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域城市特色研究

更新时间:2024-05-02 06: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台州市域城市特色研究

目 录

1 城市概况 ....................................................................................................................... 1

1.1 区位与历史沿革 ................................................................................................ 1 1.2 城市建设发展 .................................................................................................... 1 1.3 台州城市特色现状 ............................................................................................ 2 2 城市特色资源分析 ....................................................................................................... 4

2.1 历史文化资源 .................................................................................................... 4 2.2 自然景观资源 .................................................................................................... 8 2.3 非物质文化资源 .............................................................................................. 10 2.4 结论 .................................................................................................................. 11 3 相关规划综述 ............................................................................................................. 12

3.1 各县市总体规划 .............................................................................................. 12 3.2 《台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 14 3.3 《台州海洋功能区划》 .................................................................................. 14 4 基本概念的界定 ......................................................................................................... 16

4.1 城市特色的定义与属性 .................................................................................. 16 4.2 城市特色的意义与作用 .................................................................................. 16 4.3 城市特色的构成要素 ...................................................................................... 17 5 台州城市特色定位 ..................................................................................................... 19

5.1 台州本底 .......................................................................................................... 19 5.2 局部特色 .......................................................................................................... 26 5.3 文化特色 .......................................................................................................... 33 6 城市特色软实力的运营 ............................................................................................. 35

6.1 为什么要对城市特色进行产业式经营 .......................................................... 35 6.2 策略与行动 ...................................................................................................... 38 附录................................................................................................................................. 41

1 城市概况 1.1 区位与历史沿革

台州市位于浙江中部沿海,北接宁波、绍兴,西邻金华、丽水,南连温州,东濒东海,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最南翼。

图1-1 台州区位 图1-2 台州影像图

台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江穿城而过,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这样描绘过台州:“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

台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夏、商、周时期为“扬州之域”,属甄地,春秋属越,战国属楚,秦属闽中部;两汉时期为回浦、章安,时有“东南都尉”之称,乃台州史上的辉煌时期;而后几经变迁,至明洪武年间,台州府基本定形;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台州地区;而后几经周折,于1994年设立台州市至今。

1.2 城市建设发展

历史上台州是一个农业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资源贫乏,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贫困。然而,勤劳勇敢的台州先民们,自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下汤文化开始,就在这片贫瘠的故土上开山辟地、耕海牧渔,不断创造着被历史所铭记的文明:三国时吴国的万人船队从台州直航台湾;唐代鉴真高僧从台州东渡日本;明朝戚继光在台州抗倭七战七捷;作为佛教天台宗合道教南宗的发祥地,台州素有“佛宗道源”之称。

1

进入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人民更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实干将贫穷落后的山村建成了美丽发达的海滨城市,续写着一个古老民族的传奇:1994年撤地设市后,台州中心城市、小城市、县城和中心镇的多级网络体系已经搭成,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亦日益突显;同时完成多项规划编制工作并付诸实施,目前中心城市的空间框架已初步形成。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众多因素相继介入和影响着城市风貌与特色,台州市东南沿海地区的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正在不断陨落、消亡。

1.3 台州城市特色现状

由于体制、历史传统、发展机遇等种种原因,台州的发展长期以来呈分散状态,各自为政,地级市政府的职能相对弱化,因而也导致的在城市特色方面的薄弱。

就整体建筑风格而言,台州市内各地风格迥异,简单地拼凑在一起,显得杂乱无章;就城市空间结构的要素而言,各地更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区域联动的考虑,难成系统,无特色可言;就自然环境而言,目前对山体的利用主要集中在远离城市的自然景区内,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更是急功近利,围海造田,清一色的滨海工业区,严重破坏了台州

图1-3 城镇结构拼合图

的资源的品质;就文化而

言,台州的文化底蕴较为浅薄,盛极一时的海洋文化、名山文化等,只能代表历史的台州,

2

而在今天的台州,常年的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了文化建设的滞后,很难再有一文化可以代表整个台州。

可以说,台州的城市各有偏重、特点分散,反而导致特色不够鲜明。但想要白手起家,在现有的基础上创造一个特色鲜明的城市,可行性不大。因此,本次研究旨在认清现状、理清思路,指导未来城市建设;同时尽可能转变现状,统一风格,实现有限集中,突显台州特色。

3

5 台州城市特色定位

5.1 台州本底

本底,常见于环境科学领域,通常是指由所处环境所形成的较稳定的辐射水平或声量。引申到城市特色领域,本底是指一个城市对外所展示的整体形象,包括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的,是一个城市的底蕴,是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根本所在。

在此次研究中引入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整个市域而言的。通过对城市特色理论的研究,我们知道,市域城市特色应该是各县市特色的共性所在,能够涵盖和代表整个城市的特点和形象。城市本底正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概念!因此,对台州整体特色的定位应首先抓住台州的本底。

5.1.1 本底要素分析

要发现、挖掘、甚至是创造城市本底,首先应认清台州的本底资源要素,否则只能是无本之木。通过前文对特色资源的初步分析可知,能够涵盖台州整体特色的要素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台州的“山”、“海”、“商”三个方面。因此,如何用足“山海”、弘扬 “商”文化,并将之反映到城市意象/形象中去,成为此次研究的关键所在。

5.1.1.1 台州的“山” 一、概况及利用现状

台州三面环山,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可以说,“山”是台州最基本特色要素之一。这种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1)从“山”本身来看,台州陆域面积的三分之二为山地和丘陵,且较为均质地分布于各地区,使整个台州处于群山环抱之中,绿意盎然。除了量的优势外,质也属上层,天台、括苍、雁荡三座名山提升了台州“山”的整体品质;

(2)在城市建设方面,更是离不开“山”。山体地形地貌与城市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城在山中,山在城内”的独特景观;

(3)在城市文化上,山的隐逸造就了台州纯朴的民风——勤恳实干、与世无争,山的雄奇险峻又打磨出台州人民的铮铮铁骨,而这一特点又通过台州人进一步反映到台州的方方面面。

19

当然,台州的“山”也并非如此尽善尽美。比如山地的复杂造成了可建设用地紧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同时,山的阻隔也给台州的对外交流和贸易流通带来了诸多不便。

总之,台州的历史离不开台州的“山”,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台州更离不开台州的“山”。但目前,台州对“山”的利用还比较简单,属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主要以享受自然的恩赐为主,功能上比较单一,以山水旅游开发居多,如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项目大多比较孤立,缺乏产业链、景观系统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未能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在价值,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在城市和山体的结合方面,显得较为粗糙,空间上山、城相互孤立,缺乏呼应。

比如说中心城区的建设。在总体规划的部署上,中心城市将构建“一心六脉四组团”的空间结构,形成环绿心组团式城市。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城市组团是形成了,并保留了绿心,也建起了环路,然而我们预期中的“三城依绿心,绿环联三城,山水城相融”的整体特色并未显现出来。这是因为在总体规划的宏观层面上,许多情景只停留于二维的图纸层面,

图5-1 绿心环路实景

在具体的操作和三维效果上缺乏详细的考虑,因此并未真正起到效果,对绿心的利用只是单纯地保留了山体,取其“绿”而丢其形,未能发挥绿心在城市特色上应有的作用,反而显得较为突兀。

二、利用设想

那么如何利用台州的“山”,真正将其融入城市之中,成为城市特色的基石? 空间建设上 在保护山体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对山体的利用,向山要地,依山就势而建,真正做到“城在山中、山在城内”,将山的生态效应与景观功能融为一体,提升台州的城市形象。如坡地、台地等带有山地特色的地形利用。这样既可以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又能提升城市景观质量,在整个台州区域内形成山、城交融的特色景观,突出山城特色。同时,在具体的景观节点上,要注重细节的处理,将宏观的设想落到实处,真正成为点睛之笔。

20

图5-2 山地城市意象示意(坡地、台地)

比如中心城市绿心的开发。我们应更多地从人的视角去考虑问题,而非卫星影像图。目前我们对绿心及其周边地块的建设基本呈现为“山体—平地绿带—建筑—环路”的空间布局,这样做的确保留了足够的绿心规模,保证了其生态功能,但行驶在路上的人物却丝毫感受不到绿心带来的景观效果,绿心之意已失五分。我们何不将城市建设区域和平地绿带的空间位置互换,变成“绿心—缓坡及平地建设带—生态绿带—环路”的空间结构,这样既确保了绿心的生态效应、保证了建设用地的规模,又发挥了绿心的景观职能,使其成为真正的“心”。

图5-3 绿心现状 图5-4 建议模式

文化建设上 通过城市建设进一步弘扬台州的名山文化,如对北部山区佛道文化资源,如古刹、古建筑、古塔等的开发,为促进内外交流、以活动和节日等方式宣传台州,提供空间平台,以点带面,做到规划搭台、文化唱戏,从而提升台州的知名度。

总的来说,台州的“山”,作为城市本底资源之一,还有相当的潜力可以挖掘,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台州的城市特色体系。但就“山”而言,中国的名川大山众多,论险比秀,胜过台州的也不在少数,因此,仅“山”一途不足以撑起台州特色的本底。

5.1.1.2 台州的“海” 一、概况及利用现状

台州位于浙江中部沿海,东濒东海。台州市海域辽阔,海岸线曲折漫长,岛屿众多,大陆海岸线长约630.87公里,海岛岸线长约913.24公里,岛屿约687个,海涂总面积约666.54

21

平方公里,海岛陆域面积约271.49平方公里。

台州海洋资源丰富,对其开发正逐步深入。尤其是近年来,台州的海洋经济发展迅猛,目前主要的开发类型有:海港及其经济腹地、海洋渔业、滨海/海岛旅游等。但这些产业的发展目标比较单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而导致诸多隐患和不足:

(1)缺乏对资源的有效保护,海洋环境日益下降

大量滨海工业区的出现导致沿海工业排污的激增,近年来台州近岸海域的海水污染程度有明显的加重趋势,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无机磷,同时局部海域还受到石油类和重金属铅的污染。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人口集中、沿岸工农业较发达的三门湾、台州湾等河口及港湾,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2)海洋景观资源利用不足,且破坏严重

此外,台州岸线开发的一大遗憾是,在城市建设上未能发挥海滨城市的特点,将滨海风光引入城市;相反,由于近海水体的污染以及散布各处的围海产业园区的建设,海滨原有的海水和岸线资源正逐步被蚕食。而且在新一轮的海洋功能区划中并未对台州的岸线利用做出相应的安排。

(3)海洋开发区域重构严重,不利于发展

由于体制、资源、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台州的海洋功能区划在区域内存在较为严重的重构现象。往往是各个县市各自为政,求大求全,什么项目都想上,缺乏区域范围内的协调和分工,结果导致什么都做不大做不精,整条岸线上均质地散布着各种功能区,毫无特色可言。

此外,大量地围海造田也对自然岸线资源造成了一定地破坏。

图5-5 岸线利用现状一景

22

图5-6 台州市海洋功能区划图

二、利用设想

虽有曲折迤逦的岸线资源,但认为破坏严重。面对这一遗憾而严峻的现实,我们该如何应付,让台州重新焕发海滨城市的风采呢?

从塑造城市特色的角度看,首先应对海洋功能区划做出适当的调整,整合市域内的资源,并积极与周边城市协调,做好海洋经济开发的综合部署,尤其是岸线利用规划,并付诸实施,从而改善海洋环境,让海洋风光和优美曲折的岸线重现于台州,将湛蓝的海水还给台州人民。

图5-7 海滨特色城市示意图

在具体的规划布局上,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编制相关规划,如岸线利用规划、旅游规划等。通过这些规划,划定各岸线段的主要职能,将最好的景观岸线资源预留作生活岸线,并结合沿海大通道的建设,构建新的旅游线,即促进了经济建设,又点亮了台州的本底。比如,将

23

三门(蛇蟠岛)-椒江(大陈岛)-温岭(石塘镇)-玉环(大鹿岛)的生活岸线串联起来,组成台州的黄金岸线,并将其融入全国的黄金海岸旅游线之中。与此同时,更应发挥岸线对城市形象的推动作用,比如,在生活岸线区段内设置城市副中心及以上级城市中心、滨海公园、海滨浴场等突显海洋特色的项目,并通过城市网络的构建,以预留生态廊道、涵养区等手法,将山、海相连,形成“山、城、海”三位一体的山海城市。

5.1.1.3 台州的“商” 一、概况及利用现状

台州作为著名的“温台模式”的发祥地之一,其民营经济十分发达,反映在具体的人文特色上,表现为台州人民的坚毅品质和开拓精神,也就是一种“台州式的硬气”。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对台州的“商”有了一定的了解:台州的“商”作为一个团队,对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认可度;然而从城市特色的标准来看,还有所欠缺:

(1)台州“商”文化的草根性

从台州“商”文化本身来看,由于受其自发性的局限,台州的“商”带有典型的民俗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分散、逐利等,始终难等大雅之堂,尤其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这些缺点将阻碍台州企业、台州经济、台州社会的发展。

(2)对“商”文化的弘扬和宣传缺乏实效

台州的“商”文化极富特点,而且政府及其它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弘扬这一标志性的台州精神,然而,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缺乏足够的管理和引导。比如说中心城市新区的建设,无论是从建筑风格还是地标建筑来看,对城市标志系统的塑造都显得较为随意,并没有严格当地控制和管理,导致“商”文化未能在城市形象中得以很好地体现。

二、利用设想

然而,如何将台州的这种文化底蕴反映到城市形象中去,却是难点所在。

就现状而言,台州的城市建设已有一定规模,想要改变建筑风格来提升城市形象、弘扬“商”文化,已不具现实意义。我们应另辟蹊径,从“人”入手,以人的行为活动,如节日、民俗活动等来展示河弘扬城市“商”文化特色!“人”是“商”的载体,同样也是“人”创造了“商”;而“商”又表现为一种台州的人文精神,因此说,“人”是精神的集中体现,成功宣传了台州的“人”也就是弘扬了台州精神;而人的精神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人的活动和言行。因此,规划需要搭好一个“台”,来展现台州“商”的气象、人的风采。

24

大致路线可表达为:

台州商文化台州人文精神商会建筑市民广场民俗节日…图5-8 “商”文化利用示意

台州人的活动言行展示空间

通过城市建设,为展现城市“商”文化特色提供充足的空间平台。而具体的节日、活动等安排,规划建议如大型的城市工业展销会、定期的小商品博览会、民间的工会活动、创业竞赛等等多种形式,包括官方和非官方的,在拉动经济的同时,做好、做足“商”这一台州的招牌。

5.1.2 总体城市意象的定位

通过上述对城市本底要素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涉及到了城市特色构成要素体系中的多个方面,包括城市经济、城市文化、空间环境等。

具体来说,前两个本底要素主要是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台州的特色,其在城市外在形象上可体现为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城市空间结构等多个方面。但就建筑风格而言,台州的建设现状已具规模,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其形象。因此,规划的重点应体现在对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控制与引导上,并结合建筑色彩的控制,从宏观整体形象上形成台州的城市特色。

而第三个要素则是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来分析:首先,台州的“商”本身是一种经济行为,属于行为文化,表现为一种民风民俗;进而将这种商业行为背后的创业精神加以分析、升华,并将其渗透入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物质要素、行为活动以及人的精神等各个方面。

25

因而,最终形成的台州城市特色构成包括如下三个层次:

物质文化:空间环境展示平台行为文化:民风民俗精神文化:思想观念图5-9 城市本底特色构成示意

具体表现

在此基础上,确定如下三大城市意象: 一、环境特征——山海雄奇,生态台州 二、民俗特征——创业之源,活力台州 三、观念特征——山魂海魄,硬气台州

5.2 局部特色

5.2.1 各县市特色定位

根据城市特色的系统理论,各县市的特色应建立在城市本底的基础之上,而又侧重各异。因此,如何在台州本底的大背景中求异,体现各区域的特点,成为台州局部特色定位的主要工作。

“功能决定形式”。一个城市或地区最大的特色应该体现在其城市职能、城市性质上。只有将城市特色与职能相协调,才能真正做到“形式追随功能”,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也只有这样的特色才具有意义和生命力。

(1)中心城市

总体规划定位 根据新一轮《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相关定位,台州中心城市将成为“浙江省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工贸型现代化港口城市”,是全国民

26

营经济的创新示范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与商贸中心之一;长三角南翼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浙江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和中部沿海的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旅游集散地;是台州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根据台州城市空间形态与自然生态特征,确定两大城市特色:一是空间形态特色:环绿心组合城市;二是生态环境特色:山水型生态城市。

特色资源分析 特色资源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现代人工景观三个方面。自然环境方面,台州市区拥有水体、山体和植物三类资源。水体:椒江城区位于椒江人海口,城区内另有江城、葭止、南门等河流。黄岩旧城在永宁江、东官河、西江围合的范围内,新区中永宁江蜿蜒曲折,西江水清波平,两侧都有大片桔林。路桥沿南官河形成十里商贸长街,另有山水径、石洪河、卖油径等。山体:椒江,在椒南主要有白云山、凤凰山、枫山、太湖山、东山、印山、天主教山、牛头颈山等,山体绿化郁葱、大小有致、山城相融;椒北诸山均在外围。黄岩城区外围山体较多,其中城东的九峰公园为山体公园,城南委羽山在规划城区内。路桥城区内无山,现城区向南发展已靠近石洪山。植物:黄岩是我国著名的“蜜桔之乡”,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城区外围、沿江两侧多有种植。历史文化方面,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6处,其中椒江9处,黄岩7处,椒江的牛头颈塔、太湖山塔、枫山烈士陵园陈列馆、黄岩五洞桥、庆善寺塔等已成为重要的城市景观点。原章安古郡局部与路桥十里商贸长街为历史街区。从现代景观来看,台州市区较为匮乏,没有城市意义上的广场、建筑与雕塑、路牌等标识系统也较为薄弱。

特色定位 根据上述分析和总体规划的要求,我们可以将台州市区的城市特色概括为:海港兴椒江,桔香耀黄岩,商贸荣路桥,三城环绿心,山水城相融。椒江区将以城市中心(行政中心和CBD)以及港口建设为主,注重建筑风格和色彩的控制,突出城市中心的职能特点,以繁华的都市景观与现代化滨海城市的特色为主;黄岩区突出以柑橘为代表的乡土文化,崇尚自然生态景观,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山体和江)融合;路桥区以打造商贸城特色为重点,注重历史与未来的衔接,将本地的商贸发展史“写入”城市形象中去。在具体操作上,规划建议将椒江区的滨海岸线开放利用,结合城市中心的设置,建设公共生活岸线,如滨江公园、海滨浴场等项目;同时,将中心城市的滨海产业带南移至路桥区段,集中建设,便于管理和生态保护。

(2)临海

总体规划定位 2004年编制的市域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临海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

27

化名城、浙东中部沿海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台州市副中心城市。

特色资源分析 临海的最大特色在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拥有大量的、宝贵的历史资源,包括临海古城、桃渚古城以及古城内外的相关古建筑群、古刹古塔等构筑物,其中,临海古城墙更有“江南长城”之美誉。其次,临海也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临海东临大海,西有括苍山,可谓山海雄奇,主要资源有括苍山景区、桃渚国家地质公园、牛头山度假区等。

特色定位 由于临海资源丰富,特色显著,在城市特色的定位上较为明确:历史名城、书香府第,山海城一体的世外桃源。在具体的城市建设上,临海应注重城市文化特色的塑造,合理保护和利用古城,加强教育职能的建设,如大学城等。同时,做好旅游路线和交通规划,精心规划旅游景区和旅游集散区等城市重要节点。在城市整体风格和形象上以低密度开发为主,将城市融入山水之中。

(3)温岭

总体规划定位 新一轮市域总体规划确定的温岭城市性质为:以“山”、“水”为特色的现代化滨海生态城市。同时,将区域整体的景观结构确立为:山海环抱,绿脉相连;“河蚌”纳珠,“金水”勾玉。

特色资源分析 温岭的特色资源数量众多。在自然景观方面拥有海洋及大量滩涂、方山、江厦森林公园、长屿硐天、石夫人等,此外,陆域范围内还有大量密集的水网;历史文化方面有太平街道的当街井巷和坊下街、新河的所城和寺前桥街、泽国的下界、温峤的温岭街、坞根的坞根大塘、松门的松门老城和石塘的古村落等;现代人工景观方面有温岭现代化的中心城区、大量特色产业园区等城市景观。

特色定位 根据温岭的资源特点和城市性质定位,可以将温岭的城市特色定位为:山海环抱的现代海滨都市风光。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在城市空间上,强调“金十字”结构,突出环绿心的山城风光;城市面貌上,温岭中心区应突出繁华的现代都市风貌,外围以特色产业园区为主要风貌;同时引入海洋风光,以生态廊道和便捷的交通拉近与东部岸线的时间距离,在石塘设置市级滨海副中心,突出海滨特色,加强生态建设,缓解环境压力,以形成现代化海滨生态都市特色。

(4)天台

2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t4g.html

Top