中,单击【其他颜色】按钮(如图 3-17所示),打开“颜色”对话框。

图 3-16 “条件格式”“小于”对话框

图 3-17“自定义格式”对话框

步骤3:在“颜色”对话框中的“自定义”选项卡下,选择“颜色模式”为“RGB”;红、绿、蓝颜色分别设置为100、255、100,如图 3-18所示。连续单击【确定】按钮。

图 3-18背景色设置

步骤4:继续选中B2:K13单元格区域,切换到“开始”选项卡,单击“样式”选项组的【条件格式】按钮,选择“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大于” 命令,打开“大于”对话框,在文本框中输入“7”,“设置为”选择“自定义格式”(如图 3-19所示),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图 3-19“条件格式”“大于”对话框

步骤5:在“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的“字体”选项卡中,设置“颜色”为“红色”,“字形”为“加粗”,如图 3-20所示,确定所做设置。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的【保存】按钮保存结果。

图 3-20字体设置

3.1.2全年销售量统计表

1. 2. 3. 4. 5.

求出Sheet1表中每项产品全年平均销售量,并填入“平均”行相应单元格中(小数取2位); 将Sheet1复制到Sheet2,求出Sheet2中每月总销售量并填入“总销售量”列相应单元格中; 将Sheet2表内容按总销售量降序排列(不包括平均数); 将Sheet1表套用表格格式为“表样式中等深浅3”(不包括文字“2012年全年销售量统计表”); 在Sheet2工作表总销量右侧增加一列,在Q3填入“超过85的产品数”,并统计各月销量超过85(含85)的产品品种数填入Q列相应单元格。

6. 在Sheet2工作表后添加工作表Sheet3,将Sheet2的A3:A15及P3:P15的单元格内容复制到Sheet3。 7. 对Sheet3工作表,对月份采用自定义序列“一月”、“二月”、??次序排序。 8. 对Sheet3中数据,产生二维簇状柱形图。其中“一月”、“二月”等为水平(分类)轴标签。“总销售量”为

图例项,并要求添加对数趋势线。图表位置置于D1:K14区域。

? 操作步骤如下:

1.参考3.1.1中的题3。

2.步骤1:参考3.1.1中的题2。 步骤2:参考3.1.1中的题1。

3.步骤1:选择Sheet2区域A3:P15,切换到“数据”选项卡,单击“排序和筛选”选项组的【排序】按钮(如图 3-21所示),打开“排序”对话框。

图 3-21【排序】按钮

步骤2:在“排序”对话框中:设置“主要关键字”为“总销售量”,“排序依据”为“数值”,“次序”为“降序”,如图 3-22所示,单击【确定】按钮。

图 3-22排序对话框

4.切换到Sheet1,选中A2:P16区域,切换到“开始”选项卡,单击“样式”选项组的【套用表格格式】下拉箭头,在弹出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表样式中等深浅3”,如图 3-23所示;在显示的“套用表格式”对话框中,检查“表数据的来源”区域是否正确,单击【确定】按钮,如图 3-24所示。

图 3-23“套用表格格式”命令

图 3-24 “套用表格式”对话框

5.步骤1:切换到Sheet2,选中Q3:Q16区域,切换到“开始”选项卡,单击“字体”选项组的【边框】下拉箭头,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所有框线”,如图 3-25所示。

图 3-25 给单元格添加边框

步骤2:在Q3单元格输入“超过85的产品数”;单击Q4单元格,单击编辑栏的【插入函数】,插入 “统计”

函数中的COUNTIF函数,并设置参数如图 3-26所示。单击【确定】按钮。拖曳Q4单元格的填充柄至Q15,完成自动填充。

图 3-26 COUNTIF函数参数设置

6.步骤1:鼠标单击屏幕下方【插入工作表】按钮,会在Sheet2工作表后添加Sheet3。

图 3-68 RANK.EQ函数参数设置

3.1.9 计算机书籍销售周报表

1. 将Sheet1复制到Sheet2中,并将Sheet1更名为“销售报表”; 2. 在Sheet2第6行后增加一行:“计算机病毒,50,80,40,20,45”; 3. 在Sheet2的G2单元格输入“小计”,A126单元格输入“合计”,求出第G列和第126行有关统计值(G126

单元格不计算);

4. 将Sheet2复制到Sheet3,在Sheet3中对各种书按小计值降序排列(“合计”行位置不变);

5. 在Sheet2中利用公式统计周销售量在650以上(含650)的图书种类,并把数据放入J2单元格。 6. 在Sheet3工作表后添加工作表Sheet4,将Sheet2中第2行和“合计”行复制到Sheet4。 7. 对Sheet4,删除 “小计”列及右边各列,在A1单元格中输入“图书”(不包括引号)。对星期一到星期五

的数据,生成“分离型三维饼图”,要求: (1)图例项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图例项位置默认); (2)图表标题改为“图书合计”,并添加数据标签; (3)数据标签格式为值和百分比(如:1234,15%); (4)将图表置于A6:G20的区域。

? 操作步骤如下:

1. 参考3.1.5中的题1。

2.切换到Sheet2,在第6行的下一行行号“7”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命令, 依次在区域A7:E7各单元格输入“计算机病毒,50,80,40,20,45”。

3.步骤1:在Sheet2中,单击G2单元格,输入“小计”;单击G3单元格,输入“=SUM(B3:F3)”,按回车确定(也可以使用【∑自动求和】按钮完成),双击G3单元格的填充柄,填充该列的数据。 步骤2:单击A126单元格,输入“合计”;单击B126单元格,输入“= SUM (B3:B125)”,按回车确定,拖曳B126单元格的填充柄至F126,完成自动填充。 4.步骤1:参考3.1.1中的题2,完成复制表。

步骤2:参考3.1.6中的题4 中的“步骤3”,完成排序。 5.切换到Sheet2,单击J2单元格,单击编辑栏的【插入函数】对话框设置参数如图 3-69所示,单击【确定】按钮。

,插入COUNTIF函数,在打开饿“函数参数”

图 3-69 “周销售量在650以上(含650)的图书种类”参数设置

6.步骤1:鼠标单击屏幕下方【插入工作表】按钮,在Sheet3工作表后添加新工作表,命名为Sheet4。 步骤2:切换到Sheet2,选中A2:J2区域单元格,按住CTRL键的同时选中A126:J126区域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复制”命令;切换到Sheet4,单击A1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粘贴”命令。 7.步骤1:在Sheet4中,选中G列到J列,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删除”命令。 步骤2:单击A1单元格,输入“图书”。

步骤3:单击A1:F2区域的任意一个单元格,切换到“插入”选项卡,单击“图表”选项组的【饼图】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三维饼图”中的“分离型三维饼图”,如图 3-70所示,生成图表,图例项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提示:此时同时打开了“‘图表工具’设计”选项卡、“‘图表工具’布局”选项卡、“‘图表工具’格式”选项卡。)

图 3-70插入“分离型三维饼图”

步骤4:单击图表标题,将其改为“图书合计”;在“‘图表工具’布局”选项卡中单击【数据标签】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其他数据标签选项”(如图 3-71所示),打开“设置数据标签格式”对话框。

图 3-71添加“数据标签”

步骤5:在“设置数据标签格式”对话框中:勾选“标签包括”的“值”和“百分比”复选框,如图 3-72所示。

图 3-72“设置数据标签格式”对话框

步骤6:单击【关闭】,生成如图 3-73所示图表,鼠标拖曳,调整图表位置到区域A6:G20。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的【保存】按钮保存结果。

图 3-73完成的“图书合计”图表

3.1.10 档案表

1. 2. 3. 4. 5. 6. 7.

将Sheet1复制到Sheet2和Sheet3中,并将Sheet1更名为“档案表”; 将Sheet2第3至第7行、第10行以及B、C和D三列删除; 将Sheet3中的“工资”每人增加10%;

将Sheet3中“工资”列数据保留两位小数,并降序排列;

在Sheet3表中利用公式统计已婚职工人数,并把数据放入G2单元格;

在Sheet3工作表后添加工作表Sheet4,将“档案表”的A到E列复制到Sheet4。

对Sheet4数据进行筛选操作,要求只显示“已婚”的工资在3500到4000之间(含3500和4000)的信息行。

? 操作步骤如下:

1. 参考3.1.5中的题1。 2. 参考3.1.4中的题2。

3.步骤1:切换到Sheet3,单击F2单元格,输入“=E2*1.1”,确定;双击F2单元格的填充柄,填充该列的数据。 步骤2:选中区域“F2:F101”,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复制”命令;选中D2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粘贴选项”的第2项“值”粘贴,如图 3-74所示,删除第F列过渡数据。

图 3-74 “值”粘贴

4.步骤1:在Sheet3中,选中区域“E2:E101”,参考3.1.1中的题3设置小数位数。 步骤2:参考3.1.6中的题4的“步骤3”进行排序。 5.在Sheet3中,单击G2单元格,单击编辑栏的【插入函数】按钮参数”对话框,设置如图 3-75所示参数。单击【确定】按钮。

,插入COUNTIF函数。在打开的“函数

图 3-75 COUNTIF函数参数设置

6. 参考3.1.4中的题6。

7.步骤1:在Sheet4中,单击任意一个有数据的单元格,切换到“数据”选项卡,单击“排序和筛选”选项组的【筛选】按钮(此时各字段均出现了筛选下拉按钮)。单击“婚否”列的筛选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框中,勾选“已婚”复选框,如图 3-76所示,单击【确定】按钮。

图 3-76筛选“已婚”数据

步骤2:单击“工资”列的筛选下拉按钮,选择“数字筛选”→“介于”,如图 3-77所示。

图 3-77“工资”列筛选

步骤3: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进行参数设置,如图 3-78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的【保存】按钮保存结果。

图 3-78 “工资”在3500到4000之间的参数设置

3.1.11玩具等货物单

1. 2. 3. 4. 5. 6. 7.

将Sheet1复制到Sheet2中,并将Sheet1更名为“进货单”; 将Sheet2中“名称”、“单价”和“货物量”三列复制到Sheet3中; 对Sheet3中的内容按“单价”升序排列;

将Sheet2中的“波波球”的“单价”改为38.5,并重新计算“货物总价”;

在Sheet2中,利用公式统计单价低于50元(不含50元)的货物种类数,并把数据存入I2单元格。 在Sheet3工作表后添加工作表Sheet4,将Sheet2的A到F列复制到Sheet4。 对Sheet4:设置B列宽度为28,所有行高为“自动调整行高”;对货物总价列设置条件格式:凡是小于10000

的,一律显示为红色;凡是大于等于100000的,一律填充黄色背景色。

? 操作步骤如下:

1. 参考3.1.5中的题1。

2.切换到Sheet2,鼠标单击列号“B”选中B列,按住CTRL键,单击列号“D”,单击列号“E”,选中这三列,点右键“复制”,切换到Sheet3,在A1单元格点右键,选择“粘贴”。 3. 参考3.1.6中的题4的“步骤3”。

4.步骤1:参考3.1.8中的题2的“步骤1”使用“查找”命令,在“查找和替换”对话框输入“波波球”,单击“查找下一个”按钮,光标会停在找到数据的单元格上,如图 3-79所示,关闭。

图 3-79查找“波波球”所在的行

步骤2:单击D44单元格,输入38.5,单击F44单元格,输入“=D44*E44”,按回车确定。 5.在Sheet2中,单击I2单元格,单击编辑栏的【插入函数】按钮数”对话框,设置参数,如图 3-80所示,确定。

,插入COUNTIF函数。在打开的“函数参

图 3-80“统计单价低于50元(不含50元)的货物种类数”设置参数

6. 参考3.1.4中的题6。

7.步骤1:参考3.1.6中的题4的“步骤1”,设置“列宽”为“28”,确定。

步骤2:选中所有行,切换到“开始”选项卡,单击“单元格”选项组的【格式】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自动调整行高”。

步骤3:单击列号“F”,选中该列,参考3.1.1中的题7的“步骤1、2”选择“条件格式”“小于”,输入参数“10000”。在“设置为”的下拉框中选择“自定义格式”,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其“字体”选项卡中,设置“颜色”为“红色”,参见图 3-20所示,确定所做设置。

步骤4:继续选中F列,切换到“开始”选项卡,单击“样式”选项组的【条件格式】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下“其他规则” 命令(如图 3-81所示),打开“新建格式规则”对话框。

图 3-81“条件格式”设置

步骤5:在“新建格式规则”对话框,设置参数如图 3-82所示。

图 3-82“大于等于100000的”规则设置

步骤6:单击【格式】按钮,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填充”选项卡中,设置“背景色”为“黄色”,如图 3-83所示,确定所有设置。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的【保存】按钮保存结果。

图 3-83填充黄色背景色。

3.1.12服装等货物单

1. 将Sheet1复制到Sheet2和Sheet3中,并将Sheet1更名为“出货单”; 2. 将Sheet3表的第5至第7行以及“规格”列删除;

3. 将Sheet3中单价低于50(不含50)的商品单价上涨10%(小数位取两位),将上涨后的单价放入“调整价”

列, 根据“调整价”重新计算相应“货物总价”(小数位取两位); 4. 将Sheet3表中的数据按“货物量”降序排列; 5. 在Sheet2的G列后增加一列“货物量估算”,要求利用公式统计每项货物属于量多,还是量少。条件是:如

果货物量≥100,则显示“量多”,否则显示“量少”。

6. 在Sheet3工作表后添加工作表Sheet4、Sheet5,将“出货单”的A到G列分别复制到Sheet4和Sheet5。 7. 对Sheet4,删除“调整价”列,进行筛选操作,筛选出单价最高的30项。 8. 对Sheet5,进行筛选操作,筛选出名称中含有“垫”(不包括引号)字的商品。

? 操作步骤如下:

1. 参考3.1.5中的题1。 2. 参考3.1.4中的题2。

3.步骤1:参考3.1.5中的题7“步骤1、4、5”进行筛选,参数设置如图 3-84所示,确定。

图 3-84筛选“单价低于50(不含50)”的数据

步骤2:单击E2单元格,输入“=D2*1.1”,确定;参考3.1.1中的题3设置E2单元格的小数位数;双击E2

单元格的填充柄,填充该列的数据。

步骤3:单击G2单元格,输入“=E2*F2”,确定;参考上一步设置G2单元格的小数位数;填充该列的数据。 4. 参考3.1.6中的题4的“步骤3” 对“货物量”降序排列。

5.切换到Sheet2,单击H1单元格,输入“货物量估算”,单击H2单元格,单击编辑栏的【插入函数】按钮

入IF,在打开的“函数参数”对话框,设置参数如图 3-85所示(也可以直接在H2单元格输入“=IF(F2>=100,\量多\量少\”),单击【确定】按钮。双击H2单元格的填充柄,填充该列的数据。

图 3-85 IF函数参数对话框的设置

6. 参考3.1.4中的题6。

7.步骤1:切换到Sheet4,在列号“E”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删除”命令。

步骤2:单击任意一个有数据的单元格,切换到“数据”选项卡,单击“排序和筛选”选项组的【筛选】按钮(此时各字段均出现了筛选下拉按钮)。单击“单价”列筛选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数字筛选”下的“10个最大的值”(如图 3-86所示),打开“自动筛选前10个”对话框。

图 3-86自动筛选前10个

步骤3:在“自动筛选前10个”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如图 3-87所示,单击【确定】按钮。

图 3-87筛选最高的30项

8.步骤1:切换到Sheet5,单击任意一个有数据的单元格,切换到“数据”选项卡,单击“排序和筛选”选项组的【筛选】按钮(此时各字段均出现了筛选下拉按钮);单击“名称”列筛选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文本筛选”下的“包含”(如图 3-88所示),打开“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

图 3-88选择“文本筛选”下的“包含”

步骤2: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如图 3-89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的【保存】按钮保存结果。

图 3-89 筛选出名称中含有“垫”字的商品

3.1.13化学物质表

1. 将Sheet1复制到Sheet2和Sheet3中,并将Sheet1更名为“材料表”; 2. 将Sheet3中“物质编号”和“物质名称”分别改为“编号”和“名称”,为“比重”(D1单元格)添加批注,

文字是“15.6至21℃”并将所有比重等于1的行删除; 3. 在Sheet2表的A90单元格插入“平均值”,并求出D、E二列相应的平均值; 4. 在Sheet2表的第1行前插入标题行“常用液体、固体、气体比重-比热表”,并设置为“楷体,字号20,合

并A1至E1单元格,及水平对齐方式为居中”,并设置A列至E列列宽为12。 5. 在Sheet2中,利用公式统计液态物质种类,并把统计数据放入G1单元格。

6. 在Sheet3工作表后添加工作表Sheet4,将“材料表”复制到Sheet4。 7. 对Sheet4采用高级筛选,筛选出比重在1~1.5之间(含1和1.5),或比热大于等于4.0的数据行。

? 操作步骤如下:

1.参考3.1.5中的题1。

2.步骤1:切换到Sheet3,双击A1单元格,删除“物质”二字;双击B1单元格,删除“物质”二字,确定。 步骤2:单击D1单元格,切换到“审阅”选项卡,单击“批注”选项组的【新建批注】按钮(如图 3-90所示),打开批注框。

图 3-90【新建批注】按钮

步骤3:在批注框中输入批注内容“15.6至21℃”,如图 3-91所示。

图 3-91输入批注内容

步骤4:参考3.1.5中的题7“步骤1、4、5”进行筛选,筛选出“比重等于1” 的三行数据,选中这三行数据,单击右键“删除行”;单击【筛选】按钮,取消筛选。 3.切换到Sheet2,单击A90单元格,输入“平均值”,单击D90单元格,输入“=AVERAGE(D2:D89)”,确定(也可以使用【Σ自动求和】按钮的下拉菜单选项中的“平均值(A)”来完成),拖曳D90单元格的填充柄至E90,完成自动填充。

4.步骤1:在Sheet2中,在行号“1”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命令;单击A1单元格,输入“常用液体、固体、气体比重-比热表”。

步骤2:选中区域A1:E1,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字体”选项卡,设置“字体”为“楷体”,“字号”为“20”;在“对齐”选项卡,合并单元格,设置“水平对齐方式”为“居中”。

步骤3:选中A列至E列,参考3.1.6中的题4的“步骤1”,设置“列宽”为“12”。 5.在Sheet2中,单击G1单元格,单击编辑栏的【插入函数】按钮数”对话框,设置参数如图 3-92所示,单击【确定】按钮。

,插COUNTIF函数,在打开的“函数参

图 3-92统计“液”态物质种类的函数设定

6. 参考3.1.4中的题6。

7.步骤1:在Sheet4中,在空白区域创建筛选条件,如图 3-93所示。

图 3-93高级筛选条件

步骤2:单击 Sheet4 工作表中 A1:E89单元格区域中的任一单元格,切换到“数据”选项卡,单击“排序和筛选”选项组的【高级】按钮

,打开“高级筛选”对话框,“列表区域”文本框中已自动填入数据清

单所在的单元格区域,如图 3-94所示。

图 3-94设置“列表区域”

步骤3:将光标定位在“条件区域”文本框内,用鼠标拖选前面创建的筛选条件单元格区域,“条件区域”文本框内会自动填入该区域地址,如图 3-95所示,再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高级筛选。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的【保存】按钮保存结果。

图 3-95设置“条件区域”

3.1.14基础课成绩表

1. 在Sheet1表前插入工作表Sheet2和Sheet3,使三张工作表次序为Sheet2、Sheet3和Sheet1,并将Sheet1复

制到Sheet2中;

2. 在Sheet2第A列之前增加一列:“学号,0001,0002,0003,??,0100”(其中??为具体编号); 3. 在Sheet2第F列后增加一列“平均成绩”,在最后一行后增加一行“各科平均”(A102),并求出相应平均值

(不包括G列);

4. 将Sheet2复制到Sheet3中,并对Sheet2中的学生按“平均成绩”降序排列(“各科平均”行位置不变); 5. 在Sheet3的第G列后增加一列“通过否”,利用公式给出具体通过与否的数据:

如果平均成绩≥80,则给出文字 “通过”,否则给出文字“未通过”(不包括引号)。

6. 在Sheet1工作表后添加工作表Sheet4,将Sheet3中除“各科平均”行外的A到H列复制到Sheet4。 7. 在Sheet4中进行分类汇总,按通过否统计学生人数(显示在“学号”列),要求先显示通过的学生人数,再

显示未通过的学生人数,显示到第2级(即不显示具体的学生信息)。

? 操作步骤如下:

1. 步骤1:鼠标单击屏幕下方【插入工作表】按钮,在Sheet1工作表后添加Sheet2;再次单击该按钮,在Sheet2工作表后添加Sheet3;选中Sheet1内所有内容,“复制”后,“粘贴”到Sheet2中。 步骤2:在工作簿底端,利用鼠标拖动调整三张工作表次序为Sheet2、Sheet3和Sheet1。

2. 步骤1:切换到Sheet2,在行号“A”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命令;单击A1单元格,输入“学号”。 步骤2:鼠标右键单击A2单元格,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其“数字”选项卡中设置“文本”,单击【确定】按钮;在A2单元格输入“0001”,拖动A2单元格的填充柄,向下填充。

(也可在A1单元格中输入“’00001” ,A2单元格中输入“’00002”,同时选中这个两个单元格,向下填充) 3.步骤1:在Sheet2中,单击G1单元格,输入“平均成绩”;单击G2单元格,输入“=AVERAGE(C2:F2)”,确定;双击G2单元格的填充柄,填充该列的数据。 步骤2:单击A102单元格,输入“各科平均”;单击C102单元格,输入“=AVERAGE(C2:C101)”,确定;拖曳C102单元格的填充柄至F102,完成自动填充。 4.步骤1:参考3.1.1中的题2,完成工作表的复制。

步骤2:切换到Sheet2,参考3.1.6中的题4的“步骤3”,按“平均成绩”降序排列。

5.切换到Sheet3,单击H1单元格,输入“通过否”,单击H2单元格,单击编辑栏的【插入函数】按钮

,插入

函数IF函数,在打开的“函数参数”对话框,设置参数如图 3-96所示(也可以直接在H2单元格输入“=IF(G2>=80,\通过\未通过\”),单击【确定】按钮。双击H2单元格的填充柄,填充该列的数据。

图 3-96“IF”函数参数设置

6.步骤1:参考3.1.4中的题6进行工作表的添加和复制。 步骤2:删除Sheet4中第102行(“各科平均”)的数据。

7.步骤1:在Sheet4中,鼠标单击“H”列任意一个有数据的单元格,切换到“开始”选项卡,单击“编辑”选项组的【排序和筛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升序”,使得“通过否”列按照“通过”在前,“未通过”在后排序;鼠标单击任意一个有数据的单元格,切换到“数据”选项卡,单击“分级显示”选项组的【分类汇总】

按钮 ,在“分类汇总”对话框设置参数,如图 3-97所示,单击【确定】按钮。

图 3-97“分类汇总”参数设置

步骤2:在屏幕左侧分级显示处单击“2”,如图 3-98所示,“分类汇总”后的结果如图 3-99所示。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的【保存】按钮保存结果。

图 3-98显示到第2级

图 3-99“分类汇总”后的结果

3.2 Excel2010二级典型试题解析(*) 3.2.1 衣物采购表

1. 2. 3.

在Sheet5中,使用函数,将A1单元格中的数四舍五入到整百,存放在B1单元格中。

在Sheet1中,使用条件格式将“采购数量”列中数量大于100的单元格中字体设置为红色,加粗显示。 使用VLOOKUP函数,对Sheet1中的“采购表”的“单价”列进行填充。

* 根据“价格表”中的商品单价,使用VLOOKUP函数,将其单价填充到采购表中的“单价”列中。 * 函数中参数如果需要用到绝对地址的,请使用绝对地址进行答题,其他方式无效。 4. 使用逻辑函数,对Sheet1“采购表”中的“折扣”列进行填充。要求:

* 根据“折扣表”中的商品折扣率,使用相应的函数,将其折扣率填充到采购表中的“折扣”列中。 5. 使用公式,对Sheet1中“采购表”的“合计”列进行填充。

* 根据“采购数量”,“单价”和“折扣”,计算采购的合计金额,将结果保存在“合计”列中。 * 计算公式:单价*采购数量*(1-折扣率) 6. 使用SUMIF函数,计算各种商品的采购数量和采购总金额,将结果保存在Sheet1 “统计表”当中相应位置。 7. 将Sheet1中的“采购表”复制到Sheet2,并对Sheet2进行高级筛选。

(1)要求: *筛选条件为:“采购数量”>150,“折扣率”>0; *将筛选结果保存在Sheet2中。 (2)注意:

*无须考虑是否删除或移动筛选条件;

*复制过程中,将标题项“采购表”连同数据一同复制; *复制数据表后,粘贴时,数据表必须顶格放置; *复制过程中,保持数据一致。 8. 根据Sheet1中“采购表”,新建一个数据透视图,保存在Sheet3中。要求:

*该图形显示每个采购时间点所采购的所有项目数量汇总的情况; *x坐标设置为“采购时间”; *求和项为“采购数量”;

*将对相应的数据透视表保存在Sheet3中。 ? 操作步骤如下:

1. 步骤1:单击选择Sheet5的B1单元格,在“开始”选项卡中,单击编辑栏中的【插入函数】按钮,打

开“插入函数”函数对话框,选择“全部”中的“ROUND”函数,如图 3-100所示。

图 3-100插入ROUND函数

步骤2:单击【确定】按钮,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并设置参数,如图 3-101所示。

图 3-101 ROUND函数参数对话框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2. 步骤1:选中Sheet1的“采购数量”列的数据区域。切换到“开始”选项卡,单击“样式”选项组的【条件

格式】按钮。

步骤2: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下的“大于”命令(如图 3-102所示),打开“大于”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输入条件“100”;单击“设置为”文本框右侧的下拉箭头,从弹出的子菜单里面选择“自定义格式”(如图 3-103所示),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图 3-102 “条件格式”菜单

图 3-103 设置“大于”对话框

步骤3:在“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切换到“字体”选项卡,选择字形和颜色,如图 3-104所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p9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